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世纪初,搞好化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任,已经摆在化学教师的面前。要完成这个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和实际兴趣程度,利用合适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特介绍几种中学化学教学可行性的激趣方法,以供同仁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中学化学 教学 激趣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相信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不但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而且它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掌握、领会科学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必要条件。化学老师应该时时处处多角度全方位地注意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爱学,并能学好。教学实践中,我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做了如下尝试。
一、悬念激趣
在古典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下回分解”来吸引读者往下看。如在讲《分子和原子》一节时,开始我提了一个问题: 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体积如何?猜一猜?学生有猜大的,有猜等于的,有说不知道的,但有许多学生说“小于”,体积究竟如何,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这个问题看似与本节课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实则联系紧密,这一现象恰恰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这里巧设悬念,使学生情绪高涨,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二、设疑激趣
质疑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深入研究知识的起点。教师若能巧妙设置疑问,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去思考、辨别,定能极大促进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如《氧气的制取》一节,教师讲述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特点,并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之后,做了演示实验。提出问题:比较这两个实验,你认为二氧化锰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顺势又问:以上实验中,其中更适合于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哪个?从而让学生了解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通过这样的设问,给学生造成一种急于解疑的迫切心理,从而激起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媒体激趣
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声兼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分子和原子》一节时,探讨的东西从宏观领域跨入微观领域,这是初中生以前没有接触到的。这部分概念多,并且抽象不好懂,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影响。针对具体情况,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如可以制作成课件,电脑模拟,让学生从电脑上观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变深奥为简单,变抽象为直观,从而使学生更易领会,并且能激发学习兴趣。
三、操作激趣
调查资料表明:“对实验有浓厚兴趣”的中学生占大多数。因此,搞好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精心设计演示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趣味性实验,并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和动手操作,更能收到好的效果。动手实验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正如有些学生所说:见到仪器手发痒,不摸不弄不舒畅。如果能够满足学生这种迫切的心理需要,就能进一步发展学习兴趣,它比感觉兴趣的水平高了一级。如《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设计如下: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能否用这个性质用实验证明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这时学生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在可乐瓶口,另一端放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轻晃可乐瓶,使瓶内气体快速出来。这样学生亲自动手创造良好的情境,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增长才干,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以美激趣
化学实验中有大量的现象美,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以形成美丽的喷泉。黑色的氧化铜能被氢气还原成红亮的铜。自然界有100多种元素,让人觉得眼花缭乱,不知如何研究,但是他们排在一张元素周期表中,实在是简洁、概括。教师要善于发掘和整理,引导学生注意、感受和追求化学本身的美。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为了科学研究,呕心沥血,居里夫人成功之前遭遇几百次失败不轻易放弃,诺贝尔从研制黄色炸药到胶质炸药不断进取。教师要用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外活动激趣
课外活动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具体是指课堂之外开展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课外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
趣的有效途径,是教学工作的另一种形式,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和提高。课外活动的内容要与正在学习的或已经学过的内容相关,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要注重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1、自制教具。组织发动学生就地取材、制作简易教具。例如用墨水瓶制作酒精灯、切割大玻璃瓶制作玻璃水槽和钟罩、用小塑料瓶改制滴管、制作水电解仪等。2、家庭小实验。如自制简易净水器、雨水或土壤中PH的测量、用天然的花卉自制石蕊试液、水壶的水垢处理等,使学生亲历化学的应用价值。3、专题讲座。对一些课本中讲得少而又应让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的问题,可组织小组同学共同查阅资料,共同加以整理,然后由一人或几人向全体同学做专题报告。例如可以举办化学与社会系列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化学与人类衣食住行的密切联系。课外活动的开辟,可以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
解。
六、语言激趣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强调的是语言准确,于是有很多教师认为化学课的语言呆板,没有生气,但我不这样认为。同样的内容,甚至同样的教案,不同的老师去讲,风格就大不一样,效果当然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使自己讲课的语言简练、清晰、准确、生动、幽默。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中,教师的幽默确实可以起到一个添加剂的作用,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能把“死”的知识变“活”。当学生学习疲倦的时候,教师幽默的语言,可以重新振奋学生的精神。学生轻松的一笑,疑难问题会豁然而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举出一些浅显易懂而又不失幽默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教学《离子》一节时,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容易失去电子而质子数不变。我问学生:“质子数有没有变化?”答:“没有。”我说:“对,这是抢‘新娘’,与‘新郎’可没关系啊!”学生哄堂大笑……又如,我问学生:“乙醇加水得到什么?”答:“乙醇溶液。”我说:“那是劣质酒啊。”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风趣、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七、游戏激趣
