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幼儿园的基本单位,是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习得,一日活动的开展,家园之间的沟通等,都是依托班级进行的。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园管理的成功与否。
笔者通过跟班观察以及与班级教师的讨论交流,发现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将极大影响幼儿园管理、班级工作质量以及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一)不必要的等待造成时间的隐形浪费
案例:操场上,幼儿排成两列纵队进行钻圈练习,一个接一个出发。由于某些幼儿不能顺利完成钻圈,致使所在纵队出现排长龙现象,等待钻圈的幼儿你推我挤,已经完成钻圈的幼儿则站在一旁百无聊赖。缺乏耐性的幼儿已经开始插队,活动秩序混乱。十分钟的活动下来,根据统计,有的幼儿钻了9次圈,有的1次也没轮到。完成一次钻圈只要20秒钟,但是排队等待却花费4分钟。
分析:一次只要20秒钟就能完成的钻圈练习,排队等待却花费4分钟,还出现部分幼儿未能练习的情况。活动器械不足,组织方法不灵活是罪魁祸首。因为体育器械数量少,使幼儿不能人人都有器械,也无法采取多设组别的方式来增加练习的机会,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等待,致使时间浪费;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教师能灵活地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组织教学,至少可以缩短一半的等待时间,增加一倍的练习次数。
(二)班级环境创设幼儿参与程度低,环境育人功能发挥欠佳
案例:某大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从墙面布置、区域设置到材料提供,主要由教师规划设计和制作,幼儿的参与性仅体现为教师将他们的美术作品张贴在墙上,起点缀环境的作用。幼儿在主题设计、资料收集、材料准备等方面的参与很少,即使有参与,也仅限于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参与形式也以“手工劳动”为主。
分析:在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尽管教师意识到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必要性,并在教室里大量使用幼儿作品、记录单等,但是主要从个人审美出发,追求精致、漂亮,大多自己动手,既没有充分吸纳幼儿对环境创设的思考,也没有提供足够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幼儿作为环境创设的主体没有得到尊重,主体性行为没有得到展示。
(三)呈橄榄型结构的幼儿发展水平引发潜在的教育不公
给幼儿写学期评语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期评语既是对幼儿身心发展情况的客观描述与评价,也是教师根据幼儿特点,因人施教的依据。在调阅某中班35名幼儿学期评语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35份幼儿学期评语中,有10份评语字数超过500字,评语既有概括性陈述,也有细节性表达,评语各有侧重,凸显幼儿个性。通过进一步了解,这10份评语中有6份是班级优秀幼儿,另外4份是“特殊幼儿”,剩余25份评语字数在360字左右,多概括性语句,少具体性描述,内容缺少针对性。
一般情况下,班级幼儿发展水平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分布在这个橄榄结构两端的,一端是聪明伶俐、发展全面的优秀儿童,自然被教师关注、推崇,另一端是学习困难、怯弱内向的“特殊儿童”,是教师必须给予关注的弱势群体。呈橄榄型结构的班级幼儿发展水平直接导致班级管理出现推崇优秀幼儿、关怀弱势幼儿,无意识间忽视了大多数的中间层幼儿,造成了教育不公平。
(四)重课堂教学,轻一日活动组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对教育活动的组织往往停留在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尤其青年教师,能够组织一节目标清晰、过程合理、气氛活跃、效果良好的观摩课,但对幼儿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区域活动等则显得头绪不清,组织乏力,出现“放羊式玩耍”或“消极等待”等不合理教育行为。
幼儿一日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晨间活动、上课、游戏、盥洗、进餐、睡觉、午点、离园等。只有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才能充分发挥其整体的教育功能。
如果幼儿教师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目标,必然产生“重教轻保,重上课轻一日活动”的错误认识。一日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丰富的一日活动,能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应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注重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提高一日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一日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
二、改进班级管理问题,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一)树立整体教育观,优化一日活动组织
教师组织一日活动应该有整体观念,从大处着手,注重半日活动安排的连续性、整体性,将关注点落在半日活动组织的精细化上,提高效益,促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1.充分挖掘一日活动中的教育资源,把教育内容渗透到游戏、上课、劳动、娱乐、散步、午睡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才能充分发挥其整体的教育功能。
2.坚持“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将一日活动各个环节视为教育机会,制定行动计划,确立教育目标,减少一日活动组织的盲目性。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二)全面关注幼儿发展,确保教育均等
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切实地做到“关注差异,全面发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尝试:
1.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个性亮点。教师要正视幼儿间的差异,注重幼儿个性的发展,捕捉幼儿闪光点,支持并引导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2.调整视角,等待幼儿成长。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波折起伏,以信任的眼光欣赏幼儿的与众不同,用爱心、耐心、细心等待幼儿成长。 因此,当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教师的教学预期发生偏离时,不要急于告诉他正确答案,更不要急着请其他能干的幼儿来救场,站在幼儿的角度,试着耐心地倾听幼儿的描述,你会发现另外一种精彩。
3.家园携手,助幼儿成长。
只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紧密结合,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教师一方面要将家长视为教育伙伴,班级工作的支持者,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以及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班级保教工作以及幼儿发展情况,另一方面要拓宽家园交流途径,丰富交流内容,利用班级主页、QQ群、飞信、网络博客等信息技术手段,引领家长协助教师记录幼儿的成长历程,改善评价方式,促进家园共育。
