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山区农村初中教育条件相对落后,课堂教学效率低。笔者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尝试设计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探究的有效性
关键词: 探究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
由于山区农村初中教育条件相对落后,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虽然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所描绘的美好蓝图充满期待,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又心存种种顾虑和困惑,最终采取敬而远之隔岸观火的态度,依然采取“穿新鞋走老路”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学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又不利于广大教师教育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所以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探究是一件刻不容缓的教学这策。物理课堂现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探究式学习能很好反映这一建构过程。课堂探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的对象常常是人类已经认识而学生未知的事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尝试设计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冷静下来透视,我们会发现,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限制和对物理课程标准理解的偏差,存在许多对探究学习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许多貌似热闹、自主的探究,由于建构知识目标的缺失,变的流于形式,成为无效探究。
应该怎样提高课堂探究的有效性呢?
一、教师应该为探究活动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创设一些新颖的、意想不到的探究情景,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他们往往会对新鲜的、与众不同的、有特色的事物抱有很大的兴趣和爱好,但同时对未知领域心存畏惧。在课堂探究中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设计一些有趣的、意想不到的情景可大大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激起主动探究的欲望。如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对于固体、液体产生的压强学生都能较明显看到或是感知到,而对于气体压强的产生及其威力学生却不易直接感觉到。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兴趣,激活思路,先把一去壳熟鸡蛋和广口瓶展示给学生看,老师能把鸡蛋完整地放进瓶子里,同学们信吗?学生觉得奇怪:鸡蛋比广口瓶的瓶口要大,它怎么能进去的?况且要保证鸡蛋的完好无损呢?学生从疑惑,到讨论,到猜想,有些学生开始否定这种可能性了。这时老师演示给他们看,令他们大吃一惊,原来是大气压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现形了。接着老师又问:你有什么办法将鸡蛋完好无缺地拿出来?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课堂自发形成了热烈的讨论氛围,每一位学生的大脑都高速运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猜想。这就是物理的神奇、奥秘和魅力所在!这样一来大大地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安排“覆杯”、“水漫金山”、“杯吃气球”、“喷泉奇观”中的一个或两个指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知道大气压强确实存在。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惊奇,同时设计一些探究实验,使他们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且始终保持对探究活动的主动。
二、在探究过程中拓宽思维空间,创造更多思考、动手的机会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刚开始接触物理的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有很大兴趣,但随着学习进程的继续,这种兴趣逐渐减弱。追究其原因,沉悶乏味的课堂,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鲜有动手的机会,是这种兴趣逐渐减弱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在课堂探究过程中要创造更多思考、动手的机会给学生。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向学生另外还提出要求:探究过程中你还有何新发现?你还想探究什么问题?怎样探究?尝试设计出探究方案好吗?通过探究能找出结果吗?结果,有的学生发现镜面不垂直是像挂到空中去了;有的学生说如果平面镜不小心打碎了一部分,还能成像吗?成的像还是完整的吗?有的学生说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表面积有关吗?甚至开始有学生提出了表面凸起来或凹下去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探究问题的情景源于课本,探究的问题又不拘泥于课本,课堂中努力拓展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适度探究,但又不过分拔高和放任,创造了更多思考、动手的机会。
三、创设学生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一旦自己的观点被别人认同或接受,他们探究的热情会更高涨,兴趣会更浓厚。因此在课堂教学时需要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交流平台,供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内容多,探究方法典型,探究过程复杂。可以用两节课时来解决:第一课时:学生提出猜想、制定计划、进行探究、收集数据。并且组员之间、小组之间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初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分析实验结果;第二课时全班交流讨论,请个别实验小组的代表上台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分组展示各小组收集到的生产生活中改变电阻的方法,各小组进行评论……提供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维持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四、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探究有机结合
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优化传统的教学手段,还能为学生提供特有的学习机会。在课堂探究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实时数据采集等技术,让许多原本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是令人心烦的一些问题得到解决:如在进行“探究声音的特征”时,使用实时数据采集器来采集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图像直观表现物理量的变化,极大地提高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效率。所以,将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到物理课堂探究活动中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探究过程,提升探究的有效性。
在物理课堂中,教师要实施有效探究的策略,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2]教育部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吕树臣. 《中学物理教学丛谈》.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4]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义务教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探究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
由于山区农村初中教育条件相对落后,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虽然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所描绘的美好蓝图充满期待,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又心存种种顾虑和困惑,最终采取敬而远之隔岸观火的态度,依然采取“穿新鞋走老路”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学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又不利于广大教师教育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所以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探究是一件刻不容缓的教学这策。物理课堂现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探究式学习能很好反映这一建构过程。课堂探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的对象常常是人类已经认识而学生未知的事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尝试设计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冷静下来透视,我们会发现,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限制和对物理课程标准理解的偏差,存在许多对探究学习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许多貌似热闹、自主的探究,由于建构知识目标的缺失,变的流于形式,成为无效探究。
应该怎样提高课堂探究的有效性呢?
