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他是“小霸王”,在外却成了“小绵羊”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j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总担心他被欺负,结果是,他更受“欺负”。
  
  小明和父母一起来咨询的,父母介绍情况时小明有些心不在焉。我让他说一下自己的情况,他的语调很平淡,像是在说着与己无关的事。在他父母的口中,我了解了小明的大概情况。
  
  他是父母重点保护的“神童”
  小明是独生子,母亲36岁时才怀上他,因此,一出生,就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父亲更是对他寄予厚望,期望他将来能成大器,于是对他进行超前教育。效果也挺明显,小明两岁就识1200个字,三岁时能背70多首唐诗,五岁多一点就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学完了。他成了小有名气的神童,父母为此也很骄傲、自豪。为了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学习,父母对他百依百顺,为他安排好生活、学习上的一切,用他父母的话说:“直到小学三年级,每天二十四小时,我们几乎给他细致安排到了每一分钟。”
  提前一年上学的小明,身体自然比同年级同学瘦弱些。父母总担心他被别的同学欺负,每天都告诫他“下课尽量不要和同学一块玩。上完厕所,就回到自己位子上看书,这样别人就不欺负你了”。即便是如此,难免还是会与同学有矛盾和冲突。父母因此很担心,妈妈更是为此停薪留职,每天负责照顾他的生活,做饭、整理书包、接送上下学,以免被人欺负。
  小明以较好的成绩考入初中后,父母仍不放心,仍然坚持小学时的习惯,接送,并事事周到照顾。现在上初二了,孩子却出现了父母看来“异常”的现象,于是前来咨询。
  
  到外面是“小绵羊”,在家里却是“小霸王”
  我问小明是什么“异常现象”,他的母亲抢话说:“这孩子不认为是异常的,我给你说两件事,张老师,你看正常吧?”母亲举了两个事例。
  有次上自习课时小明看到同桌女同学新买的铅笔盒很好玩,就拿过来看。老师看他不认真听讲,就把铅笔盒没收了。下课时,同桌很气愤,抬手给了他一记耳光。周围同学都为小明打抱不平,不就是个铅笔盒嘛,至于这样发飙吗?小明却息事宁人地说:“不是她的事,要是我不拿她的铅笔盒玩,就没事了。”弄得老师和同学都很奇怪,干嘛把责任都揽自己身上?
  还有一次,几个调皮的男同学在走廊里打闹,小明在旁边看热闹,打闹的同学不小心撞了他一下,把他撞倒了,胳膊、腿都摔出了血。老师想把那几个同学叫到办公室狠批一顿,他却阻止老师说:“要是我不站在那儿看热闹,就没事了。”
  现在,他越来越胆小,不愿去上学,也不愿出门。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胆小、行为退缩的孩子,在家里却变成另外一个人:盛气凌人、经常对父母乱发脾气、甚至训斥他们,有时,因一点小事,就对父母不满,打骂父母是常有的事。他常怨父母:“都是你们把我害了,我现在什么都不行了,没有人愿和我玩儿,也没有人喜欢我。”
  
  过度保护失去成长机会
  小明从小就被父母锁进了“保险箱”。父母为避免社会的“不良冲击”对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时时处处把孩子包裹起来,孩子就这样被强行与社会分隔开了。锁进“保险箱”是万分保险了,可是,这也丧失了学习如何与“病毒”斗争的机会。
  父母害怕小明“被其他孩子欺负”,可小明就偏偏“被欺负”了。这让小明的父母忧虑万分,以为是自己保护不周,进而保护地越发“周到”。表面上看这是为小明遮了风挡了雨,可实际上遮住了他成长所必需的阳光。
  小明这个年纪的少年,本来就需要与伙伴交往。他们生活的乐趣是在跟同伴的交往中撞击出来的,心理成长所必需的养分也是群体生活提供的。只有通过和同伴的交往,他们才能真正建立起与年龄相适应的胆量、独立意识、合作意识、纪律约束力等社会能力。反之,则会变得胆小、不合群,有些适应困难甚至人格发育不良,而小明就是这种情况。
  小明是独生子,在家庭中拥有充分的优越感,心理上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这种亲子关系其实是不平等的,小明被“虚高”了。而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独立的,没有人愿意扮演“父母”的角色抬高小明,这就冲击了小明习惯扮演的那个家庭角色。他很不适应,胆小的小明就选择了逃避——行为上就出现了妈妈所讲的“异常”。
  在学校和家里,小明是不同的两个“人”,这是他没有学会角色转换的体现。他没有学会,怎样去做学校里的那个“人”,虽然他很想做好,可是力不能及;同时,他又不愿放弃做在家里被宠爱的这个“人”,两个角色的冲突导致小明的焦虑,于是就对父母发火、抱怨甚至打骂。
  
