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地区一次连续性降水过程的物理量诊断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609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抚顺自动站观测资料,从动力条件、热力条件、水汽条件等方面对抚顺地区一次连续性降水过程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以稳定性降水为主,高温高湿不稳定形势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热力因子;充足的水汽源、良好水汽输送带的建立以及水汽辐合大值区的形成是此次降水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连续性降水;物理量;诊断分析;辽宁抚顺
  中图分类号 P4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286-02
  利用抚顺自动站观测资料,对抚顺地区一次连续性降水过程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现将具体分析过程介绍如下。
  1 动力条件分析
  1.1 T-logP探空图
  由沈阳探空站(54342)资料可知2014年10月1日8:00 A指数为-17,SI沙氏指数为16.82;由1日20:00沈阳探空站T-logP探空图(图1a)可知A=11,SI=5.57;由2日8:00沈阳探空站T-logP控空图(图1b)可知A=17,SI=8.32;2日20:00A=12,SI=11。抚顺—沈阳当日高空形势[1]基本一致,表明整次降水过程抚顺地区大气综合指数稳定,A指数、SI沙氏指数均小于本地对流性天气标准,无对流性天气[2]发生,1日20:00低层925~1 000 hPa和中层600~700 hPa存在明显的“逆温”条件,以下沉气流为主。
  1.2 不稳定能量
  2014年10月1日8:00至2日20:00沈阳站Cape湿对流有效位能[3]、w-cape最大上升速度、CIN对流抑制有效位能均趋近于0,表明此次过程不稳定能量较低,无明显大气湍流运动,以稳定性降水[4]为主。1日8:00在华北地区形成K指数闭合大值区,抚顺地区K=8;1日20:00(图2a)大值区东移北上,抚顺地区K指数增大至25,产生稳定性降水;2日8:00(图2b)大值区稳定维持,抚顺地区K指数为23,整个过程K指数均小于30。
  2 热力条件分析
  2014年10月1日8:00至2日20:00假相当位温场(图3)可以看出,1日8:00在渤海湾形成52 ℃的高湿高能中心,抚顺处于外围暖脊内;1日20:00,中心经过渤海湾增暖增湿,暖脊明显北抬,抚顺地区θse指数增大至38 ℃左右;2日8:00,冷暖空气补充,暖脊稳定维持,抚顺地区θse指数维持在30~35 ℃;2日20:00冷空气大范围南下,抚顺地区转为冷槽控制,高能高湿区[5]基本移出该地区,开始影响辽宁南部地区。低层高温、高湿不稳定条件的建立为此次降水提供了良好的热力条件。
  3 水汽条件分析
  3.1 850 hPa比湿及700 hPa相对湿度
  由图4可知,2014年10月1日8:00 850 hPa在黄海北部区域形成一闭合湿区,中心最大值为14.6 g/kg,此时抚顺地区低层处于干区;1日20:00比湿中心东移北上,并且在渤海湾处由于西南风的作用,水汽得到加强,抚顺比湿场在8~10 g/kg;2日8:00抚顺仍处于水汽饱和区,2日20:00大值区移出辽宁省。从中层700 hPa相对湿度场来看:前期1日8:00辽宁地区相对湿度已经达到90%~95%,1日20:00(图5a)至2日8:00(图5b)相对湿度均维持在100%,反映此次降水水汽条件非常良好[6]。
  3.2 850 hPa水汽通量及散度
  分析2014年10月1日8:00 850 hPa水汽通量场(图6a)可以明显看出,在黄海和渤海湾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好的水汽输送带,中心维持在海面上,强度达14.8 g/(cm·hPa·s);1日20:00至2日8:00(图6b)高值带稳定维持在辽宁南部地区,强度仍达到12.6 g/(cm·hPa·s),表明此次过程建立了一条相对较好的水汽输送带,水汽条件十分充足。1日8:00(图7a)抚顺地区处于明显的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中心强度达-20.2 g/(cm·hPa·s),1日20:00(图7b)抚顺低层仍然处于水汽辐合大值区,直至2日20:00水汽才开始减弱,表明此次降水过程水汽辐合条件非常良好,有利于低层水汽上升至中高层。
  综合分析可知,此次降水过程的水汽条件非常充足,低层水汽输送条件较好,存在明显水汽辐合区,水汽上升运动强。
  4 结语
  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中无对流性天气,以稳定性降水为主,低层高温、高湿不稳定条件的建立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热力因子。降水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水汽输送带,抚顺地区处于水汽辐合大值区,良好的水汽条件是此次降水的主要原因。
  5 参考文献
  [1] 王振海,贾红莉,张青梅.青南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物理量诊断分析[J].青海气象,2014(1):21-26.
