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几年,济宁市技师学院积极与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市知识产权局、济宁市中小企业管理局等部门合作,运用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打破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有效利用创新资源和要素,充分释放人才、资源、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探索出了政、校、企协同创新发展之路,改变了技师学院只谈“工学结合”,不提应用研究、不搞技术输出的局面。笔者以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市知识产权局、济宁市中小企业管理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为例,对济宁市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做以简要剖析,以探索技师学院科研团队校企合作,提升研发、技术服务能力,推动地方经济高速发展,提高技工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方法。
轉型与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主题,只有依靠创新引领、创业驱动,国家才能强盛,人民的幸福指数才会提高。遗憾的是,济宁市科技创新领域还普遍存在中小企业研发缺乏支撑、创新资源相对分散的现象,企业长期生产耗体力、高消耗、低科技含量的产品。由于政府不作为,激励机制、利益分配不明确等原因,科研创新水平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提升创新能力的要求。而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就是基于政府牵头、主动作为,整合校企有关单位人、财、物的优势,促成政、产、学、研加强合作,优势互补,通过互惠共赢的机制,产生创新效率的质变。在技师学院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强化科研的参与,以科研创新引领各项工作的开展,才能确保学院的持续发展,从而共同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一、济宁市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济宁市科技局以科技平台建设、科技金融发展、科技人才创新为重点,积极作为,推动济宁市技师学院与中小企业的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地方校企自主创新能力,为促进济宁市技师学院与中小企业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济宁市是山东省内唯一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创新型试点地级市。济宁市将在体制机制和创新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并引导更多城市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
济宁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基调,围绕实现“全省争先进、区域当排头、全面达小康”的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战略,加速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沟通、协调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构筑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济宁市技师学院抢抓机遇,积极与济宁市科技局联系,力争政策先行先试,项目、基地、人才等方面积极合作,获得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二、构建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意义
尽管近年来凭借优越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扶持,济宁市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发展迅速,但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数量仍然偏少,产业规模仍然偏小,已集聚的科教人才资源优势仍没有充分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技师学院、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等不同主体之间的人才、资源、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仍没能得到充分释放。基于此,笔者学院探索了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校、企为支撑的协同创新模式:学院率先在济宁产学研基地挂牌成立了“济宁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策划成立了济宁市校企合作发展联盟等研发团体。该模式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市知识产权局、济宁市中小企业管理局、高新区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形成高效的协同创新网络,带动校企科研合作的规模不断壮大。
从创新的内涵来看,只有把技术创新有机嵌入产业链中,技术创新才能有力地推动产业创新,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科技发展规律表明,技术创新主体越多,创新资源就越分散在不同的创新主体中。任何一个创新主体都无法满足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这就需要政府协调、介绍其他主体提供支持,才能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协同创新效应。构建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市知识产权局、济宁市中小企业管理局、高新区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有利于运用利益驱动机制。协同创新使政府、技师学院、院所、行业、中小企业之间通过互补联合,实现人才、项目、资源等的高度融合。济宁市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构建,将实现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有效、高效匹配,促进济宁市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济宁市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
济宁市把科技投入的有限资金向科技人才和团队倾斜,坚持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原则,加快构筑人才高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才特区。根据发展需要,笔者学院时刻关注政府规划、导向,用好政府政策,取得政府支持,根据济宁市产业发展的格局,以系部为单元组建研发中心,深入调查中小企业需求,结合中小企业实际及技术难点,摸清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和资源优势,切实为中小企业解决问题,以研发、技术咨询为灵魂,以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发挥学院自身科研与技术优势,通过协同创新产生新的优势和能量,助推校企进一步合作。学院科研工作坚持以产、学、研、用结合为切入点,以应用技术研究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团队合作、协同攻关,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学院支持有潜力、有能力的领军人才,系部建成了7个应用技术中心和技术服务团队,以科研团队技术输出的形式与中小企业共建研发中心,中小企业提供研发中心所需的设备、原材料,学院输出研发团队,研发中心主任由学院科研人员担任,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做好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基础的校企合作,不仅能实现学院教师、科研人员的自身价值,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难题,而且为科研人员转化已有成果找到了出路,通过中小企业与学院联合开发、中小企业委托学院开发以及学院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方面,使校企合作走向深入。校企合作的横向科研课题越来越多,专利授权量突破了200件,为地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供技术咨询服务80多次。把握好校企科研合作可以更有效地使高等院校成为经济社会服务的主渠道,使之成为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有效方式,以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以学校技术输出为强势推进,充分利用学院与企业广泛接触的良好基础,加大力度促进学院与企业的科研合作,做好科技创新与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同步前进。在科研合作方式和内容上,重点选择中小企业最感兴趣、老百姓最需要的模式,以创新、合作、共赢的机制和模式,获得最大的校企合作成效。
