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越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越是让人受益终身。幼儿时期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而且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不仅影响人的行为发展,更是影响到了全社会未来的道德观念。幼儿儿歌教学是幼儿园的一种语言教学活动,也是德育工作的良好载体。在立德树人总任务的要求下,教师探索挖掘儿歌德育元素,通过儿歌教学既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也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培养好的习惯,锻炼思想品德,提高人格修养。
关键词:立德树人;幼儿儿歌;教学策略
立德树人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总任务。这要求教师在满足幼儿日常保育需求的同时,将重点放在幼儿思想品德的引导和好习惯的锻造之上,以抓住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为幼儿之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儿歌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事物,一般包括简短好记、可吟可唱的游戏儿歌、绕口令、谜语儿歌、摇篮曲等等。通过适合幼儿且符合幼儿兴趣发展的方式推进德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感,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教师需要具备有计划性地开展儿歌教学工作的能力,以儿歌为载体立德树人。
一、结合特点,在因人施教中丰富小班儿歌教学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堅持以幼儿为本,落实素质教育,为幼儿成长打好基础。在课程的设计上,要尊重幼儿人格发展,把握学习规律,保教并重,突出游戏教学,在尊重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幼儿发展。对照要求,小班幼儿有其突出的特点,在认知上较大中班幼儿弱,对很多较为抽象的词语、句子缺乏理解能力,需要通过具象的实物和有趣的语言建立现实生活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小班幼儿语言发育相对滞后,基本交流存在问题,更别说进行儿歌诵唱;在注意力上,有效注意力“黄金期”短,难以长时间地专注在学习之上。结合小班幼儿这些特点,教师在开展儿歌教学时需要调整方法,采取由点及面、由玩到学的策略提高小班幼儿儿歌教学的效果。由点及面即是教师将儿歌拆分成句跟词,从点滴入手教学,逐个释义,再引导幼儿连词成句,练习诵唱。由玩到学即是教师要结合幼儿天性,用游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根据儿歌的内容让幼儿扮演小动物、生活用品等等,让他们进入角色,带着玩耍的心情感受儿歌的韵律和内容,并学会念儿歌。这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的重视幼儿主体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式,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去。
二、润物无声,以培养优秀思想品德为依托推进儿歌教学
《纲要》中提出,老师需要合理创设环境,使之成为推动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这既说明了教学环境的重要性,也对教师创设环境提出了要求。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为指导,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接地气”,即将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幼儿园的教学中。同时,在教育改革深化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来要求推进“五育并举”,而其中德育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德育也应该源自生活,并通过教师所创设的贴近生活的环境中教导幼儿日常生活管理,促进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入园时间不长,生活经验十分有限,认知水平也不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够强,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还缺乏认知。教学需要选择最为简单的载体带领他们逐步开展学习,儿歌就是很好的方式。旋律节奏动听,简单易学的儿歌是他们较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是他们日常喜欢说、愿意玩的内容。而幼儿儿歌中有很多内容都富含德育元素。教师可对小班的幼儿进行梳理和分类,按照无私奉献、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诸多的优秀品德内容进行区分,每次以品德关键词入手,开展儿歌教学,无疑既有利于幼儿知识面的拓展,也有助于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优秀的文化,领略古人高尚的情操,形成初步的爱国情怀和对优秀道德品质的感知与认同。通过学习、练习和表演这些儿歌,让幼儿从中明事理、知对错,树立对“德”正面的认识。
三、以小见大,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中渗透儿歌教学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实现推动幼儿社会化发展的目标,以此引导幼儿认识社会并产生情感,从而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围绕这一目标,幼儿园进行课程转化,将教育目的分解为培养幼儿谦让、自尊、自爱、有责任感等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良性互动、开展合作等交往习惯的教育目标。小班幼儿生活较难自理,很多生活习惯都还没有养成。幼儿儿歌正起到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作用。如《穿衣歌》《洗手歌》《吃饭歌》等等,可以让幼儿对生活行为规范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儿歌富有韵律感,易诵易记易懂,可以让幼儿在实际的生活中产生联想,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好习惯。而且,一些幼儿儿歌中提及学习、读书的重要性,幼儿在学习这些儿歌时将能对学习产生初步的认识,为他们在后续的成长中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打下基础。教师在开展儿歌教学时需要寻找到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段音乐,或者是一个物品,基于这些幼儿兴趣所在的元素开展儿歌教学,并引导幼儿记忆,养成习惯,往往事半功倍。
四、以点带面,借助儿歌教学将中华文明的瑰宝代代相传
在《纲要》中指出,需要为幼儿提供接触优秀文化,参与艺术活动的机会,让幼儿能够感受各种优秀文化和艺术的美,获得情感体验,建立情感共鸣,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从纵向上看,中国历史悠久并诞生诸多优秀文化,这些都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养分”。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华文明的接班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通过德育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在小班幼儿的儿歌教学中,可以渗透简单的经典阅读内容,如从某一主题入手,将五言古诗和儿歌教学相结合,从中培养幼儿的品德与学习习惯,也可以在儿歌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横向上看,幼儿是一个家庭的关键角色,幼儿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家庭整体起到带动和促进的作用。发挥儿歌教学的思想育人作用不仅仅是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更是家庭和幼儿园应共同推进的教育工作,将儿歌向家庭延伸,有利于家长与幼儿共读共学,共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五、结束语
儿歌教学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灵活载体,培养了幼儿思想品德,陶冶了幼儿道德情操,也推动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更能通过培养幼儿成为优秀文化的接班人并发挥幼儿作用辐射家庭。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重视儿歌教学,深挖德育元素,发挥儿歌情感作用,优化儿歌的教学过程。要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的不同层次,逐步形成层级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去选择合适的诵读内容。其次,老师需要做好优秀文化和儿歌的结合,可以结合时代特征进行改编,摈弃糟粕、弘扬优秀文化,并以利于幼儿记忆、感知、领会和诵读的形式进行教学,并适当组织一些比赛、展示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后,也需要加强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力度,让儿歌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幼儿园走向家庭,形成共同育人合理,从而推进德育工作的深化。
参考文献:
[1]张芳.幼儿园开展儿歌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改善策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20,(1):14-16.
