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障儿童康复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社会熟知和关注。目前,律动教学在特殊教育中已经取得初步研究成果,对智障儿童的康复正发挥着愈来愈明显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律动教学入手,简要分析了律动教学在智障儿童语言、肢体能力、情绪感知表达和学习能力等康复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律动教学;智障儿童;康复作用
一、前言
在我国,平均每一百名儿童中就有一名是智障儿童,此类儿童普遍智力低下,为教学、沟通带来了许多不便与困难。 音乐可以抚慰人的心灵,对于智障儿童智力开发和康复具有显著的作用。目前以音乐为主要载体的律动教学已经在特殊教育行业逐步展开,律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教学模式,正在被特殊教育界所熟知,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智障儿童的含义和特点
2.1智障儿童的含义
智障儿童是由于受先天或者后天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大脑受到遗传因素的染色体突变或者器质性损伤,大脑发育受到明显阻碍,形成认知活动障碍和全面的心理活动障碍,导致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较低阶段的特殊儿童。
2.2智障儿童的特点
生理上,智障儿童与常态儿童的差异并不明显。无论是身高、体重、机体发育水平和身体素质,智障儿童与常态儿童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差异。
心理上,智障儿童与常态儿童的差异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知觉上,智障儿童知觉缓慢迟钝、范围狭窄,知觉内容不精确;记忆力上,智障儿童记忆速度慢,记忆保持差;言语方面,智障儿童言语迟缓,词汇量小,表述不清;个性上,智障儿童更悲观、压抑,性格孤僻或喜怒无常。
三、律动教学
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高智障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的目的。
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还处在逐步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很不均衡。在多数大城市,特殊教育发展相对较快,律动教学得以惠及当地诸多智障儿童,但是在许多中小城市或者偏远地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律动教学还没有普及开来,很多智障儿童并未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康复。
四、律动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康复作用
4.1律动教学对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促进作用
受智力水平的约束,语言交流能力匮乏是智障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的语言能力明显低于常态儿童。对于非重度智障儿童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律动教学,是可以发展其基本的语言能力的。在对此类智障儿童的律动教学中,教师通过掌控音乐的旋律、力度和节奏等,达到发展智障儿童的表达语言、接受语言的能力之目的。每一节律动课程,都是语言、音乐、舞蹈、体育等方面的完美结合,反复出现的音乐旋律、歌词内容和舞蹈动作,对于帮助智障儿童增强对语言的记忆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尽可能想办法让智障儿童听清楚语言内容,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加深印象,以期更好低帮助智障儿童提高语言能力。
4.2律动教学对智障儿童肢体能力的促进作用
在律动教学中,伴随着音乐的简单舞蹈动作是刺激和训练智障儿童肢体能力的有效途径。受先天或者后天因素的不利影响,智障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統发育异常缓慢,这就直接影响了机体的运动能力,使得完全自主运动变得十分困难,而音乐载体下的律动教学为提高智障儿童肢体运动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律动教学中,伴随着简单而有规律的节奏,智障儿童反复重复走、跳、挥手等粗动作,促进了智障儿童的自我身体意识,锻炼了平衡感、方向感和敏捷性,也锻炼了纸张儿童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例如,在《小手拍拍》的律动教学中,教师可以伴随着“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耳朵在哪里?耳朵在这里,用手指出来……”这种节奏鲜明、重复率强的歌词,一边教唱一边做各种动作,通过充分调动智障儿童的学习乐趣和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友好的学习氛围,锻炼智障儿童对五官的认知能力和手脑的协调能力,从而促进了智障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
4.3律动教学对智障儿童情绪感知表达的促进作用
