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与产生:基于经济形态演进与经济运行方式的选择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遵循生态学规律,优化物质系统内部的循环和能量流动,减少资源输入和污染输出,使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从而在经济增长中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和谐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简单的理解,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构成的单向开环线性经济,经济活动开端与末端相互割裂,并不自然产生联系;而循环经济则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闭环流程。在此流程中,资源和所有物质都要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二、全球生态危机下欠发达区域的环境与经济情势
从长远看,全球生态危机下欠发达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更加复杂,中国也不例外。本文以东南沿海指代发达区域,以西部地区指代欠发达区域。认为,在全球生态危机下,西部地区的生态和经济情势体现如下:
(一)是我国西部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破坏了生态屏障的功能,加剧了生态危机。我国已探明的140多中矿产资源中西部就占有120多种,其中一些稀有金属居全国及世界前列。能源土地等资源也具有优势,但是西部在资源开采和经济环境中并未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相反西部在资源的开发中加剧了生态危机,资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经济进步发展受到制约。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有效遏制。
(二)我国西部生态危机的实质源于人的生存危机。西部环境之所以恶化到如此地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经济学动因来看,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长期把生态环境容量和生态资源当成是公共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而,这就容易导致人们在追逐经济利益时,希望不受限制地获取,占有公共性资源,并且当生存问题与环境问题、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出现冲突。
三、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从理论构建到实践验证
当前,要为循环经济在欠发达区域的实施打造两个平台:其一是理论平台,解决欠发达区域循环经济中的理论突破问题;其二是实验平台,为欠发达区域循环经济的实施提供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实验样本。
(一)理论平台
对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平台建设应从三方面研究:即环境――价值平衡计量理论,循环经济制度平台理论,循环经济伦理观理论。
1、环境――价值平衡计量理论。据专家测算,按目前的技术水平每利用1t废钢铁可炼好钢850㎏,节约铁矿石3t和标准煤1t。减少三废污染复荷76-97%,每利用1t废铝可炼出再生铝900kg,节约铝土矿4t,纯碱800㎏,电极600㎏和电1.5万度。减少空气和水污染负荷95%以上,每利用1t废纸可生产再生纸800㎏等等。虽然环境--价值平衡计量研究表现为超越经济、跨代际和空间等多种特性,但对它们的计量无不遵循:(1)一致货币化;(2)直接或间接以市场价值或市场方式计量;(3)对不同类型的价值分量进行加总。因此,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对环境--价值平衡计量研究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完善循环经济的计量体制,将对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影响深远。
2、循环经济制度平台理论。对循环经济制度建设的研究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及具体实施机制,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技术对循环经济的影响。现实环境经济学的制度研究,逐渐由以政府为主体的行政命令型走向市场调控型的公共监督型过度,这一趋势无疑是应当肯定的,欠发达区域也要借鉴这种趋势。
3、循环经济的伦理观理论。社会的环境意识不仅是环境知识,更重要的是处理环境问题的道德操守。欠发达区域循环经济伦理观,固然不同于市场经济伦理,但也有别于现时的环境伦理。所以欠发达区域构建的伦理是环境伦理与经济伦理的结合,是公益性伦理与市场伦理观的结合。
(二)实验平台
欠发达区域有着进行循环经济实验的平台条件:(1)欠发达区域本身是一个经济实体,并且在其内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环境背景与状况不同这可为循环经济实验提供多种角度。(2)随着全球生态危机,欠发达区域的公众环境保护诉求日益高涨这为发展循环经济实验提供社会基础。(3)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延伸和闭合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链,可以增加就业,均衡社会财富分配,这为发展循环经济实验提供了诱因。
(三)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一致性
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循环经济的内涵与欠发达区域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基本的一致性和延展性。
1、目标的一致性。循环经济强调的"减量化"的本意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减少单位生产的资源消耗量,物质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原始自然资源的消耗。而建立节约型社会是针对欠发达区域资源短缺而提出的,所以他们之间又具有因果的一致性。
2、可延展的层次性。循环经济最初是从预防环境污染的角度发展起来的,其强调资源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初始动机是从源头减少废气物和污染排放,保护环境。而节约型社会是以资源节约为初始动机,但节约型社会建设更具全面性。从资源和社会发展角度来说,节约型社会是基于循环经济的目标。但是它比循环经济具有更高的层次和广泛的视角层面。
四、以循环经济理念与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一种政策走向
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走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法律规范。法律规范主要是立法规范和执法规范。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定了4部环境法律,8部资源管理法律,20多项环境资源管理行政法规。260多项环境标准,初步形成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但是欠发达区域在发展循环经济,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区域。因此,欠发达区域应结合区域特点,借鉴发达区域的经验研究和建立欠发达区域的法律体系,明确界定消费者,企业,政府在该区域循环经济中的地位,责任和义务。
(二)政策引导。一要建立消费拉动,政府采购,政策激励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二要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产品的标示制度,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品。
(三)技术支撑。必须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坚持科技进步的方针,组建专门从事资源节约的科研和开发机构,研究欠发达区域开发循环经济所必须的技术,诸如信息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技术、"零排放"技术、资源节约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运输技术等。4.道德约束。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树立善待地球的绿色道德观。要友善地获取,高效地利用欠发达区域环境资源。在社会成员关系上树立"以和为贵"和"利己利他"的道德观,在现在和未来关系上,树立"代际平等"观,逐步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邓安球.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实践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05,7.
[2]王荣生.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危机[J].理论导刊,2004,7.
[3]冯久田.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2.
[4]宋殿清.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J].经济问题探索,2005,10.
