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人,勿忘的历史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2456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俄罗斯是一个英雄的国度,首都明斯克是二战后苏联命名的12个英雄城之一。5月9日,是欧洲战场二战胜利纪念日。此时的白俄罗斯,每座城市、每个乡村都充溢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很多人胸前都别上了纪念二战的红绿丝带。
  来到英雄的国度,自然要实地探访曾经炮火硝烟的战场。斯大林防线是二战的重要遗存,威猛的飞机、坦克,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如今,已成为人们拍照留念的背景。
  防线不是一条简单的坑道,而是一個巨大的军事防御工程,由23个庞大的筑垒地域构成,其中包括4000多个永备火力点,全部由钢筋混凝土和特殊材料铸成,全长1200公里。在示意图上,从北部的卡累利阿地峡一直延伸到南部的黑海沿岸。
  “斯大林防线”气势恢弘、布列森严。它几乎相当于德国的齐格菲防线、法国的马其诺防线、芬兰的曼纳海姆防线和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线等世界著名防线的总长。修筑工程极为浩大,从1928年建设至1939年。
  内部墙壁上,还保存着当时守卫者用红墨水书写的“我们捍卫和平,不惧怕威胁,时刻准备用武力回击战争贩子的挑衅”。目睹于此,依然振聋发聩。虽然我们看到的只是漫长防线之一角,但足以令人感悟到昔日战争之惨烈,今日和平之可贵。
  如果说斯大林防线代表的是苏联军队的抗击遗存,那么哈丁村纪念馆雕塑群所在地,则是武装纳粹对徒手平民无情杀戮的屠场。当杰里斯基馆长用低沉、似乎是压抑着对法西斯暴行愤怒的声音为我们讲述当年的故事,更加重了这种沉重、悲愤的感觉。
  哈丁村是一个普通村落,有26户人家。1943年3月22日,德国法西斯以搜查白游击队员为名闯进该村,将149人(其中包括75个儿童)全部杀害。为纪念哈丁村及被法西斯毁掉的其他白俄罗斯村庄,1969年5月7日在原哈丁村建成纪念碑群。
  纪念碑群中,最触动心灵的,无疑是主题为《不屈的人》的雕像。雕像以该村56岁的铁匠卡明斯基为原型塑造。卡明斯基是德寇屠村后幸存三人中唯一的成年人。雕塑表现的是他抱着在手中将咽气的儿子,悲愤欲绝,似乎在对灭绝人性的法西斯进行无言的控诉。
  哈丁村里的死难者公墓墓碑上,用俄文和白俄罗斯文两种文字镌刻着死难者留给生者的话:“请善良的人们记住,我们热爱生命、祖国和亲爱的你们。我们被活活烧死了。我们请求所有人:将悲痛化为勇敢和力量,为了这个世界永久的和平与安宁,为了无论何时何地再也不会有人被烧死。”石碑的另一侧,同样刻着一行文字,那是生者对亡灵的回应:“你们是我们的亲人。在你们的面前,人们悲伤地低下头颅。在黑暗的灾难日子里,你们接受了死亡,没有向法西斯杀人犯屈服。但你们对祖国强烈的爱永存。人们对你们的思念将如大地和太阳一样永恒。”
  卫国战争期间,白俄罗斯有186座村庄被完全摧毁,居民被屠杀。据统计,全国共计235万多人死亡,相当于每3个白俄罗斯人中就有一位死去。为警醒后人特建有村庄墓地,整齐排列的186座墓碑代表着这186座白俄罗斯村庄。每一块墓碑中央都镶嵌着一个玻璃瓶。杰里斯基馆长告诉我们,玻璃瓶里保存有从那些被焚毁村庄采集来的土壤,红色象征着火和鲜血,灰色象征燃烧后的灰烬。
  哈丁村是白俄罗斯人心目中最神圣的民族精神纪念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虽然,哈丁村村民以及所有被纳粹屠杀的无辜平民再也看不到蓝天绿草,听不到松涛鸟鸣。但哈丁村的每株草木、每块砖石,都在向后人传达同一个信息: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战争。
  哈丁村纪念馆的留言簿上,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一段留言表达了一切热爱和平的国家与人民的心声:哈丁村炙烤着我们的心,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被赋予的责任:珍惜祖国土地上的和平与安宁,不允许战争恶魔重现。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21日
其他文献
人生就是一场表演。演给自己看,演给别人看。  既然是表演,就少不了要给自己化妆。妆扮是美化自己,把美好的自己展示给别人看。美化自己并没有错,但不能天天沉浸陶醉在美好的假象中,要认识卸妆后的自己,要悦纳真实的自己。  当妆化好了,表演的幕布拉开了,就一定要积极地演出,用真心用真情,不做作不忽悠,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观众。  人生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很多时候,你无法表演自己,你会戴上别人的面具,你会说别人的