智障儿童有限的智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情绪感知和表达能力,所以,特殊教育行业的老师要从智障儿童实际出发,积极引导此类儿童正确感知和表达情绪,并有效控制、调节情绪,达到保持乐观积极情绪的目的。律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让智障儿童仔细体会各种喜怒哀乐情绪,并有针对兴地播放一些舒缓安逸或者节奏明快的音乐,安抚、调节孩子们的情绪,使孩子们的情绪趋向稳定。尤其是对那些有严重的悲观主义、对自己完全不自信的智障儿童,以及攻击性强、悲喜失度的智障儿童,律动教学是一项十分快乐而有意义的课程。在快乐的音乐旋律和舞步中,上述不良行为和心态通常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以至完全消失。例如,经验丰富的特教老师会通过《梦中的婚礼》、《琵琶语》等安静祥和的音乐逐步舒缓、平复智障儿童的不良情绪,通过《找朋友》、《春天在哪里》等节奏欢快的音乐调动、感染智障儿童的欢快情绪,并通过指导智障儿童一系列肢体动作的表达,体现出不同情绪。
4.4 律动教学对智障儿童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
作为智障儿童,普遍存在记忆力差、记忆内容少、记忆时间短的问题,而音乐活动作为教授知识的有效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智障儿童的记忆力,提高其学习能力。在律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的道具、乐器,强化智障儿童对物品的辨认能力,通过一定数量、体积等归类排列,提升智障儿童对物品的辨认数量。例如,在教唱儿歌《数蛤蟆》时,可以通过青蛙的颜色强化学生对绿色的认知;可以伴随着音乐强化“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的数量记忆;还可以通过歌伴舞教孩子们简单的蛙跳动作,锻炼智障儿童的肢体能力。
五、结束语
每一个智障孩子都是一位特殊的天使,他们带着上苍的特殊印记来到人间,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律动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特殊教育方法,正在越来越多地服务于智障儿童的康复教学之中。我们期待律动教学能够在今后发挥更为广泛和积极地作用,为智障儿童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滕飞.浅论智障儿童的音乐教育.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硕士论文,2007.4
〔2〕顾金萍.浅谈唱游与律动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康复作用.学周刊,2013.10
〔3〕张潇.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影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5)
〔4〕谭秀双.浅谈音乐课对智障儿童的重要作用.成才之路,2009(23)
关键词:律动教学;智障儿童;康复作用
一、前言
在我国,平均每一百名儿童中就有一名是智障儿童,此类儿童普遍智力低下,为教学、沟通带来了许多不便与困难。 音乐可以抚慰人的心灵,对于智障儿童智力开发和康复具有显著的作用。目前以音乐为主要载体的律动教学已经在特殊教育行业逐步展开,律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教学模式,正在被特殊教育界所熟知,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智障儿童的含义和特点
2.1智障儿童的含义
智障儿童是由于受先天或者后天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大脑受到遗传因素的染色体突变或者器质性损伤,大脑发育受到明显阻碍,形成认知活动障碍和全面的心理活动障碍,导致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较低阶段的特殊儿童。
2.2智障儿童的特点
生理上,智障儿童与常态儿童的差异并不明显。无论是身高、体重、机体发育水平和身体素质,智障儿童与常态儿童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差异。
心理上,智障儿童与常态儿童的差异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知觉上,智障儿童知觉缓慢迟钝、范围狭窄,知觉内容不精确;记忆力上,智障儿童记忆速度慢,记忆保持差;言语方面,智障儿童言语迟缓,词汇量小,表述不清;个性上,智障儿童更悲观、压抑,性格孤僻或喜怒无常。
三、律动教学
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高智障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的目的。
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还处在逐步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很不均衡。在多数大城市,特殊教育发展相对较快,律动教学得以惠及当地诸多智障儿童,但是在许多中小城市或者偏远地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律动教学还没有普及开来,很多智障儿童并未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康复。
四、律动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康复作用
