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们是游戏的主体,我园以坚持每日户外两小时为基础保障,教师通过引导孩子们按照“室内计划(In-room Planing)——户外游戏(Outdoor Play)——室内回顾(In-room Review)的三段式结构开展户外游戏,有效地推进孩子们的自主游戏活动,支持孩子们的有效学习。
教师在孩子们自主游戏前,通过提问等鼓励和启发孩子们制定游戏计划,让孩子们体验到“我是游戏的主人”。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充分地对孩子们的游戏进行观察与记录(可以用拍照、录像等多种方式),最后通过室内回顾,帮助孩子们梳理和提升游戏经验。
第一次游戏:
水根本流不过去
户外游戏环节,一组孩子把U型槽连起来,平铺在水池里,试图让水流到隔壁菜地里去。另一组孩子选择把PVC管连接起来。可是,问题出现了,第一组孩子发现因为水池高低不平,U型槽平铺在水池里会断开,水根本流不过去。另一组小朋友举起PVC管,并尝试把它连接得更长,但PVC管在接头处连接不稳,容易断开。他们都没有办法让水流过去。
分析:孩子们在引水游戏中遇到了困难,教师观察到孩子们选择了不一样的材料,决定放手让他们先试一试。孩子们愿意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去尝试是很好的,但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引水失败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点,可以帮助孩子们推进活动。于是,在回顾时间里,我问孩子们:“为什么今天的引水游戏失败了?”孩子们找到的原因是:“因为水会从缝隙中流走。”我们决定在下一次游戏中去寻找更合适的游戏材料。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游戏中的观察发现孩子们遇到的问题,通过游戏后的回顾跟进孩子们的游戏和发展的需要,帮助孩子们自主推进游戏情境。
第二次游戏:
用水管解决漏水的问题
既然U型槽不能把水引到菜地,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材料呢?小朋友在计划中提到了水管,还解释道:“我们平时洗手喝水,都会用到水管。水管是不会漏水的。”于是,在接下来的游戏时间,我让孩子们去找一找生活中见到的管子。
在找管子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到了不同种类:长的、短的,硬的、软的,透明的、不透明的,地面上的、地面下的……甚至更多的管子。通过游戏后的回顾,孩子们对水管的形状、质地、构造有了初步的了解。孩子们了解到,原来在我们的日常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水管,水管是用来供水的管道,是不容易漏水的。
分析:这些自主搜索材料的过程也为孩子们铺垫了更丰富的前期经验。
第三次游戏:
让水从低处流到高处
支架问题
孩子们在对材料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开始了第三次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计划用到各种各样的管子。孩子们对管子的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接插技能相对比较熟练,已经能控制弯管的转向,规模越来越大,在水池里转弯、延长。孩子们还尝试用到了小积木来帮助搭建,但是由于菜地那头要高一些,水池这头要低一些,孩子们尝试过后发现“水不会往天上流”。
面对积木立不稳,且水也没有办法流上去的情况,孩子们遇到了难点,并且迟迟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我意识到,要成功引水首先要解决如何将管道立起来。
在接下来的游戏时间里,孩子们花在让水管立起来的时间最多,有时也会放弃;偶尔也会成功,但并没有发现其中的缘由。针对水管不能立稳的问题,我们在游戏后的回顾环节,展开了谈话:生活中能够立起来的东西有哪些?这个开放式的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们来说就要比解决立水管的问题简单得多。孩子们也想到了椅子、桌子、柜子、水杯、垃圾桶、箱子……我们试着启发他们寻找这些物体的共同点。孩子们总结出有底座、底面平、如果没有平面四个脚也可以支撑等特点。通过这次讨论之后,孩子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
这次,孩子们计划用大积木来立水管。他们从木工房拉来了很多木条,拉到水池之后,他们把大木条立了起来,然后尝试把水管放在大木条的上面。可是,不一会儿,大积木条就倒了。孩子们发现,木条很容易倒。硕硕尝试想办法用其他材料來辅助,比如把舀水勺放在木条的下面,增加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或是让小朋友扶住;或是用两个木头把它夹住,就像堆积木一样。
孩子们再次尝试后,虽然大大减少了木头倒下的几率,但是木头还是有可能会倒,一旦它倒下来,连接在上面的水管就都倒下了。
于是,孩子们在计划中再次调整了材料,这次他们选择了装水管的水桶来解决支架的问题。通过尝试,他们发现装水管的水桶,有两个凹槽。将水管放在凹槽里,水管就不会滑下去,比较容易放稳。这样水管支架的问题就解决了。
