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和“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手段和基本方法,目的是感化人、激励人、团结人,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需求。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面对新形态新形势新挑战,思想政治工作在积极探索方式方法研究和创新的基础上,更应追本溯源,强本固基,从方法本源上加强研究。促进“说”和“教”的与时俱进,对于改进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说”和“教”是思想传播的有效途径
简单的理解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过做人的工作,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自己的人心搞得齐齐的。做人的工作,关键是做思想的工作,解决人们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人们的认识、立场、观点等都不是大脑里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外界事物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变化的。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主要的途径是思想传播,通过“说”和“教”等方法途径,把理论、观点、立场等由外而内植入人们的心里,让人们实现从不知道到认知、从不认可到认同的转化,进而指导行动和实践。
“說”和“教”是思想传播的原始方法,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不同于固化、缺乏生机的文字书籍,也不同于伴随科技进步出现的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传播,“说”和“教”的词性本身就是动词,是传播者面对面地、生动活泼地进行思想的表达和演绎,是思想由内而外产生的动态引导行为,对受众产生着直接、直观、深刻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面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思想和情感的差异显著,问题错综复杂,仅仅通过书籍、多媒体等的阅读获取信息,从而改造思想,不能满足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求。用好“说”和“教”的方法,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基础、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
正确理解“说”和“教”的内涵
就如哲学的起源是思辩一样,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就是交流。不忌讳、不异化“说”“教”,需要认识“说”“教”的本质和内涵。
(一)“说”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学派通过“说”,向外发表意见、展开论战、传播思想;近现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说”,做政治工作、群众工作,激励人们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同样离不开“说”。
“说”,用话来表达意思或思想。“说”的效果,不仅在于“说”的内容怎么样,还在于“怎么说”,怎么让人听明白、听进去。《史记》提到“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三国演义》中也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怎么说”很多时候比“说什么”更能影响“说”的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当中的“说”,主要体现在读文件、作报告、谈心谈话等工作。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却是党员领导干部基本功的体现,考验着他们的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实际工作中,宣传理论照本宣科,说不清楚、道不明白,分析现象就事论事,“说”得不深刻、不深入、没有说服力,化解矛盾机械死板,“说”得没感情、缺乏感染力等现象普通存在。一方面是因为施教者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做思想政治工作欠缺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因为是对“说”的能力培训不够,水平参差不齐。
(二)“教”
“教”,传授思想使之教化的行为。孔子通过“教”向三千弟子传授儒家的观点、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通过“教”,实现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教”也是我们党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方法,从革命战争时期开始设立的抗大、党校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培训、讲座、党课等形式都是“教”的传授方式。这些教育活动,既保证了政治理论传播的系统性、完整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习的时间和效果。但从干部职工对这些活动的反映来看,仍存在着理论脱离工作生活实际、无法跟上形势发展、难以指导实践等缺陷。究其原因,还是当前“教”的方法、“教”的内容不接地气,没有与时俱进,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说”而后“教”。“说”和“教”,都是方法论,但存在一个递进的逻辑关系。“说”“教”相互依存。只“说”不“教”,为“假把式”;只“教”不“说”,是哑巴剧。“说”,侧重感染力,赢得信任,获得认同;“教”,更注重理论性,强调让受教育者接受理论并进一步用理论指导行动,付诸实践,这不仅对“教”者的理论水平、教授能力等提出了比“说”更高的要求,还对理论的正确性、创新性、实践性等提出了要求。
以“说”和“教”的创新赢得思想政治工作卓越成效
对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做“好”不是目标,立足“说”和“教”的基本方法,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进行改进,把工作做到卓越才是最终追求。
善于“说”和“教”。党员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要高度重视,营造氛围,说好故事,解好疑惑,把“说”“教”作为基本能力。政工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策划和执行者,要努力强化理论学习、专业技巧和工作能力,提升“说”“教”的成效。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然后以理说人、以理悦人,从教化自身做起,把正确的思想传播给身边人,营造“人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良好氛围。
提升“说”和“教”的内涵。政治理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效果,这需要思想政治理论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干部群众。要赢得干部群众的认同与接受,把握思想关切,解决思想困惑,理论研究和创新是重中之重。在当前质检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矛盾,要用工作的新鲜元素和鲜活案例丰富、更新质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使原本“高大上”的理论接地气,让干部群众觉得亲切,容易接受。
“说”和“教”的载体要有机结合。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融情入理、实践理论、营造氛围的两大阵地。一方面要加强文化阵地和品牌建设,通过组织书香质检、文化沙龙、体育竞赛等文体活动,强化文化影响和熏陶的作用,增加干部群众对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文明出行、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干部群众在亲身体验中检验理论、理解理论、认同理论,使干部群众从内心深处得到洗涤和升华。用心营造、用情温暖、增加认同、身体力行,这是“说”和“教”的有效载体。
“说”和“教”的规律要把握得当。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尺度,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在尺度的范围内,“说”或“教”的时间和次数不够,不能实现思想传播的成效;时间过长、次数过于频繁,容易引起干部群众的反感,甚至厌恶。因此规律的把握尤为重要。每个单位都要根据人员组成情况、业务工作情况,摸索适合的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合理安排学习教育。同时,在“说”和“教”的内容和方式上,也要注重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不能一味标榜创新,也不能墨守成规,要积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案例和理论研究成果,持续提高面对新形势、新常态各种矛盾的解决能力。
