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底,三年一次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结果公布:首次参加PISA的上海学生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中,均排首位。但结果同时显示,上海学生在阅读图表、表格等非连续文本上表现相对薄弱。在已经来临的“读图时代”,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对于图表、表格等非连续性文本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综合阅读的能力,包括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上海所使用的牛津教材所涉及的语篇内容题材广泛,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所含的信息量大、词汇多、篇幅长,这对于绝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大的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语篇教学中尝试使用图表法,它能有效地使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两者相交融,以图代文,以图助读,以图攻读,进而图文结合,在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图表法及其作用
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的图式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各种图式)是以不同的知识结构,即图式单元储存于大脑中的。低层次的图式单元和高层次的图式单元之间相互联系,构成各种知识网络并储存于大脑之中。因此,某一图式或图式单元的激活会引起整个知识网络的反应。图表法是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它形象、直观、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它是将与语篇有关知识经过整理、总结, 将其制成各种图表用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图式理论,图表法对材料中概念和事实的等级编排符合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形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激活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容易理解课文。
1. 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
图表法以其直观、简洁、精炼形式再现了语篇内容,它能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呈现教学内容,使语篇内容更加鲜活、直观、立体, 为语篇教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将语篇内容化繁为简,使各层次内容及其内在联系一目了然。教师不必繁琐地分析课文的每一个角角落落,只要运用合适的图表略加引导,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正确地把握新授内容,从而整体把握语篇内容。从实践来看,利用图表法进行教学,可以让课堂沉闷气氛变得活跃。
2. 学生学习的有力帮手
学生往往因为课文篇幅较长、对结构不甚明了而影响了对语篇的理解。图表法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语篇阅读中的生词障碍,从而通篇考虑语篇的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语篇思路,构建良好的语篇框架。同时,图表法也能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以图式的形式更深刻地记忆在脑海里。另外,从初中学生年龄心理特征上讲,图表法能更好地便于学生吸收新知识,更有利地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
二、图表法在Water Talk一课中的运用
笔者以《牛津中学英语(上海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中所涉及的语篇阅读Water Talk为例,在教学中尝试使用图表法。
1. 巧用图表,引新知——“导”学
每一个语篇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所以在导入新知识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头脑风暴法引出与本话题有关的词汇以激活他们头脑中的相关知识。这一过程可以运用图表法来完成,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既可以扩充词汇量,又可以激活背景知识帮助语篇学习。
Step 1:教师先用一个谜语引出本文的主题——水。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water? 同时呈现图表1,引入“头脑风暴”游戏活动,将与水有关的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单词与词汇唤醒,初步形成了与水有关的词汇库,在完成图表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Step 2:通过头脑风暴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信息库后,要求学生根据图表2,对简单的水循环过程做排序,通过排序让学生对水循环的的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图表2方向性的指示动态地描述了水产生的过程,向学生展示了简明、直观的过程。
Step 3:在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水循环的概况后,紧接着呈现以简单的水循环过程中水流经地方为要素的流程式图表3。通过填写流程图表,加深学生头脑中水循环过程的记忆。同时,要求学生利用图表3,复述出一个简单的水循环过程,为下面语篇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巧设图表,呈新知——“易”学
图表就是通过其特定的语言,使抽象的文字表述具体化。通过图表中内容的呈现,提前提供语篇的主要线索,让学生迅速抓住主要信息,降低理解难度。真正做到以图助读,进而图文结合,帮助学生运用图表,更好地把握语篇内容。
Step 1:在语篇学习中,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语篇内容,通过听录音,帮助Daisy家中的这颗小水滴找到去过的地方,完成图表The Journey of Water(具体的水循环过程)中地点的填写(见图表4)。通过图表4,使具体的水循环过程一步一步跃然于电子屏幕上,形成“词景一色”的流程图。学生可以依托此图表更好地感知、理解课文中小水滴的整个循环的过程,并得出结论:The journey of water is very hard, so we should cherish it.