分析: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教师不能期望孩子们在短时间内就能探索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自主尝试,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游戏时间,鼓励孩子们进一步深入地思考和探究。
坡度问题
孩子们在游戏中除了要解决水管支架的问题,还面临着其他的困难与挑战。一组小朋友尝试把水管放在水桶底面的凹槽里连接,连接了几根水管之后,他们发现水还是没有办法流过去。我关注到孩子们开始思考引水渠的坡度与水流的关系,试图启发孩子们解决问题:“为什么流不过去呢?”他们发现了问题:“水是往低处流的,这边还要高一点。”
孩子们再次尝试用木块来垫高,可是木块上面放不稳水桶;尝试用两个水桶重叠在一起,高度很适合,接着发现两个水桶会漂浮在水面上。硕硕加了一些木块进去,婷婷又加了一些水进去,这下水桶没有飘起来了。但两个水桶加在一起的高度太高了,水管连接到地面后会断开。
看到孩子们遇到了困难,我再次引导孩子们思考:“你们还需要什么辅助材料吗?”孩子们观察过后,又搬来了一些小凳子,继续连接水管。孩子们开始由高到低地排列凳子,水管通过架高后从水池到地面的地方有一个坡度,为了让水管能够平稳地放上去,孩子们在那里重叠了很多张凳子。接下来,要在平地上修桥墩了,桥墩该有多高呢? 铭铭和婷婷尝试过后,决定每个桥墩都用3个塑料凳重叠起来,这样刚好。桥墩修好了之后,孩子们在上面架起了弯弯扭扭的水管,他们利用到直通、三通、转弯的接头,一边连接水管,一边调整凳子的距离。一条很长的引水渠在水池和菜地之间慢慢形成了,孩子们用水瓶和漏勺不断地往水管里加水,观察水管里水的流动。当孩子们打开水阀开关的那一刻,哗啦啦的流水声响起。“我们这边通水啦!”“水流过来了!”户外游戏的弟弟妹妹们都听到了哥哥姐姐的欢呼声,纷纷过来观看,孩子们高兴地跳了起来。
分析:学前阶段的数学核心经验中,目测和比较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经验。在解决坡度问题时,孩子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水池和地面有高度差。孩子们需要通过目测、实践、反复调整,从而达到自己的游戏目的。
同时,教师要鼓励孩子们运用不同的材料尝试操作实验,启发孩子们比较不同材料所带来的不同的结果。
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自主游戏是孩子们最常开展的游戏,对孩子们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价值:第一,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获得了排序、空间、距离等方面的关键经验,改变了以往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加深了对新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促进了深度学习;第二,促进了学习品质的发展,面对挑战和失败,孩子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和老师一起去寻找原因,专注地去解决游戏中的困难,而且在反复尝试的过程中情绪是积极向上的,并没有因为反复的试错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促进了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孩子们自由分组、合作,在游戏中建立起自己主导的游戏关系,不仅自己承担相应的责任,还能对同伴的需要做出恰当的回应,而且不仅体验到了与他人交往的快乐, 还学会了沟通与协商,提高了合作交往能力。
在引水这个游戏活动中,我们始终尊重孩子们的兴趣,观察孩子们的需要,改变了过去教师教、孩子们学,让孩子成为了游戏的主人,成为了主动学习者。
要想玩出高水平的游戏,更需要时间上的保障。随着我园户外课程的改革,每天户外两小时,已经成为孩子们一日活动中的常态。在充分的时间保障中,我们同孩子们更有时间与机会去发现游戏中的问题、冲突,进而去探索、解决问题。
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探究、尝试,也离不开教师的支持。我们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协商合作的空间,鼓励孩子们主动探索、合作协商、共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还在班级投放了各种不同材质、类型的管道材料,让孩子们尝试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的管道建构,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管道知识经验。在实践中解决管道连接、稳固的问题。
既然游戏是属于孩子的,游戏前的自主计划也要让孩子们体验到“我是游戏的主人”。同时,在幼儿做计划的時间里,教师也需要有计划。教师的计划要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比如每日观察的重点,包括观察的目的、方法、班级教师的分工和合作等。
