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龙泉山夏花冬雪落满诗章。
十年,姚江岸朝霞暮霭蒸腾哲思。
2007年,王阳明故居修复开放,至今恰逢十周年。2017年11月10日,由余姚市人民政府主办,余姚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余姚市文广局(旅游局)、余姚市文物局、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承办,余姚市文保所执行承办,余姚隆重举行王阳明故居修复开放十周年纪念大会,以此回顾十年历程,致敬阳明先生。
余姚市文广局(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岳定说:“习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们衷心希望以王阳明故居修复开放十周年为契机,开启新一轮阳明学的研究与传承,弘扬阳明文化,践行阳明精神。”
形象窗口:一个城市客厅
每一个城市,基本都有一个门面式的存在。有的是一处自然景致,有的是一场人文盛宴。对于余姚,这样的资源可谓充足,主要体现于史前文化、姚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史前文化的代表如河姆渡遗址,红色文化的代表如“浙东小延安”梁弄。而作为主干式的文脉承载——姚江文化,在余姚内外所产生的精神滋养或许更为广泛与深潜,余姚名片式的美誉如“姚江人物甲天下”“东南最名邑”“文献名邦”等,都是指向姚江文化。那么,姚江文化的物化象征所在是哪一地标呢?那就是王阳明故居。
从2005年上半年开始,余姚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资金,对占地11亩、共有89间房屋的王阳明故居全面整修,重新陈列布展,并新建阳明广场。王阳明故居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主体建筑按中轴线分布,由南往北依次为照壁、门厅、轿厅、大厅、主楼(瑞云楼)、后罩屋,东西各有配房,四周筑有高墙,大小庭院错落其间。南辟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的广场,中央竖立王阳明全身铜像,并按明代原貌重建新建伯牌坊,与故居建筑融为一体。
“在这里,不仅能领略王阳明敢于冲破旧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解放,勇于反对旧道学禁锢的先进学说,还可真切感受到他文韬武略、治学不倦、成就卓著的一生。”余姚市司法局副局长李郁莎经常会陪着外地客人前来王阳明故居。早在2001年,笔者曾读到一篇刊于企业内刊的文章,一名颇具学识的外地员工慕名寻访王阳明故居,但因标识不清、建筑深藏,而未能寻得,在文中表达遗憾,以及隐隐的不满。时过境迁,如今,对于每一位王阳明及其学说的仰慕者,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尴尬了。“焕然一新,今非昔比,这样一个人文积聚的城市客厅,成为余姚接受举世瞭望的窗口。”姚剧《王阳明》编剧之一、作家杨东标说。
在修复开放的十年间,这里接纳了数以万计的阳明学专家、爱好者以及纯粹的观光游客。有的是对王阳明事迹感兴趣,有的是对王阳明学说有钻研,有的是被王阳明传奇所吸引,总之,心驰神往,慕名而访。
传承平台:一条文化脐带
近年来,余姚市纪委注重本土勤廉精神以及优良家规家训的发掘和弘扬,并将它们融入各项立家风、正家规的活动,以良好家风促进党风政风。
2015年底,为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余姚市纪委命名了首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王阳明故居名列其中。故居由此增加廉政教育、文化历史传承、家规家训推广等功能,成为全市党员干部接受反腐倡廉教育和传播廉政文化的重要阵地。
2016年上半年,为进一步开展王阳明廉政思想宣传工作,并配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王阳明·姚江王氏家规”专题活动,王阳明故居对西花厅和前西园进行了陈列改建。此次陈列改建,对以王阳明家训理念为核心的王氏家训的当代价值作进一步探索。改建后的西花厅名为“至善堂”,展示王阳明“蒙以养正”“良知传家”的家训家规。中堂上方设“至善堂”匾额,中堂两侧和前檐柱各设一幅楹联,中堂中部设家书《示宪儿》,左右两壁分别设四幅壁挂,内容均选自王阳明给家人和弟子的书信、诗文,表达他对子弟晚辈的教诲和期望,从中体现他的以良知学说为核心的家教理念。2016年6月30日,在杭州召开的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王阳明故居等12家教育基地被公布为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并授牌。
余姚市纪委干部陈科表示:“至善堂通过向党员干部展示王阳明家规家训的核心内容,使党员干部更深入地学习王阳明家规家训内涵,认识到王阳明家规家训对当今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借鉴意义,也进一步发挥王阳明故居作为今年浙江省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余姚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同时,为了以不同的空间角度更广泛地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规家风,王阳明故居在建造“王阳明·姚江王氏家规家风传习苑”过程中,对前西园整体空间进行合理区划。前西园以中纪委网站“王阳明·姚江王氏家规家风”为主要展示内容,以“传习”为核心功能,打造王阳明家规家训传习、传播、演示的场所,集展示、互动、演讲、演示、休闲功能于一体,并与庭院环境风貌相协调。
