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阅读习惯与审题能力培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den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大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值得指出的是,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數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我校生源以周边对口小学的中下等学生为主,另有一部分相对较好的学生。环境不同,程度不一,基础差别很大,从而导致学习情况的千差万别。尤其是学习习惯的不同,更是各科老师头疼的问题。在数学学习上,大多数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做作业时,本来题目要求这样做,他们却会凭印象随意答题。加之学生已经升入初中,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于是,作业错题率很高。但是错题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缺乏认真读题、审题的良好习惯。
  一、审题要掌握科学程序
  1.要养成审题习惯审题是发现解法的前提。认真审题可以探索解法指明方向。审题就是弄清题意。题目是由条件和结论构成的。审清题目的已知事项解题的目标,审清题目的结构特征和判明题型。(1)审清题目条件的具体要求是:罗列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把条件图表化,弄清已知条件的等价说法,把条件适合解题需要的转换。(2)审清题目结论的具体要求是:罗列解题目标,分析多目标之间的层次关系,弄清解题目的等价说法,把解题目标图表化。(3)审清题目结构的具体要求是:判明题型,推敲题目的叙述可否作不同的理解,分析条件与结论的联系方法,观察图、数、式的结构特征,如果是用文字语言表示题目结构,设法改用图、式、符号来表示,使之直观化,想想在已知条件和目标之间有何逻辑联系?为了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师首先应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其次要作出审题的示范,还要在学生的作业中捕捉因不认真审题而导致解题错误的典型事例,进行讲解,吸取教训。
  2.要学会审题三想(1)回想,根据题目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回想它的定义是怎样的?根据题目的条件、结论及其结构,回想与它们有关的公式、定理、法则是什么?回想一下在你的知识仓库里,有否储存过这些定义、公式、定理、法则?能否直接利用这些知识来解题?(2)联想,如果直接套用现成知识解决不了问题,就必须进行联想。解题时的联想,就是要求在你的知识仓库里,找出与题目很接近的或很相似的原里、方法、结论或命题来,变通使用这些知识,看能否解决问题。联想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联想是发现解题途径的一种基本思维方法。联想的思维基础往往是类比推理,即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把解决某种特殊情况的原则和方法迁移过来,应用在接近的或相似的情况上,联想就是要灵活运用现成的数学知识。(3)猜想,如果经过联想仍解决不了问题,不妨进行大胆猜想。如果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和方法不能马上找到,可以去选择一些接近于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和方法,这就是提出猜想。然后设法论证这个猜想是否真实。猜想不是胡思乱想和任意拼搏,它也是一种科学思维活动。它是以已有的表象(如数量关系的描述、图象的示意等等)为引发物,按逻辑推理的规律而进行的思维活动。猜想的思维基础往往是归纳推理,即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也就是对特殊情况的结论进行一番分析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找出共性由此猜想一般性的结论该是什么?
  二、审题要开拓引伸
  1.把题目条件开拓引伸题目的条件在题目里居于主导地位,题目的结论是由条件决定的。如果题目的条件改变了,那么题目的结论可能随之变化。改变条件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把特殊条件一般化。去掉题目条件的约束性,使特殊条件一般化,从而推得更为普遍性的结论,这叫做数学命题的推广。(2)把一般条件特殊化。把一般条件加以约束,使它变为特殊条件。从而获得新的结论,这也是数学命题的推广。(3)特殊条件与一般条件交替变化。题目的变化有时有“特殊”与“一般”交替进行,于是命题的推广,更是千姿百态。
  2.把题目结论开拓引伸。有的题目,在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可以把结论开拓引伸,使题目深化。例如:可以把切线长定理的结论加以开拓引伸。
  3.把题型开拓引伸。同一个题目,给予不同提法,可以变化成不同题型。俗称为“一题多变”。但是其解法仍类似。可谓 殊途同归。按其解法而言,又可称为“多题一解”或“一法多用”。把题型开拓引伸,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深化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要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渗透阅读能力与审题能力的培养,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其他文献
学位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为了放手不教,学习的终极目的是方法的学习。身为教师应侧重教给学生求知的方法和技能,使其不再像“嗷嗷待哺”似的成为知识的被灌输者,让其能站在“师”的高度与知识平等对话。这就需要教师多设置一些特定课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高中阶段语文的考练很多,可在每次试卷讲评之前运用“自纠课”这一特定课型,引导和训练学生。这也是能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要让试卷讲评课上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在体外特异性封闭α-synuclein基因,通过抑制其表达,阻断α-synuclein病理性积聚及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国内外暂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构建高效特异的RNA干扰
  本文旨在探讨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比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能更有效的降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现阶段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管理观念;爱心;沟通  一名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校教育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力量,因此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经验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摘要: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求,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教学目标  苏霍姆林期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课堂教学过程正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如果缺少了情感,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