当然,在游戏后的回顾环节,关键也是教师要给孩子们充分表达、碰撞已有的游戏经验的机会,边倾听、观察边思考有哪些经验值得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继续推进,通过回顾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从而实现有效的教育支持。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思考:在今后的自主游戏中,应该怎样介入才能与孩子们一起玩起来,更有效地协助孩子们发现问题,引导他们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在孩子们自主游戏前,通过提问等鼓励和启发孩子们制定游戏计划,让孩子们体验到“我是游戏的主人”。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充分地对孩子们的游戏进行观察与记录(可以用拍照、录像等多种方式),最后通过室内回顾,帮助孩子们梳理和提升游戏经验。
第一次游戏:
水根本流不过去
户外游戏环节,一组孩子把U型槽连起来,平铺在水池里,试图让水流到隔壁菜地里去。另一组孩子选择把PVC管连接起来。可是,问题出现了,第一组孩子发现因为水池高低不平,U型槽平铺在水池里会断开,水根本流不过去。另一组小朋友举起PVC管,并尝试把它连接得更长,但PVC管在接头处连接不稳,容易断开。他们都没有办法让水流过去。
分析:孩子们在引水游戏中遇到了困难,教师观察到孩子们选择了不一样的材料,决定放手让他们先试一试。孩子们愿意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去尝试是很好的,但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引水失败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点,可以帮助孩子们推进活动。于是,在回顾时间里,我问孩子们:“为什么今天的引水游戏失败了?”孩子们找到的原因是:“因为水会从缝隙中流走。”我们决定在下一次游戏中去寻找更合适的游戏材料。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游戏中的观察发现孩子们遇到的问题,通过游戏后的回顾跟进孩子们的游戏和发展的需要,帮助孩子们自主推进游戏情境。
第二次游戏:
用水管解决漏水的问题
既然U型槽不能把水引到菜地,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材料呢?小朋友在计划中提到了水管,还解释道:“我们平时洗手喝水,都会用到水管。水管是不会漏水的。”于是,在接下来的游戏时间,我让孩子们去找一找生活中见到的管子。
在找管子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到了不同种类:长的、短的,硬的、软的,透明的、不透明的,地面上的、地面下的……甚至更多的管子。通过游戏后的回顾,孩子们对水管的形状、质地、构造有了初步的了解。孩子们了解到,原来在我们的日常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水管,水管是用来供水的管道,是不容易漏水的。
分析:这些自主搜索材料的过程也为孩子们铺垫了更丰富的前期经验。
第三次游戏:
让水从低处流到高处
支架问题
孩子们在对材料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开始了第三次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计划用到各种各样的管子。孩子们对管子的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接插技能相对比较熟练,已经能控制弯管的转向,规模越来越大,在水池里转弯、延长。孩子们还尝试用到了小积木来帮助搭建,但是由于菜地那头要高一些,水池这头要低一些,孩子们尝试过后发现“水不会往天上流”。
面对积木立不稳,且水也没有办法流上去的情况,孩子们遇到了难点,并且迟迟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我意识到,要成功引水首先要解决如何将管道立起来。
在接下来的游戏时间里,孩子们花在让水管立起来的时间最多,有时也会放弃;偶尔也会成功,但并没有发现其中的缘由。针对水管不能立稳的问题,我们在游戏后的回顾环节,展开了谈话:生活中能够立起来的东西有哪些?这个开放式的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们来说就要比解决立水管的问题简单得多。孩子们也想到了椅子、桌子、柜子、水杯、垃圾桶、箱子……我们试着启发他们寻找这些物体的共同点。孩子们总结出有底座、底面平、如果没有平面四个脚也可以支撑等特点。通过这次讨论之后,孩子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
这次,孩子们计划用大积木来立水管。他们从木工房拉来了很多木条,拉到水池之后,他们把大木条立了起来,然后尝试把水管放在大木条的上面。可是,不一会儿,大积木条就倒了。孩子们发现,木条很容易倒。硕硕尝试想办法用其他材料來辅助,比如把舀水勺放在木条的下面,增加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或是让小朋友扶住;或是用两个木头把它夹住,就像堆积木一样。
孩子们再次尝试后,虽然大大减少了木头倒下的几率,但是木头还是有可能会倒,一旦它倒下来,连接在上面的水管就都倒下了。
于是,孩子们在计划中再次调整了材料,这次他们选择了装水管的水桶来解决支架的问题。通过尝试,他们发现装水管的水桶,有两个凹槽。将水管放在凹槽里,水管就不会滑下去,比较容易放稳。这样水管支架的问题就解决了。
分析: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教师不能期望孩子们在短时间内就能探索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自主尝试,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游戏时间,鼓励孩子们进一步深入地思考和探究。
