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一直是新课改教学的难点。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数学教师所探索的话题。趣味性数学教学从学生们的兴趣点出发,摒弃程序式的填鸭式教学,从挖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布置作业的时候也是从学生们的兴趣点出发,使学生们的作业成为一种趣味而非一种负担。
【关键词】数学教学;作业;趣味性;布置;设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们学好数学,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从学生们的兴趣点出发。不仅如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学生们的兴趣,加强对作业的设计,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们不再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当成一种游戏去完成。那么,在实际的作业布置中,具体应该怎样做呢?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更不例外,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布置数学做的的时候,首先要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数学话题。让学生们主动去思考、去探究。例如在学习时间的时、分、秒这一节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篇日记,日记要求学生详细记录一天几点几分做了什么事情,从而使学生对时间时分秒有系统的了解,其中一个学生的日记如下: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我今天早上6:30起床,用10分钟时间刷完了牙、洗完了脸,用20分钟时间吃完了早餐。到了7:05,我背上书包上学去。中午11:40,我到食堂排队吃午餐。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后,下午1:30又开始上课,到4:30分,我放學后背着书包回家了。晚上6点左右吃了晚餐。用了一个小时完成作业。然后休息了一会后,晚上21:00上床睡觉。
二、与课间活动相结合
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特别是对于思想还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活动是一种自然特质。新课标中也强调了活动的重要性,这就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数学教学也要从课间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们动起来,让他们来活动中将课堂中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活动还可以增强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对于巩固学生们所学知识,变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有很大的助力。
比如,在讲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们到商店购买东西的活动。通过分组的形式,要求每个组必须买到几个圆形的物品,几个正方形物品,几个长方形物品。买来后还要让学生们实际计算他们的周长。对于完成好的小组,给予无知奖励。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最好的完成任务。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最大的跳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各个形状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在娱乐中学会周长计算,给学生们留下极深的印象,连偏差最不爱学的同学也都做到了最好的掌握。
三、设计题目多样化
多样化的题目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设计题目的时候,要从学生们的兴趣点出发,多角度所思维多广度的考虑,让好的的学生和差的学生都能融入其中: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4厘米,那么让学生们根据周长看看能画出几个长方形,对于画的越多的学生奖励越多。在这个题目中,学生们只要把握长和款只要是12CM就可以了,比如长是11CM,宽是1CM。长是10CM,宽是2CM。长是8CM,宽是4CM。很显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同样的,如果一个面积是24CM的呢?一个道题,答案也可以是多个的。给的答案越多就说明学生思考的越深入。通过这样的题目,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来。
四、设计作业开放性
在设计学生们的作业的时候,要多出开放性的题目。摒弃只有一题一解的死板作业。多设计那种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题目,促进学生思维多样性和开放性,通过新颖多样趣味性的题目,让学生们体味数学的魅力。
例如, 小明想做一个正方形的画框,可是他没有一样长短的木条,摆在他面前的木条长度分别是1,2,3,4,5,6,7,8,9厘米,那么,小明可以怎样用这些长短不一的木棍设计正方形的画框呢?然后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首先让学生们算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剩下的就是凑在一起的问题了。通过课堂讨论,课堂交流,课堂提问、课堂回答的方式,最后让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通过这样的题目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在设计趣味性作业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他问题,不要顾此失彼,失去了原来的目的,首先,要难易合适,要充分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情况,不能设计的太难,让差一点的学生也能融入进来。其次,数量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太多会大小学生们的积极性,太少的话又不能达到学生学习的目的。因此,适度的作业是最合适的。第三,要有足够的耐心。如果设计的题目学生不感兴趣,要学会及时变通。对于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要了解他们犯错误的根源,了解他们不感兴趣的原因,做到及时的沟通和改进。第四,方法要合适。要注重学生们的解题过程而不是解题答案。多和学生互动。
作业设计的好坏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息息相关,趣味性作业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趣味点,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爱好。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增强学生们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多鼓励学生们动手实践,多思考、多动手、多操作、多互动、多交流,多给差一点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通过作业的设计和验收,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数学的趣味,从而更好的实现新课标数学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珍珍.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娄丹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013
