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等对山东省的一些农村进行调查,分析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中的本质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村体育 影响因素 本质问题 对策
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虽然农村体育发展较快,但与城市及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我国农村体育人口为0.63亿,只占农村人口总数的7.13%。十八大报告中要求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体育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争取有一个较大突破。
一、农村体育的涵义
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农村体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国人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强盛。
二、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
(一)体育场馆设施缺乏
体育设施的缺乏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体育场地设施来看,我国现有60余万个各类体育场馆,而占中国人数80%以上的农村地区却只有20.12%的体育场馆资源。农村体育配套设施的短缺和体育项目的单一,以及人们对体育本身认识的不足,导致了人们没有兴趣参加体育活动,使农村体育事业无法健康发展。
(二)经济发展落后
经济发展状况也是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05年对我国群众体育开展较好的辽宁省农村村落体育人口状况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辽宁省体育人口为44.5%,而村落体育人口仅占3.92%,许多村民每天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来维持家庭的生计,根本没有精力去进行体育活动。这直接反映出农村与城市在体育发展中的差异,最根本的原因是由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
(三)农民体育观念淡薄,锻炼习惯尚未形成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较快,但是由于农民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体育观念还是很淡薄,甚至认为劳动就是体育锻炼,锻炼没有意义。再者,由于农村群体组织活动不多,思想观念落后,空闲时间较少等原因,农民的体育锻炼习惯尚未形成,很多农民仍然偏好打麻将、打扑克、看电视、聊天等。
三、农村体育发展对策
(一)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新农村建立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建设的内容。自2006年来我国实行新农村建设,农村发展突飞猛进,其中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也很快。由此可见,现行政策法规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中国农村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经济基础不同,人口结构不同,在制定政策时要顾及各个方面,集思广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二)政府加大对农村体育事业的投入
物质保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政府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扶持力度,弥补农村体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农村文化的服务意识,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并定期进行维护,提高其使用效率,满足农民的健身需求。
(三)加强对农村体育的宣传力度
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具有农村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交流农村体育示范村的经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体育的认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参加体育活动。同时,要多组织一些农村竞技型体育项目,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村民积极参与,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农民对体育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四)重视学校体育与农村体育的结合
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劳动者是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农民对体育的认识。这就需要把农村体育和学习体育紧密的结合起来。要重视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建设,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农村体育骨干,以学校体育为依托,全面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
(五)农家乐与体育相结合模式
近几年,农家乐体育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村落、山间、林间,更适合开展体育旅游,各地区应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以“旅游资源为优势,以名胜乡镇为特色”积极创建体育休闲活动中心,促进村落体育的发展。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在景区开展有农村特色的体育比赛,这样不仅能极大地鼓舞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同时还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
农村体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发展过程,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要把农村体育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农村体育资源最大化,使其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家新,沈丽玲.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社会环境的理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5.
[2] 于向.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6.
[3] 唐炎,虞重干.论农村体育走向持续发展应树立的行动取向[J].体育科学.2009.9.
[4] 李会增,赵晓红,王向东,李曙刚.对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
[5] 刘贺.辽宁省农村村落体育人口现状调查[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6.1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等对山东省的一些农村进行调查,分析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中的本质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村体育 影响因素 本质问题 对策
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虽然农村体育发展较快,但与城市及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我国农村体育人口为0.63亿,只占农村人口总数的7.13%。十八大报告中要求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体育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争取有一个较大突破。
一、农村体育的涵义
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农村体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国人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强盛。
二、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
(一)体育场馆设施缺乏
体育设施的缺乏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体育场地设施来看,我国现有60余万个各类体育场馆,而占中国人数80%以上的农村地区却只有20.12%的体育场馆资源。农村体育配套设施的短缺和体育项目的单一,以及人们对体育本身认识的不足,导致了人们没有兴趣参加体育活动,使农村体育事业无法健康发展。
(二)经济发展落后
经济发展状况也是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05年对我国群众体育开展较好的辽宁省农村村落体育人口状况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辽宁省体育人口为44.5%,而村落体育人口仅占3.92%,许多村民每天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来维持家庭的生计,根本没有精力去进行体育活动。这直接反映出农村与城市在体育发展中的差异,最根本的原因是由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
(三)农民体育观念淡薄,锻炼习惯尚未形成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较快,但是由于农民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体育观念还是很淡薄,甚至认为劳动就是体育锻炼,锻炼没有意义。再者,由于农村群体组织活动不多,思想观念落后,空闲时间较少等原因,农民的体育锻炼习惯尚未形成,很多农民仍然偏好打麻将、打扑克、看电视、聊天等。
三、农村体育发展对策
(一)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新农村建立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建设的内容。自2006年来我国实行新农村建设,农村发展突飞猛进,其中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也很快。由此可见,现行政策法规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中国农村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经济基础不同,人口结构不同,在制定政策时要顾及各个方面,集思广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二)政府加大对农村体育事业的投入
物质保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政府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扶持力度,弥补农村体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农村文化的服务意识,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并定期进行维护,提高其使用效率,满足农民的健身需求。
(三)加强对农村体育的宣传力度
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具有农村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交流农村体育示范村的经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体育的认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参加体育活动。同时,要多组织一些农村竞技型体育项目,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村民积极参与,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农民对体育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四)重视学校体育与农村体育的结合
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劳动者是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农民对体育的认识。这就需要把农村体育和学习体育紧密的结合起来。要重视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建设,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农村体育骨干,以学校体育为依托,全面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
(五)农家乐与体育相结合模式
近几年,农家乐体育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村落、山间、林间,更适合开展体育旅游,各地区应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以“旅游资源为优势,以名胜乡镇为特色”积极创建体育休闲活动中心,促进村落体育的发展。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在景区开展有农村特色的体育比赛,这样不仅能极大地鼓舞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同时还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
农村体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发展过程,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要把农村体育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农村体育资源最大化,使其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家新,沈丽玲.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社会环境的理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5.
[2] 于向.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6.
[3] 唐炎,虞重干.论农村体育走向持续发展应树立的行动取向[J].体育科学.2009.9.
[4] 李会增,赵晓红,王向东,李曙刚.对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
[5] 刘贺.辽宁省农村村落体育人口现状调查[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