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生活情境 实现自主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主动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解决数学的能力。
  例如活动课“秋游”。教师出示“儿童乐园”几个游玩项目的目录。问学生:“如果要去玩的话,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说:“我想了解价格,哪些项目是免费的,哪个项目比较刺激,每次能坐几人?”教师接着出示价格表:“你想玩哪些项目?根据你的玩法,算一算共需要多少元?”小组讨论、交流后得出:有的项目可以和别人合作,减少开支。教师问:“如果每人给20元的游乐券,你能设计一个游玩方案吗?”这节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熟悉喜爱的生活情景为背景,提出一系列实际问题。从了解项目→出示价格→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等有条理的教学程序中,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教学规律。
  
  二、用逼真的问题情境,体验应用数学技能
  
  小学数学应用题与实际问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差别。如何将两者协调起来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是两者最佳的融合,它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催化作用。
  例如在学习“乘法估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为灾区的小朋友捐了1365元钱,想给小朋友们买49个书包,商店里有三种书包,它们的价格分别是:19元、27元、32元。学校要求剩余的钱要尽量少,应该买哪一种书包?最多还可以剩多少钱?请你设计一个买的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
  
  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看的见、摸的着、听的到的现实。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
  如:我在教学“正方形的认识”时,没有采用课本上的例题,而是编了一道平时生活中常碰到的实际问题:有一天,教室里的一块正方形玻璃不小心被一个同学打碎成两部分,如果要照原样配一块,要不要两块都带去?为什么?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碰到类似的问题,但因为有大人解决,所以自己不会独立去思考,而这时在课堂上提出来,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情感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大家各抒已见,有的说带第一块,有的说带第二块,还有的说要带两块。我没有立即下结论,而是画出图2问学生:“这样能恢复到图形1的形状吗?”学生回答:“不行。”于是我继续追问:“那么带第二块呢?”学生通过小组猜测、操作、讨论,独立画出图3。这时,我就势引导,从玻璃中抽取出正方形,让学生观察,明确正方形的基本特点。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带走的第二块玻璃实际上具备了正方形的基本要素,等于带走了完整的玻璃。正方形的本质特征已切切实实地沉淀在学生的头脑中。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教学,既抓住了知识的本质特征,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根据需求体验生活,实现数学最大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最终为生活服务。从教育心理学的需要层次论来看,在生活中,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最高需要便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种决策的需要。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同样有这种需求。而当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时,学生潜在的这种需要就更强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力求联系实际,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让学生借助数学知识、根据需求体验生活、运用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实现数学价值。
  如:在教学完“简单的统计(2)”后,让学生到十字路口调查过往车辆的数量情况,然后制成统计表。面对表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十字路口的摩托车最多,自行车最少,因此,摩托车排放的尾气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受害最严重的就是少年儿童。学生们纷纷提议:把这张表格交给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这个“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们切切实实认识到了知识对于一个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新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密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所以,数学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突兀的陌生感,反而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因此,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其他文献
对于阅读来讲,阅读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所必备的,无论在哪都离不开阅读,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从文章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并且理解全文的构思,并且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
本文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所明确的英语核心素养,结合山区高中生特点,从培养创造性思维角度探微山区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力求提供案例借鉴作用.
摘 要: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  关键词:创新 创新意识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党和国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素质教育受到人们普遍重视。数学作为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
本文通过对花椒离体组织的试管培养,进行了丛生芽的诱导,嫩梢继代增殖,生根状况及其移栽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花椒离体繁殖起始培养基以改良WPM,附加激素BA2.5+NAA2+IBA1为最好;继代增殖以基本培养
幼儿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是根据气候、时间,在户外进行的体育活动.这种活动能让幼儿接触阳光,感受自然,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这种运动需要根据幼儿园内的环境,进行巧妙规划
摘 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责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善于启发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质疑 启发 思考    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在授课过程中
情绪是指人的内心世界外在表达方式.情绪管理,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良好的情绪会让人精神饱满、充满
1989~1990年在大田条件下,对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粳稻等12个品种每穗颖花现存数等穗部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每穗颖花现存数差异很大,其差异主要由2次颖花现存数的变化所致。每穗颖
引言    2008年春節期间,我国南方出现的强降温和大暴雪冰冻天气导致交通运输大范围受阻,媒体记者无法进人部分交通停滞的地方进行采访拍摄。为此,CCTV新闻频道联合央视国际星播客推出了“迎战暴风雪”、“我给家人拜年了”的视频征集专题活动,一周内收到网民上传的DV视频作品200余件,部分网友自拍视频在新闻频道播出。汶川大地震期间,由新浪论坛最先发起的“用爱心创造奇迹”、“新浪拍客记录四川汶川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