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依依春暗度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g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将文学作品中的深刻的内涵,借由具体、鲜明的形象,使学生感同身受,渐入情境。本文对语文情境教学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
  
  语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一位优秀的教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位课堂教学艺术大师。从教育的意义来说,几乎一切教学都是在某种情境中进行活动的,都离不开特定的情境。教育是一门科学,同时更是艺术。既然是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该通过综合利用语言、姿势、音乐、图片、板书、实物等教学手段,努力营造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创设教学情境,以“物”激“情”,以“情”发“辞”,以“辞”促“思”,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要通过直观的形象、浓烈的情绪氛围,细心点拨,巧妙移情,使他们在愉悦、悲壮、惊叹的积极情感之中主动获取知识。
  情境教学并不是现代教学的产物。我国古代就很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橘化为枳”“蓬生麻中”“居必择乡”等成语,就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与作用。《三字经》载:“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明母亲断机杼,促使孟子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因而幡然悔改,更刻画出孟母教子是成功的情境教学。中国古代重视情境教学如此,外国也是如此。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即生活”,主张教育须与实际的生活经验情境结合。古今中外重视情境教育由此而知,今天我们更是赋予情境教学多元化的新面貌,如现在很流行的“美语教学”,将语言学习和唱歌、游戏等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自动学习,寓教于乐;音乐家马友友在加拿大多伦多市,根据巴哈的音乐设计一座音乐花园,将音乐的想象化成具体的图像,借由花园来引导爱乐者去诠释、认知音乐;十八世纪诗人席勒说:“美不受知解力与理性力的制约,而是处于一种自由的游戏状态。”主张透过游戏来进行美育,唤起人们高尚愉悦的情感。这些都足以说明情境教学优于其他教学法而独领风骚的特质。
  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将文学作品中深刻的内涵,借由具体、鲜明的形象,使学生感同身受,渐入情境。
  一、精心开讲,导入情境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开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师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也是经营整个课堂气氛的第一道关卡,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所以教师要精心开讲,用生动精确的语言,描绘勾勒文章重点,导入学习情境,使学生想一读为快,激发内在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理解情境
  教学要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与文章实际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如此将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让知识在类似的情境中彰显出来,才能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夏丏尊在《生活的艺术》中记叙弘一法师“咸苦粗淡皆佳妙,统舱破席总相宜”的生活态度,阐释“生活的艺术”是对日常生活有观照玩味的能力,以一种艺术欣赏的态度来咀嚼玩味日常生活,就能体会到一茶一饭的真滋味。相对今天的孩子,真的很难理解这样的情怀,教师在教授本文时可以把教材中所写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作联系沟通,询问学生若旅行时住宿、饮食条件不尽如人意,同学处理的态度如何?若一直挑剔、埋怨却仍无法改善时,同学的心境又是如何?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课文所写的生活后,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所阐释的一种简朴而自在的艺术生活。
  三、运用实物,感知情境
  “百闻不如一见”。根据国外心理学家的研究资料证明:“用语言介绍一种物品,人的识别时间为2.8秒;用线条图表介绍,识别时间为1.5秒;用黑白照片介绍,识别时间为1.2秒;用彩色照片介绍,识别时间为0.9秒;如果是展示实物,识别时间为0.4秒。”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教学形象,让学生迅速地感知,如此有助于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进而感知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四、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悠扬悦耳的音乐,可使人心情舒畅;凄楚哀怨的音乐,则令人悄然动容。因此,教师可配合课文内容,播放音乐,通过音乐的渲染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使之进入想象的天地。如此结合学生的视觉、听觉,将可为教材中所表达的情境赋予更深刻的感受。
  五、扮演角色,模拟情境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表现人物的名篇佳作,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人物角色,这样不仅可以模拟文中情境,而且可以让学生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对文章有更真实、生动、亲切的感受。
  六、朗诵美文,渲染情境
  文章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声音与节奏上。由于汉字有形音义相互关联、四声之别的特点,最适合表现声音节奏的旋律美。借着声音来烘托情境,强化效果,通过句型、词句、字句的长短及音调强弱、语气长短的交替出现,来表现节奏感。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借由朗读去体悟文章气势的磅礡;经由朗诵欣赏文章绵延的情韵。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例,它是朱自清重要的散文代表之一,文中大量采用了诗的意象,语言丰富而极具魅力。作者长于气氛的烘托,从静态和动态不同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叠字等多种修辞手法,来形容描绘月光下的荷塘景致,刻画优美。以其中一小段为例,揣摩艺术的读法: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轻巧缓慢),弥望的是(停顿)田田的叶子(略微重读)。叶子出水很高(高昂柔缓),像(拉长语调)亭亭的舞女的裙(轻快悠扬)。教师可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诵表现,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让学生陶醉于美好的“荷香月色”的情境中。
  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教师而言,语言可以说是教学最有用的利器与法宝。课文中蕴涵的情感、意象、信息,都要依赖教师的语言表达来开发,所以教学语言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殿堂的千门万户的钥匙,也是创设情境教学的基础,所有一切创设情境的方法无不运用“教学语言”。所谓“教学语言”应包括声音的声调节奏、遣词用字及肢体语言等。通过整体的语言效果,教师重锤敲打,反复渲染,开拓学生思维,描绘情境,强化感知,从而达到绝佳的效果。
