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的防控措施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w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73-02
  近年来,一些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特别是突发传染病疫情频发,如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2007年的禽流感、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近一段时间在全国出现的散在H7N9禽流感,这些疫情都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高校是人群相对密集的特殊社区,加上人员流动性强,病毒传播风险大大增加,是一些传染病的多发地。2003年的“非典”和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也对我校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不良影响。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措施到位、应对积极,经过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防止了大面积的扩散,确保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现将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为高校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 思想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完善
  2003年“非典“疫情结束后,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性,构建有效的领导机构和防控工作体系是应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的关键措施,也是落实各种防控措施的重要工作基础。学校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学校防控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多次召开办公会,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从人、财、物和管理机制上确保传染病防控工作顺利实施。同时加强与上级教育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及时了解各种传染病疫情信息及防控策略,共同研究、部署和落实学校防控工作,形成有效的学校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格局。[1]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初发时,学校领导第一时间就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2 分工协作、科学防治、积极落实防控措施
  2.1 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本着客观、科学、适度的原则,学校有效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海报、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干部进行专门培训,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深入地进行各种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以此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树立传染病可防、可控、可治的理念,消除恐慌心理,增强学生的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例如为入学学生进行卫生宣教,发放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 加大专项投入与建设,全力做好医疗准备工作
  在2003年“非典”、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后,学校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按照疾控中心疫情防护要求,提前储备一定数量的隔离衣、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医务室购买了一批84消毒液、过氧乙酸等消杀药品,用于学生宿舍、教室、医务室以及公共环境的消毒。购买大量的体温计,为每位教职工配备一支,每个学生宿舍一支。购买了红外线体温检测仪,保证学校门卫对入校人员体温检测的需要。购买了一次性口罩,免费供给发热病人使用,防止疾病在同学之间传播。按照省卫生厅发布的防治“非典”、“甲流”预防性中药处方,购买了黄芪、甘草、白术、太子参、麦冬、金银花等预防性中药,与学校食堂联合,为学生煎制和提供免费中药汤剂。医务室设立发热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建立发热登记本,详细记录病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专业、所在班级、宿舍、辅导员姓名、联系电话、体温等等。在学校培训楼腾出一层招待房间,用于发热病人、与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外地回校学生的隔离观察,每个房间设备都非常齐全。医务室派专人负责对他们进行医学隔离观察、治疗和日常管理。
  2.3 强化出入校园管理,严格体温检测
  这几次疫情出现后,在全校实行半封闭管理和学生请销假制度,以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外出,教职工和学生必须持证进入学校。学校门卫对进入校园的人员一律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未经检测者不得进入校园,对体温检测超过37.5℃的校外人员不得进入校园。2009年9月3日是新生报到的时间,针对这一情况,按照“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原则”,为有效控制流感在接站班车及校内传播,我们将检测体温地点移至新生接站处,由接站人员分别在火车站和汽车站对新生和送站家长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者方可上车;对体温超过37.5℃者,立即派专人专车送往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医院检查排除甲流方可入校。入校后直接进行医学隔离观察,体温正常一周后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这样就防止了疾病的传入。
  2.4 严格落实晨检制度,避免疫情扩散
  在校学生每天早晨要主动自测体温,宿舍舍长做好学生晨检的督促检查工作,每天填写体温监测登记表,于课前交给班长,班长汇总班级全体学生的登记表后交给辅导员,由辅导员将登记表交至医务室汇总。晨检中一旦发现有发热症状的学生,应立即告知辅导员,并让该生去医务室进一步诊查。教职工每天入校前要自测体温,如出现发热症状,要立即向学校请假,并告知医务室,自行居家隔离并就近到设有发热门诊的医院诊断治疗。坚持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安排专人对因病请假的学生问清病情,做好学生因病缺课详细记录,并追踪学生病情体温变化,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5 加强消毒措施,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医务室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消毒知識培训,对医务室、学生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等场所实施日常消毒及每日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并在校园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大扫除,消灭卫生死角,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宿舍每日开窗,增进室内空气流动。积极防范疾病的传播。
  3 积极应对,及时处理流行期发热病例 依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治疗方案(2009版)》,[2]将腋下体温≧37.5℃的定义为发热,发热病人均需去发热定点医院排除甲型H1N1流感。2009年11月3日,大一计算机专业一位新生突发高热,体温达到39.2℃,询问发病情况,得知该生前一天曾经外出,立即转诊至甲型H1N1流感定点医院,进行血常规和胸部X线等检查,排除甲型H1N1流感后回学校治疗。两天后,该班级陆续出现16例发热病人,体温37.6℃~39℃,表现为明显的班级聚集性。医务室迅速上报学校防控领导小组,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病情的进一步蔓延,至12月29日,共出现101例发热病人,均在最快时间给与对症治疗,短时间内得以恢复,未引起大面积的流行,保证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具体做法如下:   3.1对发热病人要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病情的加重。首先详细询问病人的发病情况,包括是否有外出史,接触史,是否有运动、着凉等病史,记录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班级、辅导员、联系电话、体温,然后转至定点发热门诊,做血常规及胸部X线检查,排除甲型H1N1流感后转回学校,进入隔离病房观察治疗。对发热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因为有些学生对隔离有抵触情绪,心理压力大,不利于治疗。告知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流感的进一步扩散。给与抗病毒、抗炎、退热药物,如连花清瘟胶囊、抗病毒口服液、清热解毒中成药,合并感染的给与抗生素。隔离病房每日消毒通风,防止交叉感染。每天派专人测量体温四次,体温下降后改为每日测量两次,连续三天体温未超过37.5℃的病人可返回宿舍,继续应用口服药巩固治疗,并教育学生在宿舍内自觉戴口罩,7至10天病人全部治愈。
