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本文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切入点,阐述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兴趣;教学策略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受到“知识本位”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常常采取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长期以往学生变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降低,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我们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出发,采取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来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小学生进入小学生活和学习之前已经拥有了一些数学经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导入环节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即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用他们熟知的生活素材来激活其数学经验,从而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引领下,给他们带来一种亲切感,促使他们“乐于”探究,进而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授认识“第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在电影院排队买票的情境,这样让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再现,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几”和“第几”的区别,感知自然数的两种含义,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计算素材,从而使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高计算能力。有的教师根据学生和父母去超市购物的经历,尤其是在购物进行称量方面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你和妈妈在超市买肉和菜,猪肉的价格是13元一斤、白菜的价格是3元一斤、芹菜的价格是2元一斤,请大家计算一下买一斤白菜和一斤芹菜需要多少元?买一斤猪肉和一斤白菜需要多少元?买一斤猪肉比一斤白菜贵多少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同时采用抢答的形式。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搭建了平台,也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二、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性评价
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宰者,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评价将有效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评价不仅仅是针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还可以把这些积极的评价送给上课的全部学生,当然还可以送给合作探究活动中的某个小组,等等。
对于评价的语言,教师常常使用的是“你答对了”“你答得真棒”,教学评价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评价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具有引导的功能。比如当学生遇到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猜想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你的猜想很好,假如有个方法来验证就更好了”,这样可以有效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数学活动的下一个环节——验证环节。又如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还可以是这样的:“你使用了数学语言来表述问题,非常准确,大家一下子就听明白了”“在分类时,你还编制了表格,让人看了一目了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使用白板的录播功能,将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活动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和激励性的评价。如当学生在编制表格、动手操作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的功能将表现比较好的学生的活动过程同步到大屏幕,这样既发挥了生性性活动的价值,对于相关的学生也是一种鼓励性的评价,从而可以有效维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
三、文化講堂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有的教师就开展了“数学文化小讲堂”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某个数学知识后,了解相关的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家的故事,从而使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如在教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相关知识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发现:我国是最早提出和使用小数的,他们还知道在这方面刘徽和朱世杰这两位数学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了促使学生学习数学文化,教师引导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小数由来的资料,以及刘徽和朱世杰的故事,特别是他们在小数方面的成就,然后第二天在课前五分钟的“数学文化小讲堂”活动中分享给大家。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当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性评价,从而使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得以维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应该植根文化土壤孕育数学之花,通过文化讲堂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进而使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本文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出发,阐述了相关的课堂教学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
[2]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04).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兴趣;教学策略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受到“知识本位”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常常采取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长期以往学生变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降低,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我们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出发,采取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来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小学生进入小学生活和学习之前已经拥有了一些数学经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导入环节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即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用他们熟知的生活素材来激活其数学经验,从而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引领下,给他们带来一种亲切感,促使他们“乐于”探究,进而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授认识“第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在电影院排队买票的情境,这样让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再现,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几”和“第几”的区别,感知自然数的两种含义,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计算素材,从而使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高计算能力。有的教师根据学生和父母去超市购物的经历,尤其是在购物进行称量方面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你和妈妈在超市买肉和菜,猪肉的价格是13元一斤、白菜的价格是3元一斤、芹菜的价格是2元一斤,请大家计算一下买一斤白菜和一斤芹菜需要多少元?买一斤猪肉和一斤白菜需要多少元?买一斤猪肉比一斤白菜贵多少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同时采用抢答的形式。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搭建了平台,也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二、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性评价
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宰者,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评价将有效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评价不仅仅是针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还可以把这些积极的评价送给上课的全部学生,当然还可以送给合作探究活动中的某个小组,等等。
对于评价的语言,教师常常使用的是“你答对了”“你答得真棒”,教学评价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评价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具有引导的功能。比如当学生遇到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猜想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你的猜想很好,假如有个方法来验证就更好了”,这样可以有效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数学活动的下一个环节——验证环节。又如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还可以是这样的:“你使用了数学语言来表述问题,非常准确,大家一下子就听明白了”“在分类时,你还编制了表格,让人看了一目了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使用白板的录播功能,将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活动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和激励性的评价。如当学生在编制表格、动手操作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的功能将表现比较好的学生的活动过程同步到大屏幕,这样既发挥了生性性活动的价值,对于相关的学生也是一种鼓励性的评价,从而可以有效维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
三、文化講堂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有的教师就开展了“数学文化小讲堂”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某个数学知识后,了解相关的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家的故事,从而使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如在教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相关知识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发现:我国是最早提出和使用小数的,他们还知道在这方面刘徽和朱世杰这两位数学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了促使学生学习数学文化,教师引导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小数由来的资料,以及刘徽和朱世杰的故事,特别是他们在小数方面的成就,然后第二天在课前五分钟的“数学文化小讲堂”活动中分享给大家。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当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性评价,从而使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得以维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应该植根文化土壤孕育数学之花,通过文化讲堂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进而使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本文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出发,阐述了相关的课堂教学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
[2]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