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的东西很多,就需要教师用自己鲜活的语言、贴切的联想和飞扬的激情,刺激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能够“披情入文”。关注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心得是一件快乐的事。
关键词:抓预习;肯取舍;悟中心;会总结
高年级的语文课乐趣在哪儿?乐趣在于能与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一起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仔细阅读,建立文章的宏观表征,感知文章的整体,这是进入高年级后,语文课上研究最多的内容。文章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摸清作者的写作脉络,是高年级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也许就因为如此,课堂的魅力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常常因为学生的精彩解读而欣喜万分,语文教师的最大乐趣就在于此。
一、抓预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分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都要求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前要独立思考。课前让学生充分独立思考,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细节,解释或阐述自己为什么。就在一次次的交流碰撞中,我享受着学生带给我的快乐,学生也享受着其他学生带给自己的思维火花,高年级语文课的快乐就在此。
二、肯取舍,抓重点段进行赏析,揣摩用词、句法、构段的妙处
备课时,我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体悟写在课文的旁边,一来可以为上课作准备,保证上课时能得心应手。二来精心组织的语言可以给学生美的享受,同时只有教师语言准确,学生习作表达时才能做到准确。因为登高才能望远。
打开我的语文书,几乎每篇文章旁都注满了我的阅读体悟,到了高年级,我觉得采用何种教学形式并不是十分重要的,重要的是每堂课老师和学生都能共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悟,能否使自己思维的火花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激起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尤其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的东西越多,就越需要教师用自己鲜活的语言、贴切的联想和飞扬的激情,刺激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能够“披情入文”,课堂语言自然也就能生动起来。语文课堂的乐趣也就在此。
[案例]
师:《乡戏》一文,通过两节课的学习讨论,大家对乡戏的过去和现在以及农民对乡戏的喜爱都有了了解,现在请大家想想:如今乡村的经济在不断发展,农民的文化娱乐要求也越来越高,乡戏最后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会,是为什么?不会,又是为什么?
想一想,小组讨论交流。
大组交流:
生1:我觉得乡戏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乡戏的根基是人们要自娱自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有更多的娱乐项目,这样,喜欢看乡戏的人会越来越少,最后可能乡戏会变得无声无息了。
一说完,其他学生又纷纷举起了手。
生2: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因为科技在发展,乡戏会在原地踏步吗?乡戏也在发展,它会向科技索取技术来不断完善自己,使其成为大家的最爱。另外,乡戏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活动,乡下没有城市发达,不可能有许多娱乐城,而乡戏搭台简单,且有现代化气息,所以,它会受大家欢迎的。
生3:我补充,城里的演员多了,就可以分配一些到乡里来,这样那些乡里人就可以听到字正腔圆的各种各样的乡戏了。
师:读文章真仔细,到时,说不定我们还可以看到自己喜爱的名角!
生4:现在有电脑,大家可以上网做各种各样的事,聊天、购物、看电影等,谁还稀罕看乡戏,再说现在的年轻人能听懂乡戏的,实在是太少了,乡戏成不了气候。
生5:不,因为乡戏已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和古董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戏的分量会越来越重。如坐在台下细听,乡戏里还带着地域风貌呢!比方说,江苏的昆曲(锡剧、越剧、师更正)声音尖细突出江南的小桥流水。还有以后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活儿少了,省下的时间多半用来休息、娱乐,因此,乡戏不会退出舞台,还会越来越红火。
……
学生意犹未尽。
听了孩子充满激情的发言,我兴奋不已。其时,我并不在乎这次辩论会的最终结果如何,关键是学生在整个课堂上都处于高亢和兴奋的求知状态中,课堂也因学生语言的生动,而变得生动起来。长此下去难道还怕学生不喜欢自己的语文课吗?