  3.2早预防、早干预可控制流感的蔓延。针对同一宿舍、同一班级出现流感样发热病人后,对其他同学给与预防性干预,例如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板蓝根颗粒、抗病毒口服液。宿舍与教室每日消毒通风,与辅导员密切联系,及时沟通,掌握各班学生发热情况,教育学生尽量不要外出聚会,减少参加集体活动,不要乱串宿舍,同时做好流感知识的宣传培训,消除学生的擔心和恐慌情绪。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经过努力,陆续出现的发热病例未有明显的聚集性,医务室的门诊工作恢复正常。[3]
  4 体会:
  上述几种传染病一旦发生暴发流行,将会给学校防控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2003年“非典”期间,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未出现一例“非典”病例;2009年,我们学校虽然出现了101例流感样病例,但经过采取多方位立体化防控措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也未发生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主要是因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措施得力,上级卫生行政和防疫部门指导有方,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学校医务室同志们的辛勤工作。这些为积极应对传染病疫情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旦再出现突发传染病疫情,能够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的大面积扩散,确保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4]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教体艺「2009」6号
  [2] 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治疗方案(2009版)》
  [3] 闫进德,曹岩,赵彬,等.某高校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发热学生病情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0,31(8):1006-1007
  [4] 蔡乐农,权正良,高登义,等.某高校甲型H1N1流感综合防控措施.中国学校卫生,2010,11(31):1391-1392.
其他文献
【摘 要】非法行医是指不具备医疗资格,违反医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等,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本人从事医疗机构监督多年,新的形势对打击非法行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将市场经济体制下非法行医存在的主要原因进行归纳总结与同行们交流。  【关键词】新形势下非法行医;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87-01  【Abstract】the i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71-02  手术中的护理差错是指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对病人护理的过失,影响手术治疗工作的进展或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和不良后果的行为。护理差错的产生既有管理因素,也有技术性原因,还有当事人的责任心问题。基层医院中如何减少手术过程中护理差错,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患者的救治水平,是每一个护理人员思考的职责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91-01  儿童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易发生院内感染,特别是住院患儿体质较弱,免疫功能低下,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接触少量病原体即可引起院内感染,从而加重原有疾病,增加患儿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因此,加强儿科病区管理,降低院内感染率是现代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根据儿科病房医院感染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许多医院通过规模的扩张来提升竞争力。医院建筑项目规模大、投资多,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对工程投资实施有效审计管理。本文阐述医院建筑项目审计的重要性,并对其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医院;建筑工程;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8
期刊
【摘 要】从培养安全意识、狠抓规章制度落实、做好细节管理、重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培训、掌握沟通艺术等方面,探讨护士长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磅重要作用。  【关键词】护士长;安全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76-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损害
期刊
【摘 要】麻醉药品是特殊管理药品之一,是医院药事管理的重要内容。我院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麻醉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对麻醉药品从入库、出库、使用、回收等环节严格批号管理,做到可追溯,本文主要介绍我院药房发药、空安瓿收回、未使用完麻醉药品的收回管理,有效防止药品的流失,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麻醉药品奠定基础。  【关键词】麻醉药品;批号管理;安全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0月我科的30名护理人员分为A组(常规管理组)15名和B组(层级管理组)15名,后分别于实行管理的前后对所有人员进行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及医生、患者和护理人员自身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比较发现,B组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均高于A组,同时B组的医生、患者和护理人员自身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均
期刊
【摘 要】目的:规范麻醉科高值耗材和毒麻贵重药品的管理。方法:根据拟定的麻醉科手术耗材及药品统计表有效落实五专制度和发放程序管理。结果:麻醉高值耗材的管理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麻醉药品的管理达到了安全、有效、合法使用。结论:规范麻醉耗材及麻醉药品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临床适用性取得管理成效,能减少麻醉准备时间。缩短各科手术接台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了手术医生满意度.确保了药品管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瑞安市零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血清群分布情况,为防治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GB/T 4789.7-2008,用标准血清进行分型以及神奈川实验检查其溶血素。结果:采集99份海水产品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59株,检出率为59.60%。不同样品种类检出率 贝壳类29件检出20株,检出率为68.97%;鱼类52件检出26株,检出率为50.00%;虾蟹类
期刊
【摘 要】探讨影响中学女教师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以便针对性进行健康干预和疾病预防。方法:对2012年某中学251名在职女教师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体检结果异常指标达80项、1046人次,异常检出率达100%。(2)女教师前十位疾病依次为:乳腺增生、血脂异常、盆腔积液、慢性宫颈炎、超重及肥胖、白带清洁度Ⅲ度、血压升高、血尿酸高、血清转氨酶升高、子宫肌瘤。(3)前十位阳性检查结果中,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