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重视实验环节,采用直观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易记易懂,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效果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理论性强,与生产实践联系比较密切,教与学的难度都较大。从教的角度看,老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一般只是在教室内做抽象的讲解,容易导致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脱节,使学生觉得难学、难懂、枯燥乏味。从学的角度看,技工学校的学生一般是初中毕业,入学前未进过工厂大门,完全没有生产实践经验,对这门课程十分陌生。由于课程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学生如果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实习,即便是学完了课程,其感性知识也不多,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
如何讲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改善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呢?关键在于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生动的叙述和直观的教学把深奥的理论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以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具体而言,教师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一、重视实验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名词术语多,抽象难懂,学生很难把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应注意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学生做实验。比如:拉伸试验可以测量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这两项力学指标,有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而硬度测量可以了解布氏硬度、洛氏硬度两种硬度测量仪器、熟悉测量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安全操作,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再如:铁碳合金的相及组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老师除充分利用挂图、模型,采用多媒体教学讲好理论内容以后,也应安排学生做金相实验。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与使用,观察和识别碳钢及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实验共有20、45、T8、T12、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等试样。教师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它们的显微组织,画出它们的示意图,标出它们的含碳量等内容的实验报告。
这种实验课的形式教学,老师把枯燥的讲解转化为学生的动手操作,而学生可以把虚拟知识变为看得见的具体知识,把词语记忆变为形象记忆,把机械的识记转化为有意义的识记,并从实验探究中获得经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操作化,学生对结论记得牢。这样一来,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亲近度、接受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直观教学,使学生易记易懂
对于感性认识少或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说,直观教学是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俗话说“耳闻不如目睹”,耳朵听了老师所述的每一个实体的名词、概念后,还要在脑子里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思维过程,才能反映出各个名词、概念的真实形象或意义,对所学内容才能融会贯通。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且对于一些立体形象力比较差或不善于形象思维的学生来说,这个综合、抽象的过程就更不容易或较难准确思考了。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除了听课之外,还能直接观察到所讲授的内容,从而迅速、容易地掌握讲授的内容。
如何实现直观教学呢?就是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中尽可能的利用挂图、模型和实物,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讲解的内容、问题一目了然,引导学生在直觉的过程中进行分析与综合。比如:金属的晶体结构教学,利用模型教学就容易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原子排列形象化、直观化了。学生注意力集中了,教学效果自然好。此外,教师要结合课程的需要,带领学生参观实习工厂、生产车间,借助现场参观的方式,现场讲解,使同学们直观的看到机器是如何运转的,工人是如何操作的,零件是如何加工的等。通过直观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最感兴趣之际,就是他们学习积极性最高之时。但凡一门新课开始,学生总是觉得新鲜、好奇,迫切想了解这门课程是否难学、今后是否有用。他们总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老师给他们一个完满的答复。课程开始的时候,老师就要紧紧抓住学生这种心理,上好绪论课,重点介绍本课程的内容、重要性和学习方法,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老师要告诉学生这是一门新课,每位同学都是同一起跑线。我在给学生上第一次课时,常常以教室窗框材料变迁为例。窗框材料经历了木材—钢材—铝合金三个阶段。这三种不同的材料有什么利弊?我让学生争论探讨,引出金属材料的概念。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热处理,我通常现场做一个小实验,把一根细弹簧剪成两段,先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到赤红色,然后分别放入水中、空气中冷却,冷却后进行弯折。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放在水中冷却的一根钢丝硬而脆,很容易折断,而放在空气中冷却的一根钢丝有较好的塑性,可以卷成圆圈而不断裂。相同的弹簧钢丝,相同的加热温度,只是不同冷却方式,为什么钢丝性能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以此为悬念,激起学生兴趣。
四、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能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铁碳合金和钢的热处理以后,我经常把合金钢的内容留给学生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指导学生自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小组内可以互相帮助。讨论阶段,让学生回答提纲的问题,用之前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自己的观点。通过争论,问题明晰了,学生被调动起来了。由于个人的提问,同时也是小组的问题,因而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也显得轻松、灵活,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了,教学效果自然明显增强。
五、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老师授课不能简单重复教材的文句,而应用自己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和学习,引导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答案,自主掌握课程知识。讲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理论性强、抽象的课程更应注意启发式教学。由于学生感性认识少,缺乏实践经验,老师的课堂启发艺术至关重要。老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比如渗碳件选择,为什么必须是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如果选择中碳钢或高碳钢,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工件渗碳后为什么还要经过淬火及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呢?渗碳的目的是什么?需要获得怎样的性能?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所学内容才会融会贯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关键词】教学方法效果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理论性强,与生产实践联系比较密切,教与学的难度都较大。从教的角度看,老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一般只是在教室内做抽象的讲解,容易导致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脱节,使学生觉得难学、难懂、枯燥乏味。从学的角度看,技工学校的学生一般是初中毕业,入学前未进过工厂大门,完全没有生产实践经验,对这门课程十分陌生。由于课程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学生如果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实习,即便是学完了课程,其感性知识也不多,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
