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其丰厚的文化意蕴使其成为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人文素养及审美素养的重要语文资源。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引入比较阅读教学法,通过“求同”和“求异”的对照阅读,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比较阅读;求同;求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古诗文教学的地位日益凸显。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部编本新教材中传统文化选篇的明显增加都在呼吁着古诗文的高质量教学。然而,在实际的古诗文教学中,仍存在着古诗文教学碎片化的问题,致使学生不能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古诗文教学内容,古诗词教学仅停留于知识记忆的浅层次。比较阅读的本质是探究式学习,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入比较阅读,将课内外知识、新旧知识有效结合,探究古诗文教学篇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提高学生理解鉴赏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比较阅读的内涵界定
比较阅读之关键在与“比较”一词,“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过程和方法,是从分析事物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中认识其本质的有效方法。延伸至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安排两篇及以上的古诗文阅读作为学习内容,通过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异同,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并达到理解性学习目的的教学方法。
根据现存的文字资料,比较阅读的思维方法最早在先秦时期的《学记》就被提出,“古之学者,比物丑类”,“比物丑类”意思为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归纳,这说明比较阅读在我国教育中由来已久。在认知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中也有“类比”的强调。可以说比较阅读的方法在教育界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比较阅读的不断进步,现代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更加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启迪。正如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那样,“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将比较阅读这种方法运用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升级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比较阅读在古诗词中的应用
1.比较点的确立
挑选精准的比较点,能够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与获得知识的欲望,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体会理解古诗文。因此,比较阅读中相当关键的步骤就是比较点的确定。古诗文的比较点可从内容、情感和手法三大方面入手。抓住景与情的关系,注重其意境的体味和语言的赏析。在古诗文比较阅读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做好具体的问题引导,让学生明确比较点,这样才会让学生的思考和感悟更有条理性和全面性。比如在进行问题引导上加上具体的角度,在学习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时,将其与之前学习过的《江雪》进行对比阅读,教师问题引导用“在情感方面,这两篇文章有哪些不同”会更有针对性。
2.比较阅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阅读中,教师应摒弃应试教育的功利化主张,真正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意义,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在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时,应注意古诗文之间的联系,具体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才能充分了解比较对象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求同”和“求异”是比较阅读应用的两大基本方法。
(1)求同比较
在求同比较中,我们通过将两篇及以上的文章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学生可以快速的找出他们之间的规律,打开思路,抓住其“同”,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候,可以找出两篇及以上的不同意象、不同题材的古诗文,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发现他们所存在的共同点。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的教学中,《爱莲说》和《陋室铭》的“托物言志”手法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设置对比阅读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究这一手法,学生会更容易在比较中掌握“托物言志”的含义和用法,并发现古诗文的相通之处,加深其印象,提高其鉴赏、领悟能力。
(2)求异比较
在求异比较中,我们通过对比两篇及以上的古诗文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从而找出它们的特殊性。在古诗文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提供同一个作者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文,或者是同一主题不同题材的诗文等等,通过组织对比阅读,从而找出它们的不同点,使得学生在“异”中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求异比较的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例如在《登幽州台歌》和《登飞来峰》的学习中,这两首古诗同为登临诗歌的佳作,而两首诗中表达出来的感情基调却是大不相同,陈子昂所抒发之情是激愤郁闷的,王安石则是达观向上;再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与其《声声慢·寻寻觅觅》比较阅读,感受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风和心境。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刻感受古诗文带给我们的独特性审美体验。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古诗文的教学活动开展中,要善于从“求同”和“求异”两个角度着手,运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文本的解读,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悟古诗文的独特魅力。
三、总结
运用于古诗文教学的比较阅读是“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生动体现,在对比阅读中发现古诗文的规律与独特魅力,既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古诗文的学习更加灵活而深入。古诗文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灿烂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语文教育教学价值。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挖掘其价值,并积极利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组织教学,力求使学生在古诗文对比阅读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 刘云钏.论比较阅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D].江苏:苏州大学,2014.