Step 2:在学生对于语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紧接着利用黑板上的大标题,有效地帮助学生将语篇内容分成两大部分:Before going to Daisy’s home和After going to Daisy’s home。先让学生通过阅读第一部分,小组完成图表Before going to Daisy’s home(见图表5)。之后,让学生阅读第二部分,鼓励他们独立完成相似图表After going to Daisy’s home,并适时地给予他们帮助。
Step 3:鼓励学生在图表的帮助下,由词串句、由句串篇,小组合作复述整个水循环的过程,再现整篇课文的内容。
3. 手绘图表,悟新知——“巧”学 图表制作是一种巩固、拓展课文的好方法。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和细节的再思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制作出形象的图表。自己动手绘制图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文图”互动能力。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思考Daisy和小水滴对话背后蕴含的深意,同时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绘制图表——How to save water,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起寻找生活中节水的方法,并邀请他们上台展示。学生制作的图表中有这样一幅比较具有代表性(见图表6)。
4. 巧变图表,拓新知——“活”学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完了这课之后,笔者尝试着让学生利用图表来分析生活中类似的事物——电。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收集资料,绘制图表How does electricity come to our flat?的过程,这同时也为第四单元语篇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图表7为其中一名学生的作业。
三、反思与建议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坚持运用图表法进行语篇教学,所取得的初步成效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明显增强。图表法让学生明确了学习语篇的目的是“唯我所需,整体把握文章的信息”,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实践的兴趣和动机。其次,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和使用相应的学习策略。学生阅读语篇的方法、技巧和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但课堂终究是动态的,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选择问题的切入点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图表法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上笔者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对此,给出以下的一些建议。
1. 教材注重整合
运用图表法,首先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特别要“吃透教材”。教师应花大量时间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整合教材内容,把握各个概念间的层级关系。其次,准确使用课文中表达概念的重点词、词组、句型等,注意将新知识的提取和基础知识的累积有效地结合起来。
2. 形式力求多样
设计的图表应具有科学性、概括性、通俗易懂,同时兼顾学生的兴趣。形式力求新颖且富于变化, 给人以视觉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和相关活动, 从而增强阅读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形式的图表。例如:流程图表用于表现事件(事物)发展的过程;辐射式图表用于说明一种主体因素产生多种结果;信息图表用来理清课文脉络等。
3. 引导催生动态
运用图表法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语篇内容一目了然。然而,学生的不同能力会成为实现“图表”意图的阻碍,此时教师适当、适时、适度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课堂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加强图表分析,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归纳、比较、分析的能力。
由此可见,只有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图表法才能在英语教学中绽放真正的光彩。从“带着图表走向学生”转化为“带着学生走向图表”,建设动态开放的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综合阅读的能力,包括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上海所使用的牛津教材所涉及的语篇内容题材广泛,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所含的信息量大、词汇多、篇幅长,这对于绝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大的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语篇教学中尝试使用图表法,它能有效地使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两者相交融,以图代文,以图助读,以图攻读,进而图文结合,在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图表法及其作用
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的图式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各种图式)是以不同的知识结构,即图式单元储存于大脑中的。低层次的图式单元和高层次的图式单元之间相互联系,构成各种知识网络并储存于大脑之中。因此,某一图式或图式单元的激活会引起整个知识网络的反应。图表法是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它形象、直观、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它是将与语篇有关知识经过整理、总结, 将其制成各种图表用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图式理论,图表法对材料中概念和事实的等级编排符合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形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激活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容易理解课文。
1. 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
图表法以其直观、简洁、精炼形式再现了语篇内容,它能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呈现教学内容,使语篇内容更加鲜活、直观、立体, 为语篇教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将语篇内容化繁为简,使各层次内容及其内在联系一目了然。教师不必繁琐地分析课文的每一个角角落落,只要运用合适的图表略加引导,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正确地把握新授内容,从而整体把握语篇内容。从实践来看,利用图表法进行教学,可以让课堂沉闷气氛变得活跃。
2. 学生学习的有力帮手
学生往往因为课文篇幅较长、对结构不甚明了而影响了对语篇的理解。图表法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语篇阅读中的生词障碍,从而通篇考虑语篇的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语篇思路,构建良好的语篇框架。同时,图表法也能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以图式的形式更深刻地记忆在脑海里。另外,从初中学生年龄心理特征上讲,图表法能更好地便于学生吸收新知识,更有利地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