(三)加强规划、缩减活动环节,提升教学活动实效
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争取更多的时间使幼儿有效学习,通过对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从而增加有效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J.B.Carroll)1963年在《学校学习的一种模式》一文中,提出了课堂管理时间图。
他认为,学习程度=F(所花时间/所需时间)。即任何学生的学习程度是他所花时间和所需时间的一次函数。
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策略,提高对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与调控,是改善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班级教师应建立必要的教学常规,形成课堂秩序,降低课堂突发事件发生率;
2.事先计划并安排好教学活动所需教具、学具、教学仪器设备等,不延误上课时间;
3.教学内容注重趣味性,教学策略强调幼儿参与,教学程序自然流畅,以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吸引幼儿,提高学习效率。
4.优化活动设计,减少过渡环节,给予幼儿明确的活动转化信号,形成共同遵守的班级规则,避免个别幼儿无所事事或无监督的状态,减少不必要的等待。
(四)鼓励并提供机会,让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
在班级环境创设中,必须确立“环境即课程”的理念,帮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引导他们广泛地参与到主题确立、内容设计、资料收集、材料准备、制作与装饰等活动中。
1.引导幼儿参与活动材料收集。
在环境创设中,收集活动材料是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参与班级化境创设的契机,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创设环境的工作负担。这样,不仅让教师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对幼儿参与的指导上,而且使幼儿与环境之间增加了互动机会。
2.为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参与的机会。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层次,允许他们选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环境创设。如在“各种各样的大树”主题墙装饰中,小班幼儿采用手掌印画树叶,中班幼儿是捡落叶粘贴,大班幼儿则是自己制作树叶。
3.为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提供适宜的指导与帮助。
幼儿由于受自身经验、能力限制,在参与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惑和问题,并因此产生畏难情绪。此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或者包办代替,而应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通过启发思路,引入辅助材料、工具等,帮助他们寻找解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唐淑,虞永平.幼儿园班级管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黄静.浅谈幼儿园和谐班级管理[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
[4]钟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0
[5]杨炼红.创设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班级环境研究.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6]陈艳红.班级管理研究述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4
笔者通过跟班观察以及与班级教师的讨论交流,发现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将极大影响幼儿园管理、班级工作质量以及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一)不必要的等待造成时间的隐形浪费
案例:操场上,幼儿排成两列纵队进行钻圈练习,一个接一个出发。由于某些幼儿不能顺利完成钻圈,致使所在纵队出现排长龙现象,等待钻圈的幼儿你推我挤,已经完成钻圈的幼儿则站在一旁百无聊赖。缺乏耐性的幼儿已经开始插队,活动秩序混乱。十分钟的活动下来,根据统计,有的幼儿钻了9次圈,有的1次也没轮到。完成一次钻圈只要20秒钟,但是排队等待却花费4分钟。
分析:一次只要20秒钟就能完成的钻圈练习,排队等待却花费4分钟,还出现部分幼儿未能练习的情况。活动器械不足,组织方法不灵活是罪魁祸首。因为体育器械数量少,使幼儿不能人人都有器械,也无法采取多设组别的方式来增加练习的机会,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等待,致使时间浪费;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教师能灵活地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组织教学,至少可以缩短一半的等待时间,增加一倍的练习次数。
(二)班级环境创设幼儿参与程度低,环境育人功能发挥欠佳
案例:某大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从墙面布置、区域设置到材料提供,主要由教师规划设计和制作,幼儿的参与性仅体现为教师将他们的美术作品张贴在墙上,起点缀环境的作用。幼儿在主题设计、资料收集、材料准备等方面的参与很少,即使有参与,也仅限于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参与形式也以“手工劳动”为主。
分析:在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尽管教师意识到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必要性,并在教室里大量使用幼儿作品、记录单等,但是主要从个人审美出发,追求精致、漂亮,大多自己动手,既没有充分吸纳幼儿对环境创设的思考,也没有提供足够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幼儿作为环境创设的主体没有得到尊重,主体性行为没有得到展示。
(三)呈橄榄型结构的幼儿发展水平引发潜在的教育不公
给幼儿写学期评语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期评语既是对幼儿身心发展情况的客观描述与评价,也是教师根据幼儿特点,因人施教的依据。在调阅某中班35名幼儿学期评语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35份幼儿学期评语中,有10份评语字数超过500字,评语既有概括性陈述,也有细节性表达,评语各有侧重,凸显幼儿个性。通过进一步了解,这10份评语中有6份是班级优秀幼儿,另外4份是“特殊幼儿”,剩余25份评语字数在360字左右,多概括性语句,少具体性描述,内容缺少针对性。
一般情况下,班级幼儿发展水平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分布在这个橄榄结构两端的,一端是聪明伶俐、发展全面的优秀儿童,自然被教师关注、推崇,另一端是学习困难、怯弱内向的“特殊儿童”,是教师必须给予关注的弱势群体。呈橄榄型结构的班级幼儿发展水平直接导致班级管理出现推崇优秀幼儿、关怀弱势幼儿,无意识间忽视了大多数的中间层幼儿,造成了教育不公平。
(四)重课堂教学,轻一日活动组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对教育活动的组织往往停留在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尤其青年教师,能够组织一节目标清晰、过程合理、气氛活跃、效果良好的观摩课,但对幼儿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区域活动等则显得头绪不清,组织乏力,出现“放羊式玩耍”或“消极等待”等不合理教育行为。
