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隨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创新方式逐渐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与青睐,并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那么应该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语文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呢?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并从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巧妙设置探究任务、给予适当调控引导三个维度出发,来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具体策略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开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指出,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方式,转变课程知识传授的倾向,调整教学的结构、策略和体系,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可以获得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可以弥补传统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改变并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而激活整个课堂。所以,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必须彻底地革新观念,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以实现小组合作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巧妙运用。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就是要科学地进行小组的划分,这样才能够保证小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然而,现阶段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分组不够重视,只是随意地将学生进行组合,最终反而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和时间的浪费。对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全班学生展开全面且深入地了解,以把握他们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情况,在这个基础上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将其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进而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任务,保证其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最终为小组合作的开展和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授《桂花雨》一课时,很多教师认为,分组教学只是将学生们简单地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其实,小组合作教学最重要的是分组的方法,科学合理的分组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效果。所以,笔者在分组前,会先调查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对学生们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平均学习水平相同,这种平衡小组学习水平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们更好的学习。这样,笔者通过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奠定了合作学习的基础。
二、巧妙设置探究任务,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通常来讲,学生们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所要讨论和探究的任务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做好精准的备课,对语文教材课本进行深入且细致地研读,以此来把握其中的重点、难点和要点,巧妙地设置出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教学任务,充分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和冲突,促使学生们主动地活跃思维,展开对任务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进而在对任务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组内的讨论、沟通、互动、分享和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活跃课堂的氛围。
例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时,分组合作并不是让学生们一味的自主讨论,更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任务引导学生们讨论,让学生们知道讨论什么、学习什么。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会围绕课文内容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们围绕任务展开讨论,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笔者会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如,笔者让学生们讨论圆明园的毁灭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哪些损失?这时,学生们便会围绕课文内容寻找答案,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总结最优结果。这样,笔者通过巧妙设置探究任务,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三、给予适当调控引导,保证合作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不管,反而是要给予适当的调控和科学的引导。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职能作用,走下讲台在教室内进行巡视,监督学生们合作学习的过程,以避免假合作、不合作等情况的出现;其次,教师还需要深入到学生的具体讨论中,对学生的疑惑进行点拨指导,避免学生陷入思维的误区或者偏离合作学习的轨道,从而保证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化与提升。
例如,在教授《四季之美》时,笔者同样为学生们布置了探究任务,与此同时,笔者会在各小组内部巡视,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当发现学生们遇到问题时,笔者会从侧面点拨,引导学生们正确的探究方向。在进行了一定的点拨后,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得到增强。这样,笔者通过给予适当调控引导,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必然性要求,同时也是促进教学实效提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武器”。所以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彻底地摆脱传统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制约,把握现实学情,通过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巧妙设置探究任务、给予适当调控引导等策略的运用,来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体系,最终让小学语文课堂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指引下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凤.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合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139.
[2]沈九霞.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7(35):8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开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指出,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方式,转变课程知识传授的倾向,调整教学的结构、策略和体系,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可以获得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可以弥补传统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改变并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而激活整个课堂。所以,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必须彻底地革新观念,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以实现小组合作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巧妙运用。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就是要科学地进行小组的划分,这样才能够保证小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然而,现阶段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分组不够重视,只是随意地将学生进行组合,最终反而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和时间的浪费。对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全班学生展开全面且深入地了解,以把握他们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情况,在这个基础上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将其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进而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任务,保证其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最终为小组合作的开展和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授《桂花雨》一课时,很多教师认为,分组教学只是将学生们简单地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其实,小组合作教学最重要的是分组的方法,科学合理的分组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效果。所以,笔者在分组前,会先调查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对学生们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平均学习水平相同,这种平衡小组学习水平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们更好的学习。这样,笔者通过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奠定了合作学习的基础。
二、巧妙设置探究任务,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通常来讲,学生们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所要讨论和探究的任务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做好精准的备课,对语文教材课本进行深入且细致地研读,以此来把握其中的重点、难点和要点,巧妙地设置出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教学任务,充分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和冲突,促使学生们主动地活跃思维,展开对任务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进而在对任务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组内的讨论、沟通、互动、分享和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活跃课堂的氛围。
例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时,分组合作并不是让学生们一味的自主讨论,更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任务引导学生们讨论,让学生们知道讨论什么、学习什么。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会围绕课文内容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们围绕任务展开讨论,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笔者会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如,笔者让学生们讨论圆明园的毁灭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哪些损失?这时,学生们便会围绕课文内容寻找答案,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总结最优结果。这样,笔者通过巧妙设置探究任务,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三、给予适当调控引导,保证合作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不管,反而是要给予适当的调控和科学的引导。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职能作用,走下讲台在教室内进行巡视,监督学生们合作学习的过程,以避免假合作、不合作等情况的出现;其次,教师还需要深入到学生的具体讨论中,对学生的疑惑进行点拨指导,避免学生陷入思维的误区或者偏离合作学习的轨道,从而保证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化与提升。
例如,在教授《四季之美》时,笔者同样为学生们布置了探究任务,与此同时,笔者会在各小组内部巡视,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当发现学生们遇到问题时,笔者会从侧面点拨,引导学生们正确的探究方向。在进行了一定的点拨后,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得到增强。这样,笔者通过给予适当调控引导,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必然性要求,同时也是促进教学实效提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武器”。所以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彻底地摆脱传统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制约,把握现实学情,通过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巧妙设置探究任务、给予适当调控引导等策略的运用,来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体系,最终让小学语文课堂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指引下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凤.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合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139.
[2]沈九霞.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7(3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