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户外游戏案例:水到渠成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guo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们是游戏的主体,我园以坚持每日户外两小时为基础保障,教师通过引导孩子们按照“室内计划(In-room Planing)——户外游戏(Outdoor Play)——室内回顾(In-room Review)的三段式结构开展户外游戏,有效地推进孩子们的自主游戏活动,支持孩子们的有效学习。
  教师在孩子们自主游戏前,通过提问等鼓励和启发孩子们制定游戏计划,让孩子们体验到“我是游戏的主人”。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充分地对孩子们的游戏进行观察与记录(可以用拍照、录像等多种方式),最后通过室内回顾,帮助孩子们梳理和提升游戏经验。
   第一次游戏:
   水根本流不过去
  户外游戏环节,一组孩子把U型槽连起来,平铺在水池里,试图让水流到隔壁菜地里去。另一组孩子选择把PVC管连接起来。可是,问题出现了,第一组孩子发现因为水池高低不平,U型槽平铺在水池里会断开,水根本流不过去。另一组小朋友举起PVC管,并尝试把它连接得更长,但PVC管在接头处连接不稳,容易断开。他们都没有办法让水流过去。
  分析:孩子们在引水游戏中遇到了困难,教师观察到孩子们选择了不一样的材料,决定放手让他们先试一试。孩子们愿意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去尝试是很好的,但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引水失败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点,可以帮助孩子们推进活动。于是,在回顾时间里,我问孩子们:“为什么今天的引水游戏失败了?”孩子们找到的原因是:“因为水会从缝隙中流走。”我们决定在下一次游戏中去寻找更合适的游戏材料。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游戏中的观察发现孩子们遇到的问题,通过游戏后的回顾跟进孩子们的游戏和发展的需要,帮助孩子们自主推进游戏情境。
   第二次游戏:
   用水管解决漏水的问题
  既然U型槽不能把水引到菜地,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材料呢?小朋友在计划中提到了水管,还解释道:“我们平时洗手喝水,都会用到水管。水管是不会漏水的。”于是,在接下来的游戏时间,我让孩子们去找一找生活中见到的管子。
  在找管子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到了不同种类:长的、短的,硬的、软的,透明的、不透明的,地面上的、地面下的……甚至更多的管子。通过游戏后的回顾,孩子们对水管的形状、质地、构造有了初步的了解。孩子们了解到,原来在我们的日常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水管,水管是用来供水的管道,是不容易漏水的。
  分析:这些自主搜索材料的过程也为孩子们铺垫了更丰富的前期经验。
   第三次游戏:
   让水从低处流到高处
  支架问题
  孩子们在对材料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开始了第三次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计划用到各种各样的管子。孩子们对管子的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接插技能相对比较熟练,已经能控制弯管的转向,规模越来越大,在水池里转弯、延长。孩子们还尝试用到了小积木来帮助搭建,但是由于菜地那头要高一些,水池这头要低一些,孩子们尝试过后发现“水不会往天上流”。
  面对积木立不稳,且水也没有办法流上去的情况,孩子们遇到了难点,并且迟迟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我意识到,要成功引水首先要解决如何将管道立起来。
  在接下来的游戏时间里,孩子们花在让水管立起来的时间最多,有时也会放弃;偶尔也会成功,但并没有发现其中的缘由。针对水管不能立稳的问题,我们在游戏后的回顾环节,展开了谈话:生活中能够立起来的东西有哪些?这个开放式的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们来说就要比解决立水管的问题简单得多。孩子们也想到了椅子、桌子、柜子、水杯、垃圾桶、箱子……我们试着启发他们寻找这些物体的共同点。孩子们总结出有底座、底面平、如果没有平面四个脚也可以支撑等特点。通过这次讨论之后,孩子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
  这次,孩子们计划用大积木来立水管。他们从木工房拉来了很多木条,拉到水池之后,他们把大木条立了起来,然后尝试把水管放在大木条的上面。可是,不一会儿,大积木条就倒了。孩子们发现,木条很容易倒。硕硕尝试想办法用其他材料來辅助,比如把舀水勺放在木条的下面,增加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或是让小朋友扶住;或是用两个木头把它夹住,就像堆积木一样。
  孩子们再次尝试后,虽然大大减少了木头倒下的几率,但是木头还是有可能会倒,一旦它倒下来,连接在上面的水管就都倒下了。
  于是,孩子们在计划中再次调整了材料,这次他们选择了装水管的水桶来解决支架的问题。通过尝试,他们发现装水管的水桶,有两个凹槽。将水管放在凹槽里,水管就不会滑下去,比较容易放稳。这样水管支架的问题就解决了。
  分析: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教师不能期望孩子们在短时间内就能探索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自主尝试,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游戏时间,鼓励孩子们进一步深入地思考和探究。
