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功的提问可以通过提问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在阅读基础上作思考,在思考中领会、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出比较正确的答案,从而提高其分析能力。本文就语文教学中提问功能、原则和方法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讲读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不仅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检查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口头表达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是为了完成教和学的任务,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钻研,思考,并能准确解答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现代许多知名的语文教师都很重视提问这种形式。认为每堂教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读中的所惑之处,精心设计问题。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
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诱发学生登入科学文化殿堂的先导,又是促进学生探索真理的动力。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其意义在于通过语文课堂提问,对学生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进行了思想渗透和智力开发。语文课堂提问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语文课堂提问对学生大脑会产生一种引起警觉的刺激作用。尤其所提问题富有启发性,就会引起学生积极钻研教材,探讨问题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问可以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而且还使学生在教师的提问、启发之下,突破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提问时,往往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或翻书寻求答案,使课堂教学秩序静中有动,静动结合,都紧紧围绕解疑惑。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问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而且还使学生的创造往思维得到了训练。学生可以从别人的回答中受到启发,加深对问题的里解。另外语文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还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构成的要求
(一)问题要合理
要做到问题合理,问题的已知部分中的概念必须没有虚概念。问题的未知部分是在已知部分的基础上形成的。已知部分中的概念若有虚概念,这样的问题就不能成立,不能成立的问题自然是不合理的。一方面,已知部分中的隐含判断也不能虚假。另一方面,已知部分应为学生学过并不包含未知部分。任何问题都是由已知去寻求未知,因此,教师提问必须了解学生的已知,如果学生还不具备回答问题的“已知”,这样的问题也不合理。如果已知部分包含未知部分,这样构成的问题也是不合理的。
(二)问题要明确
不明确的问题不仅与问题的结构有关,而且与问题的语言表达有关。或是已知部分中的概念不明确,学生或者不知所云,或者答非所问。要使问题明确,表达问题的语言必须准确无歧义。同时问阈也必须恰当,所谓问阈,就是指问题的未知部分的范围。如果问阈过大,被问者就不知所措,无从答起。语文教师要明确提问的范围,明确从哪些方面去提问,如从文章审题角度思考。题目与文章内容及形式有何关系,有无题眼,题眼在文章中的作用等等。其次从文章的重点内容与非重点内容的关系看。可以设计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形势怎样,它们与全文有何关系,文章是怎样安排中心内容的,是精巧还是严谨,文章主题是开宗明义还是结尾概括,或是隐于文字之中,或是直接表明等。最后,从文字色彩和情调、感情角度分析,可以设计文章语言色彩是华还是实。是明还是暗,是浓还是淡,情感是真还是伪。
三、提问的方法
(一)先易后难,故设迷津
教师在提问时要如砍木一样要先易后难。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浅入深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由于难度大,学生很难比较完整地回答出来。不如把这个问题分解为几个由易到难、有联系的小问题。这样由局部到整体、由易到难,学生不仅能够回答,而且还能学到生疑提问的方法,有些问题,本来可以照教材的现成答案直问。
(二)替换取代,相机诱导
有的问题教材中已陈述了答案,但为了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而改成了另一种方式来提问。这样学生就必须在原答案的基础上重新排列组合,才能回答。结合这一课所设计的具有形象性的板书,让学生回答。这样就具有了一定的启发性。教师之为教,在于相机诱导。相机就是选择时机,随机应变诱导,就是循循善诱,步步引导。通过设问、激疑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启发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理解课文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读文能力。
(三)设置矛盾,假设想象
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门扉的钥匙,相互矛盾和制造矛盾来提问,这不但可以引起学生解决矛盾的兴趣,而且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和力量。假设想象,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而做出的设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由地寻找答案。其回答虽不是唯一的,但是却有创造性。这对开发学生智力很有裨益。
(四)对比激趣,点拨渐进
