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和研究关于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早期进行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以此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提供可靠的参考经验。方法:资料选自在我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收治的60例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资料,对所有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传统护理方式。结果:结果显示本组资料中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护理方式可以降低患者心绞痛发病的次数和卧床天数,并且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实验组采用的早期康复护理和对照组采用的常规传统护理模式先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老年性急性梗死;早期康复;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261-02
一直以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都在上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高危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患者生命的致命杀手,据卫生部资料显示,每年患有此疾病的致死率高达占各种疾病的首位,对此,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实施早期护理模式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那么,急性心肌梗死实际上就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促使体内血液流通中断,进而就会形成严重或者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坏死,在临床症状表现中都是呈现突发性,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都是重视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对于早期康复护理治疗模式给忽视,在近几年的资料显示中,提早实施早期护理对于此急症病人的远期预后是可以产生有益的影响的。下面本文资料就将谈谈关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资料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在我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收治的60例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资料,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病例各3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65-79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72.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3岁,两组患者心功能分为均为Ⅰ级或Ⅱ级,两组患者全部均为发生严重的心力衰竭、休克或是心理失常等心外的疾病,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和病情等级上比较是无明显差异的,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是具有可比性的。
1.2方法
以上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全部实施相同的治疗方案,给予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功能护理,并无无责任护士进行指导康复活动,由每天当班护士向病人交代康复活动。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活动,由进入监护室开始就由固定的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并对患者建立康复档案,患者要按照护士的康复治疗活动进行执行,护士要运用康复语言和康复方法每天定时向病人介绍相关治疗和注意事项,要亲自进行形体示范,要严格的按照活动的幅度和次数来执行。另外,要从身心两个方面来指导患者进行,要对患者每次康复活动的效果来进行评价,做好相关的康复档案,如果患者在康复活动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的症状好转,必须要及时的向主治医生上报,要严格的按照医嘱将病人的康复日程来延长,做好详细记录,最终来保持康复指导的连续性。
2结果:
结果显示本组资料中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护理方式可以降低患者心绞痛发病的次数和卧床天数,并且无任何并发症。
3讨论
对本组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康复指导,说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是可行的,进行早期康复指导时,必须采取严密的监护措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活动量由低到高的康复活动。急性心肌梗死容易对老年病人造成巨大的损害,包括心肌受损及伴随出现的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是老年病人的自理能力和体力劳动受到限制,从而出现焦虑、情绪低落、性格变化等一系列生理、心理功能紊乱。作为一种身心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更需要精心的护理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我们把整体护理充分运用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康复过程中 。由责任护士制订系统的心理护理程序[1],负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工作。将整体护理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从而消除了诱发心绞痛的隐患,缩短了卧床天数。①及时性:由于责任护士负责的病人数相对少而且固定,病人在进行康复活动时能够保证有责任护士在场监督指导。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病情较为复杂,起病急。有责任护士在场,能夠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生,及时给予治疗。从心理上,能够及时给予开导、安慰并及时调整康复过程。②安全性:由于病人及其家属不了解有关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知识,活动量掌握不好,康复方法不正确,常常诱发心绞痛的发作,而责任护士指导病人进行康复活动特点:责任护士必须亲自讲解,亲自形体示范,使病人准确掌握运用方式和活动量。严格按程序和操作规程办事,保证了康复活动的安全有效,减少了家属及病人早期活动的盲目性,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感,避免了因活动过量引起的心绞痛的发作
大量资料显示,早期康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非常重要[4-8]。对由责任护士指导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早期康复,确保了早期康复的顺利进行,消除了诱发心绞痛的隐患,减少了心绞痛的发生,从而缩短了卧床天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及家属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作为一名心脏监护病房的责任护士,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以便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诸葛海鸿,孙琳.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周康复护理的比较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5):7.
[2]王玉玲,秦力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阶梯心理康复护理程序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73375.
[3]刘春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5(11):434435.
[4]张丹凤.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7A):16961698.
[5]倪如芝,赖玉莲.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护理[J].家庭护士,2008,6(8C):2
[6]程云清,陈凌,戴红霞.风险管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老年病人康复过程的效果评价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0A):25822584.
