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运动注入“身体自由”因子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iteracy的英文原意是指能读书、会写字,隐含着“受过教育”的意味。一个人能读书、会写字,才可能在思想上获得自由。只有能读会写,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与人进行深入交流,才能在精神上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世界因此而宽阔,远方和未来才更有意义……
  而Physical Literacy则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就像他的头脑能学会读写一样,具备自主、自由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可能性。Physical Literacy翻译成中文意为“身体自由”。“身体自由”这个词诞生不过几十年,但如果你Google(谷歌)一下Physical Literacy,相关资料浩如烟海,根本读不完。不过在中文世界里,你几乎啥都找不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为啥老外对此讨论得如此热闹?因为围绕“身体自由”的讨论,都是在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为运动能力的发展设定目标。

让孩子运动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你很认真地在孩子的运动方面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想必你一定也相信运动是极好的教育方式,养成一生运动的习惯将使人受益匪淺。
  你让孩子运动的目的可能是快乐、健康、品格塑造以及提高竞技水平等。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有一个道理是不变的,那就是目标越清晰越有可能实现。这个清晰,指的就是衡量标准。如果你有一个目标,同时又有一把尺子,它能让你时时刻刻都知道目标有没有实现以及距离完成它还有多远,这时目标才有意义,难道不是吗?
  这就是“身体自由”这个概念的好处,它可以作为发展孩子运动能力的目标,清晰、可实现、自带衡量标准。研究者们相信,实现“身体自由”,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有潜力、有信心,能自由地发展任何体育运动作为爱好,保持活力和身体健康。
  而如何实现身体自由,尽管目前相关研究仍在继续,但我们已经有了一套相对清晰的框架,它是实现身体自由的步骤和尺度,它让我们知道,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往前走。

何为身体自由


  研究者们将“身体自由”大致概括为一个人对于终生保持运动活力的能力、信心和渴望。
  能力,指一个人的身体可以协调、有效地参与各种各样的运动,完成相应的动作,灵活听从大脑使唤,能够在运动中协调地跑、跳、躲、踢、击、滑、游、平衡等。能力通过从小获得足够多的玩耍机会和运动指导而获得。
  信心,是指人知道自己有能力参与各种运动,相信自己可以享受运动乐趣,理解各种运动之间的共性,跟伙伴相处融洽自在。信心通过能力的提升和周围人的支持而获得。
  渴望,是指一个人对运动有热情,能深切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对运动的态度积极,总是想尽力做到最好。渴望通过积累运动中美好的体验而获得。

“身体自由”的发展阶段


  最后简要介绍一下“身体自由”如何实现,要获得身体自由须经过如下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标准,研究者们正努力使其标准客观化:
  活力的开始:0~5岁的孩子,应该在父母和幼儿园老师的陪伴下尽量保持活力。孩子应该多爬、跑、跳、抓、踢、滚、扔,感受运动的快乐。不必参加有强烈组织性的运动训练计划,开心就好。
  基础阶段:6~8岁的孩子,应发展自己的基础动作能力(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FMS)。基础动作能力是儿童运动能力培养的一大重点,孩子应该在这个阶段发展出协调、高效的基础动作能力。除了运动能力,更重要的是建立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很重要。
  学习阶段:9~12岁的孩子,应该尽可能多参加各种门类的体育锻炼,而且选择接受正规的体育指导,这将有助于他体会运动的相通性,并发现自己的爱好。

  实现“身体自由”,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有潜力、有信心能自由地发展任何体育运动作为爱好,保持活力和身体健康。