教师将不同的教材内容编成各种有趣的小游戏,既能放松学生身体、心理,又能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初中阶段,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的方式突破难点。如击鼓传纸迅速阅读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化学式,写化学式比赛等。我利用转盘,让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也收到较好的效果。方法是:将二氧化碳作为转盘中心,次层贴上有关反应物,最外层是生成物,学生每四人一组进行游戏,让他们在快乐中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力求每节课的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培养学生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关键词:中学化学 教学 激趣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相信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不但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而且它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掌握、领会科学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必要条件。化学老师应该时时处处多角度全方位地注意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爱学,并能学好。教学实践中,我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做了如下尝试。
一、悬念激趣
在古典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下回分解”来吸引读者往下看。如在讲《分子和原子》一节时,开始我提了一个问题: 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体积如何?猜一猜?学生有猜大的,有猜等于的,有说不知道的,但有许多学生说“小于”,体积究竟如何,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这个问题看似与本节课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实则联系紧密,这一现象恰恰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这里巧设悬念,使学生情绪高涨,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二、设疑激趣
质疑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深入研究知识的起点。教师若能巧妙设置疑问,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去思考、辨别,定能极大促进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如《氧气的制取》一节,教师讲述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特点,并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之后,做了演示实验。提出问题:比较这两个实验,你认为二氧化锰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顺势又问:以上实验中,其中更适合于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哪个?从而让学生了解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通过这样的设问,给学生造成一种急于解疑的迫切心理,从而激起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媒体激趣
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声兼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分子和原子》一节时,探讨的东西从宏观领域跨入微观领域,这是初中生以前没有接触到的。这部分概念多,并且抽象不好懂,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影响。针对具体情况,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如可以制作成课件,电脑模拟,让学生从电脑上观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变深奥为简单,变抽象为直观,从而使学生更易领会,并且能激发学习兴趣。
三、操作激趣
调查资料表明:“对实验有浓厚兴趣”的中学生占大多数。因此,搞好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精心设计演示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趣味性实验,并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和动手操作,更能收到好的效果。动手实验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正如有些学生所说:见到仪器手发痒,不摸不弄不舒畅。如果能够满足学生这种迫切的心理需要,就能进一步发展学习兴趣,它比感觉兴趣的水平高了一级。如《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设计如下: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能否用这个性质用实验证明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这时学生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在可乐瓶口,另一端放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轻晃可乐瓶,使瓶内气体快速出来。这样学生亲自动手创造良好的情境,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增长才干,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以美激趣
化学实验中有大量的现象美,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以形成美丽的喷泉。黑色的氧化铜能被氢气还原成红亮的铜。自然界有100多种元素,让人觉得眼花缭乱,不知如何研究,但是他们排在一张元素周期表中,实在是简洁、概括。教师要善于发掘和整理,引导学生注意、感受和追求化学本身的美。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为了科学研究,呕心沥血,居里夫人成功之前遭遇几百次失败不轻易放弃,诺贝尔从研制黄色炸药到胶质炸药不断进取。教师要用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外活动激趣
课外活动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具体是指课堂之外开展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课外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
趣的有效途径,是教学工作的另一种形式,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和提高。课外活动的内容要与正在学习的或已经学过的内容相关,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要注重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1、自制教具。组织发动学生就地取材、制作简易教具。例如用墨水瓶制作酒精灯、切割大玻璃瓶制作玻璃水槽和钟罩、用小塑料瓶改制滴管、制作水电解仪等。2、家庭小实验。如自制简易净水器、雨水或土壤中PH的测量、用天然的花卉自制石蕊试液、水壶的水垢处理等,使学生亲历化学的应用价值。3、专题讲座。对一些课本中讲得少而又应让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的问题,可组织小组同学共同查阅资料,共同加以整理,然后由一人或几人向全体同学做专题报告。例如可以举办化学与社会系列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化学与人类衣食住行的密切联系。课外活动的开辟,可以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
解。
六、语言激趣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强调的是语言准确,于是有很多教师认为化学课的语言呆板,没有生气,但我不这样认为。同样的内容,甚至同样的教案,不同的老师去讲,风格就大不一样,效果当然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使自己讲课的语言简练、清晰、准确、生动、幽默。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中,教师的幽默确实可以起到一个添加剂的作用,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能把“死”的知识变“活”。当学生学习疲倦的时候,教师幽默的语言,可以重新振奋学生的精神。学生轻松的一笑,疑难问题会豁然而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举出一些浅显易懂而又不失幽默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教学《离子》一节时,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容易失去电子而质子数不变。我问学生:“质子数有没有变化?”答:“没有。”我说:“对,这是抢‘新娘’,与‘新郎’可没关系啊!”学生哄堂大笑……又如,我问学生:“乙醇加水得到什么?”答:“乙醇溶液。”我说:“那是劣质酒啊。”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风趣、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七、游戏激趣
教师将不同的教材内容编成各种有趣的小游戏,既能放松学生身体、心理,又能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初中阶段,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的方式突破难点。如击鼓传纸迅速阅读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化学式,写化学式比赛等。我利用转盘,让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也收到较好的效果。方法是:将二氧化碳作为转盘中心,次层贴上有关反应物,最外层是生成物,学生每四人一组进行游戏,让他们在快乐中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力求每节课的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培养学生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