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车辆交易的过程当中,没有一桩买卖是不沾染任何谎言的。有意思的是,销售员不仅会对顾客撒谎,还会和顾客联起手来撒谎,这又是为了什么呢?当然,这里的撒谎不是指那种“彻头彻尾”的诈骗式谎言,而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讲的“小谎言。”
要将消费者在4S店可能遇到的谎言全部分门别类似乎是不可能实现了,所以我罗列了几个“基础款”供大家参考:
关于保证
销售员指着一辆车龄七年、行驶里程18公里日产天籁,向您郑重承诺:前后保险杠完好无损,车况良好,并且对车辆刮擦这样的小问题都可以列到保单的范围之内。又或者,销售员指天起誓:“我们对售出的每一辆车子的质量都提供终身保障。”听上去是不是非常令人心动?是的,只要您严格遵守4S店列出的机油更换安排,不错过任何一次预约服务,并且能提供终身质保的纸质证明,您就能享受终身质保的服务了。
关于产品
有这么一部分销售员,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花时间真正去了解一辆车的特性,而是随口编造一些听起来很棒的说辞“忽悠”顾客。遗憾的是,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车辆的了解确实不多,这就给了销售员可乘之机。
我在4S店当销售员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一位同事向一位老先生推销车子。那位老先生想要把自己的旧丰田普锐斯换成一辆新的混动车,但当时我们的库存中并没有混动车,于是我的同事便说:“现在市面上基本所有的车子都是混动车。”事实虽是如此,但对于老先生而言,这的确是一个具有误导性的暗示。
有时候销售员会夸大车辆的性能,比如一辆配置了自然吸气式4缸发动机、170马力的雪弗兰迈锐宝,经过销售员的介绍立马变成了拥有涡轮增压V-6发动机、360马力的高配置车辆。可怕的地方在于:绝大部分销售员在介绍这些性能的时候语速都非常快,而且全程面带自信微笑,极易让顾客对其产生信任。
我认为向顾客做出一个根本就没打算实践的承诺,也是撒谎的一种。我以前就和这样的同事一起工作过,他经常向顾客口头承诺一些赠品,比如脚垫、窗膜,有时还会承诺赠送足球票之类的东西。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诱惑顾客买车。但当顾客消费过后,再回头索要赠品的时候,他仿佛失忆一般,一口咬定自己没有向顾客做过这样的承诺。为了避免销售员抵赖,顾客可以让他把所有的口头承诺都变成书面承诺,白纸黑字,就不会轻易被赖掉了。
关于误导性的专业术语
和物理、化学之类的自然科学一样,汽车业务也有自己的专业术语,而销售人员对这些专业词汇的操控能力几乎可与律师媲美。凭借一张巧嘴,再故意拽几个专业性的词汇,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顾客“收入囊中”。比如“剩余融资期权”,说白了就是租赁权。但我的销售员同事就是靠着这个概念忽悠了一批又一批的顾客,并且成功给他们洗脑,让他们以为自己已经购买了这辆车。直到三年以后,厂商要求收回车辆,顾客才如梦初醒。
诸如利率和钱之类的要素也经常会被用来混淆视听。购车之前,顾客都会询问贷款利率,但销售员通常不會直接回答。不正面回答的因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想利用利率赚取差价。通常,销售员会用“利率是由贷款方决定的,我们现在也只能参考标准货币要素给您做一个估算”这样的话来搪塞顾客。
这是一种典型的半真半假型谎言,也因如此,它才拥有神奇魔力。从某种程度上看,销售员说的确实是大实话,贷款利率的确是由贷款方而非经销店决定的。但如果贷款方早就审批了贷款,那么,销售员其实是知道准确的利率的。所谓的货币因素只是一个烟雾弹,但绝大多数顾客根本不知道货币因素为何物,又不好意思追问,所以很容易在销售人员的“术语攻击”中败下阵来。
联手撒谎
以上这些都是销售员常常施加在顾客身上的“套路”,也有很多时候,销售员会和顾客联起手来“套路”别人。比如,在帮助顾客申请购车贷款的时候。当然,受益的不止是顾客,销售员和经销店也会从中获利。一位经销店的经理曾经对我说:“如果不编造一些数字,我们的销量就会减半。”他口中的“编造数字”指的就是美化顾客的收入和工作经历。
假设你是一家4S店的销售员,接待了一位叫杰瑞的顾客,他的信用非常差,已经失业很久,过往的工作经历也不乐观。你心里非常清楚,他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通过第三方的购车贷款申请的。所以在杰瑞填写信用审核表时,你让他在“工作”一栏写上“威廉姆斯木材公司在职员工,工龄三年”,但你们彼此都心知肚明,杰瑞在这家公司只呆了三个月。然后,你们相视一笑,在证明人电话一栏写上了你的“借贷专用号码”。在接下来的几周,你都会随身携带这只手机,恭候贷款方的电话。终于有一天,手机铃声响起,你熟练地按下接听键:“威廉姆斯木材,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您是?噢噢,您说杰瑞吗……对的,他是一位非常好的员工,已经在我们这边工作三年了……”搞定这通电话,也就意味着你已经帮杰瑞搞定了贷款。接下来,杰瑞拥有了新车,经销店赚到了利润,你也顺利拿到提成,这只手机又可以重新回到抽屉里,等待下一个杰瑞的到来。除非……你被抓到,那就可能要被送去牢房了。
