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影响力的急剧上升以及民族自豪感的提高,国内开始刮起了一股国学旋风。
无论是于丹讲解论语、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年轻人热衷汉服,还是祭孔、祭黄帝陵、祭大禹陵等中央或地方政府主导的大型传统礼仪活动,抑或是自2008年开始政府将传统清明、中秋、端午作为固定假日,以及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每年举办汉语桥节目、拍摄国家形象片在海外播放等对外建设国际形象及软实力,都表明了政府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态度。
可以说,以“国学”为代名词的传统礼仪文化正在中国全面复苏,传统的国粹文化在海内外华人及国际社会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外延及重要的派生形式之一的中国国酒——白酒以及国酒文化,如何在“国学复兴”中崛起,从而步入经济推动文化、文化指引经济的良性循环轨道?
企业要做什么?
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及产品能否有旺盛的生命力,往往取决于其是否体现出某种特定的文化。例如,葡萄酒体现浪漫,白兰地体现商务与贵族,啤酒体现休闲与运动。
目前,我们的白酒企业常常强调体现的是历史积淀,而且大都带有很强的区域限制。这其实是一种文化资产而不是一种文化行为,更不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因此,不能形成行业合力,也不利于白酒行业打造整体形象。
从以上几种外来酒种的文化类别来看,中国白酒没有真正解决好文化人群或领域DNA的辨识问题。甚至随着历史的发展,酒文化俨然成了市井的“酒桌文化”或“低俗文化”的代名词。李白的潇洒、文君的浪漫、贵妃醉酒的雅致、“壶中乾坤大,杯里日月长”等淋漓尽致展现酒意境的文化内涵却消失殆尽。
因此,对于一些有实力、有责任的酒企来说,应当利用当前国学热的大背景,利用其在当地或全国的影响力,与各地酒协联合举办一些国学与中国酒文化有关的专题推广;倡导并深入研究中国的酒文化,整理编撰有关酒与中国礼仪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论题;在民间,尤其是在年轻人中,进一步有系统、有方向地发扬、传承与推广国酒文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做产品、做品牌上升到做文化,而且是与中华文化和传统礼仪行为甚至生活行为紧密相连的文化传承,进而推动白酒整体品牌的打造。
如此,中国人对自我文化天然的亲和度及认同感将很容易得到消费人群及潜在消费人群的认同。最终,不止是在文人雅士间,在坊里民间的各种传统礼仪节日,酒话、酒令等各类酒文化活动也将得到极大的繁荣发展,从而直接促进中国酒的文化行为消费。
行业要做什么?
从行业层面来看,白酒行业协会除了积极支持并规范上述所提的企业与当地酒协的各类酒文化推广活动外,还应起到酒行业的社会文化扩音器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主动接洽并配合国家的全球战略形象文化推广,考虑能否上升到政策战略的高度将世界各地孔子学院建设、各使馆外交文化年或文化月推广以及汉语桥这一每年政府文化的建设推广活动结合起来。
当然,这就势必对我们行业协会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是否要成立专门研究机构研究中国酒与中国哲学、中国儒释道的关系?如何将研究成果与国家软实力的展现舞台巧妙地对接等。
如此,中国白酒的影响力也必将随着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中国政治的影响力一起走向世界这个大市场、大舞台。
这样一来,中国白酒的推广,将跨越到国家市场营销和国家文化营销的阶段,同时将自动纳入国家战略发展体系而使行业得到长足发展。这个举措的实施,也将大大缩短中国白酒国际化的进程和成本。
由此,整个中华文明复兴的“国学热潮”将为中国白酒行业整体品牌在国内的传承及国际化的拓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内涵基础,并为其真正走向多种族、多地域的世界酒行业市场创造良好的态势。而“中国白酒”这一整体品牌价值,也将伴随中国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影响力在世界酒类市场真正发扬光大。
无论是于丹讲解论语、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年轻人热衷汉服,还是祭孔、祭黄帝陵、祭大禹陵等中央或地方政府主导的大型传统礼仪活动,抑或是自2008年开始政府将传统清明、中秋、端午作为固定假日,以及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每年举办汉语桥节目、拍摄国家形象片在海外播放等对外建设国际形象及软实力,都表明了政府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态度。
可以说,以“国学”为代名词的传统礼仪文化正在中国全面复苏,传统的国粹文化在海内外华人及国际社会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外延及重要的派生形式之一的中国国酒——白酒以及国酒文化,如何在“国学复兴”中崛起,从而步入经济推动文化、文化指引经济的良性循环轨道?
企业要做什么?
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及产品能否有旺盛的生命力,往往取决于其是否体现出某种特定的文化。例如,葡萄酒体现浪漫,白兰地体现商务与贵族,啤酒体现休闲与运动。
目前,我们的白酒企业常常强调体现的是历史积淀,而且大都带有很强的区域限制。这其实是一种文化资产而不是一种文化行为,更不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因此,不能形成行业合力,也不利于白酒行业打造整体形象。
从以上几种外来酒种的文化类别来看,中国白酒没有真正解决好文化人群或领域DNA的辨识问题。甚至随着历史的发展,酒文化俨然成了市井的“酒桌文化”或“低俗文化”的代名词。李白的潇洒、文君的浪漫、贵妃醉酒的雅致、“壶中乾坤大,杯里日月长”等淋漓尽致展现酒意境的文化内涵却消失殆尽。
因此,对于一些有实力、有责任的酒企来说,应当利用当前国学热的大背景,利用其在当地或全国的影响力,与各地酒协联合举办一些国学与中国酒文化有关的专题推广;倡导并深入研究中国的酒文化,整理编撰有关酒与中国礼仪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论题;在民间,尤其是在年轻人中,进一步有系统、有方向地发扬、传承与推广国酒文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做产品、做品牌上升到做文化,而且是与中华文化和传统礼仪行为甚至生活行为紧密相连的文化传承,进而推动白酒整体品牌的打造。
如此,中国人对自我文化天然的亲和度及认同感将很容易得到消费人群及潜在消费人群的认同。最终,不止是在文人雅士间,在坊里民间的各种传统礼仪节日,酒话、酒令等各类酒文化活动也将得到极大的繁荣发展,从而直接促进中国酒的文化行为消费。
行业要做什么?
从行业层面来看,白酒行业协会除了积极支持并规范上述所提的企业与当地酒协的各类酒文化推广活动外,还应起到酒行业的社会文化扩音器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主动接洽并配合国家的全球战略形象文化推广,考虑能否上升到政策战略的高度将世界各地孔子学院建设、各使馆外交文化年或文化月推广以及汉语桥这一每年政府文化的建设推广活动结合起来。
当然,这就势必对我们行业协会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是否要成立专门研究机构研究中国酒与中国哲学、中国儒释道的关系?如何将研究成果与国家软实力的展现舞台巧妙地对接等。
如此,中国白酒的影响力也必将随着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中国政治的影响力一起走向世界这个大市场、大舞台。
这样一来,中国白酒的推广,将跨越到国家市场营销和国家文化营销的阶段,同时将自动纳入国家战略发展体系而使行业得到长足发展。这个举措的实施,也将大大缩短中国白酒国际化的进程和成本。
由此,整个中华文明复兴的“国学热潮”将为中国白酒行业整体品牌在国内的传承及国际化的拓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内涵基础,并为其真正走向多种族、多地域的世界酒行业市场创造良好的态势。而“中国白酒”这一整体品牌价值,也将伴随中国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影响力在世界酒类市场真正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