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部编、新要求,要让新部编语文教学走进儿童,让小不点们享受语文课。让语文真正姓“语”(语言、语感、语料、语体、语情、语境)名“文”(文字、文化、文言、文学、文气),就必须适应儿童(教材适应、教师适应、教法适应)。本文仅就教师适应做一点分析,教师适应要做到三“走进”:走进儿童,做有童心的教师;走进文本,做教材的挖掘师;走进课堂,做课堂的魔术师。
一、走进儿童,做有童心的教师
善用童语
儿童是天真活跃的,他们的思维及语言是幼稚的,具有儿童特有的韵味。语文教学不应拒绝童声,将他们的诵读、话语成人化,应俯下身子倾听童声,寻觅童音,将语言儿童化。以儿童的视角审视他们的话语,适当变换语速、语音、语调,让平凡的故事在你抑扬顿挫的声调中也跌宕起伏,使语文课堂充满儿童味。
保持童心
儿童的心是飞扬的,他们的書包里塞满了快乐和勇气,他们的梦里充盈着《白雪公主》《小白兔和大灰狼》……找寻童心,用儿童的心灵品味课程,将内容情境化、故事儿童化。在课堂教学中用童心带着小不点们去看日出的清晨、日落的黄昏;去欣赏柳枝的柔美,体验松树的刚毅;去领略春天的温暖亮丽,体验秋天的果实累累;去享受风和日丽,感受暴风骤雨……
激发童趣
激发童趣,挖掘了他们的童趣便能看到满意的面庞,孩子们一旦进入忘我境界,便能情不自禁地调动耳、口、眼、手、脑各种感官,参与其中,在欢声笑语中享受语文知识学习。比如一位同学在课堂上说道:“大叶子抱着一片没长出的小叶子,就像妈妈抱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清晨,有露珠了,妈妈似乎遇到了什么伤心事,哭了,孩子也哭了。”
二、走进文本,做教材的挖掘师
研读文本
“课标”是我们上课的指南针,是最终要让学生懂得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具有的情感、应有的能力的标准体现。“课标”要读进去:读懂——懂它的要求,懂它的内涵,懂它的外延;走出来:知道它在本册课中如何实施,懂得怎样按“课标”的要求把本册书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根据学情、年段、单元、本课教学要求准确定位目标;确定好教学重点、难点,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
精心预设
对文本深入挖掘,对学情充分估计后精心预设问题,让它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预设既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也应针对学生学情,还要对一些教学内容预设它的生成情况,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引导或讲解,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
三、走进课堂,做课堂的魔术师
儿童具有幼稚性:好感情用事,从兴趣出发,有较大的可塑性、模仿性。课堂是师生的阵地,课堂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调控,如何让课堂“活”、朝气蓬勃,能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做课堂的魔术师,以下几方面只是课堂魔术的一角。
激发愿望
每一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我常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以赞扬的口吻给孩子们说话。在学习上特别注重激发他们的愿望,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的超前意识,让每一个孩子上课都想说,并且有话可说。我常说:“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想告诉老师和同学们的?”有时虽然有的小不点说得牛头不对马嘴,甚至不知所云,但我都从不同角度表扬了他们,以增强其信心。
调动情感
给孩子们以充分的说话时间,足够的观察时间,教会他们想象、观察,调动其情感,求“异”不求“同”。一次,我将一束鲜花放于讲桌上,看着这娇艳欲滴的花朵,我便心血来潮了:“孩子们,这花美不美?”“美”“这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花瓣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拱形的;半圆的……”孩子们各有各的思维及语言。“花瓣有多少层?”我边摘下花瓣同学们边数。“花瓣里面还有什么?”“看不清;有一些小的丝,上面还长着小脑袋;有一些黄色的毛绒绒的小东西……”小不点们各抒已见。“这花有什么气味?”“香的”大家似乎一致认可。“那每组两朵,大家闻了再说。”“没有闻到有什么气味;有一点香;有一种说不出的气味……”孩子们的观点在发生变化。“现在,把花摇动起来,你觉得这花好像在做什么?”“好像在说话;好像在跟我微笑;好像在跟我点头;好像在跟我问好……”情感调动在教学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对这一事物有了兴趣,便会让教学在欢声笑语中完成。长此以往,其感情便会高涨,思维便会活跃,认识的潮水就会豁然奔流,智慧的火花就会进发出灵感,在此情形下,很可能发现从未想到的问题,得出从未想到的结论,说出从未想到的见解,讲清从未悟到的道理,这何尝不是课堂教学所达到的一种最高境界呢?
