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全:拿什么拯救自己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m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媒体称张宝全为楼市解放军;也有人称他为市场价格的破坏者。因为无论怎样锱铢必较,也算不出他如此低的价格开盘。
  花200万巨资定项目名为“苹果社区”,被张的老朋友老潘解释为“因为苹果是北方产的,广州没有,今典是在借‘苹果’突出自己的本地化优势。”结果惹得张、谢好一阵唇枪舌战。
  2003年8月5日《英才》独家采访张宝全时,张却说:“有人说实业救国,我觉得我当时下海不是救国,是救自己。”
  
  从理想到现实
  
  《英才》:地域文化对你有哪些影响?
  张宝全:我是江苏镇江人。南方的城市不大,体现一种人文的亲切,这与北京不同。北方的大气,也蛮好。
  我20岁在杭州当兵,印象比较深的是3、4月份细雨绵绵的感觉。在你青春期的时候,这种小情小调的感觉特别细腻。后来我就到北京上学,北京人豪放大气,皇城脚下一等公民,又是不一样的感觉。
  《英才》:军旅生涯对你现在和以后有什么影响力?
  张宝全:军队给我最大教育是遇事不慌,即使在你最坏的时候,也应该冷静。
  《英才》:军队的程式化,和你以后搞艺术,追求个性张扬属于两个不同的层面,对你是否造成心理上的冲突?
  张宝全:这的确属于两个不同的层面。艺术家的个性通过作品的主张来表达,但是我觉得房地产在实施过程中,正是军队的一套东西,严密的计划。像我们做今日家园,从拆迁1000余户到3000余户全部业主入住就两年时间,亮在北京和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英才》:就是说操作是军队化的?
  张宝全:我觉得房地产不是倒买倒卖,操作非常重要。这个过程如果你不能控制,就会出纰漏,因为中国市场不规范。我们公司属于集团作战,对一个不规范的市场,集权还是有特殊优势的。
  《英才》:军旅生涯对你日后管理还是有帮助的?
  张宝全:很多人的失败在于眼高手低。产品上可能需要有艺术家的气质,突出个性化,表达自己的观念,不允许重复自己,可当一件事情需要落实的时候,还是需要理性的。我的阅历很杂,所以既可以适应浪漫的、虚拟的状态,也能迅速转成现实工作的状态。
  《英才》:军队和艺术在你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里面哪个会偏重一些?
  张宝全:我发现我的工作和非工作状态,是两种不同的情形。工作时非常认真,甚至苛刻,不工作就是老好人,典型的理想主义者。
  《英才》:艺术家涉及到自我价值完善,而商人则应该是面向社会,你觉得自己属于哪种?
  张宝全: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几十年的不长时间里,无论精神还是物质,经历了国外100多年的历程。从理想到拜金,给中国人文带来两次断裂。有人说实业救国,我觉得我当时下海不是救国,是救自己。改革开放后,价值出现混乱,但人们最终还是选择适应社会发展。
  商人和艺术家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能很好结合在一起的原因是灵感。市场需要发现,这种发现的灵感,需要理性的评判,如果没有理性,发现也寓含着危险。
  在北京地产界,我做的事情,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说有什么不同,有一些事情只是第一个做而已。
  
  地产成就了很多神话
  
  《英才》:现在的政治环境对你的企业环境有阻力吗?
  张宝全:这是中国所有企业面临的问题,资产2000-3000万以上的企业对于政策的环境依赖就大。因为当企业规模很小的时候,无序的环境,超常规的运作,是小企业急速膨胀的因素,但是大企业必须求稳。和美国人谈生意,你告诉他利润6%—7%他会很认真的和你谈,15%他就不感兴趣了。
  《英才》:面对这种环境,今典是如何应对的?
  张宝全:我们对市场不规范的应对就是集团化,自我完善,自我保障。但市场进步的标志却应该是分工越来越细。
  小企业是人治,这一点,国外也如此。但大企业必须是法制,需要一个有序的经济环境。传统中国是人治的文化,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坎,越过去掉一层皮,越不过去就掉下来了。
  《英才》:在大众眼里,房地产业灰色最多,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张宝全:在当代人眼里,暴利行业就是地产,《福布斯》上榜最多的富豪也是地产,地产成就了很多神话。我想,在中国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人们对地产所带来的各种猜测,也是必然的。我不归咎地产,还是归咎于我们现存的社会。这就是从计划经济供给时代转到商品房时代,给你创造了这么一个难得的机遇。
  《英才》:你痛苦吗?
  张宝全:你这是一种人文情怀的想像。当你坐在办公桌前,你是个商人时不一定象凡人那样脆弱。
  