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对语文课堂语言的要求。若要学生的课堂语言生动有趣,需要以教师的语言为媒介来进行渲染传授给学生,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想让学生求知欲旺盛,形象思维见长,情感丰富且易受激发,教师教学的语言就必须力求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融教育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像一块大磁铁把所有学生的眼光都长时间地吸引住。
学生在课堂上之所以能畅所欲言,对富有文学魅力的文章流连忘返,就是因为有声有色的课堂吸引了他们。
关注学生的语言,让他们展开想象之翼,在语文世界里畅快地遨游,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三、设计覆盖全文的问题,悟中心
高年级的问题要有较大的覆盖面(能涉及课文的大部分内容,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有较强的穿透力(能直击课文的要害,有正确的思维定向),有较好的探究性(能引发疑惑,有合适的思维强度)。
如,《二泉映月》中,教师问:“阿炳年少时为什么除了泉水听不到别的声音,而人到中年却能从中听到那么多的声音?抓课文的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这里不但包含了探究的指向,而且还有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交流要求的提示。
《钱学森》一课补充阅读与练习册上都有有关他的介绍,我还另外布置学生回家阅读钱学森的有关书籍。课堂上,尝试着让学生交流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这样不但弥补了课文的空白,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对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很有帮助。
四、学生总结,教师提升
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会有排斥、冲撞、融合、认同,在这样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领。尤其当学生有困难不能积极举手时,更需要老师耐心的引领,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文字的绝妙之处,体会人物性格的美好等等。
如,课文《二泉映月》,在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后,我就自己的理解谈了看法,学生听得很专心、很投入。这首二胡曲从一声凄凉的长叹开始,接着作者沉痛叙述了自己一生的不幸遭遇。我们仿佛看见一位盲人背着乐器,拉着竹棍沿街流浪的形象。在皎洁的月光下,远处惠山清澈的泉水流淌……世界为什么这样漆黑?生活的出路,人生的希望在哪里?他用凄惨的曲调,倾吐着自己的屈辱和痛苦,诅咒残酷的现实。当炽热的感情平静下来的时候,他又渐渐陷入了沉思,“世界总有一天会变好的吧!”带着微弱的希望,音乐在梦一般的意境中结束。
教师最后的总结和提升,肯定能给孩子神奇般的力量。千万不可以学生不愿意思考就由教师代替,课堂中也不能只是“蜻蜓点水”或“虚晃一枪”,讨论要扎实有效。
到了六年级可以尝试着让学生来总结全文,结合板书从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感情等方面思考总结,经常这样训练,就不愁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提高。
语文课,应该是教者津津有味,学者兴趣盎然。为了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知识性,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来,我对语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摸索。扩大阅读面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搜集了一系列文章,同时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杂志《青年文摘》《读者》等,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同时,我还把自己订阅的杂志直接给学生阅读。
高年级语文课堂乐趣无穷!
参考文献:
吴建英.巧妙运用丰富的材料,动态生成灵动的课堂.时代教育,2012(1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丽华新村第二小学)
编辑 王团兰
关键词:抓预习;肯取舍;悟中心;会总结
高年级的语文课乐趣在哪儿?乐趣在于能与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一起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仔细阅读,建立文章的宏观表征,感知文章的整体,这是进入高年级后,语文课上研究最多的内容。文章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摸清作者的写作脉络,是高年级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也许就因为如此,课堂的魅力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常常因为学生的精彩解读而欣喜万分,语文教师的最大乐趣就在于此。
一、抓预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分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都要求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前要独立思考。课前让学生充分独立思考,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细节,解释或阐述自己为什么。就在一次次的交流碰撞中,我享受着学生带给我的快乐,学生也享受着其他学生带给自己的思维火花,高年级语文课的快乐就在此。
二、肯取舍,抓重点段进行赏析,揣摩用词、句法、构段的妙处
备课时,我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体悟写在课文的旁边,一来可以为上课作准备,保证上课时能得心应手。二来精心组织的语言可以给学生美的享受,同时只有教师语言准确,学生习作表达时才能做到准确。因为登高才能望远。
打开我的语文书,几乎每篇文章旁都注满了我的阅读体悟,到了高年级,我觉得采用何种教学形式并不是十分重要的,重要的是每堂课老师和学生都能共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悟,能否使自己思维的火花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激起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尤其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的东西越多,就越需要教师用自己鲜活的语言、贴切的联想和飞扬的激情,刺激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能够“披情入文”,课堂语言自然也就能生动起来。语文课堂的乐趣也就在此。
[案例]
师:《乡戏》一文,通过两节课的学习讨论,大家对乡戏的过去和现在以及农民对乡戏的喜爱都有了了解,现在请大家想想:如今乡村的经济在不断发展,农民的文化娱乐要求也越来越高,乡戏最后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会,是为什么?不会,又是为什么?
