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发展逻辑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zhaogan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社会矛盾的理论来源入手,结合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通过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依据及具体措施,为新形势下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从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中可以发现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背景下解决目前中国前进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一招。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改革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依据。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对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此,笔者通过分析“新矛盾”的理论来源和历史依据,来探寻其产生的现实条件和解决办法,从而增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理解。
  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理论来源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唯物辩证法中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它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外化形式且集中并突出的表现。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社会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和鲜明的时代特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矛盾的思想为党的十九大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论断的提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遵循。
  (一)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矛盾的思想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新时代面貌提出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马克思比较早地就提出包含有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他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矛盾的情况,认为有一种矛盾贯穿于一切社会形态当中,它规定了社会的性质和结构,并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走向高级,这就是社会基本矛盾。他还认为作为有生命的人的存在和发展,同人的需要是分不开的,这是人的本性。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论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将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运动作为促进社会发展转型的依据,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矛盾的重要战略手段,这就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来源。同时,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昭示着时代的转变,这对国家的很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致力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解决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并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层次和水平[1]。这不仅充分体现了我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探寻发展规律,更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立场。将社会矛盾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结合起来,这是理论和举措的契合,全方位展示了党的为民情怀[2]。
  (二)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矛盾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正式地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并将其寓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当中。他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同时,毛泽东同志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矛盾的思想,他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这样不仅肯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也同样存在着矛盾,而且更加坚定地认为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泉和最终力量。他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要学习和掌握矛盾分析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树立辩证思维,从而用联系发展的眼光驾驭全局,促使人类社会向更高的方向发展。虽然目前我国社会的矛盾具有复杂性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就其性质而言是非对抗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历史课题我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握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类矛盾。要用民主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对我们当前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深有启发[3]。
  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历史依据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政治层面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中心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毛泽东思想由此产生了;之后党的八大提出:“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和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三大改造完成后,邓小平同志在我国建设和改革时期厘清了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相结合的成果,我党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各项事业前进的中心,直面矛盾,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不懈奋斗,之后便一直坚持这一共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伟大呼唤,实现强起来需要我们正确处理新矛盾,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矛盾是对我党长期以来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理论和经验的总结,是全党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在新时代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
  三、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思想的探索实践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现实问题的基础。1978年改革开放是中国崛起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经历了深刻且历史性的变革。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国目前发展也面临着很多实质性的问题,我们必须进行大而强的转变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需要。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以及人们的思想素质有待提高,各项制度亟待完善,这一最大的实际就决定了社会基本矛盾不会轻易改变。因此我们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正确认识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抓住了社会主要矛盾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从而破解城乡发展難题,解决社会及社区矛盾,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助力。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表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存资料的消费已不能够满足人民的需要,转而追求发展和享受资料的高层次体验。矛盾的不平衡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收入差距等。此外经济建设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水平之間也存在差距;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充分表现在供给不充分、质量和水平不够高,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王萍(2019)[6]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揭示的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判断标准指出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主要问题。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需要依靠发展这一关键,党和国家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思想政策都是为了在应对当前社会重大矛盾课题的现实基础上,通过协调各方来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因此刘英团(2017)[7]认为“国家、民族和人民梦想的实现,有赖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赖于对基本国情的认知。要抓住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聚精会神搞建设,全身心投入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路径
  从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中可以发现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背景下解决目前中国前进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一招。第一,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中国特色是我们的旗帜。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是我们的原则和底线。第二,改革要深刻理解体会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第三,辩证法要求改革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五位一体建设,同时要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用经济的发展推进其他部分的协同配合。
  新时代防范和化解人民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利益冲突,解决人民内部的各类复杂矛盾还需从制度层面入手,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来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和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科学论断。另一方面,解决新时代社会矛盾不仅需要依靠民主的办法,同时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全面依法治国不仅可以弥补新时代人民在文化社会方面的具体法治需求,同时也能够促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德治可以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激发一切创新创造活力,促进个体充分自由发展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8]。针对复杂的社会矛盾,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依法施政,积极引导群众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8.
  [2]高文兵,吴争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论的三重逻辑[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3).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王萍.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论断的理论思维[J].广西社会科学,2019(4).
  [7]刘英团.回答时代新课题,用新理念推动变革[J].产权导刊,2017(11).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从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到当今的代议制民主,民主的观念由来已久,但对其内涵的解读又充满争议。美国法哲学家德沃金跳出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扛起价值整体主义的大旗,提出了基于尊严二原则的伙伴民主观,强调政治社会的成员都必须带着对所有其他伙伴平等的尊重和关心而行动,要竭力使法律符合他们关于每个公民的尊严都要求什么的善意理解,这远远超出了多数民主的要求。德沃金的民主观推进了对民主价值的深入阐释,势必对民
期刊
摘 要: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和伯恩施坦基于对所处时代的不同认识及对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不同理解,在科学社会主义必然性问题上存在理论分歧。考茨基在《疑问的社会主义对抗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中,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判断问题的分析,回应并批判伯恩施坦的改良社会主义观。探究考茨基和伯恩施坦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为人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期刊
摘 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选派干部和人才到农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逻辑起点,重点探讨驻村“第一书记”发挥自身优势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以中国医科大学选派干部在工作实践中的职能为路径和落脚点,全面深入研究高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显性作用。本文认为充分发挥高校选派干部的理论优势、学养优势,实现派出单位党组织与驻派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同时,在建强村党组织工作中“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各项制度机制建设正处于探索和完善中。本研究以北京市C街道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为例,总结分析了其在购买服务中的顶层设计、制度建设、购买流程和购买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做法,以期为其他地方发展和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提供借鉴,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改革。  关键词:基层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
期刊
摘 要:每一个人都存在于现实的社会当中,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00后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他们渴望人际交往并希望交往能力得到他人的认同。同时他们中有一部分有过儿时留守经历。因此研究大学生儿时留守与和谐交往能力之间的关系非常有意义,通过SPSS22.0数据分析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关键词:00后
期刊
摘 要:延展认知是认知科学哲学中一个重要议题,1998年克拉克和查尔默斯通过将认知工具定义为认知过程的一部分,将认知的边界从颅内延展到颅外,从皮肤延展到世界之中。延展认知理论打破了传统认知理论中认知位置位于脑内的常识,受到许多争议。本文通过对梅纳瑞的认知整合理论的研究,为解决延展认知面临的困境提供更多的思路。  关键词:延展认知;认知整合;因果耦合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基于现有文献自编了《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问卷》,针对辽宁省辖区内14个地级市的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以及认同差异的个体性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显示,样本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政治面貌以及受教育程度个体认同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从加强宣传教育效度、提升文化建设高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力度等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税收收入的大幅增加,但房地产企业因其具有生产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投资风险高、产业关联广、涉及税种多等特殊的属性,导致税务机关无法全面掌握税源的真实情况,从而导致税源管理难度大,税收征收效率低。对房地产行业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突破税源管理瓶颈,提高征管效率,显得尤为
期刊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是时代赋予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乎思想文化宣传的效果,牵涉面广,影响大,需要讲究策略,把握节奏,积极稳妥地推进。在实践中构建五元传播模式:界定传播主体,设计传播内容,融合运用传播介体平台,划分传播受众,追求传播效果。从而促进习近平新思想入脑入心,实现传播的大众化和广泛化。  关键词:新媒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传播;五元模式  
期刊
摘 要: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不够匹配、社区养老资源还需整合优化等“碎片化”困境。要有效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需要从整体性治理视角出发,寻求各主体的协调与合作、逻辑与机制上的创新和社区养老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城乡老年人“幸福居家养老”的目标。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碎片化;整体性治理;整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