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冰心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在文学领域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她的散文风格自成一体,充满爱意。冰心从日本回国之后的写作多投入于儿童文学,《小桔灯》是冰心著名的散文之一,文章讲述在重庆一个小女孩家里发生的故事,其内容所表达的含义对现代社会的儿童文学教育的再读具有很大的意义以及价值。
关键词:冰心;小桔灯;儿童文学
一、标题内涵及创作动机
(一)标题内涵
对于标题意义的解释有一部分人认为为什么这篇散文的标题是小桔灯,而文章中对小桔灯的描写部分很少,对于此问题的分析如下:
首先,从文章的内容来说,小桔灯表达出了作者想要抒发的内在意义,小桔灯并不是单纯具象的意思,代表一种希望,一种渴望和平也具有爱意的希望。
冰心写这篇散文的时间是在1945年,“她说,她构思时心情很复杂,她十分同情像小姑娘一样的人们,但她又为小姑娘的镇静、开朗所感动,所鼓舞。”[1]这一年中国人民迎来了八年抗战的即将胜利。但在抗战结束的同时,蒋介石不顾祖国的统一,发起了对共产党屠杀的内战。虽然文章中对小桔灯的描写很少,但是却影射出对希望的渴望。文章中小女孩的爸爸被当作革命者抓起来,小女孩说当她爸爸回来的时候,她妈妈的病就会好起来,我们都会好起来。这个地方暗指希望对这场内战快点结束。在冰心要启程回到朋友住处的时候,小女孩为她做了一盏小桔灯,为她照亮回去的路,使得冰心觉得眼前似乎有无限光明。“作者以象征手法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必将被消灭,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必将诞生。”[2]
受冰心发表的这篇文章的影响,后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以“小桔灯”来命名的公益活动以及很多儿童图书公益活动,我想这是一个很有利的证据来说明这篇《小桔灯》的标题含义充满爱、充满希望、充满了爱一切事物。就好像“巴金所说: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3]
(二)创作动机
文章发表于1957年,冰心应《中国少年报》的邀约,写了这篇散文,冰心在写这篇散文的时候想到了十二年前在春节前夕发生在重庆的一件往事,在文章的开头,冰心写到“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情了”,文章最后也提到“十二年过去了”,与前文呼应,所以我们知道事情是发生在1945年。中国的八年抗战即将结束,冰心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在重庆歌乐山住过几年,在居住的期间听到了一个令作者为之振动的消息。歌乐山下有医学院,听说医学院里有几位学生被怀疑是共产党抓走了,有一个木匠叫王春林是个地下党,也失踪了。因为有这个故事,才有了这篇散文,有了小姑娘生动感人的形象。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春节前夕,冰心想到了春节的的“灯”,由此就有了《小桔灯》。
二、爱的主题
小说的中心主题意义在发表后受到文学界的讨论,一方面认为这篇散文痛诉当时国民党不顾人民反对、不顾祖国统一,对共产党以及革命群众展开围剿和屠杀,并歌颂革命精神。一方面又认为这篇散文主要是通过小女孩一家人的遭遇来传达虽然一个普通家庭遭受沉重打击,但是没有没有对生活对前路的希望。通过对故事中小女孩形象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来,虽然他们家遭受了磨难,但是小女孩却一点都没有畏缩,没有对生活产生恐惧,而是主动承担许多事情。例如小女孩自己打电话帮妈妈叫医生,又自己做饭,还照顾妈妈,这时还不忘为作者做一盏照亮回去路上的小桔灯。以及后来她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我们的大家也都好了”,根据冰心一生的写作风格基调来看,整体都是充满希望,给孩子们以爱的怀抱。“《小桔灯》体现了冰心一生的信仰:爱的哲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她的名言。”[4]所以,笔者认为冰心的这篇散文是以“爱的主题”为主要内涵。
散文中的小女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可以说也代表了处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中国人民的心声,对胜利的渴望,怀有祖国早日统一以及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的希望。例如,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只有八九岁的她独自下山打电话叫医生。到后来作者去看望小女孩,小女孩帮作者做了一盏小桔灯照亮回去的路等等这些例子,小女孩的冷静、沉着、乐观、心思细腻的完全不像八九岁的孩子,她只是受生活所迫,如果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相信小女孩的童年将会不同。
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影响
冰心的《小桔灯》一经发表,在社会上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增加了对社会对儿童发展的重视。有了很多关于“小桔灯”的社会公益活动,大多数都以“小桔灯”为活动题目进行儿童图书方面以及关于儿童的社会公益等活动。为什么很多关于儿童的公益活动都是以“小桔灯”命名,笔者对此的分析如下:
笔者认为公益活动以“小桔灯“命名的原因可以根据冰心一生多致力于儿童文学方面的风格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从冰心与儿童文学的相遇来说。1921年冰心在《小说月报》发表的《超人》一文中表达了母爱、青年的友谊等思想与观念,成了它日后“童真”、“母爱”“大自然”为主体的“爱的哲学”。之后在1926年冰心出版了一部作品《寄小读者》,“从形式上说,这是一部带有游记性质的散文集、但它是直接写给小朋友们看的,也由此,冰心又拉开了一扇文体的大门,即儿童文学,也属于冰心体之一种。”[5]读过《寄小读者》的人都知道,冰心先生的中心哲学就是“爱”,她爱花、爱草、爱山、爱小动物、爱小朋友,也爱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只用真正的爱过,才能痛恨。