二、图表法在Water Talk一课中的运用
笔者以《牛津中学英语(上海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中所涉及的语篇阅读Water Talk为例,在教学中尝试使用图表法。
1. 巧用图表,引新知——“导”学
每一个语篇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所以在导入新知识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头脑风暴法引出与本话题有关的词汇以激活他们头脑中的相关知识。这一过程可以运用图表法来完成,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既可以扩充词汇量,又可以激活背景知识帮助语篇学习。
Step 1:教师先用一个谜语引出本文的主题——水。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water? 同时呈现图表1,引入“头脑风暴”游戏活动,将与水有关的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单词与词汇唤醒,初步形成了与水有关的词汇库,在完成图表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Step 2:通过头脑风暴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信息库后,要求学生根据图表2,对简单的水循环过程做排序,通过排序让学生对水循环的的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图表2方向性的指示动态地描述了水产生的过程,向学生展示了简明、直观的过程。
Step 3:在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水循环的概况后,紧接着呈现以简单的水循环过程中水流经地方为要素的流程式图表3。通过填写流程图表,加深学生头脑中水循环过程的记忆。同时,要求学生利用图表3,复述出一个简单的水循环过程,为下面语篇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巧设图表,呈新知——“易”学
图表就是通过其特定的语言,使抽象的文字表述具体化。通过图表中内容的呈现,提前提供语篇的主要线索,让学生迅速抓住主要信息,降低理解难度。真正做到以图助读,进而图文结合,帮助学生运用图表,更好地把握语篇内容。
Step 1:在语篇学习中,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语篇内容,通过听录音,帮助Daisy家中的这颗小水滴找到去过的地方,完成图表The Journey of Water(具体的水循环过程)中地点的填写(见图表4)。通过图表4,使具体的水循环过程一步一步跃然于电子屏幕上,形成“词景一色”的流程图。学生可以依托此图表更好地感知、理解课文中小水滴的整个循环的过程,并得出结论:The journey of water is very hard, so we should cherish it.
Step 2:在学生对于语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紧接着利用黑板上的大标题,有效地帮助学生将语篇内容分成两大部分:Before going to Daisy’s home和After going to Daisy’s home。先让学生通过阅读第一部分,小组完成图表Before going to Daisy’s home(见图表5)。之后,让学生阅读第二部分,鼓励他们独立完成相似图表After going to Daisy’s home,并适时地给予他们帮助。
Step 3:鼓励学生在图表的帮助下,由词串句、由句串篇,小组合作复述整个水循环的过程,再现整篇课文的内容。
3. 手绘图表,悟新知——“巧”学 图表制作是一种巩固、拓展课文的好方法。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和细节的再思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制作出形象的图表。自己动手绘制图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文图”互动能力。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思考Daisy和小水滴对话背后蕴含的深意,同时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绘制图表——How to save water,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起寻找生活中节水的方法,并邀请他们上台展示。学生制作的图表中有这样一幅比较具有代表性(见图表6)。
4. 巧变图表,拓新知——“活”学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完了这课之后,笔者尝试着让学生利用图表来分析生活中类似的事物——电。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收集资料,绘制图表How does electricity come to our flat?的过程,这同时也为第四单元语篇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图表7为其中一名学生的作业。
三、反思与建议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坚持运用图表法进行语篇教学,所取得的初步成效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明显增强。图表法让学生明确了学习语篇的目的是“唯我所需,整体把握文章的信息”,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实践的兴趣和动机。其次,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和使用相应的学习策略。学生阅读语篇的方法、技巧和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但课堂终究是动态的,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选择问题的切入点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图表法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上笔者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对此,给出以下的一些建议。
1. 教材注重整合
运用图表法,首先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特别要“吃透教材”。教师应花大量时间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整合教材内容,把握各个概念间的层级关系。其次,准确使用课文中表达概念的重点词、词组、句型等,注意将新知识的提取和基础知识的累积有效地结合起来。
2. 形式力求多样
设计的图表应具有科学性、概括性、通俗易懂,同时兼顾学生的兴趣。形式力求新颖且富于变化, 给人以视觉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和相关活动, 从而增强阅读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形式的图表。例如:流程图表用于表现事件(事物)发展的过程;辐射式图表用于说明一种主体因素产生多种结果;信息图表用来理清课文脉络等。
3. 引导催生动态
运用图表法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语篇内容一目了然。然而,学生的不同能力会成为实现“图表”意图的阻碍,此时教师适当、适时、适度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课堂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加强图表分析,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归纳、比较、分析的能力。
由此可见,只有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图表法才能在英语教学中绽放真正的光彩。从“带着图表走向学生”转化为“带着学生走向图表”,建设动态开放的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