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显然,“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与学生的生活相伴而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就成了语文训练的一项训练内容。那么,在小学,特别农村小学中,“口语交际”真正落实到位了吗?学生真正能从课堂上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吗?
一、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现状。
在农村小学工作久了的老师,总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农村的孩子越到高年级的学生,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回答问题或举手的人总是越来越少。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当众说话显得神情紧张,说话羞涩,手足不自然,心里有话说不出来等现象,存在问题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
1、生人面前,羞于开口;
2、口齿不清,发音不准;
3、支流破碎,缺乏条理;
4、不分场合,大声喧哗;
5、别人场合,随意插言。
二、问题原因分析。
确实,从当前农村小学学生当众口语表达能力令人担忧,造成诸多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主要有:
原因一:遭受打击多了,害怕再次出丑。
学生之所以害怕交流,害怕当众发言,不仅仅在于说什么,更在于与什么样的人说,在怎样的氛围中说。害怕一旦说话不当,说话不得体,举止出错,同学们会嘲笑,老师会批评;有些平时在课堂下侃侃而谈的学生,一旦在大庭广众之下,就难于启齿,这类学生主要是缺乏勇气,担心得过多,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不敢交际。
原因二:语言储备匮乏,不规范。
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受生活经验限制,积累的词汇不够丰富,说话时,又受方言影响,因此,就出现了,有些学生虽然有表达交流的意愿,但是因为缺少必要的语言积累,造成思维的狭隘性,影响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使原本有话说,有话讲的内容,变得无话可说,出现了“啊”“哦”“嗯”“这个”“那个”等话语中断的现象。因此,口语交际课成了个别尖子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更多的学生只是陪衬,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对口语交际失去了兴趣。
原因三:不善于倾听。
交际是双向互动的,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而且要求听者会听。“倾听”包含两层意思:一、听别人说话用心、细心,这是一种礼貌,也是对说话人的尊重;二、要会听。边听边想,思考说话人的意思,抓住说话人话中的要点。但是,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这样的错误:别人只说到一半,不管对或错,马上插话说“这我也知道”“抢我的台词啊”“哈哈,不对”“怎么能这样说呢”等话;或者,别的同学说的时候,往往只顾忙自己的事,不注意细听。
三、加强引导训练,有效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面对许多问题,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并且乐于、善于表达交流?如何使口语交际课“活”起来?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呢?
(一)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让学生敢“交际”,想“交际”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我们知道学生之所以怕交流,是因为同学会笑,老师会批,特别是怕老师的批评。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积极地引导,在评价过程中,多采用鼓励性原则,即使学生真的说不好,很糟糕,也应该多些纵向比较,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鼓励。如让一个学生讲讲在寒假里的一件事时,而他却讲得乱七八糟,没有顺序,也没有重点,如果作为教师这样说:“你讲的是什么啊!你看你说的像什么?真够笨的!”马上的,这在孩子的心里投下了阴影,以后如果他真有很多内容可以说,也绝对不会再说,同时这也给其他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讲得糟糕,老师会批评,会嘲笑,我们还是不要讲了吧!而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这样说:“你的故事还是很生动的,有趣的,不过讲的时候,如果你能有顺序的来讲,如先……再……。这样就更棒了。“这样一来,学生心里会萌发出一种下次讲得更好些的愿望,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更愿意表达,敢于表达,因为他知道,即使讲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
(二)创新形式,抓住时机,有效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不能局限于口语交际课堂,而要把口语交际训练贯彻于各项活动中去,随时随地进行说话训练。
1、自我介绍。介绍自己,说说自己的姓名、年龄、性格、爱好,就读学校年级,自己喜欢的人或事;介绍家庭情况:家在哪里?有几口人?分别是谁,都在哪里工作、学习。讲的时候,可以分开逐项说,再连起来完整说。
2、预习自说。语文阅读教学时建立在学生对课外进行预习的基础上,而预习情况反馈,就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一个空间,一个平台。因此,应让学生说说预习中读懂了哪些,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得。
3、于课文空白处,发挥学生想象力,进行口语训练。如《钓鱼》一文写到,因为钓鱼开发的时间还未到,又没有人发现,但父亲还是让“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了。在这里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空白的地方,如果父亲没用坚持让“我”把大鲈鱼放了,“我”以后的生活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合理想象,不仅进行说话训练,而且体会到遵守公共道德的重要性。
4、复述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复述课文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室培养学生有条理、完整地说话的训练方法。如教学《重阳节的传说》时,在进行复述课文的时候,让学生说出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情节、重要对话,然后尽可能发挥,要求口齿清楚,语言生动,有条理。经常进行复述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5、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
在课堂创设情境,捕捉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表达,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学《新型玻璃》,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新型玻璃特点的基础上,可以这样引导:如果你是新型玻璃,你将怎样向人们介绍自己?如果你是经销商,你将怎样向人们推销这些玻璃?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讲解,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才能讲得好。因此,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学会倾听,养成习惯。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只有“听”得好,抓住要点,获取了信息,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因此,教师有必要进行“听”的训练。如组织辩论会;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发言、交流过程中提出要求,诸如“请同学们仔细听XX同学的发言,等会儿我们要让同学们来复述他(她)的发言。”等类似的要求,先让学生静下心来,听同学的发言,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良好的听话习惯。
(四)增加阅读,丰富语言储备。
阅读大量的书籍,能丰富一个人的知识。而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一些好地词语、句子以及表达方式,从而避免学生在说话时出现不知如何表达,言之无物的现象。