其次,是冰心在51岁从日本回到祖国。之后便开始了儿童文学的写作,在回到祖国后她为孩子们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例如《小桔灯》《好妈妈》《还乡杂记》《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等。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冰心写了很多文章来悼念这个时代。她并没有对这个国家事失去信心,而是拿起笔告诉小读者们要有希望、有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最后,冰心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贯穿着“爱”“希望”等感情,也充满了爱和希望。就好像《小桔灯》中的那盏灯一样,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所以,笔者认为许多以“小桔灯”命名的公益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也在于此。
(二)教育意义
《小桔灯》这篇文章有很大的教育意义。首先从文章所表达的含义来说,它积极、向上、勇敢、富有希望,对于读者的心灵体验感是好的。其次,文章写的是关于儿童的内容,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关注儿童教育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冰心的儿童文学在现代书店以及在中国家长中非常的受欢迎,她的作品并没有今天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也没有很强的故事性,但是却会带给人感动。从对现代儿童教育意义上来说,她让孩子们懂得希望,懂得爱,这些内容不止体现在《小桔灯》这一篇文章中,所体现和贯穿的是冰心一生中“爱的哲学”文体的主题。
结语
《小桔灯》是冰心从日本回国后,开始投入儿童文学中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根据冰心在重庆经历国共合作、达成协议时回忆中写的一篇文章。文章中的小女孩的家庭遭受国共内战的伤害,在她身上体现出的坚强、理智的这些特点吸引了每个人。而《小桔灯》体现出的是一盏美丽的灯、一盏光明的灯、一盏代表了希望的灯。它属于那个时代、属于人民、属于每个人,也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一盏不灭的灯。
参考文献
[1]林爱枝.冰心谈《小桔灯》.人民政协报.2001
[2]郭征.小桔燈—美好心灵的象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G].1999(05)
[3]陈秋蓉.论冰心散文《小桔灯》的情感特点[I].青年文学家.2012(14)
[4]陈秋蓉.论冰心散文《小桔灯》的情感特点[I].青年文学家.2012(14)
[5]王炳根.冰心—爱是一切[M].河南:大象出版社.2011
关键词:冰心;小桔灯;儿童文学
一、标题内涵及创作动机
(一)标题内涵
对于标题意义的解释有一部分人认为为什么这篇散文的标题是小桔灯,而文章中对小桔灯的描写部分很少,对于此问题的分析如下:
首先,从文章的内容来说,小桔灯表达出了作者想要抒发的内在意义,小桔灯并不是单纯具象的意思,代表一种希望,一种渴望和平也具有爱意的希望。
冰心写这篇散文的时间是在1945年,“她说,她构思时心情很复杂,她十分同情像小姑娘一样的人们,但她又为小姑娘的镇静、开朗所感动,所鼓舞。”[1]这一年中国人民迎来了八年抗战的即将胜利。但在抗战结束的同时,蒋介石不顾祖国的统一,发起了对共产党屠杀的内战。虽然文章中对小桔灯的描写很少,但是却影射出对希望的渴望。文章中小女孩的爸爸被当作革命者抓起来,小女孩说当她爸爸回来的时候,她妈妈的病就会好起来,我们都会好起来。这个地方暗指希望对这场内战快点结束。在冰心要启程回到朋友住处的时候,小女孩为她做了一盏小桔灯,为她照亮回去的路,使得冰心觉得眼前似乎有无限光明。“作者以象征手法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必将被消灭,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必将诞生。”[2]
受冰心发表的这篇文章的影响,后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以“小桔灯”来命名的公益活动以及很多儿童图书公益活动,我想这是一个很有利的证据来说明这篇《小桔灯》的标题含义充满爱、充满希望、充满了爱一切事物。就好像“巴金所说: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3]
(二)创作动机
文章发表于1957年,冰心应《中国少年报》的邀约,写了这篇散文,冰心在写这篇散文的时候想到了十二年前在春节前夕发生在重庆的一件往事,在文章的开头,冰心写到“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情了”,文章最后也提到“十二年过去了”,与前文呼应,所以我们知道事情是发生在1945年。中国的八年抗战即将结束,冰心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在重庆歌乐山住过几年,在居住的期间听到了一个令作者为之振动的消息。歌乐山下有医学院,听说医学院里有几位学生被怀疑是共产党抓走了,有一个木匠叫王春林是个地下党,也失踪了。因为有这个故事,才有了这篇散文,有了小姑娘生动感人的形象。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春节前夕,冰心想到了春节的的“灯”,由此就有了《小桔灯》。
二、爱的主题