幼儿一日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晨间活动、上课、游戏、盥洗、进餐、睡觉、午点、离园等。只有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才能充分发挥其整体的教育功能。
如果幼儿教师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目标,必然产生“重教轻保,重上课轻一日活动”的错误认识。一日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丰富的一日活动,能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应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注重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提高一日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一日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
二、改进班级管理问题,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一)树立整体教育观,优化一日活动组织
教师组织一日活动应该有整体观念,从大处着手,注重半日活动安排的连续性、整体性,将关注点落在半日活动组织的精细化上,提高效益,促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1.充分挖掘一日活动中的教育资源,把教育内容渗透到游戏、上课、劳动、娱乐、散步、午睡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才能充分发挥其整体的教育功能。
2.坚持“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将一日活动各个环节视为教育机会,制定行动计划,确立教育目标,减少一日活动组织的盲目性。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二)全面关注幼儿发展,确保教育均等
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切实地做到“关注差异,全面发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尝试:
1.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个性亮点。教师要正视幼儿间的差异,注重幼儿个性的发展,捕捉幼儿闪光点,支持并引导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2.调整视角,等待幼儿成长。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波折起伏,以信任的眼光欣赏幼儿的与众不同,用爱心、耐心、细心等待幼儿成长。 因此,当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教师的教学预期发生偏离时,不要急于告诉他正确答案,更不要急着请其他能干的幼儿来救场,站在幼儿的角度,试着耐心地倾听幼儿的描述,你会发现另外一种精彩。
3.家园携手,助幼儿成长。
只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紧密结合,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教师一方面要将家长视为教育伙伴,班级工作的支持者,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以及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班级保教工作以及幼儿发展情况,另一方面要拓宽家园交流途径,丰富交流内容,利用班级主页、QQ群、飞信、网络博客等信息技术手段,引领家长协助教师记录幼儿的成长历程,改善评价方式,促进家园共育。
(三)加强规划、缩减活动环节,提升教学活动实效
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争取更多的时间使幼儿有效学习,通过对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从而增加有效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J.B.Carroll)1963年在《学校学习的一种模式》一文中,提出了课堂管理时间图。
他认为,学习程度=F(所花时间/所需时间)。即任何学生的学习程度是他所花时间和所需时间的一次函数。
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策略,提高对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与调控,是改善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班级教师应建立必要的教学常规,形成课堂秩序,降低课堂突发事件发生率;
2.事先计划并安排好教学活动所需教具、学具、教学仪器设备等,不延误上课时间;
3.教学内容注重趣味性,教学策略强调幼儿参与,教学程序自然流畅,以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吸引幼儿,提高学习效率。
4.优化活动设计,减少过渡环节,给予幼儿明确的活动转化信号,形成共同遵守的班级规则,避免个别幼儿无所事事或无监督的状态,减少不必要的等待。
(四)鼓励并提供机会,让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
在班级环境创设中,必须确立“环境即课程”的理念,帮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引导他们广泛地参与到主题确立、内容设计、资料收集、材料准备、制作与装饰等活动中。
1.引导幼儿参与活动材料收集。
在环境创设中,收集活动材料是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参与班级化境创设的契机,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创设环境的工作负担。这样,不仅让教师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对幼儿参与的指导上,而且使幼儿与环境之间增加了互动机会。
2.为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参与的机会。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层次,允许他们选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环境创设。如在“各种各样的大树”主题墙装饰中,小班幼儿采用手掌印画树叶,中班幼儿是捡落叶粘贴,大班幼儿则是自己制作树叶。
3.为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提供适宜的指导与帮助。
幼儿由于受自身经验、能力限制,在参与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惑和问题,并因此产生畏难情绪。此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或者包办代替,而应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通过启发思路,引入辅助材料、工具等,帮助他们寻找解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唐淑,虞永平.幼儿园班级管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黄静.浅谈幼儿园和谐班级管理[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
[4]钟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0
[5]杨炼红.创设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班级环境研究.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6]陈艳红.班级管理研究述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