4.1律动教学对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促进作用
受智力水平的约束,语言交流能力匮乏是智障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的语言能力明显低于常态儿童。对于非重度智障儿童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律动教学,是可以发展其基本的语言能力的。在对此类智障儿童的律动教学中,教师通过掌控音乐的旋律、力度和节奏等,达到发展智障儿童的表达语言、接受语言的能力之目的。每一节律动课程,都是语言、音乐、舞蹈、体育等方面的完美结合,反复出现的音乐旋律、歌词内容和舞蹈动作,对于帮助智障儿童增强对语言的记忆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尽可能想办法让智障儿童听清楚语言内容,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加深印象,以期更好低帮助智障儿童提高语言能力。
4.2律动教学对智障儿童肢体能力的促进作用
在律动教学中,伴随着音乐的简单舞蹈动作是刺激和训练智障儿童肢体能力的有效途径。受先天或者后天因素的不利影响,智障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統发育异常缓慢,这就直接影响了机体的运动能力,使得完全自主运动变得十分困难,而音乐载体下的律动教学为提高智障儿童肢体运动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律动教学中,伴随着简单而有规律的节奏,智障儿童反复重复走、跳、挥手等粗动作,促进了智障儿童的自我身体意识,锻炼了平衡感、方向感和敏捷性,也锻炼了纸张儿童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例如,在《小手拍拍》的律动教学中,教师可以伴随着“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耳朵在哪里?耳朵在这里,用手指出来……”这种节奏鲜明、重复率强的歌词,一边教唱一边做各种动作,通过充分调动智障儿童的学习乐趣和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友好的学习氛围,锻炼智障儿童对五官的认知能力和手脑的协调能力,从而促进了智障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
4.3律动教学对智障儿童情绪感知表达的促进作用
智障儿童有限的智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情绪感知和表达能力,所以,特殊教育行业的老师要从智障儿童实际出发,积极引导此类儿童正确感知和表达情绪,并有效控制、调节情绪,达到保持乐观积极情绪的目的。律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让智障儿童仔细体会各种喜怒哀乐情绪,并有针对兴地播放一些舒缓安逸或者节奏明快的音乐,安抚、调节孩子们的情绪,使孩子们的情绪趋向稳定。尤其是对那些有严重的悲观主义、对自己完全不自信的智障儿童,以及攻击性强、悲喜失度的智障儿童,律动教学是一项十分快乐而有意义的课程。在快乐的音乐旋律和舞步中,上述不良行为和心态通常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以至完全消失。例如,经验丰富的特教老师会通过《梦中的婚礼》、《琵琶语》等安静祥和的音乐逐步舒缓、平复智障儿童的不良情绪,通过《找朋友》、《春天在哪里》等节奏欢快的音乐调动、感染智障儿童的欢快情绪,并通过指导智障儿童一系列肢体动作的表达,体现出不同情绪。
4.4 律动教学对智障儿童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
作为智障儿童,普遍存在记忆力差、记忆内容少、记忆时间短的问题,而音乐活动作为教授知识的有效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智障儿童的记忆力,提高其学习能力。在律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的道具、乐器,强化智障儿童对物品的辨认能力,通过一定数量、体积等归类排列,提升智障儿童对物品的辨认数量。例如,在教唱儿歌《数蛤蟆》时,可以通过青蛙的颜色强化学生对绿色的认知;可以伴随着音乐强化“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的数量记忆;还可以通过歌伴舞教孩子们简单的蛙跳动作,锻炼智障儿童的肢体能力。
五、结束语
每一个智障孩子都是一位特殊的天使,他们带着上苍的特殊印记来到人间,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律动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特殊教育方法,正在越来越多地服务于智障儿童的康复教学之中。我们期待律动教学能够在今后发挥更为广泛和积极地作用,为智障儿童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滕飞.浅论智障儿童的音乐教育.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硕士论文,2007.4
〔2〕顾金萍.浅谈唱游与律动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康复作用.学周刊,2013.10
〔3〕张潇.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影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5)
〔4〕谭秀双.浅谈音乐课对智障儿童的重要作用.成才之路,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