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科学探究过程的要素中有一条:合作与交流。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的途径来实现的。课堂讨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那怎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组织实施课堂讨论呢?
一、课堂讨论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讨论目的和目标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前尽可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认真备课,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在组织讨论中要重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决不能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上的点缀,而要把它当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把重视学生的经历、体验真正落实到实处。
新课程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应顺应社会、顺应时代的要求,要学会合作、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建构终身学习理念。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在课堂讨论中确定以下目标:a.日常目标:要求学生每节课应有所收获,有所发现,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堂讨论学习素养,善于观察、勇于探索、乐于发现。b.近期目标:在讨论中分单元、分层次进行总结,让学生总结交流、合作学习的所得所失,在总结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探索发现的信心。c.中期目标: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在哪方面具有探究发现的优势,扬长避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d、长期目标:养成良好的课堂讨论探究习惯,形成自己的独特探究思维风格,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探索物质本身的规律,真正做到有所发现。
(二)确定讨论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一是要确定培养创新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紧扣主题,选择能开发、启迪学生思维的探究性问题;二是确定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易混淆、易疏忽之处或典型的错解;三是要确定对学生知识出现的断层和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及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设计问题。设计问题的角度和梯度,能让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之间的讨论探究解决。否则,过难、过易的问题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讨论探究欲望。例如,物理概念和规律问题可以从知识形成条件、形成过程中确定讨论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刻理解。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可提出如下讨论问题:(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种说法对吗?(2)给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一个初速度,它将如何运动?等等。
(三)营造讨论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当学生缺乏自信时,教师要通过激励给予力量,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给予及时的恰当的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应给予适当的点拨;当学生讨论有独到的见解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应积极努力地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讨论氛围,使每个学生有用担心自己的意见被别人批评,而是坚信自己的观点见解是受欢迎的,学生之间不是批评别人的看法和意见,而是倾听、补充、完善所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小组成员之间讨论起来心里没有顾虑、放心大胆去讨论,才能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各有发展,对于后进生,老师尤其要善于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表扬鼓励为主,使他们都敢于参与、乐于参与讨论活动,让他们体会到鼓励、依赖、满意的情感,从而逐步树立起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创设讨论情境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思维难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例如,实验设计中,我们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讨论探究实验方案时,依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所测物理量─记录用表格─所需的器材─设计装置图─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问题讨论分析”等方面创设讨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讨论探究。也可以编拟让学生对原有的实验装置或设计方案进行剖析,提出不足并对其改进的提纲,使学生在讨论探究的氛围中体会创新的艰辛和愉悦,体会实验设计的思想、物理学方法及实验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控制讨论节奏
课堂讨论不能一层不变,应有张有弛,一般而言,激励活泼的讨论是课堂讨论成功的重要标志,但也不是绝对的,如讨论后的总结归纳就需要沉稳冷静了。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时,千万不能让课堂讨论成为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而进行的形式主义的讨论,特别是公开课,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评课,使课堂讨论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课堂讨论最后归纳总结时应让学生说出教师心中的问题,对于尚未完成或还没有展开讨论的问题不要草草收场,否则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六)保证讨论时间
在新课程新标准的要求下,大部分内容是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研究、探索。不少教师认为长时间的讨论会浪费时间,一节课有时解决不了几个问题,课堂容量不大。实际上,一堂课的好坏,关键是看学生动脑了没有,动手没有,而不应仅看这节课的内容的多少。因此只要是学生讨论有价值,有兴趣的问题,就应多花时间,让他们去讨论。因为在讨论中,他们的能力才能一点一滴地培养出来,一定要注意不让学生产生“既然想不出来或来不及想,不如不去想,或等教师讲”的心理,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缺乏活力,不仅如此,还会使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
二、课堂讨论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讨论与独立思考
课堂讨论开始时,不要急于让学生展开讨论,要先给每个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意见、看法,然后再进行课堂讨论。这样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否则,“个别学生”的结论很有可能就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维,所以,课堂讨论人人都要有角色意识,人人都要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精神。
(二)课堂讨论与教师巡视
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加强巡视,不能坐而觀之,一是可以维持课堂纪律,有的学生讨论时,不够自觉,课堂纪律观念不强,会扰乱课堂纪律,讨论一些与本课堂讨论问题无关的内容;二是讨论时,教师要针对性地深入到学习小组中间,仔细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小组讨论的进展,一旦发现学生讨论有偏差可以及时启发诱导,若遇到困难还可以适当点拨,哪怕是几句悄悄话,或许能让学生有所感悟甚至能讨论后的交流锦上添花,会达到教师预先要表达的结果。
(三)课堂讨论与教师讲解
学生在讨论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片面、肤浅、甚至错误的观点。为了促进学生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必须适时加以讲解引导,根据学生的发言质疑问题,帮助学生发现矛盾,循循善诱,启发学生自己纠正错误,或深入认识问题的本质,这样教师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新课标要求广大教师“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课堂讨论应该反映在我们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当渗透到我们教育的精髓里。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积极投身到课程改革中去,和新课程一起成长和进步。