期刊
去巴蜀之地出差,山间公路,蜿蜒曲折,转弯处向车窗外瞄一眼,不禁肝顫——咫尺之外,就是峡谷。跟当地朋友说:真佩服这山区的司机,平原上的老司机在这,都不敢开。朋友却说:这边的司机,初到平原开车,也是害怕。  心下奇怪,问其缘由。朋友说:山路坡陡弯多,开车时手脚要一直忙活;到了平原,多是坦途,不用一直打方向盘啥的;手一放在方向盘上不动,他们就心里发毛。一句话,他们习惯的开车,就是要手脚一直动。  听后不
期刊
这几天,山西曲沃一张证明“我是我”的户籍证明在网上热传。该证明是当地一位居民在办理手机业务时被要求开具的,通信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原先入网登记的一代身份证与二代身份证上的住址及号码发生了变化。  近两年來,清理各种“奇葩证明”的力度不断加大,也取得了明显效果,特别是机关、单位要求群众开具“奇葩证明”的新闻明显见少。但山西曲沃这张证明“我是我”的户籍证明却提醒我们:清理“奇葩证明”,只在机关、单位这一
期刊
一日,我应邀赴某友的家宴,酒过三巡、菜尝五味之后,满桌旧友新朋都變得谈兴大发,或报大道新闻,或传小道消息,或放谈国际形势,或漫议国内时政。而座中的一个披金挂银的女宾却独树一帜,大谈其丈夫孩子家中琐事,且大有垄断话题之势。于大家都觉兴味索然之时,一位男客挺身而出,婉讽曰:“我劝你没事读读书,看看报,关心关心国家大事,不要把自己变成精神的囚徒。”哪知该女士闻听此言,就像被人踩痛了玉脚上的鸡眼,柳眉倒竖
期刊
击鞠,是古代的一种游戏,相当于现代的马球。据说传自西域,盛于唐朝。击鞠不比街头小儿击壤,砖头瓦块就能成一局。击鞠需良马盛装大阵仗,平头百姓玩不起,只有纨绔子弟,甚至只有皇宫高墙内才办得到。  宫中喜击鞠,自然就有善击鞠的高手,尤其让人惊讶的是,大唐王朝竟然有几个皇帝是击鞠的行家。《唐语林》就记载了两个善击鞠的皇帝。  一个是唐宣宗。“宣宗弧矢击鞠,皆尽其妙。所御马,衔勒之外,不加雕饰。而马尤矫捷;
期刊
这些年无论是书房还是办公室,时兴挂书法横幅,譬如“紫氣东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还有就是“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流行于当下,怕是连七品芝麻官郑板桥这位作者也始料不及。郑板桥一生书画诗联颇丰,在《郑板桥全集》中其赠商人联:“打松算盘,得大自在。”题扬州勺园:“移花得蝶,买石饶云。”但“难得糊涂”,郑板桥只弄出个下联,未对成对子,后来有人想补个上联,凑成一对。  前些年,沽上大家龚望先生送笔者
期刊
这个故事,是我去台湾旅游时,当地导游阿莲讲的。故事的主角是她的爸爸,他今年已经85岁了。阿莲的父亲来台湾时只有15岁。他这样小的年龄,怎么来台湾的?说来有些夸张:那一天,母亲让他去打酱油,而他在打酱油的路上,遇上了一队要撤退到台湾的军队,他不幸被抓了壮丁。  被抓壮丁,小小年纪便离开了母亲,阿莲的父亲无疑是不幸的。不幸中的万幸是,因为他是宁波人,与蒋介石是同乡,所以后来幸运地成为蒋的保镖。因为是蒋
期刊
“熊孩子”又惹事了。前不久,两个“熊孩子”趁同伴钻进洗衣机里“躲猫猫”,按下开机键就悄悄溜走,導致消防队赶来破拆才救出来。  说起“熊孩子”,很多人满是“槽点”。比如,口红被当成蜡笔,包包被翻了个底朝天,在公众场合大喊大叫……更令人不能接受的是“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说“小孩子不懂事”理直气壮,甚至觉得“不束缚孩子、让孩子发挥天性”是教子有方。  “熊孩子”不等于坏孩子。正如小狗、小猫格外调皮
期刊
提起美国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克莱尔·帕特森,恐怕很多人并不熟悉。他是解码地球年龄的第一人。他通过对陨石中铅同位素丰度的测量比对,推算出我们这个蓝色星球的年龄为45.5亿岁。由于这类实验需要排除环境中的铅干扰,在此过程中,他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大气、海洋环境中的铅含量在不断暴涨。经过仔细分析,他认为罪魁祸首就是含铅汽油。  当时在美国,石油生产商为减少汽车引擎的爆震现
期刊
梁实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海明威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顾漫说:一个笑就击败了一辈子,一滴泪就还清了一个人。一人花开,一人花落,这些年从头到尾,无人问询。  毕淑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