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小学教育作为研究主题,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两大分类基础上,从语文与科学两个科目切入,尝试在新时期小学教育创新方面对其融合推进。一方面可以利用语文语言讲解复杂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增添语文语言的教学工作,通过两方面的资源整合促进我国小学教育中的素质教学实践。
新时期为了促进“教育减负”,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在全国诸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很多教育创新模式。但从现阶段的素质教育要求出发,寓教于乐、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已经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两条重要路径。在这种现实环境与背景之下,可以结合积累的创新经验与成功案例,进一步在语文与科学之间建立起融合通道,促进小学生的能力培养。
一、用语文“讲”科学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学习基础,学好语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逻辑。为了在现阶段实现用语文“讲”科学,可以通过对科学教育中应用语文逻辑加以实现。
以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主题为例。首先,对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这个主题进行语文逻辑分析,形成导入、探究、拓展、总结四大实践板块。然后,在老师通过PPT模板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描述与讲解,使学生明白要实现的科学主题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方式,建议以隐性的方式进行传导。其次,利用写作文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将该主题作为一个作业设计,转化为一篇科学作文;然后,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条列举。完成后,就以科学主题作文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完成一篇科学主题设计,具体以“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第三,当学生完成该主题的作文后,就可以由原来的组成员开展主题探讨活动,从而丰富各自的文章,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教师根据经过小组讨论与最后润色形成的文章,对学生开展指导,并在指导的前提下,引导小组成员完成设计好的作业实践,并根据实践结果再提交一份观察报告。
从综合评估的角度分析,这种用语文“讲”科学的方式,重点在于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学习传达、表述科学知识的能力,并在这种能力的基础上,完成对科学知识的细化、深化,达到通过学生主体吸收科学知识的目的;同时,这种进行思维探讨、文字建模、程序设计、流利说明、标准操作的新型教育模式,既突出了语文逻辑的作用,也强调了科学知识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系统化思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延伸。简单讲,即用语文“讲”科学,使学生形成了按照设计到实践去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思维模式。
二、以科学“富”语文
小学语文主要是通过字-词-句-段-篇-章的渐进开展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也有交叉)。要提升语文教育水平,可以按照“0-1”“1-0”两种现代教育模式实践。语文属于综合性最强的学科,而科学属于知识最前沿的学科。要达到以科学“富”语文的目标,就可以将科学看作一种可以通过语文逻辑进行理解的知识,使其在科学术语、科学逻辑、科学文章、科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得到“语言化”阐述。比如,以新时期的语文教育为例,可以将各类植物、动物名称作为生词进行教育,或者植入更多的科学术语,丰富语文词汇;再如,可以通过增加一些著名的科学类文章,作为范文使学生学习科学类文章的写作;还能够利用科学活动课堂与科学户外活动的经验,将其作为语文作文写作中的素材,使小学生在具有真实感受与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表述其情感,深化其认知,从而更好地传达通过学生主体所获得的知识体验,将其以文字的形式加以分享。
这种以科学“富”语文的教学路径,能够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各种能力转化、移植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同时,这条路径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其通过图片、文字、视频以外的形态观察、感官体验、活动参与、设计实践,进一步领略到语文的作用与价值,并使其知识得到全面化发展。这样既可以克服传统教育模式下因学科限制所造成的知识以科目为准的缺陷,也可以促进学生在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对接,并依托融合方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解释世界构成的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认知、智力与情感方面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的小学生属于千禧一代,在未来的成长中既要懂得更多与科技相关的知识及操作技能,也需要借助語文所学得的知识去传达各种创意与设计方案。倘若能够结合当前实践经验,形成用语文“讲”科学,以科学“富”语文的新型教育模式,将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由于这种新的学科融合与知识对接符合新时期对于未来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建议在现阶段运用创新教育中的资源融合思路,进一步研究适用于科学与语文两种科目教育所需要各项能力培养方案,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新时期为了促进“教育减负”,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在全国诸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很多教育创新模式。但从现阶段的素质教育要求出发,寓教于乐、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已经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两条重要路径。在这种现实环境与背景之下,可以结合积累的创新经验与成功案例,进一步在语文与科学之间建立起融合通道,促进小学生的能力培养。
一、用语文“讲”科学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学习基础,学好语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逻辑。为了在现阶段实现用语文“讲”科学,可以通过对科学教育中应用语文逻辑加以实现。
以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主题为例。首先,对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这个主题进行语文逻辑分析,形成导入、探究、拓展、总结四大实践板块。然后,在老师通过PPT模板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描述与讲解,使学生明白要实现的科学主题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方式,建议以隐性的方式进行传导。其次,利用写作文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将该主题作为一个作业设计,转化为一篇科学作文;然后,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条列举。完成后,就以科学主题作文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完成一篇科学主题设计,具体以“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第三,当学生完成该主题的作文后,就可以由原来的组成员开展主题探讨活动,从而丰富各自的文章,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教师根据经过小组讨论与最后润色形成的文章,对学生开展指导,并在指导的前提下,引导小组成员完成设计好的作业实践,并根据实践结果再提交一份观察报告。
从综合评估的角度分析,这种用语文“讲”科学的方式,重点在于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学习传达、表述科学知识的能力,并在这种能力的基础上,完成对科学知识的细化、深化,达到通过学生主体吸收科学知识的目的;同时,这种进行思维探讨、文字建模、程序设计、流利说明、标准操作的新型教育模式,既突出了语文逻辑的作用,也强调了科学知识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系统化思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延伸。简单讲,即用语文“讲”科学,使学生形成了按照设计到实践去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思维模式。
二、以科学“富”语文
小学语文主要是通过字-词-句-段-篇-章的渐进开展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也有交叉)。要提升语文教育水平,可以按照“0-1”“1-0”两种现代教育模式实践。语文属于综合性最强的学科,而科学属于知识最前沿的学科。要达到以科学“富”语文的目标,就可以将科学看作一种可以通过语文逻辑进行理解的知识,使其在科学术语、科学逻辑、科学文章、科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得到“语言化”阐述。比如,以新时期的语文教育为例,可以将各类植物、动物名称作为生词进行教育,或者植入更多的科学术语,丰富语文词汇;再如,可以通过增加一些著名的科学类文章,作为范文使学生学习科学类文章的写作;还能够利用科学活动课堂与科学户外活动的经验,将其作为语文作文写作中的素材,使小学生在具有真实感受与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表述其情感,深化其认知,从而更好地传达通过学生主体所获得的知识体验,将其以文字的形式加以分享。
这种以科学“富”语文的教学路径,能够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各种能力转化、移植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同时,这条路径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其通过图片、文字、视频以外的形态观察、感官体验、活动参与、设计实践,进一步领略到语文的作用与价值,并使其知识得到全面化发展。这样既可以克服传统教育模式下因学科限制所造成的知识以科目为准的缺陷,也可以促进学生在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对接,并依托融合方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解释世界构成的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认知、智力与情感方面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的小学生属于千禧一代,在未来的成长中既要懂得更多与科技相关的知识及操作技能,也需要借助語文所学得的知识去传达各种创意与设计方案。倘若能够结合当前实践经验,形成用语文“讲”科学,以科学“富”语文的新型教育模式,将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由于这种新的学科融合与知识对接符合新时期对于未来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建议在现阶段运用创新教育中的资源融合思路,进一步研究适用于科学与语文两种科目教育所需要各项能力培养方案,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