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快餐文学盛行,碎片化阅读,视频化表达,即时通讯发达,书信报刊纸媒逐渐消失的时代背景之下,新时代的语文识字教学方式在这个浮躁的电脑时代如何与时俱进更值得我们关注。一直以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任务重,数量多,也相对枯燥。这样就造成老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而且很容易遗忘。同时目前电子时代报刊书籍和书写频率大幅减少,难以自然巩固复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学生的图形识别能力强,喜欢动画故事,喜欢声光电刺激等特点,我来谈谈在目前文字载体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低段语文教学中把识字教学结合目前电子时代的一些与时俱进的看法与做法。
一、文字载体的变迁,无法回避的电子屏
曾几何时,遍布大街小巷的报刊亭还有大大小小的书店已经离我们生活很远了。其实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字载体和渠道来源变化了,像上古时代都是把图案、象形文字刻在石头上,几千年历经风霜依然在目;公元前1300年中国商朝晚期延续到春秋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而形成了甲骨文;后来还有刻在铜板和银板上的文字。大家影视剧里经常看到的竹简,就是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先秦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直到蔡伦造纸,最初也是用树皮、麻头和渔网而成,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木浆纸。
到了近代,文字载体开始电子化了。像90年代的语文教学中有“如何拟电报”的科目,由于电报是按字计费的,所以力求用最简短的文字精准表达更多信息。以前通讯手段并不发达,在未发明电报以前,长途通讯的主要方法包括有:驿送、信鸽、信狗、以及烽烟等。随着电话、传真、网络等的普及应用,电报这些旧的通讯方式已退出普通人的视野了,拟电报文的教学虽然停止了,但是言简意赅缩写文章的教学科目还在。
进入二十一世纪,文字的载体虽然部分还是停留在书本之上,但是买书的渠道已经变成了网络电商平台,现在你出去逛街很难找到书店但是打开手机一检索各大电商平台很容易找到日常需要的各种书籍,甚至能三四折底价买到正版书籍。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则变成了电子数据,保存在互联网上,甚至纸质的书籍也是被高速扫描仪全部扫描制作成为了电子书籍,文字和知识从来没有过这样方便快捷传播和获取。所以,现在文字呈现的载体,更多的时候是呈现在电子屏幕之上,以数据方式存储。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未来也会愈演愈烈。
二、拥抱时代,结合现代化电子设备进行识字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段识字教学之中,我建议家长,利用电子标签机把日常生活的家具电器名称打印贴上,如果没有电子标签机的,老师可以发一些通用的黏黏贴给小朋友带回家,以玩游戏的方式找家具电器。例如:茶几、餐桌、电冰箱、电视机、沙发、电脑、杯子……这些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反复看见反复记忆,记忆识字的效果会非常明显。同时在课堂之上,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安装现代的写字识字相关软件,可以把笔顺教学,拼音教学同步融入到识字教學之中。这些现代化的软件可以通过游戏方式的来认字识字,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充满游戏音乐和鼓励的声音,能够实现寓教于乐。这些软件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大大节省了老师课前准备时间。
《教学大纲》中要求的“教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掌握常用词语、学会查字典、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这目标都可以借助电子设备辅助高效准确完成,同时推荐家长在家利用电子阅读器IPAD或手机安装相关识字教学软件,而且还可以建立跟踪复习巩固的数据库。最简单的是目前智能化软件,可以直接实现拍照识别生字并给予解释,甚至可以直接翻译外文。早期年代用纸质的字典查询一个汉字至少要一分钟左右时间,现在用软件可以实现秒级识别,以及自动朗读,自动添加拼音注释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可以自己独立自主辅助阅读学习更多汉字。
三、字理识字法,虚拟现实结合自由穿梭古诗词文字的世界
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而且目前简化字又是从繁体字演化而来,如果在识字教学之中直接教学生记忆外形,实在枯燥并且难以记忆。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颜色,声音以及图片的记忆比单纯的文字记忆准确牢固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之后,通过教学字形演变字理发展,以及故事的形式扩展了一些辅助教学内容。
字理识字教学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象形表音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汉字演变,偏旁部首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运用扩展联想方式直接一次性把一类属性的汉字识别教学。例如传统文化中五行属木的字:“木、材、林、森、楠、草、萌、芬、花……”以及通过一个叫字源APP可以查询一个现代汉字“木”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通过讲述故事方式讲解汉字演变。木,甲骨文像上有枝干、下有根系的一棵树。构意:名词,扎根于土地的树。金文、小篆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淡去小篆字形中树枝的形象。“树”表示植树,动词;“木”表示一棵树,名词。“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 “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枝桠重重,表示枝叶茂盛;“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朱”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林”是会义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森”是会义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这样讲解整个汉字的演变,学生不仅深刻记住“木”这个字的字形和写法,还同时记住了几十个相关联的汉字,这样的扩展借助了相关字源软件让一个不是研究古汉字的普通老师也能迅速掌握字源,极大方便了教学。
又如在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之中,对于古诗词中比较抽象的意境,难以理解的古汉语,通过视频化甚至最新的VR虚拟现实展示,形成极强的代入感和感官刺激。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在语文教学上不应该视电脑和手机为洪水猛兽,让学生与之完全隔离;文字载体的变化是历史规律,语文教学融入生活,贴近生活,借助现代化APP以及教学手段与时俱进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