  楼盘充斥资本意志
  
  《英才》:你自认为最经典的项目是什么?
  张宝全:我觉得是苹果社区。
  《英才》:经营的中心理念是什么?
  张宝全:在财富年代,商业的标志就是大楼。我造苹果的时候,商业是一栋栋独立的小楼,这不仅是商业的胜利,更是人文的胜利。
  《英才》:在北京房地产市场你的强项是什么?
  张宝全:人文理念。在我的观念、行为、举措中,达到商业目的同时对人文环境,人文精神营造是我一直坚持的。
  把文化深入到产品中去,可能是我们的长处。苹果的命名,花了200万,商业效应500万都做不到。建筑是硬性文化,地名是软性文化。比如苹果过个10年,20年,苹果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就是故事,就是一种人文延续。
  楼盘充斥资本意志,你别无选择,我认为在中国做地产更像一个行为艺术。你从一块白地什么都没有,开始编故事。当你把房子赋予故事的时候,这就叫人文营造。然后通过卖故事,把顾客吸引过来,而编故事的过程就是把文化变为现实。但最终必须有人文设施人文环境的支持,这也还是目前北京地产商正在逐步看到和感觉到的地方。
  《英才》:你的营销手段有何独到的?
  张宝全:我个人认为,CBD周围只要你把性价比做好就有市场。和上海比较会发现,北京连续三年,销售总量相当于上海的一半。那么北京为什么少了这一半?北京的经济适用房比上海多,高档房也比上海多,少的就是中高档房。你发现没有,北京很多人在嚷嚷降房价,这本身就是一种市场需求,如果市场需求不存在,谁关心你降不降,买两万块一平米的人他不在乎,买经济适用房的人也不是。大部分嚷嚷的人正是主力消费群体,是中产阶级。他们对价值的评判,对市场的评判,对产品的评判,非常清楚。贵的房,有没有他看中的,有,他觉得不值;便宜的房又觉得太糟。他要买价格品质内在趋于一致的。这可能就是我们的突破点——性能价格比。
  
