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小学教学方法和理念在不断更新,再加上小学的数学教育在学习科目中地位越来越高,问题解答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问题的解答是数学课程学习中学生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部分,但通常来看,学生对于问题的接受度往往較低,学习效果和实际期望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中对于学生解答问题能力的培养,提出一定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2-248
数学科目的学习是任何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必不可少的科目,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数字,再逐渐发展到加减法、乘法等等,这些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同时帮助锻炼大脑思维以及探索能力。而到了小学五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比较成熟的阶段学习,在数学科目中,难度逐渐变大,同时所学习的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的使用开始关联度变大,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问题的解答应用而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变难,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数学,老师应该在培养方式以及课程展示方面多加考虑。
1 小学数学问题解答题存在的问题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开始从认识数字0,1开始进入了数学知识的学习,随着数学知识的难度增大,从刚开始打开数学学习的大门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身边的实际使用。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也许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数学成绩,这与小学前期所学的是基础数学知识有关,到了之后,逐渐开始转向应用数学的学习,数学学习的内容开始转向解决实际问题。相对于简单的加减乘除,应用解答题其实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比较常规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跟学生讲解解题方法和思路,然后会给学生留很多算术题或者其他数学题,学生反复做题,以题海战术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适合于低年级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到了小学数学,各种计算公式、各种定理的推理让学生逐渐才生了畏惧心理,慢慢积累起来,学生就会害怕数学。
作为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小学阶段不仅仅是学习数学本身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全方位的数学思维能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从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去思考如何去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如果在课堂中,只是简单或者粗暴的讲解公式,学生不一定能较好地接受,老师要重视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多站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在上课过程中多与学生交流数学问题,老师不仅仅只是讲述数学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应用数学题的解题思维,开拓他们的数学自我学习思路以及提升数学素养[1]。
2 针对小学数学问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措施
2.1 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
小学数学知识慢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数学知识的难度相比于低年级,也变高了。并且这些数学知识都是在平时生活中会遇到的,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关于分数的运用中,如何让学生去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举个例子,老师可以拿一根1米的绳子,为了帮助学生深刻领悟分数代表的含义,1就代表着整根绳子,如果是二分之一,可以将绳子切割成两个相等的部分,在教室中进行实地演示,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更容易理解知识本身。同样,再重新取一根绳子,将绳子等分成三个相同的,任何一部分代表的就是整个绳子的三分之一,通过联系实物,学生也会更加感兴趣,学生不仅仅弄明白了分数这一章节的知识,同时也在学习中得到了乐趣。再比如如果某一道问题中,通过计算需要购买6.5车苹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车辆都是一个整体,为了满足需求,我们可以先装满6车满的苹果,然后第7辆车中只需要装一半的苹果,这样总体算来就是6.5车的苹果。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理论计算的数值可能在现实中没有办法去落实,但老师在给学生在讲解中,要让学生去思考去体会,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不再惧怕数学学习[2]。
2.2因题施教,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开始从低年级的数学认识到慢慢的涉及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很多题目需要学生去深刻理解,作为老师要在如何去解答题目方面进行思考,如何去给学生讲述利用数学知识去解答题目,举一个例子,比如有多个施工队在铺下水管道,第一个施工队计划每天可以铺设2公里下水管道,实际每天比计划要多铺设25%,第二个施工队计划每天可以铺设2.5公里下水道,实际每天完成的量在自己计划的基础上,加上第一个施工每天铺设的10%,求解第一个施工和第二个施工队每天可以铺设多长的下水管道?在解答这样一个下水管道铺设长度的题目中,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楚,第一个施工队和第二施工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练习,然后通过数学知识列出相应的关系式子,最后得出结果。老师在题目讲解中要一步一步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去思路。理解数学关系式的由来。
2.3 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数学问题的解答中很多都具有一些共性,有些问题,虽然题目不一样的,但是有相同类似的解题思路去解题。有这样两道题目,第一个:有一袋苹果,里面有10个苹果,6个香蕉,25个橘子,如果我们拿出了9个苹果,1个香蕉,请问这个袋子里还剩下几个苹果,几个香蕉,几个橘子?这个题目很简单,我们根据题目可以很快列出数学关系式进行求解。第二个:有一个箱子,里面有45个红球,23个蓝球,7个黑球,如果我们再放进去2个红球,5个蓝球,8个黑球,请问箱子里共有多少个红球,多少个蓝球,多少个黑球?这两个数学题从表面上看好像并不相关,但是实际上解题思路都是一样的,老师在给学生讲解中,要帮助学生发善思维,去思考同一类题目应该如何去解答,重点是讲解解题思路,培养数学理解的能力[3]。
3 结束语
小学数学问题解答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使用科学有效地方面去实现。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也将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好处[4]。
参考文献
[1]段宏毅.小学数学问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46-147.
[2]司圣芹.论小学学生数学问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72.