【关键词】数学教学;作业;趣味性;布置;设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们学好数学,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从学生们的兴趣点出发。不仅如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学生们的兴趣,加强对作业的设计,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们不再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当成一种游戏去完成。那么,在实际的作业布置中,具体应该怎样做呢?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更不例外,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布置数学做的的时候,首先要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数学话题。让学生们主动去思考、去探究。例如在学习时间的时、分、秒这一节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篇日记,日记要求学生详细记录一天几点几分做了什么事情,从而使学生对时间时分秒有系统的了解,其中一个学生的日记如下: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我今天早上6:30起床,用10分钟时间刷完了牙、洗完了脸,用20分钟时间吃完了早餐。到了7:05,我背上书包上学去。中午11:40,我到食堂排队吃午餐。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后,下午1:30又开始上课,到4:30分,我放學后背着书包回家了。晚上6点左右吃了晚餐。用了一个小时完成作业。然后休息了一会后,晚上21:00上床睡觉。
二、与课间活动相结合
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特别是对于思想还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活动是一种自然特质。新课标中也强调了活动的重要性,这就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数学教学也要从课间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们动起来,让他们来活动中将课堂中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活动还可以增强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对于巩固学生们所学知识,变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有很大的助力。
比如,在讲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们到商店购买东西的活动。通过分组的形式,要求每个组必须买到几个圆形的物品,几个正方形物品,几个长方形物品。买来后还要让学生们实际计算他们的周长。对于完成好的小组,给予无知奖励。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最好的完成任务。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最大的跳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各个形状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在娱乐中学会周长计算,给学生们留下极深的印象,连偏差最不爱学的同学也都做到了最好的掌握。
三、设计题目多样化
多样化的题目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设计题目的时候,要从学生们的兴趣点出发,多角度所思维多广度的考虑,让好的的学生和差的学生都能融入其中: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4厘米,那么让学生们根据周长看看能画出几个长方形,对于画的越多的学生奖励越多。在这个题目中,学生们只要把握长和款只要是12CM就可以了,比如长是11CM,宽是1CM。长是10CM,宽是2CM。长是8CM,宽是4CM。很显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同样的,如果一个面积是24CM的呢?一个道题,答案也可以是多个的。给的答案越多就说明学生思考的越深入。通过这样的题目,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来。
四、设计作业开放性
在设计学生们的作业的时候,要多出开放性的题目。摒弃只有一题一解的死板作业。多设计那种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题目,促进学生思维多样性和开放性,通过新颖多样趣味性的题目,让学生们体味数学的魅力。
例如, 小明想做一个正方形的画框,可是他没有一样长短的木条,摆在他面前的木条长度分别是1,2,3,4,5,6,7,8,9厘米,那么,小明可以怎样用这些长短不一的木棍设计正方形的画框呢?然后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首先让学生们算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剩下的就是凑在一起的问题了。通过课堂讨论,课堂交流,课堂提问、课堂回答的方式,最后让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通过这样的题目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在设计趣味性作业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他问题,不要顾此失彼,失去了原来的目的,首先,要难易合适,要充分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情况,不能设计的太难,让差一点的学生也能融入进来。其次,数量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太多会大小学生们的积极性,太少的话又不能达到学生学习的目的。因此,适度的作业是最合适的。第三,要有足够的耐心。如果设计的题目学生不感兴趣,要学会及时变通。对于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要了解他们犯错误的根源,了解他们不感兴趣的原因,做到及时的沟通和改进。第四,方法要合适。要注重学生们的解题过程而不是解题答案。多和学生互动。
作业设计的好坏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息息相关,趣味性作业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趣味点,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爱好。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增强学生们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多鼓励学生们动手实践,多思考、多动手、多操作、多互动、多交流,多给差一点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通过作业的设计和验收,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数学的趣味,从而更好的实现新课标数学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珍珍.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娄丹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