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比较能力是指确定有关事物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思维方法的能力。良好的比较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引发和推动作用,是造就具有创新能力年轻一代新人的教育途径之一。本文就比较能力的作用以及如何让培养作如下介绍。
[关键词]认知 比较能力 图文结合 贯穿全程
培养比较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时,都要注意培养比较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導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与其它图形的实物相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再对长方形的特征做出概括。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比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学会一定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教给学生比较的方法,先要使学生懂得比较必须要有对象,明确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同时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1.先比较事物的不同点,再比较事物的相同点
先比较事物差异大的属性,再比较差异小的属性。例如,比较应用题的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时,先比较得出用算术方法解时未知数不能参与列式,而用方程解时,未知数能参与列式这个主要区别;然后比较得出两者都是以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常见数量关系指导列式这个共同点。例如,学习了各种小数后,先比较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再比较无限小数中的循环小数和不循环小数的区别,最后比较循环小数中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区别。
2.先比较直接感知的事物,再比较头脑中语言引起的事物的表象
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先通过直观比较得出?,再借助于直观建立起来的表象,比较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学生往往对“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区别不清,教学时,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如让学生自己用6个小圆圈摆出下列图形:
○○ ○○ ○○○○○ ○○○
表示:3个2表示:2个3
用加法:2+2+2× 3+3
用乘法:2×33×2
通过比较,学生可初步认识到乘法与加法的区别与联系。
3.同类知识归类比较,使知识融会贯通
例如,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后,引导学生与以前学习的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进行比较,通过具体算例,使学生清楚地明白这三种知识其实本质是一致的,从而归纳出这些知识内容的本质属性,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再如,在数的整除教学中,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解质因数,都带有一个“质”字,学生容易混淆,可通过列表比较,让学生区分异同。
4.类推比较,比简驭繁
一些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隐蔽,学生不易理解,可采用类比推理方法,通过比较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例如:甲乙两个仓库,共存有大米250吨,甲库运走2/3,乙库运走3/4 又5吨后,两库还剩大米共70吨,原来甲库和乙库各有多少吨大米?此题由于所出现的分率与对应的标准量不一致,学生感到困惑.可借助线段图进行比较分析。
小学生的比较能力是随着其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智力水平的发展而提高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年级,结合具体教材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提出不同的比较要求。认知心理学认为,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数的大小,判断对错,区分异同等,往往采用比较方法。但是小学生在进行比较时,常常不善于分清事物的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因而产生困惑与错误。因此,加强学生比较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常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及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智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学生更有效、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比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比较能力的培养,应从低年级做起,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要重视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比较,较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涵义,并在比较中学会思维,在思维中加强理解和记忆。通过具体事物多少的比较,学生能逐步理解大于、小于和相等的数字概念,初步学会数的大小比较。
参考文献
[1]肖刚云.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09(4).
[2]高寒.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5).
[关键词]认知 比较能力 图文结合 贯穿全程
培养比较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时,都要注意培养比较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導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与其它图形的实物相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再对长方形的特征做出概括。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比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学会一定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教给学生比较的方法,先要使学生懂得比较必须要有对象,明确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同时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1.先比较事物的不同点,再比较事物的相同点
先比较事物差异大的属性,再比较差异小的属性。例如,比较应用题的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时,先比较得出用算术方法解时未知数不能参与列式,而用方程解时,未知数能参与列式这个主要区别;然后比较得出两者都是以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常见数量关系指导列式这个共同点。例如,学习了各种小数后,先比较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再比较无限小数中的循环小数和不循环小数的区别,最后比较循环小数中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区别。
2.先比较直接感知的事物,再比较头脑中语言引起的事物的表象
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先通过直观比较得出?,再借助于直观建立起来的表象,比较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学生往往对“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区别不清,教学时,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如让学生自己用6个小圆圈摆出下列图形:
○○ ○○ ○○○○○ ○○○
表示:3个2表示:2个3
用加法:2+2+2× 3+3
用乘法:2×33×2
通过比较,学生可初步认识到乘法与加法的区别与联系。
3.同类知识归类比较,使知识融会贯通
例如,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后,引导学生与以前学习的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进行比较,通过具体算例,使学生清楚地明白这三种知识其实本质是一致的,从而归纳出这些知识内容的本质属性,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再如,在数的整除教学中,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解质因数,都带有一个“质”字,学生容易混淆,可通过列表比较,让学生区分异同。
4.类推比较,比简驭繁
一些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隐蔽,学生不易理解,可采用类比推理方法,通过比较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例如:甲乙两个仓库,共存有大米250吨,甲库运走2/3,乙库运走3/4 又5吨后,两库还剩大米共70吨,原来甲库和乙库各有多少吨大米?此题由于所出现的分率与对应的标准量不一致,学生感到困惑.可借助线段图进行比较分析。
小学生的比较能力是随着其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智力水平的发展而提高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年级,结合具体教材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提出不同的比较要求。认知心理学认为,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数的大小,判断对错,区分异同等,往往采用比较方法。但是小学生在进行比较时,常常不善于分清事物的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因而产生困惑与错误。因此,加强学生比较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常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及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智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学生更有效、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比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比较能力的培养,应从低年级做起,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要重视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比较,较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涵义,并在比较中学会思维,在思维中加强理解和记忆。通过具体事物多少的比较,学生能逐步理解大于、小于和相等的数字概念,初步学会数的大小比较。
参考文献
[1]肖刚云.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09(4).
[2]高寒.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