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素养是要学生从小培养,慢慢积累,厚积薄发的一种综合素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看重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学生本学期的考试成绩,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意在通过笔者的多年教学实践与经验,总结出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 生活辐射 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57-0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为此,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现就自己的一些体验抛砖引玉,浅显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充分发展、张扬个性,燃烧起创新的火花。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转变角色。“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在课堂上做到亲切、温和,课下多与学生谈心,使学生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学生就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再者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我在教学中,不但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不讽刺、挖苦学生。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有批判才有创新,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不断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犯了错误,同学们敢于指出,而我也虚心向同学们承认错误,并以此来引导学生要敢于批判,敢于承认,敢于改正。
二、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要好上许多倍。我们可以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当《中彩那天》课文中出现,爸爸中了梦寐以求的彩票时,全家人却忧心忡忡,这跟我们生活中的情景貌似是有反差的,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问题一抛出,就会激起同学们的兴趣,同学自己就会迫不及待的想去探求答案。另外,我们也可以以生活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仍以《中彩那天》为例。当作者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激动地说:“可库伯是有钱人,而我们家穷呀。”这一情景中的“激动”,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就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生活,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了解“激动”是什么意思?再问作者的激动情绪表现在哪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发现作者由于“激动”,话说得不完整。此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展开想象,把作者的话补充完整。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体现出来。结果,学生个个投入读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提高,也使学生的阅读习惯、想象能力得以提高。
三、丰富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丰富语文课外活动,也是新课标多次强调的。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说到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丰富语文课外活动,对于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外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如:
读课外书与读报来引导小学生从小养成爱看书、爱读报的好习惯,这是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这方面我采取了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由孩子们独立完成,制作剪报和编写手抄报;采取了小组活动的方式,大家一起来读,再一起议论;还采取了集体活动的形式,开读书报告会,把书报的内容排练成小节目演出。
看电视与看电影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家长们都将电视视为孩子们的敌人,认为孩子看电视、看电影影响了学习,小学生如果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过长,是一个问题。但是如果可以由老师和家长一同协助孩子看电视,有目标、有节制的看电视、电影将对孩子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帮助。我多次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看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电视节目和电影,之后针对所看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互相讨论。我发现这样确实能够从多角度扩大知识面,培养起学生对现代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
开展说话、讨论、朗读、讲演等课外活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一定要给孩子们提供说话和讨论的机会。口头表达对于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小学普遍班容量过大,语文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小学生发言机会少的不足。多开展这类课外活动,可以使孩子从小得到语言表达方面的锻炼。
综上所述,語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作为教师,应该让他们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充分释放思维的火花;教师是主导,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然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8
[2]李晓静. 谈提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博览,2011.9
[3]王涛,耿瑞玲. 语文教学——理性看待模式创建和谐课堂[J].教育前沿,2011.9
【关键词】课堂教学 生活辐射 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57-0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为此,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现就自己的一些体验抛砖引玉,浅显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充分发展、张扬个性,燃烧起创新的火花。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转变角色。“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在课堂上做到亲切、温和,课下多与学生谈心,使学生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学生就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再者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我在教学中,不但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不讽刺、挖苦学生。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有批判才有创新,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不断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犯了错误,同学们敢于指出,而我也虚心向同学们承认错误,并以此来引导学生要敢于批判,敢于承认,敢于改正。
二、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要好上许多倍。我们可以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当《中彩那天》课文中出现,爸爸中了梦寐以求的彩票时,全家人却忧心忡忡,这跟我们生活中的情景貌似是有反差的,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问题一抛出,就会激起同学们的兴趣,同学自己就会迫不及待的想去探求答案。另外,我们也可以以生活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仍以《中彩那天》为例。当作者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激动地说:“可库伯是有钱人,而我们家穷呀。”这一情景中的“激动”,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就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生活,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了解“激动”是什么意思?再问作者的激动情绪表现在哪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发现作者由于“激动”,话说得不完整。此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展开想象,把作者的话补充完整。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体现出来。结果,学生个个投入读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提高,也使学生的阅读习惯、想象能力得以提高。
三、丰富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丰富语文课外活动,也是新课标多次强调的。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说到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丰富语文课外活动,对于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外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如:
读课外书与读报来引导小学生从小养成爱看书、爱读报的好习惯,这是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这方面我采取了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由孩子们独立完成,制作剪报和编写手抄报;采取了小组活动的方式,大家一起来读,再一起议论;还采取了集体活动的形式,开读书报告会,把书报的内容排练成小节目演出。
看电视与看电影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家长们都将电视视为孩子们的敌人,认为孩子看电视、看电影影响了学习,小学生如果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过长,是一个问题。但是如果可以由老师和家长一同协助孩子看电视,有目标、有节制的看电视、电影将对孩子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帮助。我多次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看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电视节目和电影,之后针对所看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互相讨论。我发现这样确实能够从多角度扩大知识面,培养起学生对现代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
开展说话、讨论、朗读、讲演等课外活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一定要给孩子们提供说话和讨论的机会。口头表达对于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小学普遍班容量过大,语文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小学生发言机会少的不足。多开展这类课外活动,可以使孩子从小得到语言表达方面的锻炼。
综上所述,語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作为教师,应该让他们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充分释放思维的火花;教师是主导,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然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8
[2]李晓静. 谈提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博览,2011.9
[3]王涛,耿瑞玲. 语文教学——理性看待模式创建和谐课堂[J].教育前沿,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