[7]张玉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J].家庭护士,2008,6(2B):456.
[8]胡俊英.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指导的临床观察与研究[J].家庭护士,2008,6(5C):13391340.
【关键词】老年性急性梗死;早期康复;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261-02
一直以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都在上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高危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患者生命的致命杀手,据卫生部资料显示,每年患有此疾病的致死率高达占各种疾病的首位,对此,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实施早期护理模式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那么,急性心肌梗死实际上就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促使体内血液流通中断,进而就会形成严重或者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坏死,在临床症状表现中都是呈现突发性,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都是重视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对于早期康复护理治疗模式给忽视,在近几年的资料显示中,提早实施早期护理对于此急症病人的远期预后是可以产生有益的影响的。下面本文资料就将谈谈关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资料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在我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收治的60例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资料,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病例各3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65-79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72.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3岁,两组患者心功能分为均为Ⅰ级或Ⅱ级,两组患者全部均为发生严重的心力衰竭、休克或是心理失常等心外的疾病,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和病情等级上比较是无明显差异的,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是具有可比性的。
1.2方法
以上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全部实施相同的治疗方案,给予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功能护理,并无无责任护士进行指导康复活动,由每天当班护士向病人交代康复活动。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活动,由进入监护室开始就由固定的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并对患者建立康复档案,患者要按照护士的康复治疗活动进行执行,护士要运用康复语言和康复方法每天定时向病人介绍相关治疗和注意事项,要亲自进行形体示范,要严格的按照活动的幅度和次数来执行。另外,要从身心两个方面来指导患者进行,要对患者每次康复活动的效果来进行评价,做好相关的康复档案,如果患者在康复活动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的症状好转,必须要及时的向主治医生上报,要严格的按照医嘱将病人的康复日程来延长,做好详细记录,最终来保持康复指导的连续性。
2结果:
结果显示本组资料中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护理方式可以降低患者心绞痛发病的次数和卧床天数,并且无任何并发症。
3讨论
对本组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康复指导,说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是可行的,进行早期康复指导时,必须采取严密的监护措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活动量由低到高的康复活动。急性心肌梗死容易对老年病人造成巨大的损害,包括心肌受损及伴随出现的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是老年病人的自理能力和体力劳动受到限制,从而出现焦虑、情绪低落、性格变化等一系列生理、心理功能紊乱。作为一种身心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更需要精心的护理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我们把整体护理充分运用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康复过程中 。由责任护士制订系统的心理护理程序[1],负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工作。将整体护理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从而消除了诱发心绞痛的隐患,缩短了卧床天数。①及时性:由于责任护士负责的病人数相对少而且固定,病人在进行康复活动时能够保证有责任护士在场监督指导。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病情较为复杂,起病急。有责任护士在场,能夠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生,及时给予治疗。从心理上,能够及时给予开导、安慰并及时调整康复过程。②安全性:由于病人及其家属不了解有关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知识,活动量掌握不好,康复方法不正确,常常诱发心绞痛的发作,而责任护士指导病人进行康复活动特点:责任护士必须亲自讲解,亲自形体示范,使病人准确掌握运用方式和活动量。严格按程序和操作规程办事,保证了康复活动的安全有效,减少了家属及病人早期活动的盲目性,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感,避免了因活动过量引起的心绞痛的发作
大量资料显示,早期康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非常重要[4-8]。对由责任护士指导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早期康复,确保了早期康复的顺利进行,消除了诱发心绞痛的隐患,减少了心绞痛的发生,从而缩短了卧床天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及家属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作为一名心脏监护病房的责任护士,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以便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诸葛海鸿,孙琳.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周康复护理的比较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5):7.
[2]王玉玲,秦力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阶梯心理康复护理程序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73375.
[3]刘春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5(11):434435.
[4]张丹凤.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7A):16961698.
[5]倪如芝,赖玉莲.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护理[J].家庭护士,2008,6(8C):2
[6]程云清,陈凌,戴红霞.风险管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老年病人康复过程的效果评价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0A):25822584.
[7]张玉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J].家庭护士,2008,6(2B):456.
[8]胡俊英.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指导的临床观察与研究[J].家庭护士,2008,6(5C):1339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