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不点们享受部编小学语文课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it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部编、新要求,要让新部编语文教学走进儿童,让小不点们享受语文课。让语文真正姓“语”(语言、语感、语料、语体、语情、语境)名“文”(文字、文化、文言、文学、文气),就必须适应儿童(教材适应、教师适应、教法适应)。本文仅就教师适应做一点分析,教师适应要做到三“走进”:走进儿童,做有童心的教师;走进文本,做教材的挖掘师;走进课堂,做课堂的魔术师。
  一、走进儿童,做有童心的教师
  善用童语
  儿童是天真活跃的,他们的思维及语言是幼稚的,具有儿童特有的韵味。语文教学不应拒绝童声,将他们的诵读、话语成人化,应俯下身子倾听童声,寻觅童音,将语言儿童化。以儿童的视角审视他们的话语,适当变换语速、语音、语调,让平凡的故事在你抑扬顿挫的声调中也跌宕起伏,使语文课堂充满儿童味。
  保持童心
  儿童的心是飞扬的,他们的書包里塞满了快乐和勇气,他们的梦里充盈着《白雪公主》《小白兔和大灰狼》……找寻童心,用儿童的心灵品味课程,将内容情境化、故事儿童化。在课堂教学中用童心带着小不点们去看日出的清晨、日落的黄昏;去欣赏柳枝的柔美,体验松树的刚毅;去领略春天的温暖亮丽,体验秋天的果实累累;去享受风和日丽,感受暴风骤雨……
  激发童趣
  激发童趣,挖掘了他们的童趣便能看到满意的面庞,孩子们一旦进入忘我境界,便能情不自禁地调动耳、口、眼、手、脑各种感官,参与其中,在欢声笑语中享受语文知识学习。比如一位同学在课堂上说道:“大叶子抱着一片没长出的小叶子,就像妈妈抱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清晨,有露珠了,妈妈似乎遇到了什么伤心事,哭了,孩子也哭了。”
  二、走进文本,做教材的挖掘师
  研读文本
  “课标”是我们上课的指南针,是最终要让学生懂得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具有的情感、应有的能力的标准体现。“课标”要读进去:读懂——懂它的要求,懂它的内涵,懂它的外延;走出来:知道它在本册课中如何实施,懂得怎样按“课标”的要求把本册书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根据学情、年段、单元、本课教学要求准确定位目标;确定好教学重点、难点,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
  精心预设
  对文本深入挖掘,对学情充分估计后精心预设问题,让它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预设既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也应针对学生学情,还要对一些教学内容预设它的生成情况,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引导或讲解,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
  三、走进课堂,做课堂的魔术师
  儿童具有幼稚性:好感情用事,从兴趣出发,有较大的可塑性、模仿性。课堂是师生的阵地,课堂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调控,如何让课堂“活”、朝气蓬勃,能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做课堂的魔术师,以下几方面只是课堂魔术的一角。
  激发愿望
  每一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我常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以赞扬的口吻给孩子们说话。在学习上特别注重激发他们的愿望,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的超前意识,让每一个孩子上课都想说,并且有话可说。我常说:“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想告诉老师和同学们的?”有时虽然有的小不点说得牛头不对马嘴,甚至不知所云,但我都从不同角度表扬了他们,以增强其信心。
  调动情感
  给孩子们以充分的说话时间,足够的观察时间,教会他们想象、观察,调动其情感,求“异”不求“同”。一次,我将一束鲜花放于讲桌上,看着这娇艳欲滴的花朵,我便心血来潮了:“孩子们,这花美不美?”“美”“这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花瓣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拱形的;半圆的……”孩子们各有各的思维及语言。“花瓣有多少层?”我边摘下花瓣同学们边数。“花瓣里面还有什么?”“看不清;有一些小的丝,上面还长着小脑袋;有一些黄色的毛绒绒的小东西……”小不点们各抒已见。“这花有什么气味?”“香的”大家似乎一致认可。“那每组两朵,大家闻了再说。”“没有闻到有什么气味;有一点香;有一种说不出的气味……”孩子们的观点在发生变化。“现在,把花摇动起来,你觉得这花好像在做什么?”“好像在说话;好像在跟我微笑;好像在跟我点头;好像在跟我问好……”情感调动在教学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对这一事物有了兴趣,便会让教学在欢声笑语中完成。长此以往,其感情便会高涨,思维便会活跃,认识的潮水就会豁然奔流,智慧的火花就会进发出灵感,在此情形下,很可能发现从未想到的问题,得出从未想到的结论,说出从未想到的见解,讲清从未悟到的道理,这何尝不是课堂教学所达到的一种最高境界呢?