如何讲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改善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呢?关键在于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生动的叙述和直观的教学把深奥的理论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以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具体而言,教师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一、重视实验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名词术语多,抽象难懂,学生很难把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应注意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学生做实验。比如:拉伸试验可以测量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这两项力学指标,有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而硬度测量可以了解布氏硬度、洛氏硬度两种硬度测量仪器、熟悉测量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安全操作,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再如:铁碳合金的相及组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老师除充分利用挂图、模型,采用多媒体教学讲好理论内容以后,也应安排学生做金相实验。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与使用,观察和识别碳钢及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实验共有20、45、T8、T12、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等试样。教师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它们的显微组织,画出它们的示意图,标出它们的含碳量等内容的实验报告。
这种实验课的形式教学,老师把枯燥的讲解转化为学生的动手操作,而学生可以把虚拟知识变为看得见的具体知识,把词语记忆变为形象记忆,把机械的识记转化为有意义的识记,并从实验探究中获得经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操作化,学生对结论记得牢。这样一来,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亲近度、接受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直观教学,使学生易记易懂
对于感性认识少或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说,直观教学是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俗话说“耳闻不如目睹”,耳朵听了老师所述的每一个实体的名词、概念后,还要在脑子里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思维过程,才能反映出各个名词、概念的真实形象或意义,对所学内容才能融会贯通。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且对于一些立体形象力比较差或不善于形象思维的学生来说,这个综合、抽象的过程就更不容易或较难准确思考了。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除了听课之外,还能直接观察到所讲授的内容,从而迅速、容易地掌握讲授的内容。
如何实现直观教学呢?就是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中尽可能的利用挂图、模型和实物,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讲解的内容、问题一目了然,引导学生在直觉的过程中进行分析与综合。比如:金属的晶体结构教学,利用模型教学就容易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原子排列形象化、直观化了。学生注意力集中了,教学效果自然好。此外,教师要结合课程的需要,带领学生参观实习工厂、生产车间,借助现场参观的方式,现场讲解,使同学们直观的看到机器是如何运转的,工人是如何操作的,零件是如何加工的等。通过直观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最感兴趣之际,就是他们学习积极性最高之时。但凡一门新课开始,学生总是觉得新鲜、好奇,迫切想了解这门课程是否难学、今后是否有用。他们总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老师给他们一个完满的答复。课程开始的时候,老师就要紧紧抓住学生这种心理,上好绪论课,重点介绍本课程的内容、重要性和学习方法,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老师要告诉学生这是一门新课,每位同学都是同一起跑线。我在给学生上第一次课时,常常以教室窗框材料变迁为例。窗框材料经历了木材—钢材—铝合金三个阶段。这三种不同的材料有什么利弊?我让学生争论探讨,引出金属材料的概念。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热处理,我通常现场做一个小实验,把一根细弹簧剪成两段,先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到赤红色,然后分别放入水中、空气中冷却,冷却后进行弯折。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放在水中冷却的一根钢丝硬而脆,很容易折断,而放在空气中冷却的一根钢丝有较好的塑性,可以卷成圆圈而不断裂。相同的弹簧钢丝,相同的加热温度,只是不同冷却方式,为什么钢丝性能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以此为悬念,激起学生兴趣。
四、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能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铁碳合金和钢的热处理以后,我经常把合金钢的内容留给学生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指导学生自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小组内可以互相帮助。讨论阶段,让学生回答提纲的问题,用之前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自己的观点。通过争论,问题明晰了,学生被调动起来了。由于个人的提问,同时也是小组的问题,因而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也显得轻松、灵活,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了,教学效果自然明显增强。
五、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老师授课不能简单重复教材的文句,而应用自己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和学习,引导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答案,自主掌握课程知识。讲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理论性强、抽象的课程更应注意启发式教学。由于学生感性认识少,缺乏实践经验,老师的课堂启发艺术至关重要。老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比如渗碳件选择,为什么必须是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如果选择中碳钢或高碳钢,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工件渗碳后为什么还要经过淬火及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呢?渗碳的目的是什么?需要获得怎样的性能?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所学内容才会融会贯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