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艺术品市场劲势不减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hu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佳士得于2007年5月27日至31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亚洲艺术、珠宝及名表春季拍卖会,经过5天的紧张竞拍,31日晚11时才结束。这次春拍总成交额高达十五亿两千万港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5%,取得十分喜人的成绩。据统计数字显示,佳士得在亚洲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8%,处于领先地位。
  记者在现场看到,拍卖会场座无虚席,连走廊里都站满了人。分会场大型电视屏幕即时播放拍品的图像及主会场的声音,到处是观看的人流。拍卖现场气氛热烈,拍卖师叫价声洪亮悦耳,时有成交槌声响起,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纷纷举牌,竞买自己心仪的拍品,紧张、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使人久久不愿离开。
  27日首日开拍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即取得了2.7414亿港元的骄人成绩。拍卖项目264,成交项目251,以项目计算总成交率95.08%,以价值计算,成交率99.56%。其中岳敏君《画家和他的朋友们》成交价20,480,000港元,创下其作品最高成交价的世界拍卖纪录,是原先估价的5倍。在此作品中,岳敏君首次在画面中加入自己的肖像,他以侧面的姿势,出现在朋友背后,透过这种描绘自己和身边人们的方式,反映了艺术家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思、对群众生活的好奇和关注,同时刻画出平民百姓在国家巨大变化形势下的面貌。此件作品由华人收藏家购得。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清初六家中吴历的《仿王蒙山水》,成交价为18,240,000港元,创下吴历作品最高成交价世界拍卖纪录。吴历本身画作较少见,此巨幅尤为难得,虽说是拟黄鹤山樵(王蒙)笔意,但是却用中峰,用笔又近似吴镇,趣味十足,元人山水雄秀的气势,在清一代实属少见。此轴山峦起伏,勾勒精细,树石屋宇,笔笔精妍,并有张经(18世纪)、孔广陶等历代著名收藏家的收藏印鉴。
  记者采访了佳士得中国书画部资深顾问马成名先生和佳士得20世纪中国艺术及亚洲当代艺术品部专家张嘉珍小姐,他们表示这两幅作品拍出这样好的价格,说明当代亚洲艺术深受全球收藏家的青睐,而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的价位也在迅速攀升。他们还特别指出,这次拍卖会华人收藏家参与拍卖的比例提高了20%—30%。
  在之后的拍卖中,有更多的艺术品和古董迭创高价:吴冠中《北国风光》成交价31,680,000港元;李可染《万山红遍》成交价35,040,000港元;赵无极《14.12.59》以29,440,000港元成交;朱铭《太极——大对招》成交价14,880,000港元;而徐悲鸿《珍妮小姐画像》则以24,960,000港元成交。一对清雍正粉彩缠枝福寿双全盌,在经过非常激烈的竞投后,最终被伦敦古董商以50,720,000港元拍得,创下清雍正桃蝠纹盌最高成交价世界拍卖纪录。其品相完美,精美绝伦,乃粉彩御瓷中的巅峰之作,并且是现今市场上唯一流通的一对雍正桃蝠纹盌。其胎体轻薄细腻,光洁莹润,绘以六桃五蝠,寓意祥瑞,相信是为雍正皇帝贺寿而制,极具收藏价值。
  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所取得的佳绩,再一次肯定了亚洲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而5月25日北京嘉德的春季拍卖,也同样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因此,古董艺术市场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寒流已来临,将大幅下滑。真正好的古董艺术品和值得信赖的拍卖公司,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前来购藏和竞拍合作。佳士得春拍的成功,再一次说明艺术市场并没有萎缩或下滑,寒流袭击的只是那些以虚假拍卖、制假、贩假为经营之道的拍卖公司、古玩市场以及大大小小的古玩店和画廊。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古董艺术品市场将更加繁荣,淘汰出局的只是那些违背市场游戏规则的机构和个人。
其他文献
“宣和元宝”是北宋宣和年问(公元1119-1125年)铸造的年号钱。据有关资料介绍,北宋时期的货币是以铜、铁铸钱为主。“宣和元宝”是宋徽宗赵佶执政时最后铸造的行用钱。但该钱仅见小平铜钱,钱文篆、隶成对,制作精美,因其稀少久为世人所重。  笔者收藏钱币多年,偶得一枚“宣和元宝”铁钱,直径45毫米,穿径11毫米,厚4毫米,重32克。该钱币品相完好,面文光背,钱文旋读篆书“宣和元宝”。笔画圆润流畅,字体
