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职业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考验。如何将职业教育做强,发挥技能型人才的优势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走向的中心话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将学校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将课堂教学与技能强化有效结合的方式,它不仅满足了市场对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实现了从毕业到就业的“零过度”,而且为企业快速培养了技术骨干。因此,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
关键词:职业学校 校企合作 激励机制
校企合作是利用职业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新型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也是现阶段国内外职业学校主要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战略。深入探究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稳定长期的合作机制,对社会经济、学校、企业、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 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得到普遍采用,但是取得的总体效率较低。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着形式化和短期化的现象。如何在政府引导下调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愿,解决现阶段校企合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与急功近利的不良现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
由于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学校校企合作得到大力发展。现阶段,我国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主要模式有:吸收合作企业成为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参与设计学校人才的培养方案;建立实训基地;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在学校做兼职教师;与企业签订“订单”协议,实施订单式的培养等。学校校企合作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虽然校企合作的形成多种多样,但都没有能够深层次合作。部分校企合作项目也只是在每个学期做个样子而已,校企合作目前是一种比较松散和不稳定的,甚至是形式的状态。行业企业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即使政府号召企业要积极参与,职业学校主动去“拉”企业,企业也需求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在没有体制、机制、制度的保障下,没有明确企业的权利和义务,无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校企合作只是短期、表面、简单、不规范、靠人脉关系和感情维系的一种低层次合作,缺乏深层次沟通交流,无法形成统一的、协调的整体行动,合作成效不理想。大量實践表明,导致校企合作成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激励机制严重缺失。
二、改革措施
1、确定政府的激励主导地位
加强政府对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统筹领导,发挥主导作用,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保障。政府进行政策引导,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鼓励并引导职业学校与企业发展合作。具体做法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鼓励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不仅给予补助、奖励,还利用社会舆论媒体进行宣传,提高企业和职业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要加大校企合作的资金投入。我国职业教育资金投入十分短缺,严重地限制职业教育发展。政府应该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与投入保障的机制。在财政上,加大职业教育资金投入,对实施校企合作的学校与企业直接投资,同时积极引入市场的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也投入到职业教育,用来改变校企合作的资金不足现状。完善校企合作法律体系,法律应具有强制性,为了使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得到有效性的保障,必须要立法,明确规定校企合作中的各个参与主体的职责、权利、义务。同时还要加强政府对校企合作的监督管理,校企合作能够运行,需要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政府在监督时,成立专门的组织或机构进行管理,对校企合作进行合理的监督、评价。
2、职业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目前,职业教育在我国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办学质量不高,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要提高职业教育在我国的社会地位,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教育观。同时,职业学校应该提高办学质量,突出教育特色,通过质量与特色取得社会的认可,达到提高社会地位的目的。职业学校还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应该积极地改革办学体制和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上符合企业需求。所以,职业学校要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与人才的培养模式,以良好的教学质量及鲜明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意识和能力的水平,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提高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3、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较低,由于企业责任和权利不明晰,企业主体地位缺失以及企业没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应该通过政府政策和法律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应具有的权责利。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政府应该给参与的企业减免税收和财政补贴,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同时,企业只有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各个中职校、各个专业都在进行空前的课程改革,努力塑造品德好、技术精、能力强的中职学生新形象,要想赢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和信赖,就必须紧密“校企合作”,以发展的眼光、以现实需要为基础,从长远的战略目标出发,发展好职业教育。
关键词:职业学校 校企合作 激励机制
校企合作是利用职业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新型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也是现阶段国内外职业学校主要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战略。深入探究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稳定长期的合作机制,对社会经济、学校、企业、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 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得到普遍采用,但是取得的总体效率较低。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着形式化和短期化的现象。如何在政府引导下调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愿,解决现阶段校企合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与急功近利的不良现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
由于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学校校企合作得到大力发展。现阶段,我国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主要模式有:吸收合作企业成为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参与设计学校人才的培养方案;建立实训基地;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在学校做兼职教师;与企业签订“订单”协议,实施订单式的培养等。学校校企合作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虽然校企合作的形成多种多样,但都没有能够深层次合作。部分校企合作项目也只是在每个学期做个样子而已,校企合作目前是一种比较松散和不稳定的,甚至是形式的状态。行业企业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即使政府号召企业要积极参与,职业学校主动去“拉”企业,企业也需求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在没有体制、机制、制度的保障下,没有明确企业的权利和义务,无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校企合作只是短期、表面、简单、不规范、靠人脉关系和感情维系的一种低层次合作,缺乏深层次沟通交流,无法形成统一的、协调的整体行动,合作成效不理想。大量實践表明,导致校企合作成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激励机制严重缺失。
二、改革措施
1、确定政府的激励主导地位
加强政府对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统筹领导,发挥主导作用,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保障。政府进行政策引导,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鼓励并引导职业学校与企业发展合作。具体做法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鼓励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不仅给予补助、奖励,还利用社会舆论媒体进行宣传,提高企业和职业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要加大校企合作的资金投入。我国职业教育资金投入十分短缺,严重地限制职业教育发展。政府应该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与投入保障的机制。在财政上,加大职业教育资金投入,对实施校企合作的学校与企业直接投资,同时积极引入市场的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也投入到职业教育,用来改变校企合作的资金不足现状。完善校企合作法律体系,法律应具有强制性,为了使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得到有效性的保障,必须要立法,明确规定校企合作中的各个参与主体的职责、权利、义务。同时还要加强政府对校企合作的监督管理,校企合作能够运行,需要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政府在监督时,成立专门的组织或机构进行管理,对校企合作进行合理的监督、评价。
2、职业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目前,职业教育在我国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办学质量不高,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要提高职业教育在我国的社会地位,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教育观。同时,职业学校应该提高办学质量,突出教育特色,通过质量与特色取得社会的认可,达到提高社会地位的目的。职业学校还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应该积极地改革办学体制和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上符合企业需求。所以,职业学校要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与人才的培养模式,以良好的教学质量及鲜明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意识和能力的水平,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提高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3、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较低,由于企业责任和权利不明晰,企业主体地位缺失以及企业没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应该通过政府政策和法律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应具有的权责利。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政府应该给参与的企业减免税收和财政补贴,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同时,企业只有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各个中职校、各个专业都在进行空前的课程改革,努力塑造品德好、技术精、能力强的中职学生新形象,要想赢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和信赖,就必须紧密“校企合作”,以发展的眼光、以现实需要为基础,从长远的战略目标出发,发展好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