坡度问题
孩子们在游戏中除了要解决水管支架的问题,还面临着其他的困难与挑战。一组小朋友尝试把水管放在水桶底面的凹槽里连接,连接了几根水管之后,他们发现水还是没有办法流过去。我关注到孩子们开始思考引水渠的坡度与水流的关系,试图启发孩子们解决问题:“为什么流不过去呢?”他们发现了问题:“水是往低处流的,这边还要高一点。”
孩子们再次尝试用木块来垫高,可是木块上面放不稳水桶;尝试用两个水桶重叠在一起,高度很适合,接着发现两个水桶会漂浮在水面上。硕硕加了一些木块进去,婷婷又加了一些水进去,这下水桶没有飘起来了。但两个水桶加在一起的高度太高了,水管连接到地面后会断开。
看到孩子们遇到了困难,我再次引导孩子们思考:“你们还需要什么辅助材料吗?”孩子们观察过后,又搬来了一些小凳子,继续连接水管。孩子们开始由高到低地排列凳子,水管通过架高后从水池到地面的地方有一个坡度,为了让水管能够平稳地放上去,孩子们在那里重叠了很多张凳子。接下来,要在平地上修桥墩了,桥墩该有多高呢? 铭铭和婷婷尝试过后,决定每个桥墩都用3个塑料凳重叠起来,这样刚好。桥墩修好了之后,孩子们在上面架起了弯弯扭扭的水管,他们利用到直通、三通、转弯的接头,一边连接水管,一边调整凳子的距离。一条很长的引水渠在水池和菜地之间慢慢形成了,孩子们用水瓶和漏勺不断地往水管里加水,观察水管里水的流动。当孩子们打开水阀开关的那一刻,哗啦啦的流水声响起。“我们这边通水啦!”“水流过来了!”户外游戏的弟弟妹妹们都听到了哥哥姐姐的欢呼声,纷纷过来观看,孩子们高兴地跳了起来。
分析:学前阶段的数学核心经验中,目测和比较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经验。在解决坡度问题时,孩子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水池和地面有高度差。孩子们需要通过目测、实践、反复调整,从而达到自己的游戏目的。
同时,教师要鼓励孩子们运用不同的材料尝试操作实验,启发孩子们比较不同材料所带来的不同的结果。
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自主游戏是孩子们最常开展的游戏,对孩子们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价值:第一,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获得了排序、空间、距离等方面的关键经验,改变了以往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加深了对新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促进了深度学习;第二,促进了学习品质的发展,面对挑战和失败,孩子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和老师一起去寻找原因,专注地去解决游戏中的困难,而且在反复尝试的过程中情绪是积极向上的,并没有因为反复的试错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促进了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孩子们自由分组、合作,在游戏中建立起自己主导的游戏关系,不仅自己承担相应的责任,还能对同伴的需要做出恰当的回应,而且不仅体验到了与他人交往的快乐, 还学会了沟通与协商,提高了合作交往能力。
在引水这个游戏活动中,我们始终尊重孩子们的兴趣,观察孩子们的需要,改变了过去教师教、孩子们学,让孩子成为了游戏的主人,成为了主动学习者。
要想玩出高水平的游戏,更需要时间上的保障。随着我园户外课程的改革,每天户外两小时,已经成为孩子们一日活动中的常态。在充分的时间保障中,我们同孩子们更有时间与机会去发现游戏中的问题、冲突,进而去探索、解决问题。
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探究、尝试,也离不开教师的支持。我们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协商合作的空间,鼓励孩子们主动探索、合作协商、共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还在班级投放了各种不同材质、类型的管道材料,让孩子们尝试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的管道建构,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管道知识经验。在实践中解决管道连接、稳固的问题。
既然游戏是属于孩子的,游戏前的自主计划也要让孩子们体验到“我是游戏的主人”。同时,在幼儿做计划的時间里,教师也需要有计划。教师的计划要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比如每日观察的重点,包括观察的目的、方法、班级教师的分工和合作等。
当然,在游戏后的回顾环节,关键也是教师要给孩子们充分表达、碰撞已有的游戏经验的机会,边倾听、观察边思考有哪些经验值得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继续推进,通过回顾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从而实现有效的教育支持。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思考:在今后的自主游戏中,应该怎样介入才能与孩子们一起玩起来,更有效地协助孩子们发现问题,引导他们自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