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利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7644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价值。方法:长期服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强的松无效的难治性UC患者26例,均为重度活动期,在SASP和强的松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疗程15d,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结果:完全缓解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9%,其中3 例无效者在加大低分子肝素用量后症状减轻,转为有效。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出血倾向,减量或停用低分子肝素后症状消失。6 例无效,1 年内累积复发11例,复发率55%。结论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激素依赖型及抵抗型难治性UC患者,可增加治疗成功率,但肝素的用量应该个体化,而且1 年累积复发率与传统疗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低分子肝素;激素依赖型;抵抗型
  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常出现粘液血便,所以很多医生常规应用止血敏、止血环酸、止血芳酸等促凝药物,有时反加重便血症状。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着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发生率高,致使患者传统的UC治疗效果不佳,促凝药物止血效果不理想,据此提出了使用肝素抗凝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构想并应用于临床。2004年以来,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26 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消化内科2004年1月~ 2007年12月收治的26例UC患者均符合《1993年太原市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诊断标准,男15例,女11 例;年龄23 ~ 66 岁(平均36.0岁),均为重度活动期,所有患者均经长期服用SASP(4 g/d)、强的松(30 ~ 40 mg/d)无缓解,均无其他应用肝素的禁忌证和不适应证,也无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因素存在。
  1.2治疗方法:在SASP及强的松的应用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 000 IU皮下注射,1次/天,疗程为15 d,并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7 d内无效则加量至6 250 IU(无出血倾向患者),如有出血倾向则减量至2 500 IU,严重者甚至停用。停药1 w后复查肠镜,采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提出的疗效评价标准[1]: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粘膜大致正常为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粘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为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为无效。
  2结果
  完全缓解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76.9%,无效6例,占23.1%。在有效的20例中,有1例出现便血增加、鼻出血、APTT延长1.5倍以上等出血倾向,低分子肝素用量减为2 500 IU后症状逐渐缓解;有3例疗程一周时因无效而加大低分子肝素用量至6 250 IU后转为有效。6 例无效患者中,有1例出现出血倾向而停药,5例增加低分子肝素用量后仍无效。治疗有效后出院的20例患者未作维持治疗,有11例在1年内病情复发而重新住院,复发率55%。
  3讨论
  3.1溃疡性结肠炎在我国是比较常见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多呈反复发作,常规使用SASP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许多患者获得缓解,但仍有部分复发性、顽固性和重症患者疗效欠佳。1982年,国外有学者报道一组UC病例,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肝素,使患者直肠出血、大便次數明显改善,降低了手术率和死亡率,由此有关微循环障碍与UC的关系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明,很多UC患者处于高凝状态[2 -3],病理学研究也发现,UC有黏膜下血栓形成,且病变未累及的肠段亦有毛细血管微血栓的形成[4]。其血栓的形成归因于血栓前状态的存在,如血小板异常、凝血因子异常、纤溶过程失调等。有证据表明部分炎症性肠病患者有血浆因子Ⅺ水平下降,血栓调节素、Ⅴ因子、Ⅶ、Ⅷ、Ⅺ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血小板活性凝集性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导致肠道微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导致肠粘膜充血、水肿、缺血、坏死,甚至溃疡形成,加重炎症性肠病的病变,同时肠粘膜的炎性细胞浸润、炎症递质释放、毛细血管扩张和淤血等病理改变,又可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促进血液高凝状态发生。
  3.3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的患者1年内累积复发率55%,与国际上报道的50%复发率相仿,提示短期低分子肝素治疗对预防UC的复发无明显效果,可能与UC的启动因素(抗原的持续刺激、免疫调节紊乱)未能阻断及未进行维持治疗有关,长期维持用药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资料。
  4结论
  对激素依赖型及抵抗型难治性UC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增加治疗成功率,但肝素的用量应该个体化,而且1年复发率与传统疗法无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2):138 -141.
  [2]张连峰,田曙光,王国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2):98 -99.
  [3]杨栋,刘桂敏.溃疡性结肠炎的血栓并发症[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2):122 -124.
  [4]周欣,程计林.炎症性肠病血栓栓塞及其血栓前状态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疾病分册,2000,20(4):209
其他文献
摘要:脑血管病患者恢复期综合运用康复治疗技术,并根据功能障碍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康复治疗计划,经过1-3个月康复治疗后,肢体功能障碍有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改善,并为出院后在家庭或社区继续康复训练奠定基础。  关键词:脑血管病;恢复期;黄金时间;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经早期康复治疗以后,一旦患者独立坐位能达到Ⅲ级平衡,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到康复训练室进行恢复期康复训练,Ozer(美)示: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再生技术用于烧伤创伤修复临床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烧伤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首先给予综合治疗措施,根据创面程度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处理措施,然后采用皮肤再生技术治疗。结果:56例烧伤创伤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随访1~2年后,所有患者功能恢复基本正常;结论:皮肤再生技术治疗烧伤创伤患者疗效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关键词:皮肤再生技术;烧伤创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以及Vitapex 糊剂根管内封药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Vitapex糊剂作为根管内封药物)和对照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作为根管内封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74.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所有患儿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脉滴注,7 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7.78%;此外,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5.56%。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对照经阴道超声和超声子宫造影在子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疑似子宫腔内病变的患者51例,分别对其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超声子宫造影检查,同时以宫腔镜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对照,比较经阴道超声和超声子宫造影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对疑似子宫腔内病变的患者51例,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特异性为25.0%,敏感性为77.3%;经超声子宫造影检查特异性为75.0%
期刊
摘要:目的 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辩证临床治疗的方法和体会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通过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已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根据观察组中的100例患者所表现出的具体病征类型进行辨证划分与中医治疗,对照组中的100例患者均采用一般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长期跟踪调查,以获取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绒毛间隙面密度及合体结节面密度与围产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CP晚期妊娠60例,正常晚期妊娠6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母体血清雌激素素值,运用体视学方法测量绒毛间隙面密度及合体结节面密度,收集两组产妇分娩时羊水情况与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ICP
期刊
摘要:目的:对高压氧应用在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择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72.5%,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心电监护、物理降温、吸氧,对于神志不清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索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器械准备完善率中的应用。方法 针对改善主题进行计划拟定、现况调查、设定目标、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选定我院9人组成品管圈,进一步分析手术器械准备缺陷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我院手术器械准备缺陷率从2013年6月的8.2%降至2014年3月的2.3%%(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在脑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在两组患者护理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焦虑评分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