总而言之,小学口语交际室一项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活动,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需要大量的实践锻炼。因此,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口语教学中,注意呵护学生的点滴进步,创新形式,抓住时机,进行扎实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一、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现状。
在农村小学工作久了的老师,总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农村的孩子越到高年级的学生,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回答问题或举手的人总是越来越少。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当众说话显得神情紧张,说话羞涩,手足不自然,心里有话说不出来等现象,存在问题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
1、生人面前,羞于开口;
2、口齿不清,发音不准;
3、支流破碎,缺乏条理;
4、不分场合,大声喧哗;
5、别人场合,随意插言。
二、问题原因分析。
确实,从当前农村小学学生当众口语表达能力令人担忧,造成诸多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主要有:
原因一:遭受打击多了,害怕再次出丑。
学生之所以害怕交流,害怕当众发言,不仅仅在于说什么,更在于与什么样的人说,在怎样的氛围中说。害怕一旦说话不当,说话不得体,举止出错,同学们会嘲笑,老师会批评;有些平时在课堂下侃侃而谈的学生,一旦在大庭广众之下,就难于启齿,这类学生主要是缺乏勇气,担心得过多,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不敢交际。
原因二:语言储备匮乏,不规范。
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受生活经验限制,积累的词汇不够丰富,说话时,又受方言影响,因此,就出现了,有些学生虽然有表达交流的意愿,但是因为缺少必要的语言积累,造成思维的狭隘性,影响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使原本有话说,有话讲的内容,变得无话可说,出现了“啊”“哦”“嗯”“这个”“那个”等话语中断的现象。因此,口语交际课成了个别尖子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更多的学生只是陪衬,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对口语交际失去了兴趣。
原因三:不善于倾听。
交际是双向互动的,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而且要求听者会听。“倾听”包含两层意思:一、听别人说话用心、细心,这是一种礼貌,也是对说话人的尊重;二、要会听。边听边想,思考说话人的意思,抓住说话人话中的要点。但是,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这样的错误:别人只说到一半,不管对或错,马上插话说“这我也知道”“抢我的台词啊”“哈哈,不对”“怎么能这样说呢”等话;或者,别的同学说的时候,往往只顾忙自己的事,不注意细听。
三、加强引导训练,有效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面对许多问题,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并且乐于、善于表达交流?如何使口语交际课“活”起来?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呢?
(一)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让学生敢“交际”,想“交际”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我们知道学生之所以怕交流,是因为同学会笑,老师会批,特别是怕老师的批评。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积极地引导,在评价过程中,多采用鼓励性原则,即使学生真的说不好,很糟糕,也应该多些纵向比较,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鼓励。如让一个学生讲讲在寒假里的一件事时,而他却讲得乱七八糟,没有顺序,也没有重点,如果作为教师这样说:“你讲的是什么啊!你看你说的像什么?真够笨的!”马上的,这在孩子的心里投下了阴影,以后如果他真有很多内容可以说,也绝对不会再说,同时这也给其他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讲得糟糕,老师会批评,会嘲笑,我们还是不要讲了吧!而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这样说:“你的故事还是很生动的,有趣的,不过讲的时候,如果你能有顺序的来讲,如先……再……。这样就更棒了。“这样一来,学生心里会萌发出一种下次讲得更好些的愿望,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更愿意表达,敢于表达,因为他知道,即使讲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
(二)创新形式,抓住时机,有效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不能局限于口语交际课堂,而要把口语交际训练贯彻于各项活动中去,随时随地进行说话训练。
1、自我介绍。介绍自己,说说自己的姓名、年龄、性格、爱好,就读学校年级,自己喜欢的人或事;介绍家庭情况:家在哪里?有几口人?分别是谁,都在哪里工作、学习。讲的时候,可以分开逐项说,再连起来完整说。
2、预习自说。语文阅读教学时建立在学生对课外进行预习的基础上,而预习情况反馈,就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一个空间,一个平台。因此,应让学生说说预习中读懂了哪些,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得。
3、于课文空白处,发挥学生想象力,进行口语训练。如《钓鱼》一文写到,因为钓鱼开发的时间还未到,又没有人发现,但父亲还是让“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了。在这里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空白的地方,如果父亲没用坚持让“我”把大鲈鱼放了,“我”以后的生活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合理想象,不仅进行说话训练,而且体会到遵守公共道德的重要性。
4、复述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复述课文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室培养学生有条理、完整地说话的训练方法。如教学《重阳节的传说》时,在进行复述课文的时候,让学生说出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情节、重要对话,然后尽可能发挥,要求口齿清楚,语言生动,有条理。经常进行复述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5、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
在课堂创设情境,捕捉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表达,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学《新型玻璃》,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新型玻璃特点的基础上,可以这样引导:如果你是新型玻璃,你将怎样向人们介绍自己?如果你是经销商,你将怎样向人们推销这些玻璃?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讲解,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才能讲得好。因此,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学会倾听,养成习惯。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只有“听”得好,抓住要点,获取了信息,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因此,教师有必要进行“听”的训练。如组织辩论会;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发言、交流过程中提出要求,诸如“请同学们仔细听XX同学的发言,等会儿我们要让同学们来复述他(她)的发言。”等类似的要求,先让学生静下心来,听同学的发言,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良好的听话习惯。
(四)增加阅读,丰富语言储备。
阅读大量的书籍,能丰富一个人的知识。而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一些好地词语、句子以及表达方式,从而避免学生在说话时出现不知如何表达,言之无物的现象。
总而言之,小学口语交际室一项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活动,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需要大量的实践锻炼。因此,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口语教学中,注意呵护学生的点滴进步,创新形式,抓住时机,进行扎实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