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内容”。教师只有在实践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发挥学生的探究欲望,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最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教学;电磁
《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强调:“面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深刻影响,人们迫切需要提高科学素养,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和获得自身的发展。”如何让学生了解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让学生爱上科学这门课程,进而运用到实践中,是我们广大教师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下面通过“电”的知识谈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生正处在好胜心强、求知欲强的年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鲜,都想要问个为什么?通过对电能作用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电。产生要学习电的知识,让电为我服务的强烈意识。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重要措施。
如,在第3章第6节《电能的利用》时,我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电能的应用》相关的视频,使学生从中了解电能的多种应用——电灯发光、电动机运转、电磁炉工作、工厂中大型电力设备正常运行、宇宙飞船进行航天试验……使学生认识到电能的确是一种与我们朝夕相处、无处不在的能量。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了电,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有的说不能看电视,有的说不能开电脑,有的说不能用电饭锅做饭,有的说晚上看不见东西,还有的说电话也不通了,手机也没信号了……再通过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发挥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敢于放手,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玩是孩子的天性,学会“玩中学”“学中玩”,不但是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从来没有人是生而知之,都是在不断地摸索、改正中学到知识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亲自动脑思考,在交流中彼此促进,在摸索中得到发展。这种能力对于将来学生步入社会从事各项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学习科学第三册第4章《电路探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潜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设计了各种实验方案,几乎每个小组都不一样:有的要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压,有的要用电阻箱;有的用电流表测出电流的变化,有的用灯泡的亮度反映电流的大小;有的要列表,有的要画图象……
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科学影响生活的意识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就认为这种知识是有用的,应该好好学;总是用不上,就觉得这种知识没什么用,可学可不学。适时地将所学知识用到生产、生活中去,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能让他们得到在亲友面前“表现”的机会,对后面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学习《电和磁》相关知识时,学生明白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得到电,电又可以转化为磁力,这里可以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实验证实了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磁场;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现象。电和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应用到实践中。如,生活中常用的变压器,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磁生电,电生磁”的原理制成的电气设备。首先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中通入交流电,根据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原理,由于交流电是一个交变的电动势,所以使线圈所缠绕的闭合的铁心内部产生一个交变的磁场,这一过程就是“电生磁”……电生磁与磁生电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随处可见的:电脑、电视、洗衣机、手机、电话机、电子门锁等等。
再如,学习了《家庭用电》的知识后,可以教学生用一下最简单的家庭电路元件——电能表、闸刀开关、灯座、插座、灯泡、保险丝进行家庭电路的组装比赛,还设计了抢答电路设计,家庭电路故障维修、安装等活动,让学生到实地考察、学习,并设计楼梯开关、声光控开关研究等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内容”。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探究科学,才能培养起自身的科学意识,才能具有科学发展的思维。
参考文献:
[1]揭恺.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教育,2004(05).
[2]傅春晓.探究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学周刊,2011(28).
[3]李桂芳.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由“观天认星”活动想到的[J].科学教育,2002(05).
[4]王友伦.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N].广元日报,2009.
(作者单位 浙江省仙居县下各第二中学)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教学;电磁
《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强调:“面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深刻影响,人们迫切需要提高科学素养,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和获得自身的发展。”如何让学生了解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让学生爱上科学这门课程,进而运用到实践中,是我们广大教师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下面通过“电”的知识谈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生正处在好胜心强、求知欲强的年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鲜,都想要问个为什么?通过对电能作用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电。产生要学习电的知识,让电为我服务的强烈意识。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重要措施。
如,在第3章第6节《电能的利用》时,我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电能的应用》相关的视频,使学生从中了解电能的多种应用——电灯发光、电动机运转、电磁炉工作、工厂中大型电力设备正常运行、宇宙飞船进行航天试验……使学生认识到电能的确是一种与我们朝夕相处、无处不在的能量。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了电,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有的说不能看电视,有的说不能开电脑,有的说不能用电饭锅做饭,有的说晚上看不见东西,还有的说电话也不通了,手机也没信号了……再通过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发挥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敢于放手,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玩是孩子的天性,学会“玩中学”“学中玩”,不但是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从来没有人是生而知之,都是在不断地摸索、改正中学到知识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亲自动脑思考,在交流中彼此促进,在摸索中得到发展。这种能力对于将来学生步入社会从事各项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学习科学第三册第4章《电路探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潜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设计了各种实验方案,几乎每个小组都不一样:有的要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压,有的要用电阻箱;有的用电流表测出电流的变化,有的用灯泡的亮度反映电流的大小;有的要列表,有的要画图象……
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科学影响生活的意识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就认为这种知识是有用的,应该好好学;总是用不上,就觉得这种知识没什么用,可学可不学。适时地将所学知识用到生产、生活中去,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能让他们得到在亲友面前“表现”的机会,对后面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学习《电和磁》相关知识时,学生明白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得到电,电又可以转化为磁力,这里可以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实验证实了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磁场;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现象。电和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应用到实践中。如,生活中常用的变压器,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磁生电,电生磁”的原理制成的电气设备。首先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中通入交流电,根据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原理,由于交流电是一个交变的电动势,所以使线圈所缠绕的闭合的铁心内部产生一个交变的磁场,这一过程就是“电生磁”……电生磁与磁生电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随处可见的:电脑、电视、洗衣机、手机、电话机、电子门锁等等。
再如,学习了《家庭用电》的知识后,可以教学生用一下最简单的家庭电路元件——电能表、闸刀开关、灯座、插座、灯泡、保险丝进行家庭电路的组装比赛,还设计了抢答电路设计,家庭电路故障维修、安装等活动,让学生到实地考察、学习,并设计楼梯开关、声光控开关研究等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内容”。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探究科学,才能培养起自身的科学意识,才能具有科学发展的思维。
参考文献:
[1]揭恺.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教育,2004(05).
[2]傅春晓.探究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学周刊,2011(28).
[3]李桂芳.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由“观天认星”活动想到的[J].科学教育,2002(05).
[4]王友伦.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N].广元日报,2009.
(作者单位 浙江省仙居县下各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