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必须进一步改革,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是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目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必须进一步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教育必须进一步改革,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但中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和行动指南。目前,要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 要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虽然,全面发展的思想早已有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建国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也一直把全面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但是,应该说这还是一种教育理念,是针对社会分工所造成的人的片面性而提出的理想目标,并不具有充分的客观现实性。深化教育改革的任务十分紧迫,其中尤为重要和迫切的是要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与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将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无可比拟的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基础工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和世代繁荣的重要根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要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解放思想,尊重教育规律,开拓创新,迎接挑战。教育之道不在于灌输,而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通过鼓励、引导和启迪受教育者的求知欲、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素质提高、个性发展、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新世纪、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全球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从这一点上说,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扎实基础的教育。
2 要正确理解和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学校的传统使命是传授知识,今天的素质教育仍然把传授知识看作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但是,素质教育所讲的知识,首先是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全面的知识,而不只是升学考试所必备的知识,它包括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两个方面。人类早期传授的大多是人文知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科学知识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现在,则应是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并重。能力和素质相比,素质更根本。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表现,能力的大小是由素质的高低决定的。有了较高的素质,就会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探索能力和创造力。素质教育所讲的能力,并不仅是某种操作技巧。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能力,有些能力对有些人是必需的,对另一些人则是可有可无的。再说,现在许多人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乃至身份经常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无法确切知道每个学生将来干什么,也就不可能把学生一生所需要的能力都在学校里加以培养。学校所能做到和应该负责的只是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其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总之,素质内含着知识和能力,但知识、能力不等同于素质。素质教育是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知识教育观到能力教育观,再到素质教育观,是教育观念的重大进步。
3 要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为核心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德、智、体、美等,其中德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把思想品德教育视为教师的主要职责。在当代社会,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三才是传授具体知识。特别是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更为重要。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几年来,许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创造出许多很好的经验。采取多种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①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教育;②开办心理辅导室,接持师生心理咨询;③全体班主任教师和德育课教师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④各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⑤开展多元的文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⑥建立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教育环境。
4 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具有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它不仅是科技界和高等学校的任务,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只有从作为学校教育源头的中小学就开始抓创新教育,才会使一批又一批优秀年轻人脱颖而出成为可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要建立师生的平等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要营造一个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亲自动手去做、去实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列来提,是很有道理的。没有实践能力的人,绝不可能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实践出真知,脱离社会实践来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要通过鼓励、引导和启迪受教育者的求知欲、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过程中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素质提高、个性发展、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新世纪、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全球竞争与合作的环境。我国中学生参加学科世界奥赛,每年都能拿到许多金牌,这说明我们教育的优势;但是,建国60多年来,我们还没有独立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教育的不足。面对这样的现实,要求我们善于反思,取长补短,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 要以培养人格健全和有鲜明个性的人为目标
我们说,素质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但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不是机械割裂的,也不是简单并列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融合的结果就是人格。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的人格的高下和优劣。素质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要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同志特别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他说,如果不重视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会影响人一生的轨迹。全面发展的人,是人格健全的人,也是个性鲜明的人,教育的任务包括发现、爱护和发扬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德、智、体、美、劳等都达到一定的要求。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质教育直接从人才规格入手,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形成了新世纪的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我们要按照素质教育观,围绕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来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进一步改革我们教育、考试、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为此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马建富主编.职业教育学.立信会计出版社
2 林崇德主编.学习与发展.北京师大出版社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目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必须进一步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教育必须进一步改革,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但中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和行动指南。目前,要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 要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虽然,全面发展的思想早已有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建国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也一直把全面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但是,应该说这还是一种教育理念,是针对社会分工所造成的人的片面性而提出的理想目标,并不具有充分的客观现实性。深化教育改革的任务十分紧迫,其中尤为重要和迫切的是要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与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将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无可比拟的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基础工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和世代繁荣的重要根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要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解放思想,尊重教育规律,开拓创新,迎接挑战。教育之道不在于灌输,而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通过鼓励、引导和启迪受教育者的求知欲、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素质提高、个性发展、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新世纪、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全球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从这一点上说,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扎实基础的教育。
2 要正确理解和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学校的传统使命是传授知识,今天的素质教育仍然把传授知识看作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但是,素质教育所讲的知识,首先是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全面的知识,而不只是升学考试所必备的知识,它包括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两个方面。人类早期传授的大多是人文知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科学知识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现在,则应是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并重。能力和素质相比,素质更根本。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表现,能力的大小是由素质的高低决定的。有了较高的素质,就会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探索能力和创造力。素质教育所讲的能力,并不仅是某种操作技巧。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能力,有些能力对有些人是必需的,对另一些人则是可有可无的。再说,现在许多人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乃至身份经常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无法确切知道每个学生将来干什么,也就不可能把学生一生所需要的能力都在学校里加以培养。学校所能做到和应该负责的只是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其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总之,素质内含着知识和能力,但知识、能力不等同于素质。素质教育是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知识教育观到能力教育观,再到素质教育观,是教育观念的重大进步。
3 要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为核心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德、智、体、美等,其中德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把思想品德教育视为教师的主要职责。在当代社会,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三才是传授具体知识。特别是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更为重要。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几年来,许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创造出许多很好的经验。采取多种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①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教育;②开办心理辅导室,接持师生心理咨询;③全体班主任教师和德育课教师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④各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⑤开展多元的文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⑥建立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教育环境。
4 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具有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它不仅是科技界和高等学校的任务,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只有从作为学校教育源头的中小学就开始抓创新教育,才会使一批又一批优秀年轻人脱颖而出成为可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要建立师生的平等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要营造一个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亲自动手去做、去实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列来提,是很有道理的。没有实践能力的人,绝不可能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实践出真知,脱离社会实践来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要通过鼓励、引导和启迪受教育者的求知欲、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过程中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素质提高、个性发展、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新世纪、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全球竞争与合作的环境。我国中学生参加学科世界奥赛,每年都能拿到许多金牌,这说明我们教育的优势;但是,建国60多年来,我们还没有独立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教育的不足。面对这样的现实,要求我们善于反思,取长补短,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 要以培养人格健全和有鲜明个性的人为目标
我们说,素质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但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不是机械割裂的,也不是简单并列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融合的结果就是人格。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的人格的高下和优劣。素质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要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同志特别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他说,如果不重视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会影响人一生的轨迹。全面发展的人,是人格健全的人,也是个性鲜明的人,教育的任务包括发现、爱护和发扬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德、智、体、美、劳等都达到一定的要求。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质教育直接从人才规格入手,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形成了新世纪的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我们要按照素质教育观,围绕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来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进一步改革我们教育、考试、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为此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马建富主编.职业教育学.立信会计出版社
2 林崇德主编.学习与发展.北京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