作者简介:黄静(1986.08—),女,广东省梅州人,深圳市龙岗区梧桐学校 教师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梧桐学校 518100)
一、文字载体的变迁,无法回避的电子屏
曾几何时,遍布大街小巷的报刊亭还有大大小小的书店已经离我们生活很远了。其实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字载体和渠道来源变化了,像上古时代都是把图案、象形文字刻在石头上,几千年历经风霜依然在目;公元前1300年中国商朝晚期延续到春秋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而形成了甲骨文;后来还有刻在铜板和银板上的文字。大家影视剧里经常看到的竹简,就是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先秦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直到蔡伦造纸,最初也是用树皮、麻头和渔网而成,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木浆纸。
到了近代,文字载体开始电子化了。像90年代的语文教学中有“如何拟电报”的科目,由于电报是按字计费的,所以力求用最简短的文字精准表达更多信息。以前通讯手段并不发达,在未发明电报以前,长途通讯的主要方法包括有:驿送、信鸽、信狗、以及烽烟等。随着电话、传真、网络等的普及应用,电报这些旧的通讯方式已退出普通人的视野了,拟电报文的教学虽然停止了,但是言简意赅缩写文章的教学科目还在。
进入二十一世纪,文字的载体虽然部分还是停留在书本之上,但是买书的渠道已经变成了网络电商平台,现在你出去逛街很难找到书店但是打开手机一检索各大电商平台很容易找到日常需要的各种书籍,甚至能三四折底价买到正版书籍。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则变成了电子数据,保存在互联网上,甚至纸质的书籍也是被高速扫描仪全部扫描制作成为了电子书籍,文字和知识从来没有过这样方便快捷传播和获取。所以,现在文字呈现的载体,更多的时候是呈现在电子屏幕之上,以数据方式存储。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未来也会愈演愈烈。
二、拥抱时代,结合现代化电子设备进行识字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段识字教学之中,我建议家长,利用电子标签机把日常生活的家具电器名称打印贴上,如果没有电子标签机的,老师可以发一些通用的黏黏贴给小朋友带回家,以玩游戏的方式找家具电器。例如:茶几、餐桌、电冰箱、电视机、沙发、电脑、杯子……这些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反复看见反复记忆,记忆识字的效果会非常明显。同时在课堂之上,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安装现代的写字识字相关软件,可以把笔顺教学,拼音教学同步融入到识字教學之中。这些现代化的软件可以通过游戏方式的来认字识字,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充满游戏音乐和鼓励的声音,能够实现寓教于乐。这些软件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大大节省了老师课前准备时间。
《教学大纲》中要求的“教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掌握常用词语、学会查字典、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这目标都可以借助电子设备辅助高效准确完成,同时推荐家长在家利用电子阅读器IPAD或手机安装相关识字教学软件,而且还可以建立跟踪复习巩固的数据库。最简单的是目前智能化软件,可以直接实现拍照识别生字并给予解释,甚至可以直接翻译外文。早期年代用纸质的字典查询一个汉字至少要一分钟左右时间,现在用软件可以实现秒级识别,以及自动朗读,自动添加拼音注释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可以自己独立自主辅助阅读学习更多汉字。
三、字理识字法,虚拟现实结合自由穿梭古诗词文字的世界
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而且目前简化字又是从繁体字演化而来,如果在识字教学之中直接教学生记忆外形,实在枯燥并且难以记忆。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颜色,声音以及图片的记忆比单纯的文字记忆准确牢固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之后,通过教学字形演变字理发展,以及故事的形式扩展了一些辅助教学内容。
字理识字教学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象形表音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汉字演变,偏旁部首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运用扩展联想方式直接一次性把一类属性的汉字识别教学。例如传统文化中五行属木的字:“木、材、林、森、楠、草、萌、芬、花……”以及通过一个叫字源APP可以查询一个现代汉字“木”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通过讲述故事方式讲解汉字演变。木,甲骨文像上有枝干、下有根系的一棵树。构意:名词,扎根于土地的树。金文、小篆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淡去小篆字形中树枝的形象。“树”表示植树,动词;“木”表示一棵树,名词。“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 “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枝桠重重,表示枝叶茂盛;“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朱”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林”是会义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森”是会义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这样讲解整个汉字的演变,学生不仅深刻记住“木”这个字的字形和写法,还同时记住了几十个相关联的汉字,这样的扩展借助了相关字源软件让一个不是研究古汉字的普通老师也能迅速掌握字源,极大方便了教学。
又如在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之中,对于古诗词中比较抽象的意境,难以理解的古汉语,通过视频化甚至最新的VR虚拟现实展示,形成极强的代入感和感官刺激。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在语文教学上不应该视电脑和手机为洪水猛兽,让学生与之完全隔离;文字载体的变化是历史规律,语文教学融入生活,贴近生活,借助现代化APP以及教学手段与时俱进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
作者简介:黄静(1986.08—),女,广东省梅州人,深圳市龙岗区梧桐学校 教师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梧桐学校 51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