[5]林青等.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4,12.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遵循生态学规律,优化物质系统内部的循环和能量流动,减少资源输入和污染输出,使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从而在经济增长中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和谐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简单的理解,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构成的单向开环线性经济,经济活动开端与末端相互割裂,并不自然产生联系;而循环经济则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闭环流程。在此流程中,资源和所有物质都要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二、全球生态危机下欠发达区域的环境与经济情势
从长远看,全球生态危机下欠发达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更加复杂,中国也不例外。本文以东南沿海指代发达区域,以西部地区指代欠发达区域。认为,在全球生态危机下,西部地区的生态和经济情势体现如下:
(一)是我国西部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破坏了生态屏障的功能,加剧了生态危机。我国已探明的140多中矿产资源中西部就占有120多种,其中一些稀有金属居全国及世界前列。能源土地等资源也具有优势,但是西部在资源开采和经济环境中并未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相反西部在资源的开发中加剧了生态危机,资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经济进步发展受到制约。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有效遏制。
(二)我国西部生态危机的实质源于人的生存危机。西部环境之所以恶化到如此地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经济学动因来看,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长期把生态环境容量和生态资源当成是公共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而,这就容易导致人们在追逐经济利益时,希望不受限制地获取,占有公共性资源,并且当生存问题与环境问题、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出现冲突。
三、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从理论构建到实践验证
当前,要为循环经济在欠发达区域的实施打造两个平台:其一是理论平台,解决欠发达区域循环经济中的理论突破问题;其二是实验平台,为欠发达区域循环经济的实施提供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实验样本。
(一)理论平台
对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平台建设应从三方面研究:即环境――价值平衡计量理论,循环经济制度平台理论,循环经济伦理观理论。
1、环境――价值平衡计量理论。据专家测算,按目前的技术水平每利用1t废钢铁可炼好钢850㎏,节约铁矿石3t和标准煤1t。减少三废污染复荷76-97%,每利用1t废铝可炼出再生铝900kg,节约铝土矿4t,纯碱800㎏,电极600㎏和电1.5万度。减少空气和水污染负荷95%以上,每利用1t废纸可生产再生纸800㎏等等。虽然环境--价值平衡计量研究表现为超越经济、跨代际和空间等多种特性,但对它们的计量无不遵循:(1)一致货币化;(2)直接或间接以市场价值或市场方式计量;(3)对不同类型的价值分量进行加总。因此,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对环境--价值平衡计量研究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完善循环经济的计量体制,将对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影响深远。
2、循环经济制度平台理论。对循环经济制度建设的研究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及具体实施机制,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技术对循环经济的影响。现实环境经济学的制度研究,逐渐由以政府为主体的行政命令型走向市场调控型的公共监督型过度,这一趋势无疑是应当肯定的,欠发达区域也要借鉴这种趋势。
3、循环经济的伦理观理论。社会的环境意识不仅是环境知识,更重要的是处理环境问题的道德操守。欠发达区域循环经济伦理观,固然不同于市场经济伦理,但也有别于现时的环境伦理。所以欠发达区域构建的伦理是环境伦理与经济伦理的结合,是公益性伦理与市场伦理观的结合。
(二)实验平台
欠发达区域有着进行循环经济实验的平台条件:(1)欠发达区域本身是一个经济实体,并且在其内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环境背景与状况不同这可为循环经济实验提供多种角度。(2)随着全球生态危机,欠发达区域的公众环境保护诉求日益高涨这为发展循环经济实验提供社会基础。(3)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延伸和闭合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链,可以增加就业,均衡社会财富分配,这为发展循环经济实验提供了诱因。
(三)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一致性
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循环经济的内涵与欠发达区域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基本的一致性和延展性。
1、目标的一致性。循环经济强调的"减量化"的本意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减少单位生产的资源消耗量,物质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原始自然资源的消耗。而建立节约型社会是针对欠发达区域资源短缺而提出的,所以他们之间又具有因果的一致性。
2、可延展的层次性。循环经济最初是从预防环境污染的角度发展起来的,其强调资源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初始动机是从源头减少废气物和污染排放,保护环境。而节约型社会是以资源节约为初始动机,但节约型社会建设更具全面性。从资源和社会发展角度来说,节约型社会是基于循环经济的目标。但是它比循环经济具有更高的层次和广泛的视角层面。
四、以循环经济理念与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一种政策走向
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走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法律规范。法律规范主要是立法规范和执法规范。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定了4部环境法律,8部资源管理法律,20多项环境资源管理行政法规。260多项环境标准,初步形成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但是欠发达区域在发展循环经济,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区域。因此,欠发达区域应结合区域特点,借鉴发达区域的经验研究和建立欠发达区域的法律体系,明确界定消费者,企业,政府在该区域循环经济中的地位,责任和义务。
(二)政策引导。一要建立消费拉动,政府采购,政策激励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二要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产品的标示制度,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品。
(三)技术支撑。必须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坚持科技进步的方针,组建专门从事资源节约的科研和开发机构,研究欠发达区域开发循环经济所必须的技术,诸如信息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技术、"零排放"技术、资源节约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运输技术等。4.道德约束。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树立善待地球的绿色道德观。要友善地获取,高效地利用欠发达区域环境资源。在社会成员关系上树立"以和为贵"和"利己利他"的道德观,在现在和未来关系上,树立"代际平等"观,逐步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邓安球.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实践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05,7.
[2]王荣生.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危机[J].理论导刊,2004,7.
[3]冯久田.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2.
[4]宋殿清.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J].经济问题探索,2005,10.
[5]林青等.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