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i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梭罗隐居两年所著的《瓦尔登湖》批判了工业时代的人类过分追逐物质生活而导致精神生活贫乏的现状,并提出了保护自然,追寻心灵本真的命题。一方面,从梭罗对自给自足的生活的描写及瓦尔登湖生态环境的刻画,与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比,显现了科技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从深入自然的程度的递进,对现世的反省与对生命本源的追溯更值得注意,这种精神的收获可以转化成生活的智慧,有较大的现世意义。
  关键词:梭罗;瓦尔登湖;自然;物质生活;精神生活
  一、在自然中救赎自我
  回归自然是自我救赎的一条重要途径。从人类学上看,人从自然里来,回到自然中去。从中国古代哲学上看,回归自然类同于返璞归真。自然是宁静的、包容的、自由的,从物质方面看,自然孕育了人类,还蕴含着人类生存的各种资源,从精神方面看,自然的各物种都遵循着最传统而纯粹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引导对于迷茫而亟待救赎的人找回生存的目的。
  梭罗正是厌倦了因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而物质丰富、精神贫乏的城市生活,才退至瓦尔登湖过了两年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并以这两年的隐居经历,创作了《瓦尔登湖》。他说,“有时我奇怪,何以我们如此轻率”,正如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中,一片虚高的繁荣掩盖了岌岌可危的现实,“我们正遭到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威胁。由于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政府采取贸易限制政策,以致债务国无法还债,我们正面临着这种危机。我们现已无法阻止一次金融崩溃。那些贷款国家的钱收不回来。
  梭罗又说:“游戏中都没有游戏可言,因为工作之后才是游戏。可是不做绝望的事,才是智慧的一种特征。”何谓不做绝望之事呢?这跟孟子的智慧有共同之处——“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即君子要远离危险的地方。这包括两方面:一是防患于未然,预先觉察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防范措施;二是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要及时离开。这种谨慎的生活态度只有当人类处于理性的生活时代才能滋长出,而充满焦虑的工业社会里到处都是赌徒。所以,当发现灵魂中焦虑、暴躁的气息在增长,不防像梭罗一样,寻一僻静之处好好思索:不被物质绑架,做一个自由的人;不被贪欲引诱,做一个谨慎的人。
  深入自然,把思索的眼光拉长至人类历史与生命的维度。人类除了有物质需求外,还有精神上的需求。管仲在《水地篇》中说:“水,具材也,何以知其然也?日: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即“水是既具备材又具备美的。水柔软而清澈,能洗去人身上的污秽,这是水的仁德。”近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也指出人类生命的最初形态来自于水,即源于自然。人类是高级动物,不可避免地具有潜在的动物性。但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指人类运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劳动以达到生存的目的。而白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以来,隐藏的兽性不断显露,掠夺、杀戮层出不穷,梭罗痛心疾首地说:“你们深陷在一个十分古老的泥沼中,拉丁文的所谓aes alienum——别人的铜币中,有些钱币可不是用同来铸的吗?就站在别人的铜钱中,你们生了,死了最后葬掉了。”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多次讽刺世人只重物质而轻视轻视的畸形现象,“许多国家迷恋在疯狂的野心中,要想靠留下多少雕琢过的石头来使它们自己永垂不朽。如果他们用同样的劳力来琢凿自己的风度,那会怎么样呢?一件理性的事情,要比矗立一个高得碰到月球的纪念碑还更加值得流传”。无独有偶,钱穆类比西汉和古罗马的国史竟得出与梭罗相似的结论——“何以西洋自罗马帝国覆亡,即陷入一黑暗时期之惨运,而中国汉亡以后则不然?则以罗马建国,本与汉代精神不同。罗马乃以贵族与军人之向外征服立国,及贵族、军人腐败堕落,则其建国精神已根本不存在……之余汉代统一政府之创兴,并非以一族一系之武力征服四周而起,乃由当时全中国之文化演进所酝酿、所缔构而成词境界”。可见,物质的富足不能使一个时代不朽,而精神的富足可以。一个国家的风度,可以使它跨越时空而不朽,因为它的风度被刻入它的子民的血肉中,代代传承。但它的子民,不能承载它那夸耀的石头。
  二、走出自然,心有皈依
  从现实的社会形态方面思考人类生存方式的问题。《瓦尔登湖》带给现世保护环境的理念,它提示了自然中有着最质朴的生存之道——循环。而现世则如鲁迅所说,“林木伐尽,水泽淹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
  依托自然也是在深入人类的过去。在《瓦尔登湖》中,梭罗运用的大量的設问——“诸君生活在这个人世之间,度过了什么样的生活哪;你们生活得如此糟糕是否有必要呢;这种生活是否还能改善改善呢?”这种直接而有力的问题尖锐地抨击被染污的社会,财富带来了加倍的贪欲,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就像隐藏在经济一片繁荣后面的巨狼芬里尔。梭罗问:“谁使他们变成了土地的奴隶?为什么有人能够享受六十英亩天地的供养,而更多人却命定了,只能啄食尘土呢?为什么他们刚生下地,就得自掘坟墓?”答案或许在这里——“如政治、工业、商业种种,非竞争何以有进步?”但依靠毁灭自然寻得的进步只是另一种退步。
  走出自然,皈依宁静、自由的精神。
  自然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梭罗说:“如果在我们度过白昼和黑夜时,有更多时候是和天体中间没有东西隔开着的,如果诗人并不是在屋脊下面说话说得那么多,如果圣人也不在房屋内住得那么长久的话,也许事情就好了。鸟雀不会在洞内唱歌,白鸽不会在棚子里抚爱它们的真纯。”诗意的美感来自于生活。“人类创作的这个领域(指审美的意识形态),其实质是对生活作出诗意的反映……”当人从自然中走出,他之前所汲取到的养分将充分运用于他以后的创作中,达成一种诗意的美。这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的审美满足可称作精神生活的满足,这正是人们在追求物欲中所忽视的东西。深入自然,载着满足的精神归来,这是一种用金钱买不到的至高的享受。
  《论语子罕篇》中有一段这样的对答——“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意思是“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自然就好比那唐棣之华,如果我们思念着它,并时刻想要碰触它,它其实并不遥远。