期刊
(一)“朝鲜通宝”阔缘当十大钱    朝鲜开国于公元1393年,高丽王朝李成桂将军废高丽王自立为王,改国号朝鲜。世宗李掏于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始铸“朝鲜通宝”,仁祖李宗于1633年(明崇祯六年)也铸“朝鲜通宝”,正宗十七年(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铸造了当十大铜钱,分纪值和无纪值两种版别。纪值的背文为“穿上一户、穿右一钱”;光背的又分为面文大字和小字两种版别。同时还铸行“常平通宝”
期刊
在中国的青花瓷器生产史上,一共有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元代,元青花的魅力贵在其原料,其创作的对称与严谨的画风。伦敦佳士得拍卖公司于2005年5月以14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3亿元)成交价拍出的“鬼谷出山图”青花罐代表了元一朝青花的魅力。第二次的高潮是在明永宣两朝,这一时期的成功离不开永乐大帝时期的郑和七下西洋,带回的苏麻离青给永宣两朝日益成熟的白胎上以永无可取代的青花色料之美,但这一朝的青花产品
期刊
中国古代流行象生(动物造型)玉饰,其中有一类较为特殊,它的造型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动物(包括人)合为一体,可称之为合雕象生玉器。合雕象生玉器最早出现于西周早期,流行于西周中晚期,春秋战国衰微。从出土和传世的周代象生合雕玉器可分析出此类器物有以下特点:    一、西周早期的合雕象生玉饰中以龙与其他动物的象生合雕玉器为主。    西周早期出土的合雕玉器大部分都有龙形图案,从文献记载可知,从上古时代黄
期刊
鼻烟壶是一种精巧的容器,更是供人欣赏、显示身份和地位的工艺品。乾隆年间督陶官唐英曾亲自设计鼻烟壶式样,并将景德镇御窑厂各工匠召至他所在的九江关署,指导制作器物坯胎,再运到景德镇烧成。这是御窑厂制瓷史上唯一的外地制作。事情的缘由要从《唐英奏折(14号)》说起。    一、解读《唐英奏折》    乾隆四年(1739年)内务府员外郎唐英在淮安关任满后,受命驻景德镇御窑厂督陶,旋调九江钞关,仍兼理陶政。于
期刊
战国末年至秦汉时期,中国青铜器发展到了尾声。这一时期是兼并战争和建立中央集权性质的封建社会阶段,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奴隶社会瓦解了,商周的礼仪制度也随之“礼崩乐坏”。因此,青铜文化的转变是自然的。考古发现,这时传统的礼仪制度仅仅保留在丧葬习俗上,有些墓葬中还可发现列鼎、列钫、列壶等,但大多数墓中随葬品却是金银器、漆器等贵重物品。秦汉时期青铜器一般较简单、粗糙,大多是素面,顶多饰以弦纹,铭文也极少。
期刊
执笔:瓷醉蜗居主人  近年来学术界、藏界对元代瓷器,尤其是对元青花展开了空前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在济南、青岛、景德镇、上海、广州等地多次展开了“民间收藏元青花学术研讨会”。应该说,从各次会议分析观察,这类会议的原始动力出自民间藏家对自己手中藏有的或真或假的元代瓷器,尤其是“元青花”自我认知,而非出自学术界对其鉴定的本能要求。准确地说,是各路藏家对自己手中的藏品要求社会予以承认和肯定。而学术界无可奈
期刊
玉材被古人发现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实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大量的玉器出现,特别是红山文化、良渚文化、薛家岗文化、凌家滩文化以及山东龙山文化的玉器,它们均代表了中国史前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所谓玉璧,《说文解字》解释为“璧圆像天”,古人认为天是圆的,所以仿天而作璧。《尔雅·释器》指出:“肉倍好,谓之璧”。邢《尔雅疏》:“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把璧的形制讲得很清楚。关于
期刊
双点“通”“崇宁通宝”再现尊容  笔者首见北宋双点“通”“崇宁通宝”折十钱,是在董大勇先生所著《近20年面世的珍稀古币及辨伪》一书里。这枚出谱品以其独有的风貌,吸引着爱好者的目光。  这些年来,笔者一直在注意“崇宁通宝”中“通”字有“大点”、“小点”、“横点”、“竖点”者,唯独“双点”者,难见尊容。工夫不负有心人,前不久,在大庆市一家古玩店里发现了这枚梦寐以求的双点“通”“崇宁通宝”钱,眼前一亮,
期刊
“老照片”作为近代史中的形象资料和文献,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同时,也为文物收藏界所青睐。  本文记述的两位已故的现代艺苑前辈邓季超、胡佩先夫妇,早年分别求学于我国最早的美术学府——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他们从此寄情艺事,勤奋创作,组织艺术社团,举办画展,还曾两次办学,从事教育事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从艺、办学经历和画迹,至今已鲜为人知。但是,从他们留下的一些遗物——“老照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