  训练或自由发展阶段:12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尝试了不少运动方式,自然会选择其中的一两项作为持续的爱好。部分孩子可能会希望获得持续的训练以进入中学、大学的校队;而更多的孩子则是有了一项终身爱好,并且获得了对他至关重要的“身体自由”。
  ——摘自微信公众号“钥匙玩校”
其他文献
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分享说“刚刚吼完孩子,真的很后悔,心疼儿子成为了我情绪不稳定的牺牲品”。引起了大家的同感。多少孩子在默默地当着父母的出气筒啊。  讲真,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吗?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焦虑往往比孩子的问题本身更可怕。比如一个孩子刚刚学说话,口齿不清,一着急就结巴。我想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小小鱼有时候急着跟我说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急得说不清,我会听着,告诉他慢漫来,一句话允许他说几
期刊
曾经全世界最负盛名的美国加州童星秀兰·邓波儿走了,巧合的是,一位来自中国重庆的可爱小天使却在美国加州一炮而红。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世界顶级模特比赛IMTA国际模特达人大会上,来自山城重庆的6岁小女孩周子凌,通过走秀、摆拍、表演等6个项目的展示,从世界40个国家的700名少儿模特中脱颖而出,为中国捧回首项该大赛少儿组总冠军。成熟的表演,甜美的笑容,山城版秀兰·邓波儿——周子凌甜蜜来袭……天生小明星,书
期刊
严复  郎官巷是福州三坊七巷中最短的一条巷子,从头走到尾不过一百来米。在这条小巷里,有一座中国传统民居与西方建筑风格“无缝对接”的古厝。宽广的天井、清式规制的结构、仿照西方建筑纹饰的栏杆……中西元素的完美结合,一如这座房屋曾经的主人严复那中西合璧的人生基调。  走进故居,厅堂高敞,插屏后的一副楹联“尽黜才华见真性,总来辛苦为黎元”映入眼帘。楹联所处的位置虽不显眼,却是严复内心最真实的表达:去掉外在
期刊
让孩子自幼接受死亡教育,就等于让他们真正理解生命的存在和终结。  孩子问起去世的奶奶去了哪里,你将如何回答?也许你从未想过让孩子直面这个事实,但太多例子告诉我们:让孩子们自幼接受正确的死亡教育,不仅能让他们毫无阴影地正确对待生死、通过实现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提升生命质量,也能有效降低未成年人死亡率。  在美国,“死亡教育”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如今已在全美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普遍实施。而在家庭教育中,面对孩子
期刊
“雄鸡一唱天下白”,公鸡打鸣时的动静搅醒过不少人的美梦。曾经有学者推测,如果在公鸡头部测量的话,打鸣声的声压级直逼130分贝,堪比飞机发动机。我们人类若是暴露在这种水平的噪音之下,只用短短1秒就会造成听力受损。那么公鸡自己是如何忍受住自己制造的噪声的呢?  一群来自比利时的研究人员决定较真一把。他们找来3只品种不一的成年公鸡,并在它们的脖子上绑上微型麦克风,位置刚好在外耳道开口附近,以还原公鸡耳朵
期刊
和上一代相比,“00后”的“星二代”们活得更加洒脱。他们从不躲避关于父母的话题,也不介意被称为谁的儿子或女儿,他们甚至还会跟父母一起上节目、接受采访。好或者不好,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我就是我爸妈的孩子,为什么要躲呢?  与父母的关系更像朋友,比起说教更多的是被尊重。国外读书的经历让他们有幸远离娱乐圈的是是非非,同时也更早地学会独立,有自己的主见。  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他们热爱电影、尊重电影,也
期刊
有了孩子后,我算是成功融入了小区的育儿网络。不过,在享受邻居偶尔帮忙看看孩子,自己可以去拿个快递,或者做顿饭的便利之外,我也发现加入社区育儿网络后的一些弊端。  原本,带娃下楼,去小广场上跑跑跳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是极好的。但是,零食的泛滥却让我很难应对。那些热情的奶奶、妈妈们的包里,永远都能掏出各类糖果、薯片、乳酸菌饮料……  对于2岁的儿子来说,他根本不可能拥有当面拒绝美味零食的能力。而作为父
期刊
当我们成为家长后,会随时遇到各种问题——孩子吃饭到处跑怎么办?孩子不爱讲卫生怎么办?孩子不爱分享怎么办……各种各样我们认为棘手的问题。  我们很期待孩子早点上幼儿园,由老师来教他们,让家长们都省心。那么在欧洲的公立幼儿园里,老师又是怎么教孩子们懂得分享、讲究卫生、好好吃饭等等家长认为棘手的问题呢?一个字:玩!  在玩中学习各种知识、锻炼各种能力。而这个过程里。老师不需要刻意地用嘴巴来教导,只需要做
期刊
经过两年的井喷式发展,研学旅行已经变成了大多数中小学的校外教育活动,千千万万的中小学生不是在研学旅行,就是在研学旅行的路上。  从目前市面上各家服务机构的研学旅行产品来看,在华丽的语言包装下,“深入体验”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是最多、最丰富的一种形态。虽然其体验深入,但真正的教育性却多有不足。  回归政策本源,2016年教育部主导发布的研学旅行纲领性文件《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
期刊
研学旅行是衔接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创新形式,更是提升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与途径。那么,学校开展什么样的研学旅行才是适合孩子、才是真正让孩子受益的呢?学校究竟该如何组织研学旅行呢?  这些问题都是学校和基地应该去思考的。设计出一个好的研学旅行能够激发学生体验的内驱力,拓展学生体验的活动空间,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养成,培养學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其成为一个有益于家、国、天下的大气之人。明确研学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