其他文献
摘要:口语交际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口语交际知识,掌握口语交际方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从这个理念出发,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下注重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能力。而在众多能力的培养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摘要: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中学生写作动机缺失的普遍现象,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写给谁”,“写得怎么样”是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个核心问题,五者之间紧密联系,且后者是以前者的解决为条件和支撑的。所以,解决“为什么写”即写作动机这一问题,是研究写作教学的首要前提,也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他问题的基础环节。因此,对写作动机的研究是极其重要,且也是极其必要的。  关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即“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可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而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哲学观点在写作中的运用是分不开的。下面就从写作与思维与哲学
期刊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创造出较为轻松的氛围,进而逐渐推进教学效率的逐渐提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文在论述了思维导图概念以及优势的基础上论述了其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训练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高年级;写作  在2011年教育部出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之中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以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分级标准。依据其中的标准,英语教学有着工
期刊
摘要:晚清以来,社会转型。李伯元寄身上海主动放弃科举之路,在文化市场中办报卖文为生,完成了从传统文人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转换。李伯元以游戏之笔写戏谑之文满足市民阶层休闲娱乐的需要,追求商业价值重视报刊的经营策略,探索出了一条知识分子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道路。  关键词:编辑思想;小说刊载;社会转型  一、社会转型中的身份转变  晚清以来,社会转型,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中原有的社会结构开始松动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学习成绩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总体成绩的好坏。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翻转课堂是在近些年逐渐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将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翻转课堂的有
期刊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在许三观的中文版自序中提及“作者对长度的迷恋”,延续了《活着》的风格,作者把人生的长度在本书里用平淡无奇的对白形式娓娓道来,与揭示了人生哲学至高点为活着不同,《许》更多的展现了作者“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态度。  11次卖血,2个中心人物,在新中国伊始的蒙昧年代里,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对中职写作教学生活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就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进行详细论述,旨在为相关领域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字: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实践  引言  中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在日常应用文的写作上,同其他类型的院校存在一定的差别,中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上需要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因此,中职院校对
期刊
摘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提示阅读方法,要充分开辟多种信息源,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  关键词:激发兴趣;阅读习惯;扩大阅读;终生受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
期刊
摘要:同为俄批判现实主义的巅峰,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列夫·托尔斯泰两人的作品一直被人比较讨论。文章主要从人性视角下比较两者的异同,从两个方面入手,分别是其观察人性的视角以及小说中道德观作为人性表征的具体倾向。  关键词:人性描写;比较;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列夫·托尔斯泰同为俄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并称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双峰”。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坚持以文学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