一、教师应该为探究活动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创设一些新颖的、意想不到的探究情景,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他们往往会对新鲜的、与众不同的、有特色的事物抱有很大的兴趣和爱好,但同时对未知领域心存畏惧。在课堂探究中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设计一些有趣的、意想不到的情景可大大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激起主动探究的欲望。如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对于固体、液体产生的压强学生都能较明显看到或是感知到,而对于气体压强的产生及其威力学生却不易直接感觉到。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兴趣,激活思路,先把一去壳熟鸡蛋和广口瓶展示给学生看,老师能把鸡蛋完整地放进瓶子里,同学们信吗?学生觉得奇怪:鸡蛋比广口瓶的瓶口要大,它怎么能进去的?况且要保证鸡蛋的完好无损呢?学生从疑惑,到讨论,到猜想,有些学生开始否定这种可能性了。这时老师演示给他们看,令他们大吃一惊,原来是大气压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现形了。接着老师又问:你有什么办法将鸡蛋完好无缺地拿出来?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课堂自发形成了热烈的讨论氛围,每一位学生的大脑都高速运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猜想。这就是物理的神奇、奥秘和魅力所在!这样一来大大地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安排“覆杯”、“水漫金山”、“杯吃气球”、“喷泉奇观”中的一个或两个指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知道大气压强确实存在。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惊奇,同时设计一些探究实验,使他们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且始终保持对探究活动的主动。
二、在探究过程中拓宽思维空间,创造更多思考、动手的机会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刚开始接触物理的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有很大兴趣,但随着学习进程的继续,这种兴趣逐渐减弱。追究其原因,沉悶乏味的课堂,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鲜有动手的机会,是这种兴趣逐渐减弱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在课堂探究过程中要创造更多思考、动手的机会给学生。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向学生另外还提出要求:探究过程中你还有何新发现?你还想探究什么问题?怎样探究?尝试设计出探究方案好吗?通过探究能找出结果吗?结果,有的学生发现镜面不垂直是像挂到空中去了;有的学生说如果平面镜不小心打碎了一部分,还能成像吗?成的像还是完整的吗?有的学生说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表面积有关吗?甚至开始有学生提出了表面凸起来或凹下去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探究问题的情景源于课本,探究的问题又不拘泥于课本,课堂中努力拓展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适度探究,但又不过分拔高和放任,创造了更多思考、动手的机会。
三、创设学生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一旦自己的观点被别人认同或接受,他们探究的热情会更高涨,兴趣会更浓厚。因此在课堂教学时需要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交流平台,供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内容多,探究方法典型,探究过程复杂。可以用两节课时来解决:第一课时:学生提出猜想、制定计划、进行探究、收集数据。并且组员之间、小组之间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初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分析实验结果;第二课时全班交流讨论,请个别实验小组的代表上台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分组展示各小组收集到的生产生活中改变电阻的方法,各小组进行评论……提供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维持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四、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探究有机结合
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优化传统的教学手段,还能为学生提供特有的学习机会。在课堂探究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实时数据采集等技术,让许多原本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是令人心烦的一些问题得到解决:如在进行“探究声音的特征”时,使用实时数据采集器来采集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图像直观表现物理量的变化,极大地提高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效率。所以,将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到物理课堂探究活动中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探究过程,提升探究的有效性。
在物理课堂中,教师要实施有效探究的策略,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2]教育部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吕树臣. 《中学物理教学丛谈》.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4]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义务教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