  和他们一样起价不可能
  
  《英才》:如果把你和老潘、谢强做一下比较,你怎么看?
  张宝全:老潘拿地比富力城早一年多,富力城比我早一年多,老潘曾问我6000块钱起价,为什么这么低呢?我说我是后来者,如果和你们一样起价,我要等你们卖完再卖,这肯定不可能。
  老潘是一个非常精明又智慧的商人,在商业上的智慧我认为没多少人可以比。但是冯仑说过一句,老潘做事不太考虑后果,这一点呢,容易显得商气,但是也在发生变化。我觉得老潘的商业智慧加上张欣的东西,比如建筑师走廊、博鳌蓝色海岸,虽然在商业上不非常满意,但在人文和文化上的胜利,还是非常成功的。无理由退房是最典型的商业智慧。无理由退房不是无条件退房,而是有条件退房,结果显得那些无条件退房的人还不如无理由退房好,这就是商业的智慧,非老潘莫属,不是一般人学得了的。
  《英才》:你怎么评价SOHO?
  张宝全: SOHO在日本是一个穷人呆的地方,但是在北京是富人呆的地方。老潘是个商业奇才,把一个平凡的东西说成不平凡,把一个商住说成SOHO,这种商业智慧也是很不容易的。
  《英才》:对谢强如何评价?
  张宝全:谢强在地产界崛起,还不是操盘,是拿地。他给珠江一年拿了五块地,是北京地产界的一大神话,也看出珠江老板很厉害,很会用人,进入北京的第一大战略就是用谢强,因为谢强当时在公共关系上的优势和能力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谢强是职业经理人,所以要绝对个性化很难,他必须按照资本的意志行事,受到资本的制约。我和老潘都是老板,所以在实现个人想法方面要容易得多,这本身也是一种畅快。
其他文献
听说过侨兴的人不少,但知道吴瑞林的人不多。  要不是侨兴花3.2亿入主中电通信,惊曝人事大地震,而被媒体炒得热火朝天。此前不少人眼里,侨兴不过是一个老牌稳健的电话机制造商而已。  然而侨兴发展的超前,让中国最先锋的IT精英们咋舌,因为它是最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  但侨兴管理手法的原始,让所有管理专家们不可思议,至今侨兴的最高决策者依然采用“打小报告”的方式掌控员工动态,并自认为“很管用
期刊
1.请谈谈你自己。  2.你为什么要读MBA?  3.你为什么想要报考这所学校?  4.你认为我们是否能够录取你?  5.你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6.你的事业目标是什么?  7.在大学中你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8.你为何选择你上大学的那所学校?  9.哪些因素对你的选择会有决定性作用?  10.谈谈你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  11.你的专业是什么?为何选择该专业?  12.现在看来,你是否庆幸选
期刊
在中国的外方雇员都有一项使命,就是要培训出最能够取代他们的中方雇员。  地地道道的法国人戴伯松,说英语总夹杂着母语的腔调。听起来就像是一瓶陈年的法国香槟酒启了封,声音微弱却悦耳。与低迷不振的全球电信市场相比,作为阿尔卡特中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戴伯松,似乎总能够在中国听到更多悦耳的声音。  据位于旧金山的RHK研究咨询公司的专家分析,当今的全球通信设备市场仍然是“一片死水”。该专家预测,通信设
期刊
“这几年创维集团招聘MBA一直坚持不开高薪,只说能保证MBA2000元以上的底薪。从1999年至2001年,我虽然一个北大MBA都没招到,但我今天仍然坚持这个标准——MBA底薪2000元!”  “北大的MBA月薪少于1万元,我还不想‘卖’呢!我以前也做过企业,我觉得他们值这个数。你不要,学院留着自己用!”  ……  这段挑衅意味十足的对话,是去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实习与就业恳谈会上被某媒体
期刊
新企业“流派”  策划·天下工作室  智慧支持·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姚长辉  美欧亚商务咨询公司董事长王辉耀  主笔·本刊记者海散人  采访·本刊记者唐凯林张小平  资料·陆军  鸣谢: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人民大学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出色的作家很少有从
期刊
自从银行房贷政策有所调整后,在房地产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王嘉敏做的第一个项目耕天下,定位高档,针对的购房群体都是拥有第二、第三套住房的用户,所以就第二次贷款利息上调的态势,对王嘉敏来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北京房地产有没有泡沫,大家各有各的观点。说有泡沫的人,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数据和根据以往的经验作出的判断;说没有泡沫的人,也有自己的一套。圈内外对北京房地产是不是健康的判断,很像对人的身体健康
期刊
央视记者:海尔集团已经是国际化的公司了,为什么薪酬体制不与国际接轨。张总与国际著名CEO之间的差距是不是太大了?  张瑞敏:为什么要和国际接轨呢?国际的标准薪酬模式又是什么呢?谁能说的出来呢?我认为不是要和国际接轨,是要和市场接轨。比如美国已经有很好的薪酬模式,但安然还是出问题,很多公司都出问题,包括现在微软又把它原来期权的分红改掉了,改成直接给股票。因此,我认为所有权之间的薪酬模式,没有一个固定
期刊
主办:北京青年报社英才杂志社  报道策划·天下工作室    这是国家最活跃的行业之一,  这是产生亿万富豪最多的行当,  这是受到诟病“原罪”集中的江湖,  这也是谈论创新、追求创新、运作创新最为迫切的群落,  是源于逐利的冲动?是源于留下传世之作的欲望?还是源于生存危机挤压带来的恐惧?
期刊
关于创新,尽管每个企业家都能设身处地提出自己感性的界定,但基本上都不会超出创新倡导者熊彼特的经典表述:“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新组合包括:引入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利用新的原料来源;采用新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实现企业的组织创新。”  毋庸置疑,创新几乎是各个行业及其经营管理者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当我们冷静地观察之
期刊
你的企业面临过这样的危机吗?或者你的企业是否正在面临这样的危机?  也许在你的企业中已经有这样的萌芽,只是你还未发现。  现实中蕴藏着太多的无法预想的变数,某个小小的征兆都可能是导致变盘的引子。  你意识到了吗……    主持·本刊记者 吴永丽  嘉宾:企业管理顾问徐剑   职业培训顾问金美宁    案例:   L公司原是一家软件公司,拥有前景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