所谓对比激趣,就是用比较异同和有趣的事情、问题来提问。所谓点拨渐进,就是在容易被人忽视的地方点拨提问和由外及里地探求式提问。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上课,如果能恰当运用提问,对比激趣,点拨渐进,把相同程度的学生引导到积极思维的“王国”中去,教学定会达到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杨月梅.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2]苟晨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许菲,女,1978年生,吉林省蛟河市人,教育硕士,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任佳溪)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讲读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不仅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检查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口头表达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是为了完成教和学的任务,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钻研,思考,并能准确解答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现代许多知名的语文教师都很重视提问这种形式。认为每堂教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读中的所惑之处,精心设计问题。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
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诱发学生登入科学文化殿堂的先导,又是促进学生探索真理的动力。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其意义在于通过语文课堂提问,对学生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进行了思想渗透和智力开发。语文课堂提问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语文课堂提问对学生大脑会产生一种引起警觉的刺激作用。尤其所提问题富有启发性,就会引起学生积极钻研教材,探讨问题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问可以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而且还使学生在教师的提问、启发之下,突破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提问时,往往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或翻书寻求答案,使课堂教学秩序静中有动,静动结合,都紧紧围绕解疑惑。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问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而且还使学生的创造往思维得到了训练。学生可以从别人的回答中受到启发,加深对问题的里解。另外语文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还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构成的要求
(一)问题要合理
要做到问题合理,问题的已知部分中的概念必须没有虚概念。问题的未知部分是在已知部分的基础上形成的。已知部分中的概念若有虚概念,这样的问题就不能成立,不能成立的问题自然是不合理的。一方面,已知部分中的隐含判断也不能虚假。另一方面,已知部分应为学生学过并不包含未知部分。任何问题都是由已知去寻求未知,因此,教师提问必须了解学生的已知,如果学生还不具备回答问题的“已知”,这样的问题也不合理。如果已知部分包含未知部分,这样构成的问题也是不合理的。
(二)问题要明确
不明确的问题不仅与问题的结构有关,而且与问题的语言表达有关。或是已知部分中的概念不明确,学生或者不知所云,或者答非所问。要使问题明确,表达问题的语言必须准确无歧义。同时问阈也必须恰当,所谓问阈,就是指问题的未知部分的范围。如果问阈过大,被问者就不知所措,无从答起。语文教师要明确提问的范围,明确从哪些方面去提问,如从文章审题角度思考。题目与文章内容及形式有何关系,有无题眼,题眼在文章中的作用等等。其次从文章的重点内容与非重点内容的关系看。可以设计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形势怎样,它们与全文有何关系,文章是怎样安排中心内容的,是精巧还是严谨,文章主题是开宗明义还是结尾概括,或是隐于文字之中,或是直接表明等。最后,从文字色彩和情调、感情角度分析,可以设计文章语言色彩是华还是实。是明还是暗,是浓还是淡,情感是真还是伪。
三、提问的方法
(一)先易后难,故设迷津
教师在提问时要如砍木一样要先易后难。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浅入深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由于难度大,学生很难比较完整地回答出来。不如把这个问题分解为几个由易到难、有联系的小问题。这样由局部到整体、由易到难,学生不仅能够回答,而且还能学到生疑提问的方法,有些问题,本来可以照教材的现成答案直问。
(二)替换取代,相机诱导
有的问题教材中已陈述了答案,但为了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而改成了另一种方式来提问。这样学生就必须在原答案的基础上重新排列组合,才能回答。结合这一课所设计的具有形象性的板书,让学生回答。这样就具有了一定的启发性。教师之为教,在于相机诱导。相机就是选择时机,随机应变诱导,就是循循善诱,步步引导。通过设问、激疑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启发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理解课文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读文能力。
(三)设置矛盾,假设想象
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门扉的钥匙,相互矛盾和制造矛盾来提问,这不但可以引起学生解决矛盾的兴趣,而且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和力量。假设想象,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而做出的设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由地寻找答案。其回答虽不是唯一的,但是却有创造性。这对开发学生智力很有裨益。
(四)对比激趣,点拨渐进
所谓对比激趣,就是用比较异同和有趣的事情、问题来提问。所谓点拨渐进,就是在容易被人忽视的地方点拨提问和由外及里地探求式提问。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上课,如果能恰当运用提问,对比激趣,点拨渐进,把相同程度的学生引导到积极思维的“王国”中去,教学定会达到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杨月梅.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2]苟晨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许菲,女,1978年生,吉林省蛟河市人,教育硕士,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任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