  父母放手,给孩子长大的空间
  小明的父母因为担心小明不能照顾好自己,所以事事照顾。可悖论是,父母不放手,小明就永远都学不会照顾自己。我请小明的父母放开那双环绕在小明腰间的手,相信小明能发展出照顾好自己的能力,只在必要的时候帮帮忙。
  小明的父母要积极为小明找同伴创造条件。鼓励小明多参加同学聚会和集体活动,可以经常邀请小明的同学到家里来做客。如果小明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父母不能大包大揽帮忙处理,尽量放手,让小明自己去处理。
  当然,也需要教给小明一些必要的交往技巧,补一补落下的功课。比如:学会介绍与展现自我、了解同伴、化解矛盾等人际交往的小技巧。让小明学会向别人展现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和心里的感受,表达对对方的好感和希望与对方继续交往的愿望;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周围同学的性格、脾气,在进一步交往中,父母可以根据小明的特点进行调整,克服交往中的障碍;在小明与他人产生冲突时,家长要帮助小明分析双方产生冲突的原因,在可行的范围内找出双方能共同接受的方案。
  当然,要小明学会人际交往是个细工慢活,急不得。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咨询和行为指导,小明和同学才有了良好的交往,老师和同学都反映,小明像变了个人,越来越开朗大方了。父母也终于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适应初中生活了。
其他文献
我儿子上三年级,对什么事情都不太上心,经常会过分得意。上学期放假的时候,他说考得不好没关系,下学期他会抓紧努力。结果这学期他果真努力了,各科成绩都有进步。昨天,他得意地对我说:“妈妈,看我没说谎吧?咱就是这样,说到做到,以后你别唠叨我了。”虽然看到他的进步,我心里也偷着乐,可听他这么一说,我就觉得还得压压他的傲气,就说:“你班里还有好几个同学比你考得好呢,这点儿进步你就满足了?”谁知,他把门一甩,
期刊
小编倩倩出生在莒县,她一直很想报答养育她的这片土地。而将《最家长》及父母大讲堂的讲座带给莒县各位家长,是她进入《最家长》团队后的一个大大的愿望。  辗转联系到了莒县城阳街道中心小学的杜振伟校长,他们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杜校长的理念与我们《最家长》一拍即合,他一直认为要做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真教育”:校训改为了“实施素质教育,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而奠定基础”;学校还开展“家校活动月”,
期刊
读者来信:  我儿子是一个十岁的孩子,他有一个性格古怪的班主任,并且以羞耻学生为乐,还乐此不疲。有一天,孩子做梦梦到学校是一座被魔法控制的建筑,里面各种妖魔鬼怪在打架,所有最可怖的形象和事件都在梦里的学校出现。他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而且从做了这个梦之后,就不愿意去上学了,这是为什么?  咨询师释梦:经深入了解,这梦源于性格古怪的班主任,因为班主任羞辱他和班里的同学,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创伤。  我
期刊
本期为家长们推荐的是——《当幸福来敲门》    幸福并不是随便就来敲门的,读一读这本书我们就会深刻地领悟这个道理。  一位年青的黑人父亲,在妻子决意离开他们相守的贫困生活时,一手提着尿布,一手推着婴儿车开始了他和儿子的人生。他曾经是一个被继父抛弃过的孩子,所以他发誓永不离开儿子。  他们没有钱租房,就住进了地铁的卫生间。他经常要借钱为儿子买面包,自己却饿着肚子。但是如此的艰难中,他总要抽出时间去陪
期刊
荷包两岁的时候,开始跟“大”和“小”过不去,也许和某次挫折体验有关。  在我们小区里,宁宁是个小女孩,淘宝是个小男孩,他们同岁,比荷包大一岁多。他俩只和对方玩儿,有时候还亲嘴儿,别的小孩他们谁都不搭理。  那一天天气冷,楼下一个小孩都没有,荷包走来走去,很寂寞。过了一会儿,宁宁过来了,站在楼下喊淘宝的名字。荷包追着宁宁喊:“你是小姑娘!我是小伙子!”  我讨好地对宁宁说:“你看荷包也挺好看的,要不
期刊
让孩子向家长告状时,家长要学会聆听,并分辨出其中不同的含义。    “妈妈!他打我!”  “我没有,是他先拿了我的飞机!”  “他骗人,是他先拿了我的!”  每天,我8岁的双胞胎儿子都会为哪怕是一点点的争执而跑到我的面前告状。尽管我努力克制自己,不去介入他们之间的矛盾,还是难免被他们绕进去。在他们还没上学之前,我安慰自己说,这样的行为是正常的。但他们现在已经是小学生了,我经常为此抓狂。  我选择了
期刊
山东省妇联副主席范晓丽、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秦守政、山东省关工委副主任王永清、山东省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洪柱、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陈文华等领导和嘉宾在祝你幸福杂志社社长总编郝岚峰、副社长李振宏的陪同下观看演出。    金秋泉城,喜讯传来——《最家长》办电视晚会了!  10月23日,下着淅沥的小雨,但山东广播电视台400演播室里热潮起伏,掌声不断。原来,由《祝你幸福·最家长》冠名、山东电视台少
期刊
怀着对素质教育的困惑、矛盾与无奈,在编辑的鼓励下,我今天中午和儿子就我们家的素质教育进行了一次谈话:    桥爸:回顾咱们家的素质教育,不能说是完全失败了,但好像是跑偏了点,以至于你现在的整体现状不尽人意,你作为一个素质教育的接受者,如何看待目前社会对你们这一代实施的“素质教育”?  桥:我认为素质教育本身没有问题,是一种进步,但先进的素质教育基础遭遇到了较落后的社会用人制度,如果继续如此下去,国
期刊
我们都遇到过雷锋,在不同的时代,他(她)都给了我们向上的力量,今天,这种力量要像薪火一样传下去。    雷锋的精神感动过每个人。  其实,爱和善一直都在。    @窗边的大豆豆:我爸还是个高中生的时候,有天去县城取录取通知书。回家时遇倾盆雨,不仅迷了路,还差点被大水冲走。有个铁匠把他从水里救出来,给他做饭吃不说,还把热炕留给我爸,自己抱着麦秸在炉子旁打了个地铺。素昧平生,竟得到如此帮助,我爸非常感
期刊
教育孩子怎样才算成功?  以全市第19名的成绩考入济南市外国语学校,算吗?高中毕业保送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入学考试第一,得到自由选择专业的机会?学的是法律,却凭着骄人的能力荣获“新丝路”全国十佳模特?放弃高薪工作考取国外研究生继续深造?  在“民进(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副主委骆宝臻女士的眼里,女儿这些成绩算不得什么,让她欣慰的,是她实施了二十多年的“家庭素质教育”初见成果:女儿的生活能力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