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合社会参与,提高学生德法素养的探索实施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uyuan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集学科性与实践性、综合性为一体的课程,通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和促进,旨在提高學生德法素养的综合性课程。在2011版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也提到,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主动发现和探究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自己的素养。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如何更好地践行课程标准,需要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社会参与结合起来,以真正提高学生素养。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社会参与
  一、社会参与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意义
  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发现身边的事物对于自己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是十分有好处的,既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能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合作、表达、搜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1. 社会参与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授课而言,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身边的问题,而后进行调查、研究,思考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对学生来说既是挑战,又很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社会参与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学生在自己发现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查找相关知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整个探究活动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相应的能力。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自己真实的社会参与和传统课堂上教师的灌输相比起来,更有利于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譬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中,有和资源、环境相关的内容,而垃圾分类又是时下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能会出示图文或视频资料,以说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通过触目惊心的材料,学生会感受到形势严峻。可是,这种感受一出课堂,也许很快就忘了,也就更不可能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了。然而,如果这种感受是他们通过发现自己的身边存在资源环境的问题,自己分析得出来结果的话,势必会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会在现实生活中主动的践行环保理念。
  二、以“农村中学生垃圾分类探究”为主题的社会参与和道德与法治课融合的实施过程
  以《建设美丽中国》这课为例,教师融合了学生的社会参与,取得的成效比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更为显著。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1. 选择和确认所要研究的问题。
  教师向学生培训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公共问题,以及开展研究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的重要意义,引导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学生自行组成小组,通过两到三周的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公共问题,而后进行汇总,分析各个问题研究的可行性,主要锁定在“路边摊问题”“垃圾分类问题”“校车安全问题”“道路障碍物问题”“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等五个公共问题上。结合九年级的课本以及社会热点,教师引导学生最终开展关于农村中学生践行垃圾分类的调查研究。
  2. 搜集所要研究问题的资料。
  确定选题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分为问卷调查组、网络搜索组、实地观察组、采访领导组等。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和采访提纲,利用课余时间对周围的老师、同学、家长等社会上的成员以及环卫所的领导进行调查、采访;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身边垃圾分类现状;通过网络搜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以及国外和国内其他地方的现状及措施。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导致中学生很少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从中学生的角度说,没有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容易混淆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如知道矿泉水瓶和报纸是可回收垃圾,但是像陶瓷碎片等就不知道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垃圾了。部分学生不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还盲目从众。他们认为每次都进行分类,太麻烦了;有的时候看到其他人不进行分类,自己也就随大流了;第二,从社会角度说,宣传力度不够、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小区的垃圾桶上没有相关分类标识,或者是分类标识已经模糊;教室和校园中很少有分类垃圾桶,这也阻碍了中学生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第三,从法律角度说,相关法律、政策措施不完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法律法规有对垃圾分类的相关规定,但是对于中学生垃圾分类的规定很少,主要是对具体实施过程不那么具体,特别是对不遵守法律法规后的处罚规定不明确。
  3. 研究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及原因,学生意识到问题的解决需多方面通力合作、多管齐下。建议一,完善相关条例制度,设定奖惩政策;建议二,家长、老师监督提醒;建议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议四,各部门加强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建议五,自身主动提高分类意识,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辨别判断能力;建议六,营造良好氛围,共促垃圾分类。也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来推动垃圾分类的实施。
  4. 进行力所能及的实践。
  为了让调查更有现实意义,学生采取了行动。如向周围的人们发放倡议书、召开主题班会、在政府网站上发帖提建议等。
  学生走出学校,用自己独特的视野去触摸身边的社会,将课本和现实联系起来,在活动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了解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炼了多种能力,实现了自我价值。这些就是社会参与融合进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德法素养提高的巨大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营造一个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育的目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心智能力的发展。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进行研究,以达到实施语文创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创新 教学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工具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志。学好语文能促进对语言的运用,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创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和教育不断的向前发展,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逐渐发生了改变,学生处在信息时代环境下,难免会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缺乏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对此班主任作为学生受教育的第一带头人,在教学中要注重给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情怀与学生的日常所见所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正确的政治倾向。本文结合当前小学教育实况,就班主任在教学中如何给学生渗透
期刊
【摘 要】 小学体育课作为小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可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小学体育教育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但是我们发现现如今小学体育教学在开展啦啦操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以体育课上开展啦啦操为例,存在着体育教师随意上课没有计划,学生不重视啦啦操练习等情况。而影响小学啦啦操开展的主要因素为学校不重视啦啦操教学,体育老师专业水平素质较低,学生忽视啦啦操训练的重要性。  【关
期刊
【摘 要】 作为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概念及高中化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并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为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以期能实现更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证据推理 模型认知 高中化学 策略  前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化学学科素养的五个维度,也为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提供了标准。但在课堂教学中由于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将“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并非让学生只是在学习文学常识和枯燥的试卷练习中获得“高分途径”,而是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逻辑去思考并分析整合问题,可以流畅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综合思维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是尤为重要的。本文从“在比较学习中培养发散思维”“在语文活动中促进综合
期刊
众所周知,学生的心理教育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当今时代,受手机、电脑游戏的诱惑,学生不自觉地上网玩游戏、浏览网页,已成为习惯,而这些不良习惯的养成,直接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滋生。面对这种情形,抓紧时间采取一系列措施净化学生的心灵,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同时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本人多年教育实践,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
期刊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教育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他们设置合理的教学方式,将阅读教学与日常的语文教学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保证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通过阅读学生的知识量增加,这也为他们之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着十分重要的基礎。  【关键词】 小学 中年级学生 自主阅读  引言: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推动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为了初中化学的高效开展,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初中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的阶段,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诉求和性格特点,应用多元化和丰富性的教学手段开展日常的教学,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认识和感受化学与生活存在密切关系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本文笔者将就这一问题提出几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我国许多小学将自身发展的主要任务定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数学作为创新教育的主体学科之一,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工作中,教师应注意因材施教,在课堂上通过掌握学生的特点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课堂气氛  教学创新不仅是教育发展的
期刊
【摘 要】 随着数学教材的不断修订完善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地,注重实例教学成为连接数学知识与生活、课堂与世界、学习与实践的有效举措。本文作者结合长期教学实践和具体案例,从挖掘教材深度、利用教学资源、实现四维目标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实例教学 核心素养 数学能力  在笔者30余年的数学教学中,亲历了从旧教材到新教材的重大变革。其发生的转变有:教材编排不单一侧重反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