宁波市政法委干部朱云贵在参观王阳明故居后,不无感动地说:“王阳明故居真是传承心学、追慕先贤的一条文化脐带。”王阳明故居并非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传播王阳明文化,而是以切实的行动面向公众阐释阳明学的精神要义。“行”在重大而高端的文化工程项目中,包括廉政文化建设、文化传播枢纽建设等,也“行”在日常的细枝末节里。由此,十年间,王阳明故居成为一种“活”的文化脐带,向社会源源不断输送精神的营养。
史迹典范:一座心学基站
王阳明到过浙江、贵州、江西、福建等多个省份,留有古建筑、古遗址、摩崖石刻、碑刻等类型多样、价值丰富的史迹。为推动阳明史迹文献保护、研究、利用的跨地区协作,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贵州修文、绍兴柯桥、江西崇义等全国阳明史迹地的相关单位,自愿发起成立了“全国阳明史迹保护联盟”。
联盟的成立与运行,彰显了各地保护王阳明史迹的强烈愿望与殷殷决心。而在王阳明故居修复开放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孕育而生全国阳明史迹保护联盟,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王阳明故居作为一种引领式的存在,在全国传输互通王阳明史迹保护脉流。“全国有不少纪念王阳明先生的场所,而王阳明故居作为王阳明先生故里的史迹遗存和纪念场馆,更应作出表率、成为典范。今年,结合王阳明故居修复开放十年有目共睹的成效,余姚启动王阳明故居AAA景区创建,目前,游客中心建设已基本完工。既提升旅游特性,又深化文物本质,这应该是王阳明故居迎来的一个新跨越、新发展。”余姚市文广局(旅游局)副局长朱月芬表示,“重在史迹保护,从而更好地生发文化传播,这一个关键点和着力点,我们始终牢牢把握,绝不松动。”
余姚积极利用王阳明故居做好阳明文化传播是多侧面、集群化的。以王阳明故居为原点,有效向外延伸、辅助推进。宛如航空母舰配备相应小型而性能优良的船只。比如,在王阳明故居修复开放十周年纪念大會的前一天,位于余姚市区龙泉山上的中天阁挂牌成立阳明书院,首批吸引北京涌泉学苑学员、当地文化志愿者等约100人前来观摹与学习。中天阁初建于五代,明正德年间,由学者钱德洪将之设为讲堂,适时邀请王阳明讲学,每遇开讲,听讲者多达300余人。王阳明订立学规《中天阁勉诸生》,亲自书壁,以告诫勉励学生。
如今,余姚在王阳明讲学处中天阁挂牌成立阳明书院,秉持“知达鉴明”“行稳致远”的宗旨,以研读王阳明原文为主要学习方式,每周末组织一次授课,志在钻研阳明心学,传承阳明文化。这与王阳明故居相得益彰,有力强化王阳明故居作为一座心学基站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作者单位: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责任编辑:毛思洁
十年,姚江岸朝霞暮霭蒸腾哲思。
2007年,王阳明故居修复开放,至今恰逢十周年。2017年11月10日,由余姚市人民政府主办,余姚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余姚市文广局(旅游局)、余姚市文物局、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承办,余姚市文保所执行承办,余姚隆重举行王阳明故居修复开放十周年纪念大会,以此回顾十年历程,致敬阳明先生。
余姚市文广局(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岳定说:“习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们衷心希望以王阳明故居修复开放十周年为契机,开启新一轮阳明学的研究与传承,弘扬阳明文化,践行阳明精神。”
形象窗口:一个城市客厅
每一个城市,基本都有一个门面式的存在。有的是一处自然景致,有的是一场人文盛宴。对于余姚,这样的资源可谓充足,主要体现于史前文化、姚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史前文化的代表如河姆渡遗址,红色文化的代表如“浙东小延安”梁弄。而作为主干式的文脉承载——姚江文化,在余姚内外所产生的精神滋养或许更为广泛与深潜,余姚名片式的美誉如“姚江人物甲天下”“东南最名邑”“文献名邦”等,都是指向姚江文化。那么,姚江文化的物化象征所在是哪一地标呢?那就是王阳明故居。
从2005年上半年开始,余姚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资金,对占地11亩、共有89间房屋的王阳明故居全面整修,重新陈列布展,并新建阳明广场。王阳明故居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主体建筑按中轴线分布,由南往北依次为照壁、门厅、轿厅、大厅、主楼(瑞云楼)、后罩屋,东西各有配房,四周筑有高墙,大小庭院错落其间。南辟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的广场,中央竖立王阳明全身铜像,并按明代原貌重建新建伯牌坊,与故居建筑融为一体。
“在这里,不仅能领略王阳明敢于冲破旧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解放,勇于反对旧道学禁锢的先进学说,还可真切感受到他文韬武略、治学不倦、成就卓著的一生。”余姚市司法局副局长李郁莎经常会陪着外地客人前来王阳明故居。早在2001年,笔者曾读到一篇刊于企业内刊的文章,一名颇具学识的外地员工慕名寻访王阳明故居,但因标识不清、建筑深藏,而未能寻得,在文中表达遗憾,以及隐隐的不满。时过境迁,如今,对于每一位王阳明及其学说的仰慕者,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尴尬了。“焕然一新,今非昔比,这样一个人文积聚的城市客厅,成为余姚接受举世瞭望的窗口。”姚剧《王阳明》编剧之一、作家杨东标说。