  坡度问题
  孩子们在游戏中除了要解决水管支架的问题,还面临着其他的困难与挑战。一组小朋友尝试把水管放在水桶底面的凹槽里连接,连接了几根水管之后,他们发现水还是没有办法流过去。我关注到孩子们开始思考引水渠的坡度与水流的关系,试图启发孩子们解决问题:“为什么流不过去呢?”他们发现了问题:“水是往低处流的,这边还要高一点。”
  孩子们再次尝试用木块来垫高,可是木块上面放不稳水桶;尝试用两个水桶重叠在一起,高度很适合,接着发现两个水桶会漂浮在水面上。硕硕加了一些木块进去,婷婷又加了一些水进去,这下水桶没有飘起来了。但两个水桶加在一起的高度太高了,水管连接到地面后会断开。
  看到孩子们遇到了困难,我再次引导孩子们思考:“你们还需要什么辅助材料吗?”孩子们观察过后,又搬来了一些小凳子,继续连接水管。孩子们开始由高到低地排列凳子,水管通过架高后从水池到地面的地方有一个坡度,为了让水管能够平稳地放上去,孩子们在那里重叠了很多张凳子。接下来,要在平地上修桥墩了,桥墩该有多高呢?   铭铭和婷婷尝试过后,决定每个桥墩都用3个塑料凳重叠起来,这样刚好。桥墩修好了之后,孩子们在上面架起了弯弯扭扭的水管,他们利用到直通、三通、转弯的接头,一边连接水管,一边调整凳子的距离。一条很长的引水渠在水池和菜地之间慢慢形成了,孩子们用水瓶和漏勺不断地往水管里加水,观察水管里水的流动。当孩子们打开水阀开关的那一刻,哗啦啦的流水声响起。“我们这边通水啦!”“水流过来了!”户外游戏的弟弟妹妹们都听到了哥哥姐姐的欢呼声,纷纷过来观看,孩子们高兴地跳了起来。
  分析:学前阶段的数学核心经验中,目测和比较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经验。在解决坡度问题时,孩子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水池和地面有高度差。孩子们需要通过目测、实践、反复调整,从而达到自己的游戏目的。
  同时,教师要鼓励孩子们运用不同的材料尝试操作实验,启发孩子们比较不同材料所带来的不同的结果。
  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自主游戏是孩子们最常开展的游戏,对孩子们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价值:第一,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获得了排序、空间、距离等方面的关键经验,改变了以往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加深了对新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促进了深度学习;第二,促进了学习品质的发展,面对挑战和失败,孩子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和老师一起去寻找原因,专注地去解决游戏中的困难,而且在反复尝试的过程中情绪是积极向上的,并没有因为反复的试错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促进了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孩子们自由分组、合作,在游戏中建立起自己主导的游戏关系,不仅自己承担相应的责任,还能对同伴的需要做出恰当的回应,而且不仅体验到了与他人交往的快乐, 还学会了沟通与协商,提高了合作交往能力。
  在引水这个游戏活动中,我们始终尊重孩子们的兴趣,观察孩子们的需要,改变了过去教师教、孩子们学,让孩子成为了游戏的主人,成为了主动学习者。
  要想玩出高水平的游戏,更需要时间上的保障。随着我园户外课程的改革,每天户外两小时,已经成为孩子们一日活动中的常态。在充分的时间保障中,我们同孩子们更有时间与机会去发现游戏中的问题、冲突,进而去探索、解决问题。
  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探究、尝试,也离不开教师的支持。我们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协商合作的空间,鼓励孩子们主动探索、合作协商、共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还在班级投放了各种不同材质、类型的管道材料,让孩子们尝试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的管道建构,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管道知识经验。在实践中解决管道连接、稳固的问题。
  既然游戏是属于孩子的,游戏前的自主计划也要让孩子们体验到“我是游戏的主人”。同时,在幼儿做计划的時间里,教师也需要有计划。教师的计划要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比如每日观察的重点,包括观察的目的、方法、班级教师的分工和合作等。
  当然,在游戏后的回顾环节,关键也是教师要给孩子们充分表达、碰撞已有的游戏经验的机会,边倾听、观察边思考有哪些经验值得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继续推进,通过回顾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从而实现有效的教育支持。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思考:在今后的自主游戏中,应该怎样介入才能与孩子们一起玩起来,更有效地协助孩子们发现问题,引导他们自主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一天,班里的瑄岚小朋友跟大家分享了海马爸爸生宝宝的新鲜事,不仅为大家介绍了海马爸爸生宝宝的过程,还分享了自然界中有不少这样的了不起的爸爸。孩子们听得入了迷,也感受到了动物爸爸的伟大。  老师本想借此引发大家赞扬一下自己的爸爸,嘉硕却撅起小嘴一脸不满意地说:“我的爸爸就不爱我!”大家瞪起眼睛看着他。“你为什么这样想呢?”老师马上追问道,“因为他从来不陪我玩,就知道每天工作,我每天都看不到他!”话音刚