  [2] 王敏,李万志.青海省短时强降水环境场特征和物理量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2):12658-12661.
  [3] 保广裕,马林.高原春季一次强雨(雪)天气过程的物理量诊断分析[J].青海气象,2002(4):2-5.
  [4] 滕水昌,殷玉春.河西走廊一次大雨天气诊断分析[J].干旱气象,2010,28(1):81-86.
  [5] 贾宏元,穆建华,孔维娜.2004年宁夏一次区域性大到暴雨的诊断分析[J].干旱气象,2005,23(2):24-29.
  [6] 刘玉,官晓东,章达华.三明市2010年前汛期突发性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水利科技,2012(1):28-32.
  [7] 丁一汇.高等天气学[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 从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材料与设施、养殖方法和采收方法等方面介绍了长茎葡萄蕨藻的室外水泥池养殖技术,以期为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长茎葡萄蕨藻;室外;水泥池;冬闲育苗池;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8.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87-02  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俗称海葡萄,也叫长命草,又称绿
摘要 介绍了轻型栽培稻麦油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特点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除对策,以期为稻麦油田间杂草的防除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麦油田;田间杂草;特点;原因;防除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179-02  阜宁县农业生产以稻麦连作为主,近年来稻麦耕作模式均以轻型栽培为主,水稻栽培方式多样,其中直播稻面积在一些地区占50%
摘要 根据现代生态渔业总体要求和“治水促转型—渔业实施方案”,从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实际情况出发,归纳出比较典型的以甲鱼、鲟鱼、太阳鱼、黄尾密鲴、鲢鱼、鳙鱼等品种为主的山塘小水库养殖技术及模式。该组模式通过不同食性、不同水层的鱼类及数量比例合理搭配,提高了水体空间利用率,改善了养殖环境,减少了鱼病发生,养殖的青鱼规格大,品质好。  关键词 山塘;水库;生态;混养;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 S96
摘要 对影响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及措施,旨在促进水源区绿色生态发展,从而保持柑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核心水源区;柑桔;问题;对策;湖北郧县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316-01  湖北省郧县地处国家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柑桔产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为该县农村经济发展、
摘要 通过对湖南省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行调研,阐述了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分析了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对策;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301-02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和基本保障。“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
摘要 总结了玉米的生产与消费状况,分析了我国玉米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玉米;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076-02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十年增”期间,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由26.9%上升到36.2%。在这10年增产17 124万t的份
摘要 介绍大麦/西瓜/夏鲜食糯玉米—秋鲜食糯玉米 秋鲜食大豆间套复种高效栽培技术,包括茬口布局安排、品种选择、配套栽培技术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露地西瓜;大麦;糯玉米;大豆;间复套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51;S512.3;S513;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106-02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心沙分公司地处长江下
摘要 运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方法,对三峰寺林场地域经济系统的生态经济特征进行调查,综合分析林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方面的突出问题,确定林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总目标,提出林场森林资源经营、利用和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三峰寺林场;生态经济;河南伊川  中图分类号 F3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183-02  林区是一种地域性生态系统,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
摘要 论述了苏州市吴江区秸秆机械化还田现状,总结其在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分析秸秆机械化还田取得的成效,并提出推动秸秆机械化还田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秸秆机械化还田;措施;成效;对策;江苏苏州;吴江区  中图分类号 S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249-02  苏州市吴江区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濒临太湖,气候宜人,
摘要 结合花生与橡胶、槟榔、椰子、油茶和油棕等重要热带作物的生长特点,介绍了橡胶—花生、槟榔—花生、椰子—花生、油茶—花生、油棕—花生间作模式,并展望了海南林下间作花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花生;热带作物;林下间作;模式;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 S565.2;S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0-0193-03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