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列举了化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并且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以此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化学课;导入
精彩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起始,它起的作用很重要,它可以将学生带入积极主动的“乐学”状态。
一、设疑导入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巧设疑难,造成悬念,启迪思维,诱发兴趣,使学生潜移默化的进入知识殿堂。
讲盐类水解时,提出问题:酸呈酸性,碱呈碱性,那么酸碱中和生成的盐一定呈中性吗?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一定是中性的,我们吃的食盐就是中性的,否则我们吃了就会酸中毒或碱中毒。”有的同学说:“盐不可能是中性的,碳酸钠就是碱性的,不然,我们蒸馒头的面酸了,怎么放些碱面呢?”教师顺势导入:“究竟如何呢?谁说的才是正确的呢?答案就在这节课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实验导入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个重要手段,在化学教学中,以实验为开启新课的钥匙,能激励学生好奇心,增强求知欲,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例如讲硫酸一节时,先来做—个“黑色面团”,讲氨气性质时,做—个“空瓶生烟”,讲乙醇的可燃性时,做“烧不坏的手帕”,讲碘的物理性质时,做“指纹再现”试验,这些实验都有一定的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动力,为下面讲授新课起到了铺垫作用。
三、故事导入
运用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感到具体、亲切、生动、有趣,能很快地吸引学生,还可以造成悬念,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带着故事中的问题去学习与故事相关的知识。例如,在讲甲烷的产生和性质时,教师可以用“喷火的老牛”来导课:在荷兰的—个小山村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件怪事:—个兽医给一头老牛治病,这头牛一会儿抬头,一会儿低下头,蹄子不断地打着地,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近日来,它吃不下饲料,肚子却溜圆。手指一敲“咚咚”直响。兽医诊断认为:这牛肠胃胀气。他为了检查牛胃里的气体是否通过嘴排出来,便用探针插进牛的咽喉,当他在牛的嘴巴前打着打火机准备观察时,他万万没有想到牛胃里产生的气体熊熊地燃烧了起来,从牛嘴里喷出长长 的火舌。此时学生表现出惊讶的神情,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共同探讨甲烷的产生的原理及其性质。
四、新闻导入
教师可以讲述身边最近发生的与本节课的化学内容有关的新闻来进行导课。 如:在上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时,2001年7月7日至9日接连三天,广州市珠江河段上惊现神秘“水雷”,7日早上10点多,漂在水面上的—个铁桶内突然蹿出亮黄色的火焰,紧接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直到中午,这个铁桶又连续爆炸了多次。后来经化学品专家初步认定,铁桶内装的是金属钠。据调查共有8个 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其中5个已发生剧 烈爆炸,另外,3个还未爆炸;怎么处理成了—个很大的难题?由于这样的导入使学生一上课就处于高昂的状态,然后教师再导入正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五、生活现象导入
化学这门学科与生活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故身边某些生活现象都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较熟悉的生活现象,来进行导课。
如:在讲钠的化合物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馒头的制作过程,并提出问题:小面团是怎样变成疏松多孔的馒头?为什么不发酵直接加小苏打也可以做馒头?在做馒头的时候,碱和小苏打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体现了它们的哪些化学性质?教师故布疑阵,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动机,顺其自然的切入了正题。
六、谜语导入
化学习谜语是对一件事物特征的高度概括,形象生动、以它导入新课,更能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亢奋积极的氛围中步入新课的学习。如初三化学《水的组成》课题导入,我用—个小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切不断,能洗衣和做饭”引出水这个话题,以此导入主题。
教无定法,教师开动脑筋,科学性、艺术性地预设好每节课的导入,就能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全身心的投入到每节课的学习研讨当中,就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王轶萌
【关键词】化学课;导入
精彩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起始,它起的作用很重要,它可以将学生带入积极主动的“乐学”状态。
一、设疑导入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巧设疑难,造成悬念,启迪思维,诱发兴趣,使学生潜移默化的进入知识殿堂。
讲盐类水解时,提出问题:酸呈酸性,碱呈碱性,那么酸碱中和生成的盐一定呈中性吗?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一定是中性的,我们吃的食盐就是中性的,否则我们吃了就会酸中毒或碱中毒。”有的同学说:“盐不可能是中性的,碳酸钠就是碱性的,不然,我们蒸馒头的面酸了,怎么放些碱面呢?”教师顺势导入:“究竟如何呢?谁说的才是正确的呢?答案就在这节课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实验导入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个重要手段,在化学教学中,以实验为开启新课的钥匙,能激励学生好奇心,增强求知欲,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例如讲硫酸一节时,先来做—个“黑色面团”,讲氨气性质时,做—个“空瓶生烟”,讲乙醇的可燃性时,做“烧不坏的手帕”,讲碘的物理性质时,做“指纹再现”试验,这些实验都有一定的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动力,为下面讲授新课起到了铺垫作用。
三、故事导入
运用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感到具体、亲切、生动、有趣,能很快地吸引学生,还可以造成悬念,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带着故事中的问题去学习与故事相关的知识。例如,在讲甲烷的产生和性质时,教师可以用“喷火的老牛”来导课:在荷兰的—个小山村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件怪事:—个兽医给一头老牛治病,这头牛一会儿抬头,一会儿低下头,蹄子不断地打着地,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近日来,它吃不下饲料,肚子却溜圆。手指一敲“咚咚”直响。兽医诊断认为:这牛肠胃胀气。他为了检查牛胃里的气体是否通过嘴排出来,便用探针插进牛的咽喉,当他在牛的嘴巴前打着打火机准备观察时,他万万没有想到牛胃里产生的气体熊熊地燃烧了起来,从牛嘴里喷出长长 的火舌。此时学生表现出惊讶的神情,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共同探讨甲烷的产生的原理及其性质。
四、新闻导入
教师可以讲述身边最近发生的与本节课的化学内容有关的新闻来进行导课。 如:在上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时,2001年7月7日至9日接连三天,广州市珠江河段上惊现神秘“水雷”,7日早上10点多,漂在水面上的—个铁桶内突然蹿出亮黄色的火焰,紧接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直到中午,这个铁桶又连续爆炸了多次。后来经化学品专家初步认定,铁桶内装的是金属钠。据调查共有8个 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其中5个已发生剧 烈爆炸,另外,3个还未爆炸;怎么处理成了—个很大的难题?由于这样的导入使学生一上课就处于高昂的状态,然后教师再导入正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五、生活现象导入
化学这门学科与生活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故身边某些生活现象都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较熟悉的生活现象,来进行导课。
如:在讲钠的化合物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馒头的制作过程,并提出问题:小面团是怎样变成疏松多孔的馒头?为什么不发酵直接加小苏打也可以做馒头?在做馒头的时候,碱和小苏打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体现了它们的哪些化学性质?教师故布疑阵,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动机,顺其自然的切入了正题。
六、谜语导入
化学习谜语是对一件事物特征的高度概括,形象生动、以它导入新课,更能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亢奋积极的氛围中步入新课的学习。如初三化学《水的组成》课题导入,我用—个小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切不断,能洗衣和做饭”引出水这个话题,以此导入主题。
教无定法,教师开动脑筋,科学性、艺术性地预设好每节课的导入,就能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全身心的投入到每节课的学习研讨当中,就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王轶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