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你在下一次买车的时候能顺利躲过销售员的“暗箭”,最重要的是,做好功课,争取不做“小白”顾客。
要将消费者在4S店可能遇到的谎言全部分门别类似乎是不可能实现了,所以我罗列了几个“基础款”供大家参考:
关于保证
销售员指着一辆车龄七年、行驶里程18公里日产天籁,向您郑重承诺:前后保险杠完好无损,车况良好,并且对车辆刮擦这样的小问题都可以列到保单的范围之内。又或者,销售员指天起誓:“我们对售出的每一辆车子的质量都提供终身保障。”听上去是不是非常令人心动?是的,只要您严格遵守4S店列出的机油更换安排,不错过任何一次预约服务,并且能提供终身质保的纸质证明,您就能享受终身质保的服务了。
关于产品
有这么一部分销售员,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花时间真正去了解一辆车的特性,而是随口编造一些听起来很棒的说辞“忽悠”顾客。遗憾的是,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车辆的了解确实不多,这就给了销售员可乘之机。
我在4S店当销售员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一位同事向一位老先生推销车子。那位老先生想要把自己的旧丰田普锐斯换成一辆新的混动车,但当时我们的库存中并没有混动车,于是我的同事便说:“现在市面上基本所有的车子都是混动车。”事实虽是如此,但对于老先生而言,这的确是一个具有误导性的暗示。
有时候销售员会夸大车辆的性能,比如一辆配置了自然吸气式4缸发动机、170马力的雪弗兰迈锐宝,经过销售员的介绍立马变成了拥有涡轮增压V-6发动机、360马力的高配置车辆。可怕的地方在于:绝大部分销售员在介绍这些性能的时候语速都非常快,而且全程面带自信微笑,极易让顾客对其产生信任。
我认为向顾客做出一个根本就没打算实践的承诺,也是撒谎的一种。我以前就和这样的同事一起工作过,他经常向顾客口头承诺一些赠品,比如脚垫、窗膜,有时还会承诺赠送足球票之类的东西。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诱惑顾客买车。但当顾客消费过后,再回头索要赠品的时候,他仿佛失忆一般,一口咬定自己没有向顾客做过这样的承诺。为了避免销售员抵赖,顾客可以让他把所有的口头承诺都变成书面承诺,白纸黑字,就不会轻易被赖掉了。
关于误导性的专业术语
和物理、化学之类的自然科学一样,汽车业务也有自己的专业术语,而销售人员对这些专业词汇的操控能力几乎可与律师媲美。凭借一张巧嘴,再故意拽几个专业性的词汇,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顾客“收入囊中”。比如“剩余融资期权”,说白了就是租赁权。但我的销售员同事就是靠着这个概念忽悠了一批又一批的顾客,并且成功给他们洗脑,让他们以为自己已经购买了这辆车。直到三年以后,厂商要求收回车辆,顾客才如梦初醒。
诸如利率和钱之类的要素也经常会被用来混淆视听。购车之前,顾客都会询问贷款利率,但销售员通常不會直接回答。不正面回答的因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想利用利率赚取差价。通常,销售员会用“利率是由贷款方决定的,我们现在也只能参考标准货币要素给您做一个估算”这样的话来搪塞顾客。
这是一种典型的半真半假型谎言,也因如此,它才拥有神奇魔力。从某种程度上看,销售员说的确实是大实话,贷款利率的确是由贷款方而非经销店决定的。但如果贷款方早就审批了贷款,那么,销售员其实是知道准确的利率的。所谓的货币因素只是一个烟雾弹,但绝大多数顾客根本不知道货币因素为何物,又不好意思追问,所以很容易在销售人员的“术语攻击”中败下阵来。
联手撒谎
以上这些都是销售员常常施加在顾客身上的“套路”,也有很多时候,销售员会和顾客联起手来“套路”别人。比如,在帮助顾客申请购车贷款的时候。当然,受益的不止是顾客,销售员和经销店也会从中获利。一位经销店的经理曾经对我说:“如果不编造一些数字,我们的销量就会减半。”他口中的“编造数字”指的就是美化顾客的收入和工作经历。
假设你是一家4S店的销售员,接待了一位叫杰瑞的顾客,他的信用非常差,已经失业很久,过往的工作经历也不乐观。你心里非常清楚,他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通过第三方的购车贷款申请的。所以在杰瑞填写信用审核表时,你让他在“工作”一栏写上“威廉姆斯木材公司在职员工,工龄三年”,但你们彼此都心知肚明,杰瑞在这家公司只呆了三个月。然后,你们相视一笑,在证明人电话一栏写上了你的“借贷专用号码”。在接下来的几周,你都会随身携带这只手机,恭候贷款方的电话。终于有一天,手机铃声响起,你熟练地按下接听键:“威廉姆斯木材,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您是?噢噢,您说杰瑞吗……对的,他是一位非常好的员工,已经在我们这边工作三年了……”搞定这通电话,也就意味着你已经帮杰瑞搞定了贷款。接下来,杰瑞拥有了新车,经销店赚到了利润,你也顺利拿到提成,这只手机又可以重新回到抽屉里,等待下一个杰瑞的到来。除非……你被抓到,那就可能要被送去牢房了。
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你在下一次买车的时候能顺利躲过销售员的“暗箭”,最重要的是,做好功课,争取不做“小白”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