[2] 曹明海.《语文教学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刘娟娟.中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比较阅读;求同;求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古诗文教学的地位日益凸显。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部编本新教材中传统文化选篇的明显增加都在呼吁着古诗文的高质量教学。然而,在实际的古诗文教学中,仍存在着古诗文教学碎片化的问题,致使学生不能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古诗文教学内容,古诗词教学仅停留于知识记忆的浅层次。比较阅读的本质是探究式学习,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入比较阅读,将课内外知识、新旧知识有效结合,探究古诗文教学篇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提高学生理解鉴赏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比较阅读的内涵界定
比较阅读之关键在与“比较”一词,“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过程和方法,是从分析事物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中认识其本质的有效方法。延伸至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安排两篇及以上的古诗文阅读作为学习内容,通过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异同,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并达到理解性学习目的的教学方法。
根据现存的文字资料,比较阅读的思维方法最早在先秦时期的《学记》就被提出,“古之学者,比物丑类”,“比物丑类”意思为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归纳,这说明比较阅读在我国教育中由来已久。在认知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中也有“类比”的强调。可以说比较阅读的方法在教育界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比较阅读的不断进步,现代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更加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启迪。正如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那样,“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将比较阅读这种方法运用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升级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比较阅读在古诗词中的应用
1.比较点的确立
挑选精准的比较点,能够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与获得知识的欲望,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体会理解古诗文。因此,比较阅读中相当关键的步骤就是比较点的确定。古诗文的比较点可从内容、情感和手法三大方面入手。抓住景与情的关系,注重其意境的体味和语言的赏析。在古诗文比较阅读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做好具体的问题引导,让学生明确比较点,这样才会让学生的思考和感悟更有条理性和全面性。比如在进行问题引导上加上具体的角度,在学习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时,将其与之前学习过的《江雪》进行对比阅读,教师问题引导用“在情感方面,这两篇文章有哪些不同”会更有针对性。
2.比较阅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阅读中,教师应摒弃应试教育的功利化主张,真正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意义,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在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时,应注意古诗文之间的联系,具体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才能充分了解比较对象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求同”和“求异”是比较阅读应用的两大基本方法。
(1)求同比较
在求同比较中,我们通过将两篇及以上的文章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学生可以快速的找出他们之间的规律,打开思路,抓住其“同”,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候,可以找出两篇及以上的不同意象、不同题材的古诗文,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发现他们所存在的共同点。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的教学中,《爱莲说》和《陋室铭》的“托物言志”手法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设置对比阅读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究这一手法,学生会更容易在比较中掌握“托物言志”的含义和用法,并发现古诗文的相通之处,加深其印象,提高其鉴赏、领悟能力。
(2)求异比较
在求异比较中,我们通过对比两篇及以上的古诗文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从而找出它们的特殊性。在古诗文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提供同一个作者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文,或者是同一主题不同题材的诗文等等,通过组织对比阅读,从而找出它们的不同点,使得学生在“异”中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求异比较的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例如在《登幽州台歌》和《登飞来峰》的学习中,这两首古诗同为登临诗歌的佳作,而两首诗中表达出来的感情基调却是大不相同,陈子昂所抒发之情是激愤郁闷的,王安石则是达观向上;再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与其《声声慢·寻寻觅觅》比较阅读,感受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风和心境。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刻感受古诗文带给我们的独特性审美体验。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古诗文的教学活动开展中,要善于从“求同”和“求异”两个角度着手,运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文本的解读,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悟古诗文的独特魅力。
三、总结
运用于古诗文教学的比较阅读是“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生动体现,在对比阅读中发现古诗文的规律与独特魅力,既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古诗文的学习更加灵活而深入。古诗文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灿烂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语文教育教学价值。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挖掘其价值,并积极利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组织教学,力求使学生在古诗文对比阅读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 刘云钏.论比较阅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D].江苏:苏州大学,2014.
[2] 曹明海.《语文教学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刘娟娟.中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