在修复开放的十年间,这里接纳了数以万计的阳明学专家、爱好者以及纯粹的观光游客。有的是对王阳明事迹感兴趣,有的是对王阳明学说有钻研,有的是被王阳明传奇所吸引,总之,心驰神往,慕名而访。
传承平台:一条文化脐带
近年来,余姚市纪委注重本土勤廉精神以及优良家规家训的发掘和弘扬,并将它们融入各项立家风、正家规的活动,以良好家风促进党风政风。
2015年底,为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余姚市纪委命名了首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王阳明故居名列其中。故居由此增加廉政教育、文化历史传承、家规家训推广等功能,成为全市党员干部接受反腐倡廉教育和传播廉政文化的重要阵地。
2016年上半年,为进一步开展王阳明廉政思想宣传工作,并配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王阳明·姚江王氏家规”专题活动,王阳明故居对西花厅和前西园进行了陈列改建。此次陈列改建,对以王阳明家训理念为核心的王氏家训的当代价值作进一步探索。改建后的西花厅名为“至善堂”,展示王阳明“蒙以养正”“良知传家”的家训家规。中堂上方设“至善堂”匾额,中堂两侧和前檐柱各设一幅楹联,中堂中部设家书《示宪儿》,左右两壁分别设四幅壁挂,内容均选自王阳明给家人和弟子的书信、诗文,表达他对子弟晚辈的教诲和期望,从中体现他的以良知学说为核心的家教理念。2016年6月30日,在杭州召开的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王阳明故居等12家教育基地被公布为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并授牌。
余姚市纪委干部陈科表示:“至善堂通过向党员干部展示王阳明家规家训的核心内容,使党员干部更深入地学习王阳明家规家训内涵,认识到王阳明家规家训对当今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借鉴意义,也进一步发挥王阳明故居作为今年浙江省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余姚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同时,为了以不同的空间角度更广泛地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规家风,王阳明故居在建造“王阳明·姚江王氏家规家风传习苑”过程中,对前西园整体空间进行合理区划。前西园以中纪委网站“王阳明·姚江王氏家规家风”为主要展示内容,以“传习”为核心功能,打造王阳明家规家训传习、传播、演示的场所,集展示、互动、演讲、演示、休闲功能于一体,并与庭院环境风貌相协调。
宁波市政法委干部朱云贵在参观王阳明故居后,不无感动地说:“王阳明故居真是传承心学、追慕先贤的一条文化脐带。”王阳明故居并非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传播王阳明文化,而是以切实的行动面向公众阐释阳明学的精神要义。“行”在重大而高端的文化工程项目中,包括廉政文化建设、文化传播枢纽建设等,也“行”在日常的细枝末节里。由此,十年间,王阳明故居成为一种“活”的文化脐带,向社会源源不断输送精神的营养。
史迹典范:一座心学基站
王阳明到过浙江、贵州、江西、福建等多个省份,留有古建筑、古遗址、摩崖石刻、碑刻等类型多样、价值丰富的史迹。为推动阳明史迹文献保护、研究、利用的跨地区协作,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贵州修文、绍兴柯桥、江西崇义等全国阳明史迹地的相关单位,自愿发起成立了“全国阳明史迹保护联盟”。
联盟的成立与运行,彰显了各地保护王阳明史迹的强烈愿望与殷殷决心。而在王阳明故居修复开放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孕育而生全国阳明史迹保护联盟,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王阳明故居作为一种引领式的存在,在全国传输互通王阳明史迹保护脉流。“全国有不少纪念王阳明先生的场所,而王阳明故居作为王阳明先生故里的史迹遗存和纪念场馆,更应作出表率、成为典范。今年,结合王阳明故居修复开放十年有目共睹的成效,余姚启动王阳明故居AAA景区创建,目前,游客中心建设已基本完工。既提升旅游特性,又深化文物本质,这应该是王阳明故居迎来的一个新跨越、新发展。”余姚市文广局(旅游局)副局长朱月芬表示,“重在史迹保护,从而更好地生发文化传播,这一个关键点和着力点,我们始终牢牢把握,绝不松动。”
余姚积极利用王阳明故居做好阳明文化传播是多侧面、集群化的。以王阳明故居为原点,有效向外延伸、辅助推进。宛如航空母舰配备相应小型而性能优良的船只。比如,在王阳明故居修复开放十周年纪念大會的前一天,位于余姚市区龙泉山上的中天阁挂牌成立阳明书院,首批吸引北京涌泉学苑学员、当地文化志愿者等约100人前来观摹与学习。中天阁初建于五代,明正德年间,由学者钱德洪将之设为讲堂,适时邀请王阳明讲学,每遇开讲,听讲者多达300余人。王阳明订立学规《中天阁勉诸生》,亲自书壁,以告诫勉励学生。
如今,余姚在王阳明讲学处中天阁挂牌成立阳明书院,秉持“知达鉴明”“行稳致远”的宗旨,以研读王阳明原文为主要学习方式,每周末组织一次授课,志在钻研阳明心学,传承阳明文化。这与王阳明故居相得益彰,有力强化王阳明故居作为一座心学基站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作者单位: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责任编辑:毛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