(作者为宁波检验检疫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责任编辑:谢 霞
“说”和“教”是思想传播的有效途径
简单的理解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过做人的工作,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自己的人心搞得齐齐的。做人的工作,关键是做思想的工作,解决人们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人们的认识、立场、观点等都不是大脑里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外界事物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变化的。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主要的途径是思想传播,通过“说”和“教”等方法途径,把理论、观点、立场等由外而内植入人们的心里,让人们实现从不知道到认知、从不认可到认同的转化,进而指导行动和实践。
“說”和“教”是思想传播的原始方法,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不同于固化、缺乏生机的文字书籍,也不同于伴随科技进步出现的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传播,“说”和“教”的词性本身就是动词,是传播者面对面地、生动活泼地进行思想的表达和演绎,是思想由内而外产生的动态引导行为,对受众产生着直接、直观、深刻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面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思想和情感的差异显著,问题错综复杂,仅仅通过书籍、多媒体等的阅读获取信息,从而改造思想,不能满足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求。用好“说”和“教”的方法,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基础、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
正确理解“说”和“教”的内涵
就如哲学的起源是思辩一样,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就是交流。不忌讳、不异化“说”“教”,需要认识“说”“教”的本质和内涵。
(一)“说”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学派通过“说”,向外发表意见、展开论战、传播思想;近现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说”,做政治工作、群众工作,激励人们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同样离不开“说”。
“说”,用话来表达意思或思想。“说”的效果,不仅在于“说”的内容怎么样,还在于“怎么说”,怎么让人听明白、听进去。《史记》提到“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三国演义》中也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怎么说”很多时候比“说什么”更能影响“说”的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当中的“说”,主要体现在读文件、作报告、谈心谈话等工作。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却是党员领导干部基本功的体现,考验着他们的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实际工作中,宣传理论照本宣科,说不清楚、道不明白,分析现象就事论事,“说”得不深刻、不深入、没有说服力,化解矛盾机械死板,“说”得没感情、缺乏感染力等现象普通存在。一方面是因为施教者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做思想政治工作欠缺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因为是对“说”的能力培训不够,水平参差不齐。
(二)“教”
“教”,传授思想使之教化的行为。孔子通过“教”向三千弟子传授儒家的观点、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通过“教”,实现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教”也是我们党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方法,从革命战争时期开始设立的抗大、党校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培训、讲座、党课等形式都是“教”的传授方式。这些教育活动,既保证了政治理论传播的系统性、完整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习的时间和效果。但从干部职工对这些活动的反映来看,仍存在着理论脱离工作生活实际、无法跟上形势发展、难以指导实践等缺陷。究其原因,还是当前“教”的方法、“教”的内容不接地气,没有与时俱进,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说”而后“教”。“说”和“教”,都是方法论,但存在一个递进的逻辑关系。“说”“教”相互依存。只“说”不“教”,为“假把式”;只“教”不“说”,是哑巴剧。“说”,侧重感染力,赢得信任,获得认同;“教”,更注重理论性,强调让受教育者接受理论并进一步用理论指导行动,付诸实践,这不仅对“教”者的理论水平、教授能力等提出了比“说”更高的要求,还对理论的正确性、创新性、实践性等提出了要求。
以“说”和“教”的创新赢得思想政治工作卓越成效
对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做“好”不是目标,立足“说”和“教”的基本方法,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进行改进,把工作做到卓越才是最终追求。
善于“说”和“教”。党员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要高度重视,营造氛围,说好故事,解好疑惑,把“说”“教”作为基本能力。政工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策划和执行者,要努力强化理论学习、专业技巧和工作能力,提升“说”“教”的成效。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然后以理说人、以理悦人,从教化自身做起,把正确的思想传播给身边人,营造“人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良好氛围。
提升“说”和“教”的内涵。政治理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效果,这需要思想政治理论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干部群众。要赢得干部群众的认同与接受,把握思想关切,解决思想困惑,理论研究和创新是重中之重。在当前质检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矛盾,要用工作的新鲜元素和鲜活案例丰富、更新质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使原本“高大上”的理论接地气,让干部群众觉得亲切,容易接受。
“说”和“教”的载体要有机结合。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融情入理、实践理论、营造氛围的两大阵地。一方面要加强文化阵地和品牌建设,通过组织书香质检、文化沙龙、体育竞赛等文体活动,强化文化影响和熏陶的作用,增加干部群众对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文明出行、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干部群众在亲身体验中检验理论、理解理论、认同理论,使干部群众从内心深处得到洗涤和升华。用心营造、用情温暖、增加认同、身体力行,这是“说”和“教”的有效载体。
“说”和“教”的规律要把握得当。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尺度,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在尺度的范围内,“说”或“教”的时间和次数不够,不能实现思想传播的成效;时间过长、次数过于频繁,容易引起干部群众的反感,甚至厌恶。因此规律的把握尤为重要。每个单位都要根据人员组成情况、业务工作情况,摸索适合的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合理安排学习教育。同时,在“说”和“教”的内容和方式上,也要注重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不能一味标榜创新,也不能墨守成规,要积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案例和理论研究成果,持续提高面对新形势、新常态各种矛盾的解决能力。
(作者为宁波检验检疫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责任编辑:谢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