  让我们的孩子们享受语文,做学习、生活的主人,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自己,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嘴言语,动手记录,动眼观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将会学得更深,走得更远,语文课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作者单位:成都市华兴小学)
其他文献
新课改对于教与学方式的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由传递灌输转向以“启发、诱导、点拨”为特征的启迪诱导方式,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则要求由被动接受转向以“自主、协作、探究”为特征的主动方式,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知识的存储器,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的主人。县教研室的同志们给
内容提要: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准确了解学情,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节奏,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认知,更符合学生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课堂,促成学生能力的生成。尽可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学生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训练。保证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关键词:课堂掌控;学情;教学情境;学习负担;任务落实  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师课堂掌控能力有很大关系,首先谈谈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职业院校应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明确提出: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每3年修订1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探索“双主编制”,及时吸收行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编
儿童文学作为儿童阅读的主要精神食粮,它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有着天然的联系。首先,掌握儿童文学的语言符号,可提升儿童认知分析能力;其次,感受儿童文学的文学形象,可提高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再次,把握儿童文学的文学蕴含,可发展儿童的联想扩展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儿童的识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的能力,阅读和作文是儿童语文素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一、案例:  我校一位青年班主任上学期刚接一个新班,在第一次的家长会上,她慷慨激昂地讲述了自己工作的打算。会后,她留下几位家长进行个别交流。她对学生李某的家长说:“您得管你的孩子,他上课不听讲,经常不写家庭作业,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家长说:“您怎么知道我们不管呢?”“要是管他怎么还这样呢?孩子是您的孩子,家庭作业就得家长监督完成啊,况且您的孩子自觉性又差,就得家长监督才行。”班主任老师说。紧接着家
众所周知,近年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的组织下深受幼儿的欢迎,无论是从语言能力、安全意识、规则意识等各个方面都为幼儿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助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同样的活动在不同幼儿教师的组织下之所以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关键就在于一日活动过渡环节抓的好不好。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界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一日活动过渡环节,以期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探索,促进在
5月31日,兴城市小学“强化实践活动课程 落实学科实践活动”现场会如期在温泉小学五楼会议厅召开!本次活动得到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有兴城市教育局小教科科长赵靖俭、进修学校校长贺明学、副校长张伟、小教部主任回音、初教科的各位领导及进修学校教研员,各校校长、副校长、骨干教师,共计13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在李志红老师热情洋溢的讲话声中拉开帷幕。会议由进修学校小教部主任回音主持
教育是民生大计,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改革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长远发展。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以及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外教育模式不同,中国教育优劣势何在?教育改革出路何在?新华社驻外记者走访了多国教育工作者和学者,请他们从深化教改之“经”、教改与就业及社会发展之“纬”的角度,为这一重要
区域活动是孩子在区域里面自由自主进行游戲和交谈,从而获得多方面的发展;集体活动是孩子在教师统一引导下就某一个话题或者活动进行集中学习和操作,从而获得教师预期的教育目标。那么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组织与融合呢?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及时的思考,并且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融合。  案例1:建构区,文博、轩轩和雨泽在专心致志的搭着自己心中的物体,当物体越来越靠到一起的时候,轩轩小朋友用手将文博小朋
学校不好管。我做了七年校长,还办了一所学校。学校生不逢时。因为我1997年开学的时候,民办教育不景气,储备金不让收了。公办学校教师工资不断调整,四年多翻了一翻。民办学校对教师的明显吸引力,原来明显的优势,现在也没有优势了。我们的学校走过来,一所真的是民办学校。有的专家说,这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学校。没用国家财政投资一分钱,我提出大的股东不需要,大的股东进来后,谁管理谁呀!都是小股东,大家凑在一起,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