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小学高段还是低段,教师都应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习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预习,这无论对高效课堂的建设,还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都十分深远。课文预习,从何处出发呢?本文以《桥》为例(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 从单元导读出发
单元是一个整体,同一个单元内的课文,在单元目标的达成上,或互为补充,或体现学与用,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教师教学不能没有单元整体意识,学生的学习同样需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因此,预习课文从“单元导读”出发就十分必要。像《桥》一课,学生预习单元导读,预习什么呢?比如单元导读这样描述:本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要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学生可以获得一些本组课文的预习信息:(1)读课文时尽量落实中年级时学过的见文字想画面的方式,努力进入课文情境,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2)感动自己的地方要划记号做批注:比如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以及为什么这样写;(3)搜集可歌可泣的相关故事。预习导读,破解密码,最初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能主动了解单元目标,合理安排自己的预习活动了。
二、 从词语盘点出发
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是本组课文必写必记和必读必认的词语,是本组课文字词书写与积累的底线。精读课文后面附录的一般是单个汉字,预习时,与词语盘点里的相关词语结合过关,更符合“字不离词”的原则。当然,作为高年级的字词预习,把相关生字词从课文里圈出来,读准字音,分析汉字特点,动笔书写,运用以前学过的方式识记,听写过关,以及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这都可以自主完成。像《桥》这一课,容易读错的字是“势不可当”的“当”,原因是与另一个成语“势不可挡”意思相同,容易误会。易错的字是“祭奠”的“奠”,中间“酉”容易漏写一短横,“豹子”的“豹”左边也容易误写成反犬旁。书写方面,笔画较多的汉字不少,需要重点注意笔画的疏密避让。进入五年级,学生在汉字的认读、识记、书写方面的方法积累已经不少,先学后教应该成为基本策略。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以检测的方式落实,重点指导个别易读错、易误写、不易写美观的汉字。同样是注重识字、写字,高段多放手,学习过程前移,是应有的共识。
三、 从课后习题出发
小学语文课文后面都安排了与学习目标对应的练习题,这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凭借,理应成为学生预习的抓手。比如《桥》的课后有三道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3)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如,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找出来,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预习中,学生先读通,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按照要求做批注,目标明确并可操作。五年级的学生,先尝试思考,大部分问题其实都是可以解决的。由于是在课前,时间充裕,学生还可以思考得更深入、更全面,比如关于大雨和洪水描写的好处,学生可能从语言修辞、篇章构思、表现手法等多个角度去思考。如果是在课内,时间局限等因素使学生往往浅尝辄止,思路还没打开便被“叫停”,课堂被一些缺乏深度价值的小训练充斥着,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反之,学生思考深入,即使是错的,也呈现出了最近发展区,这正是教育的绝好着力点,学生成长的最佳生长点。当然,要想有实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白:不懂的时候尽量思考,思考之前不能看任何参考书。不然,深阅读的策略又会只收获浅阅读的效果。
在以上预习做法之外,其他常规预习做法依然是必要的,比如给长文章标段落序号等等。另外,超越习题之外的学生自主阅读感悟也是值得提倡的,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基于单元导读、词语盘点、课后习题的预习,不过是一个预习要求的下线。
一、 从单元导读出发
单元是一个整体,同一个单元内的课文,在单元目标的达成上,或互为补充,或体现学与用,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教师教学不能没有单元整体意识,学生的学习同样需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因此,预习课文从“单元导读”出发就十分必要。像《桥》一课,学生预习单元导读,预习什么呢?比如单元导读这样描述:本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要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学生可以获得一些本组课文的预习信息:(1)读课文时尽量落实中年级时学过的见文字想画面的方式,努力进入课文情境,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2)感动自己的地方要划记号做批注:比如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以及为什么这样写;(3)搜集可歌可泣的相关故事。预习导读,破解密码,最初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能主动了解单元目标,合理安排自己的预习活动了。
二、 从词语盘点出发
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是本组课文必写必记和必读必认的词语,是本组课文字词书写与积累的底线。精读课文后面附录的一般是单个汉字,预习时,与词语盘点里的相关词语结合过关,更符合“字不离词”的原则。当然,作为高年级的字词预习,把相关生字词从课文里圈出来,读准字音,分析汉字特点,动笔书写,运用以前学过的方式识记,听写过关,以及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这都可以自主完成。像《桥》这一课,容易读错的字是“势不可当”的“当”,原因是与另一个成语“势不可挡”意思相同,容易误会。易错的字是“祭奠”的“奠”,中间“酉”容易漏写一短横,“豹子”的“豹”左边也容易误写成反犬旁。书写方面,笔画较多的汉字不少,需要重点注意笔画的疏密避让。进入五年级,学生在汉字的认读、识记、书写方面的方法积累已经不少,先学后教应该成为基本策略。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以检测的方式落实,重点指导个别易读错、易误写、不易写美观的汉字。同样是注重识字、写字,高段多放手,学习过程前移,是应有的共识。
三、 从课后习题出发
小学语文课文后面都安排了与学习目标对应的练习题,这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凭借,理应成为学生预习的抓手。比如《桥》的课后有三道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3)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如,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找出来,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预习中,学生先读通,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按照要求做批注,目标明确并可操作。五年级的学生,先尝试思考,大部分问题其实都是可以解决的。由于是在课前,时间充裕,学生还可以思考得更深入、更全面,比如关于大雨和洪水描写的好处,学生可能从语言修辞、篇章构思、表现手法等多个角度去思考。如果是在课内,时间局限等因素使学生往往浅尝辄止,思路还没打开便被“叫停”,课堂被一些缺乏深度价值的小训练充斥着,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反之,学生思考深入,即使是错的,也呈现出了最近发展区,这正是教育的绝好着力点,学生成长的最佳生长点。当然,要想有实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白:不懂的时候尽量思考,思考之前不能看任何参考书。不然,深阅读的策略又会只收获浅阅读的效果。
在以上预习做法之外,其他常规预习做法依然是必要的,比如给长文章标段落序号等等。另外,超越习题之外的学生自主阅读感悟也是值得提倡的,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基于单元导读、词语盘点、课后习题的预习,不过是一个预习要求的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