  八、放映媒体,重现情境
  文字是平面而抽象的东西,再怎么形容、描绘、渲染,总是无法结合多种感官,唯有配合教材、综合运用多种视听媒体教具,才能重现课文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这样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加速理解教材。此处的视听媒体包括:录影带、幻灯片、投影片、电子媒体等。余秋雨《三峡》作者以三峡的自然景色为经,配以三峡的历史文化、古迹、文人的诗文为纬,构成一篇跋涉历史、山水间的“人文山水文学”。然而学生未必看过清荣峻茂、林寒涧肃的三峡,所以教师在讲授本文时,可以放映长江三峡的风景片,重现课文情境,使学生在“耳闻目睹”之下,宛若亲临作者笔下瑰丽而奇伟的三峡风光,很快心灵受到震撼,情绪受到感染。
  如何引领学生进入美文世界,是身为教师的一大考验。透过教师对每堂课乃至每个细节的艺术加工,而成为生动的教学艺术,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鱼得水,使学生乐学乐读且学有所得,这就是创设情境教学的终极目标。抓住文章的形式,接通文中的情韵,深拓文章的含义,就让我们借由情境教学法,一同出发,到风光旖旎的文学花园中去领略那无垠的丰美。
其他文献
摘 要: 川上弘美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奇幻的童话世界。构筑这个神奇世界的支柱,是作品中大量出现的异化生物形象。本文通过对其早期文学作品的分析,归纳出其异化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尝试理顺出作品中异化生物的发展变化,指出其存在及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 川上弘美 早期作品 “异化”形象    川上弘美,旧姓山田,1958生于东京。她从小学时开始接触儿童文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御茶水女子大学理学部生物学科
期刊
摘 要: 中学《〈论语〉选读》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和批判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为达此目标,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咬“文”嚼“字”,亲近《论语》;引导学生揣摩篇章,理解《论语》;关联作文,深入《论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论语〉选读》 咬“文”嚼“字” 揣摩篇章 关联作文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出版社的《〈论语〉选读》在浙江省被列为高中语文的1A选修课程(要学半个学期),并被
期刊
摘 要: 生本教育的根本要义在于实现教育对生命的皈依,由于导师制改变了单纯关注学生成绩的评价模式,转而从生命的独特性、完整性、差异性角度关心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可以真正实现教育对生命的皈依。  关键词: 生本教育 导师制 教育评价机制    一、对生命的皈依,生本教育的灵魂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在“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以生本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及教
期刊
摘 要: 注重“生成资源”,追求“动态生成”是新课标指导下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深度解读,准确把握,有效预设;紧扣重点,留有空白,弹性预设;营造氛围,和谐互动,利于生成等五方面就教学中如何有效预设与促成生成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    一、深度解读,准确把握,有效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
期刊
摘 要: 作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李尔王》吸引了诸多人的兴趣。因此,许多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旨在研究《李尔王》中对比和烘托写作手法的运用。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读者可以了解到人性的光芒与黑暗。  关键词: 悲剧 《李尔王》 莎士比亚 对比    一、引言  《李尔王》的故事取材于古代英国的历史传说。刚愎自用的老国王李尔年迈体衰,决定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高纳里尔、里根和考
期刊
摘 要: 优选论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各个层面的研究中。优选论从引进介绍到具体的运用,其在国内学界的影响面也在逐步扩大。马秋武编著的《优选论》是国内第一本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优选论的汉语书。本文以特点解析形式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作了简要的评论。  关键词: 《优选论》 汉语实例 特点    1.引言  马秋武编著的《优选论》出版于2008年3月,系上海教育出版社发行的《西方最新语言学理论译介》丛
期刊
摘 要: 所谓的“时尚”似乎一直离不开“新”与“旧”的交织,而传统和时尚的交织、碰撞更是给设计师带来了不少的灵感。 南锣鼓巷和成都宽窄巷子是传统和时尚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文通过对两者的分析和比较,试图找到传统和时尚的联系,以及传统与现代美相结合的完美方式。  关键词: 南锣鼓巷 成都宽窄巷子 传统 时尚 碰撞    人类追求时尚是天性,是本能,更是一种进步的标志。时尚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种力量
期刊
摘 要: 本研究通过对以往研究资料的梳理,在对北京某高校所做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高校多校区办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影响,并根据当前高教改革的实际,提出了更新理念、健全机制、资源共享等应对策略,以期为多校区高校的办学提供一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新思路。  关键词: 多校区办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市属高校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乔伊斯的小说《阿拉比》中曼根姐姐形象的分析,指出曼根姐姐这一形象是少年心中所渴望的亲人和亲情的化身,少年对曼根姐姐强烈的感情其实是在亲情缺失下对亲情的呼唤。  关键词: 小说 《阿拉比》 曼根姐姐 亲情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他的作品写的都是令他魂系梦萦的故乡都柏林,字字句句浸透了对祖国爱尔兰的一片深情。
期刊
摘 要: 教材分析是教学中“基础的基础”。美术史教材分析可以参照朱小林提倡的速读、品读、研读方式,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由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通读与了解、思考与选择的过程。  关键词: 美术史 教材分析 通读与了解 思考与选择    备课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材分析又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讲,教材分析成了教学中“基础的基础”。教材是有关讲授内容的材料,①也是教师和学生展开教与学活动的主要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