[3]蓝春菊.谈小学学生问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6(06):24-25.
[4]王春丹.小学数学问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21(03):173.
关键词:小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2-248
数学科目的学习是任何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必不可少的科目,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数字,再逐渐发展到加减法、乘法等等,这些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同时帮助锻炼大脑思维以及探索能力。而到了小学五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比较成熟的阶段学习,在数学科目中,难度逐渐变大,同时所学习的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的使用开始关联度变大,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问题的解答应用而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变难,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数学,老师应该在培养方式以及课程展示方面多加考虑。
1 小学数学问题解答题存在的问题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开始从认识数字0,1开始进入了数学知识的学习,随着数学知识的难度增大,从刚开始打开数学学习的大门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身边的实际使用。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也许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数学成绩,这与小学前期所学的是基础数学知识有关,到了之后,逐渐开始转向应用数学的学习,数学学习的内容开始转向解决实际问题。相对于简单的加减乘除,应用解答题其实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比较常规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跟学生讲解解题方法和思路,然后会给学生留很多算术题或者其他数学题,学生反复做题,以题海战术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适合于低年级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到了小学数学,各种计算公式、各种定理的推理让学生逐渐才生了畏惧心理,慢慢积累起来,学生就会害怕数学。
作为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小学阶段不仅仅是学习数学本身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全方位的数学思维能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从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去思考如何去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如果在课堂中,只是简单或者粗暴的讲解公式,学生不一定能较好地接受,老师要重视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多站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在上课过程中多与学生交流数学问题,老师不仅仅只是讲述数学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应用数学题的解题思维,开拓他们的数学自我学习思路以及提升数学素养[1]。
2 针对小学数学问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措施
2.1 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
小学数学知识慢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数学知识的难度相比于低年级,也变高了。并且这些数学知识都是在平时生活中会遇到的,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关于分数的运用中,如何让学生去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举个例子,老师可以拿一根1米的绳子,为了帮助学生深刻领悟分数代表的含义,1就代表着整根绳子,如果是二分之一,可以将绳子切割成两个相等的部分,在教室中进行实地演示,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更容易理解知识本身。同样,再重新取一根绳子,将绳子等分成三个相同的,任何一部分代表的就是整个绳子的三分之一,通过联系实物,学生也会更加感兴趣,学生不仅仅弄明白了分数这一章节的知识,同时也在学习中得到了乐趣。再比如如果某一道问题中,通过计算需要购买6.5车苹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车辆都是一个整体,为了满足需求,我们可以先装满6车满的苹果,然后第7辆车中只需要装一半的苹果,这样总体算来就是6.5车的苹果。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理论计算的数值可能在现实中没有办法去落实,但老师在给学生在讲解中,要让学生去思考去体会,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不再惧怕数学学习[2]。
2.2因题施教,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开始从低年级的数学认识到慢慢的涉及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很多题目需要学生去深刻理解,作为老师要在如何去解答题目方面进行思考,如何去给学生讲述利用数学知识去解答题目,举一个例子,比如有多个施工队在铺下水管道,第一个施工队计划每天可以铺设2公里下水管道,实际每天比计划要多铺设25%,第二个施工队计划每天可以铺设2.5公里下水道,实际每天完成的量在自己计划的基础上,加上第一个施工每天铺设的10%,求解第一个施工和第二个施工队每天可以铺设多长的下水管道?在解答这样一个下水管道铺设长度的题目中,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楚,第一个施工队和第二施工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练习,然后通过数学知识列出相应的关系式子,最后得出结果。老师在题目讲解中要一步一步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去思路。理解数学关系式的由来。
2.3 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数学问题的解答中很多都具有一些共性,有些问题,虽然题目不一样的,但是有相同类似的解题思路去解题。有这样两道题目,第一个:有一袋苹果,里面有10个苹果,6个香蕉,25个橘子,如果我们拿出了9个苹果,1个香蕉,请问这个袋子里还剩下几个苹果,几个香蕉,几个橘子?这个题目很简单,我们根据题目可以很快列出数学关系式进行求解。第二个:有一个箱子,里面有45个红球,23个蓝球,7个黑球,如果我们再放进去2个红球,5个蓝球,8个黑球,请问箱子里共有多少个红球,多少个蓝球,多少个黑球?这两个数学题从表面上看好像并不相关,但是实际上解题思路都是一样的,老师在给学生讲解中,要帮助学生发善思维,去思考同一类题目应该如何去解答,重点是讲解解题思路,培养数学理解的能力[3]。
3 结束语
小学数学问题解答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使用科学有效地方面去实现。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也将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好处[4]。
参考文献
[1]段宏毅.小学数学问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46-147.
[2]司圣芹.论小学学生数学问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72.
[3]蓝春菊.谈小学学生问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6(06):24-25.
[4]王春丹.小学数学问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21(0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