一   我在小城电视台担任相亲交友栏目的编导已经十年,我是方圆数百里尽人皆知的男媒婆,并因此而厌倦至极。当然,我也熬到了机器有人扛文案有人写茶杯有人端的地步。这不,我刚走到楼梯的一半,助手已经抢上前去敲门了。   门立刻就开了。亮光从门里边泄出来,把一个老太太的臃肿身形镶嵌在门框里。同时涌出来的,是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这很正常,所有迎接栏目组家访的孤寡老人,都会在我们登门之前收拾一下房间,努力做到
图书区是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绘本图书往往又是图书区的主角。通过学习和阅读,教师发现绘本的确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我们也尽量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绘本投放在图书区内。但在实际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我却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每次区域活动选择时,图书区总是成为冷门区域;在图书区内经常观察到小朋友频繁地更换图书,拿到图书后一页页很快地翻阅,甚至对区域中的抱枕、沙发或书架的兴趣远超过对图书的兴趣,
很多老师都曾遇到孩子们在卫生间聊天的状况。但是,“堵”往往效果不佳——老师费心费力,孩子也不高兴。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中班第一学期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开始变“堵”为“疏”。  升入中班,孩子们吃完午餐后要从漱口改为刷牙。刚开学的一天,午餐后,孩子们聚在盥洗室里,相互闻着、说着各自带来的牙膏是什么味儿的。微微说:“我的牙膏是草莓味的。”妮妮争着说:“你快闻闻我的,我的是苹果味的。”……甜蜜快乐的分享早
这篇精彩案例《奇妙的“1”》表现出教师对儿童学习行为解读与指导的专业敏锐,体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度。这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践行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教师迫切学习专业知识以解读、支持幼儿游戏的强烈诉求。这则案例充分展示了角色游戏如何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学习数学,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在此,我们主要是从儿童数学学习的角度分析此案例中蕴藏了哪些数
真理解  從不同的儿童立场看,小明和冬冬、林林的做法都是对的。小明有创意,能从生活中自发生成送快递游戏;冬冬和林林懂秩序,知道在图书角阅读时,要遵守按量取放、不乱丢乱放图书的游戏规则。  《指南》提出,当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小班幼儿“能听从成人的劝解”,中班幼儿“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和平解决”,大班幼儿“能自己协商解决”。从案例中我们发现,当送快递和阅读图书发生冲突时,孩子们明显缺乏协调能力,他们只
该话题的冲突源自家长的坚持与幼儿的选择。文中描述的营养水从内容上看确实符合国人所说的“食物的时令性”,而且品种和营养非常丰富,文中琳琳妈妈坚持要让孩子喝的原因应是如此。  对于琳琳不愛喝营养水的情况,教师首先要确定原因,找出影响琳琳不选择饮用营养水的关键因素:是口味、颜色,或是其他心理因素?然后再对症解决,针对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如,嫌营养水没有味道,可加入少量糖或蜂蜜。也可针对琳琳的年
最近,收到来自新疆昌吉姚老师写的学习故事《闪亮的星星》,我看到姚老师为了能够走进孩子心里所付出的种种努力,非常感动。这样的努力会带来温暖和满足,当然,过程中也会带来纠结和遗憾。  “一早,你从一进大门,就开始不停地叫我,跟我说早上好。我迎上去,给你了一个拥抱,你把头深深地埋在我的怀里,把我抱得更紧了。”孩子知道早上来园要和老师问好。“不停地叫我”表现出孩子的急切、兴奋和喜爱,他是多么想姚老师关注他
目前,在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整理环节,话题中的现象的确常见,尤其在小班阶段较为突出。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反思:幼儿是不是真的缺乏整理方法?我们教的整理方法真的适合孩子吗?近期,我们在小班的自主游戏中尝试了“整理环节游戏化”策略,尝试将“整理任务”变成“游戏”,利用音乐、情境等元素把乏味的整理环节变得有趣,从幼儿的反应来看,效果比较明显。  先引后导,采用有趣的游戏形式,  萌发幼儿整理意识  如何在整理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积极探索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活动中渗透价值观的引导,其中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通过集体教学游戏提升幼儿的价值认识。本文以大班教学游戏“翻转垫子”活动为例。  活动目标  1.体验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成功感和乐趣。  2.在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游戏中,发展同伴互相沟通理解、配合互助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反思能力。  活动准备  大、小垫子各2块,计分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