虽然技师学院科研工作起步晚、水平低,但只要迅速找到中小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需要,突出应用型技术研究、技术咨询服务输出,积少成多、积小成为大成、积小改为大改,积累到一定程度终会形成大的技术创新,从而可以有效增强技师学院办学后劲,提高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作者单位:济宁市技师学院)
轉型与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主题,只有依靠创新引领、创业驱动,国家才能强盛,人民的幸福指数才会提高。遗憾的是,济宁市科技创新领域还普遍存在中小企业研发缺乏支撑、创新资源相对分散的现象,企业长期生产耗体力、高消耗、低科技含量的产品。由于政府不作为,激励机制、利益分配不明确等原因,科研创新水平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提升创新能力的要求。而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就是基于政府牵头、主动作为,整合校企有关单位人、财、物的优势,促成政、产、学、研加强合作,优势互补,通过互惠共赢的机制,产生创新效率的质变。在技师学院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强化科研的参与,以科研创新引领各项工作的开展,才能确保学院的持续发展,从而共同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一、济宁市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济宁市科技局以科技平台建设、科技金融发展、科技人才创新为重点,积极作为,推动济宁市技师学院与中小企业的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地方校企自主创新能力,为促进济宁市技师学院与中小企业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济宁市是山东省内唯一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创新型试点地级市。济宁市将在体制机制和创新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并引导更多城市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
济宁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基调,围绕实现“全省争先进、区域当排头、全面达小康”的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战略,加速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沟通、协调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构筑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济宁市技师学院抢抓机遇,积极与济宁市科技局联系,力争政策先行先试,项目、基地、人才等方面积极合作,获得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二、构建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意义
尽管近年来凭借优越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扶持,济宁市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发展迅速,但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数量仍然偏少,产业规模仍然偏小,已集聚的科教人才资源优势仍没有充分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技师学院、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等不同主体之间的人才、资源、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仍没能得到充分释放。基于此,笔者学院探索了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校、企为支撑的协同创新模式:学院率先在济宁产学研基地挂牌成立了“济宁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策划成立了济宁市校企合作发展联盟等研发团体。该模式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市知识产权局、济宁市中小企业管理局、高新区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形成高效的协同创新网络,带动校企科研合作的规模不断壮大。
从创新的内涵来看,只有把技术创新有机嵌入产业链中,技术创新才能有力地推动产业创新,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科技发展规律表明,技术创新主体越多,创新资源就越分散在不同的创新主体中。任何一个创新主体都无法满足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这就需要政府协调、介绍其他主体提供支持,才能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协同创新效应。构建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市知识产权局、济宁市中小企业管理局、高新区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有利于运用利益驱动机制。协同创新使政府、技师学院、院所、行业、中小企业之间通过互补联合,实现人才、项目、资源等的高度融合。济宁市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构建,将实现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有效、高效匹配,促进济宁市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济宁市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
济宁市把科技投入的有限资金向科技人才和团队倾斜,坚持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原则,加快构筑人才高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才特区。根据发展需要,笔者学院时刻关注政府规划、导向,用好政府政策,取得政府支持,根据济宁市产业发展的格局,以系部为单元组建研发中心,深入调查中小企业需求,结合中小企业实际及技术难点,摸清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和资源优势,切实为中小企业解决问题,以研发、技术咨询为灵魂,以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发挥学院自身科研与技术优势,通过协同创新产生新的优势和能量,助推校企进一步合作。学院科研工作坚持以产、学、研、用结合为切入点,以应用技术研究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团队合作、协同攻关,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学院支持有潜力、有能力的领军人才,系部建成了7个应用技术中心和技术服务团队,以科研团队技术输出的形式与中小企业共建研发中心,中小企业提供研发中心所需的设备、原材料,学院输出研发团队,研发中心主任由学院科研人员担任,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做好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基础的校企合作,不仅能实现学院教师、科研人员的自身价值,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难题,而且为科研人员转化已有成果找到了出路,通过中小企业与学院联合开发、中小企业委托学院开发以及学院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方面,使校企合作走向深入。校企合作的横向科研课题越来越多,专利授权量突破了200件,为地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供技术咨询服务80多次。把握好校企科研合作可以更有效地使高等院校成为经济社会服务的主渠道,使之成为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有效方式,以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以学校技术输出为强势推进,充分利用学院与企业广泛接触的良好基础,加大力度促进学院与企业的科研合作,做好科技创新与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同步前进。在科研合作方式和内容上,重点选择中小企业最感兴趣、老百姓最需要的模式,以创新、合作、共赢的机制和模式,获得最大的校企合作成效。
虽然技师学院科研工作起步晚、水平低,但只要迅速找到中小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需要,突出应用型技术研究、技术咨询服务输出,积少成多、积小成为大成、积小改为大改,积累到一定程度终会形成大的技术创新,从而可以有效增强技师学院办学后劲,提高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作者单位:济宁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