(责编 闫祥)
一、课堂讨论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讨论目的和目标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前尽可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认真备课,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在组织讨论中要重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决不能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上的点缀,而要把它当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把重视学生的经历、体验真正落实到实处。
新课程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应顺应社会、顺应时代的要求,要学会合作、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建构终身学习理念。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在课堂讨论中确定以下目标:a.日常目标:要求学生每节课应有所收获,有所发现,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堂讨论学习素养,善于观察、勇于探索、乐于发现。b.近期目标:在讨论中分单元、分层次进行总结,让学生总结交流、合作学习的所得所失,在总结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探索发现的信心。c.中期目标: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在哪方面具有探究发现的优势,扬长避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d、长期目标:养成良好的课堂讨论探究习惯,形成自己的独特探究思维风格,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探索物质本身的规律,真正做到有所发现。
(二)确定讨论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一是要确定培养创新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紧扣主题,选择能开发、启迪学生思维的探究性问题;二是确定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易混淆、易疏忽之处或典型的错解;三是要确定对学生知识出现的断层和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及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设计问题。设计问题的角度和梯度,能让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之间的讨论探究解决。否则,过难、过易的问题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讨论探究欲望。例如,物理概念和规律问题可以从知识形成条件、形成过程中确定讨论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刻理解。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可提出如下讨论问题:(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种说法对吗?(2)给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一个初速度,它将如何运动?等等。
(三)营造讨论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当学生缺乏自信时,教师要通过激励给予力量,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给予及时的恰当的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应给予适当的点拨;当学生讨论有独到的见解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应积极努力地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讨论氛围,使每个学生有用担心自己的意见被别人批评,而是坚信自己的观点见解是受欢迎的,学生之间不是批评别人的看法和意见,而是倾听、补充、完善所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小组成员之间讨论起来心里没有顾虑、放心大胆去讨论,才能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各有发展,对于后进生,老师尤其要善于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表扬鼓励为主,使他们都敢于参与、乐于参与讨论活动,让他们体会到鼓励、依赖、满意的情感,从而逐步树立起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创设讨论情境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思维难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例如,实验设计中,我们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讨论探究实验方案时,依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所测物理量─记录用表格─所需的器材─设计装置图─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问题讨论分析”等方面创设讨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讨论探究。也可以编拟让学生对原有的实验装置或设计方案进行剖析,提出不足并对其改进的提纲,使学生在讨论探究的氛围中体会创新的艰辛和愉悦,体会实验设计的思想、物理学方法及实验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控制讨论节奏
课堂讨论不能一层不变,应有张有弛,一般而言,激励活泼的讨论是课堂讨论成功的重要标志,但也不是绝对的,如讨论后的总结归纳就需要沉稳冷静了。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时,千万不能让课堂讨论成为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而进行的形式主义的讨论,特别是公开课,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评课,使课堂讨论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课堂讨论最后归纳总结时应让学生说出教师心中的问题,对于尚未完成或还没有展开讨论的问题不要草草收场,否则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六)保证讨论时间
在新课程新标准的要求下,大部分内容是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研究、探索。不少教师认为长时间的讨论会浪费时间,一节课有时解决不了几个问题,课堂容量不大。实际上,一堂课的好坏,关键是看学生动脑了没有,动手没有,而不应仅看这节课的内容的多少。因此只要是学生讨论有价值,有兴趣的问题,就应多花时间,让他们去讨论。因为在讨论中,他们的能力才能一点一滴地培养出来,一定要注意不让学生产生“既然想不出来或来不及想,不如不去想,或等教师讲”的心理,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缺乏活力,不仅如此,还会使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
二、课堂讨论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讨论与独立思考
课堂讨论开始时,不要急于让学生展开讨论,要先给每个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意见、看法,然后再进行课堂讨论。这样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否则,“个别学生”的结论很有可能就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维,所以,课堂讨论人人都要有角色意识,人人都要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精神。
(二)课堂讨论与教师巡视
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加强巡视,不能坐而觀之,一是可以维持课堂纪律,有的学生讨论时,不够自觉,课堂纪律观念不强,会扰乱课堂纪律,讨论一些与本课堂讨论问题无关的内容;二是讨论时,教师要针对性地深入到学习小组中间,仔细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小组讨论的进展,一旦发现学生讨论有偏差可以及时启发诱导,若遇到困难还可以适当点拨,哪怕是几句悄悄话,或许能让学生有所感悟甚至能讨论后的交流锦上添花,会达到教师预先要表达的结果。
(三)课堂讨论与教师讲解
学生在讨论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片面、肤浅、甚至错误的观点。为了促进学生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必须适时加以讲解引导,根据学生的发言质疑问题,帮助学生发现矛盾,循循善诱,启发学生自己纠正错误,或深入认识问题的本质,这样教师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新课标要求广大教师“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课堂讨论应该反映在我们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当渗透到我们教育的精髓里。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积极投身到课程改革中去,和新课程一起成长和进步。
(责编 闫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