想一想,小组讨论交流。
大组交流:
生1:我觉得乡戏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乡戏的根基是人们要自娱自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有更多的娱乐项目,这样,喜欢看乡戏的人会越来越少,最后可能乡戏会变得无声无息了。
一说完,其他学生又纷纷举起了手。
生2: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因为科技在发展,乡戏会在原地踏步吗?乡戏也在发展,它会向科技索取技术来不断完善自己,使其成为大家的最爱。另外,乡戏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活动,乡下没有城市发达,不可能有许多娱乐城,而乡戏搭台简单,且有现代化气息,所以,它会受大家欢迎的。
生3:我补充,城里的演员多了,就可以分配一些到乡里来,这样那些乡里人就可以听到字正腔圆的各种各样的乡戏了。
师:读文章真仔细,到时,说不定我们还可以看到自己喜爱的名角!
生4:现在有电脑,大家可以上网做各种各样的事,聊天、购物、看电影等,谁还稀罕看乡戏,再说现在的年轻人能听懂乡戏的,实在是太少了,乡戏成不了气候。
生5:不,因为乡戏已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和古董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戏的分量会越来越重。如坐在台下细听,乡戏里还带着地域风貌呢!比方说,江苏的昆曲(锡剧、越剧、师更正)声音尖细突出江南的小桥流水。还有以后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活儿少了,省下的时间多半用来休息、娱乐,因此,乡戏不会退出舞台,还会越来越红火。
……
学生意犹未尽。
听了孩子充满激情的发言,我兴奋不已。其时,我并不在乎这次辩论会的最终结果如何,关键是学生在整个课堂上都处于高亢和兴奋的求知状态中,课堂也因学生语言的生动,而变得生动起来。长此下去难道还怕学生不喜欢自己的语文课吗?
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对语文课堂语言的要求。若要学生的课堂语言生动有趣,需要以教师的语言为媒介来进行渲染传授给学生,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想让学生求知欲旺盛,形象思维见长,情感丰富且易受激发,教师教学的语言就必须力求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融教育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像一块大磁铁把所有学生的眼光都长时间地吸引住。
学生在课堂上之所以能畅所欲言,对富有文学魅力的文章流连忘返,就是因为有声有色的课堂吸引了他们。
关注学生的语言,让他们展开想象之翼,在语文世界里畅快地遨游,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三、设计覆盖全文的问题,悟中心
高年级的问题要有较大的覆盖面(能涉及课文的大部分内容,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有较强的穿透力(能直击课文的要害,有正确的思维定向),有较好的探究性(能引发疑惑,有合适的思维强度)。
如,《二泉映月》中,教师问:“阿炳年少时为什么除了泉水听不到别的声音,而人到中年却能从中听到那么多的声音?抓课文的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这里不但包含了探究的指向,而且还有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交流要求的提示。
《钱学森》一课补充阅读与练习册上都有有关他的介绍,我还另外布置学生回家阅读钱学森的有关书籍。课堂上,尝试着让学生交流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这样不但弥补了课文的空白,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对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很有帮助。
四、学生总结,教师提升
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会有排斥、冲撞、融合、认同,在这样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领。尤其当学生有困难不能积极举手时,更需要老师耐心的引领,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文字的绝妙之处,体会人物性格的美好等等。
如,课文《二泉映月》,在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后,我就自己的理解谈了看法,学生听得很专心、很投入。这首二胡曲从一声凄凉的长叹开始,接着作者沉痛叙述了自己一生的不幸遭遇。我们仿佛看见一位盲人背着乐器,拉着竹棍沿街流浪的形象。在皎洁的月光下,远处惠山清澈的泉水流淌……世界为什么这样漆黑?生活的出路,人生的希望在哪里?他用凄惨的曲调,倾吐着自己的屈辱和痛苦,诅咒残酷的现实。当炽热的感情平静下来的时候,他又渐渐陷入了沉思,“世界总有一天会变好的吧!”带着微弱的希望,音乐在梦一般的意境中结束。
教师最后的总结和提升,肯定能给孩子神奇般的力量。千万不可以学生不愿意思考就由教师代替,课堂中也不能只是“蜻蜓点水”或“虚晃一枪”,讨论要扎实有效。
到了六年级可以尝试着让学生来总结全文,结合板书从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感情等方面思考总结,经常这样训练,就不愁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提高。
语文课,应该是教者津津有味,学者兴趣盎然。为了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知识性,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来,我对语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摸索。扩大阅读面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搜集了一系列文章,同时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杂志《青年文摘》《读者》等,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同时,我还把自己订阅的杂志直接给学生阅读。
高年级语文课堂乐趣无穷!
参考文献:
吴建英.巧妙运用丰富的材料,动态生成灵动的课堂.时代教育,2012(1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丽华新村第二小学)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