小说的中心主题意义在发表后受到文学界的讨论,一方面认为这篇散文痛诉当时国民党不顾人民反对、不顾祖国统一,对共产党以及革命群众展开围剿和屠杀,并歌颂革命精神。一方面又认为这篇散文主要是通过小女孩一家人的遭遇来传达虽然一个普通家庭遭受沉重打击,但是没有没有对生活对前路的希望。通过对故事中小女孩形象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来,虽然他们家遭受了磨难,但是小女孩却一点都没有畏缩,没有对生活产生恐惧,而是主动承担许多事情。例如小女孩自己打电话帮妈妈叫医生,又自己做饭,还照顾妈妈,这时还不忘为作者做一盏照亮回去路上的小桔灯。以及后来她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我们的大家也都好了”,根据冰心一生的写作风格基调来看,整体都是充满希望,给孩子们以爱的怀抱。“《小桔灯》体现了冰心一生的信仰:爱的哲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她的名言。”[4]所以,笔者认为冰心的这篇散文是以“爱的主题”为主要内涵。
散文中的小女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可以说也代表了处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中国人民的心声,对胜利的渴望,怀有祖国早日统一以及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的希望。例如,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只有八九岁的她独自下山打电话叫医生。到后来作者去看望小女孩,小女孩帮作者做了一盏小桔灯照亮回去的路等等这些例子,小女孩的冷静、沉着、乐观、心思细腻的完全不像八九岁的孩子,她只是受生活所迫,如果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相信小女孩的童年将会不同。
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影响
冰心的《小桔灯》一经发表,在社会上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增加了对社会对儿童发展的重视。有了很多关于“小桔灯”的社会公益活动,大多数都以“小桔灯”为活动题目进行儿童图书方面以及关于儿童的社会公益等活动。为什么很多关于儿童的公益活动都是以“小桔灯”命名,笔者对此的分析如下:
笔者认为公益活动以“小桔灯“命名的原因可以根据冰心一生多致力于儿童文学方面的风格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从冰心与儿童文学的相遇来说。1921年冰心在《小说月报》发表的《超人》一文中表达了母爱、青年的友谊等思想与观念,成了它日后“童真”、“母爱”“大自然”为主体的“爱的哲学”。之后在1926年冰心出版了一部作品《寄小读者》,“从形式上说,这是一部带有游记性质的散文集、但它是直接写给小朋友们看的,也由此,冰心又拉开了一扇文体的大门,即儿童文学,也属于冰心体之一种。”[5]读过《寄小读者》的人都知道,冰心先生的中心哲学就是“爱”,她爱花、爱草、爱山、爱小动物、爱小朋友,也爱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只用真正的爱过,才能痛恨。
其次,是冰心在51岁从日本回到祖国。之后便开始了儿童文学的写作,在回到祖国后她为孩子们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例如《小桔灯》《好妈妈》《还乡杂记》《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等。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冰心写了很多文章来悼念这个时代。她并没有对这个国家事失去信心,而是拿起笔告诉小读者们要有希望、有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最后,冰心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贯穿着“爱”“希望”等感情,也充满了爱和希望。就好像《小桔灯》中的那盏灯一样,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所以,笔者认为许多以“小桔灯”命名的公益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也在于此。
(二)教育意义
《小桔灯》这篇文章有很大的教育意义。首先从文章所表达的含义来说,它积极、向上、勇敢、富有希望,对于读者的心灵体验感是好的。其次,文章写的是关于儿童的内容,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关注儿童教育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冰心的儿童文学在现代书店以及在中国家长中非常的受欢迎,她的作品并没有今天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也没有很强的故事性,但是却会带给人感动。从对现代儿童教育意义上来说,她让孩子们懂得希望,懂得爱,这些内容不止体现在《小桔灯》这一篇文章中,所体现和贯穿的是冰心一生中“爱的哲学”文体的主题。
结语
《小桔灯》是冰心从日本回国后,开始投入儿童文学中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根据冰心在重庆经历国共合作、达成协议时回忆中写的一篇文章。文章中的小女孩的家庭遭受国共内战的伤害,在她身上体现出的坚强、理智的这些特点吸引了每个人。而《小桔灯》体现出的是一盏美丽的灯、一盏光明的灯、一盏代表了希望的灯。它属于那个时代、属于人民、属于每个人,也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一盏不灭的灯。
参考文献
[1]林爱枝.冰心谈《小桔灯》.人民政协报.2001
[2]郭征.小桔燈—美好心灵的象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G].1999(05)
[3]陈秋蓉.论冰心散文《小桔灯》的情感特点[I].青年文学家.2012(14)
[4]陈秋蓉.论冰心散文《小桔灯》的情感特点[I].青年文学家.2012(14)
[5]王炳根.冰心—爱是一切[M].河南:大象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