让我们的孩子们享受语文,做学习、生活的主人,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自己,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嘴言语,动手记录,动眼观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将会学得更深,走得更远,语文课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作者单位:成都市华兴小学)
一、走进儿童,做有童心的教师
善用童语
儿童是天真活跃的,他们的思维及语言是幼稚的,具有儿童特有的韵味。语文教学不应拒绝童声,将他们的诵读、话语成人化,应俯下身子倾听童声,寻觅童音,将语言儿童化。以儿童的视角审视他们的话语,适当变换语速、语音、语调,让平凡的故事在你抑扬顿挫的声调中也跌宕起伏,使语文课堂充满儿童味。
保持童心
儿童的心是飞扬的,他们的書包里塞满了快乐和勇气,他们的梦里充盈着《白雪公主》《小白兔和大灰狼》……找寻童心,用儿童的心灵品味课程,将内容情境化、故事儿童化。在课堂教学中用童心带着小不点们去看日出的清晨、日落的黄昏;去欣赏柳枝的柔美,体验松树的刚毅;去领略春天的温暖亮丽,体验秋天的果实累累;去享受风和日丽,感受暴风骤雨……
激发童趣
激发童趣,挖掘了他们的童趣便能看到满意的面庞,孩子们一旦进入忘我境界,便能情不自禁地调动耳、口、眼、手、脑各种感官,参与其中,在欢声笑语中享受语文知识学习。比如一位同学在课堂上说道:“大叶子抱着一片没长出的小叶子,就像妈妈抱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清晨,有露珠了,妈妈似乎遇到了什么伤心事,哭了,孩子也哭了。”
二、走进文本,做教材的挖掘师
研读文本
“课标”是我们上课的指南针,是最终要让学生懂得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具有的情感、应有的能力的标准体现。“课标”要读进去:读懂——懂它的要求,懂它的内涵,懂它的外延;走出来:知道它在本册课中如何实施,懂得怎样按“课标”的要求把本册书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根据学情、年段、单元、本课教学要求准确定位目标;确定好教学重点、难点,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
精心预设
对文本深入挖掘,对学情充分估计后精心预设问题,让它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预设既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也应针对学生学情,还要对一些教学内容预设它的生成情况,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引导或讲解,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
三、走进课堂,做课堂的魔术师
儿童具有幼稚性:好感情用事,从兴趣出发,有较大的可塑性、模仿性。课堂是师生的阵地,课堂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调控,如何让课堂“活”、朝气蓬勃,能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做课堂的魔术师,以下几方面只是课堂魔术的一角。
激发愿望
每一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我常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以赞扬的口吻给孩子们说话。在学习上特别注重激发他们的愿望,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的超前意识,让每一个孩子上课都想说,并且有话可说。我常说:“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想告诉老师和同学们的?”有时虽然有的小不点说得牛头不对马嘴,甚至不知所云,但我都从不同角度表扬了他们,以增强其信心。
调动情感
给孩子们以充分的说话时间,足够的观察时间,教会他们想象、观察,调动其情感,求“异”不求“同”。一次,我将一束鲜花放于讲桌上,看着这娇艳欲滴的花朵,我便心血来潮了:“孩子们,这花美不美?”“美”“这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花瓣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拱形的;半圆的……”孩子们各有各的思维及语言。“花瓣有多少层?”我边摘下花瓣同学们边数。“花瓣里面还有什么?”“看不清;有一些小的丝,上面还长着小脑袋;有一些黄色的毛绒绒的小东西……”小不点们各抒已见。“这花有什么气味?”“香的”大家似乎一致认可。“那每组两朵,大家闻了再说。”“没有闻到有什么气味;有一点香;有一种说不出的气味……”孩子们的观点在发生变化。“现在,把花摇动起来,你觉得这花好像在做什么?”“好像在说话;好像在跟我微笑;好像在跟我点头;好像在跟我问好……”情感调动在教学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对这一事物有了兴趣,便会让教学在欢声笑语中完成。长此以往,其感情便会高涨,思维便会活跃,认识的潮水就会豁然奔流,智慧的火花就会进发出灵感,在此情形下,很可能发现从未想到的问题,得出从未想到的结论,说出从未想到的见解,讲清从未悟到的道理,这何尝不是课堂教学所达到的一种最高境界呢?
让我们的孩子们享受语文,做学习、生活的主人,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自己,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嘴言语,动手记录,动眼观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将会学得更深,走得更远,语文课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作者单位:成都市华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