[2]王艺霏,翟曼宁.儿童歌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J].当代音乐.2019,(11):77-78.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幼儿园)
关键词:立德树人;幼儿儿歌;教学策略
立德树人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总任务。这要求教师在满足幼儿日常保育需求的同时,将重点放在幼儿思想品德的引导和好习惯的锻造之上,以抓住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为幼儿之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儿歌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事物,一般包括简短好记、可吟可唱的游戏儿歌、绕口令、谜语儿歌、摇篮曲等等。通过适合幼儿且符合幼儿兴趣发展的方式推进德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感,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教师需要具备有计划性地开展儿歌教学工作的能力,以儿歌为载体立德树人。
一、结合特点,在因人施教中丰富小班儿歌教学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堅持以幼儿为本,落实素质教育,为幼儿成长打好基础。在课程的设计上,要尊重幼儿人格发展,把握学习规律,保教并重,突出游戏教学,在尊重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幼儿发展。对照要求,小班幼儿有其突出的特点,在认知上较大中班幼儿弱,对很多较为抽象的词语、句子缺乏理解能力,需要通过具象的实物和有趣的语言建立现实生活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小班幼儿语言发育相对滞后,基本交流存在问题,更别说进行儿歌诵唱;在注意力上,有效注意力“黄金期”短,难以长时间地专注在学习之上。结合小班幼儿这些特点,教师在开展儿歌教学时需要调整方法,采取由点及面、由玩到学的策略提高小班幼儿儿歌教学的效果。由点及面即是教师将儿歌拆分成句跟词,从点滴入手教学,逐个释义,再引导幼儿连词成句,练习诵唱。由玩到学即是教师要结合幼儿天性,用游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根据儿歌的内容让幼儿扮演小动物、生活用品等等,让他们进入角色,带着玩耍的心情感受儿歌的韵律和内容,并学会念儿歌。这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的重视幼儿主体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式,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去。
二、润物无声,以培养优秀思想品德为依托推进儿歌教学
《纲要》中提出,老师需要合理创设环境,使之成为推动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这既说明了教学环境的重要性,也对教师创设环境提出了要求。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为指导,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接地气”,即将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幼儿园的教学中。同时,在教育改革深化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来要求推进“五育并举”,而其中德育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德育也应该源自生活,并通过教师所创设的贴近生活的环境中教导幼儿日常生活管理,促进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入园时间不长,生活经验十分有限,认知水平也不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够强,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还缺乏认知。教学需要选择最为简单的载体带领他们逐步开展学习,儿歌就是很好的方式。旋律节奏动听,简单易学的儿歌是他们较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是他们日常喜欢说、愿意玩的内容。而幼儿儿歌中有很多内容都富含德育元素。教师可对小班的幼儿进行梳理和分类,按照无私奉献、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诸多的优秀品德内容进行区分,每次以品德关键词入手,开展儿歌教学,无疑既有利于幼儿知识面的拓展,也有助于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优秀的文化,领略古人高尚的情操,形成初步的爱国情怀和对优秀道德品质的感知与认同。通过学习、练习和表演这些儿歌,让幼儿从中明事理、知对错,树立对“德”正面的认识。
三、以小见大,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中渗透儿歌教学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实现推动幼儿社会化发展的目标,以此引导幼儿认识社会并产生情感,从而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围绕这一目标,幼儿园进行课程转化,将教育目的分解为培养幼儿谦让、自尊、自爱、有责任感等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良性互动、开展合作等交往习惯的教育目标。小班幼儿生活较难自理,很多生活习惯都还没有养成。幼儿儿歌正起到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作用。如《穿衣歌》《洗手歌》《吃饭歌》等等,可以让幼儿对生活行为规范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儿歌富有韵律感,易诵易记易懂,可以让幼儿在实际的生活中产生联想,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好习惯。而且,一些幼儿儿歌中提及学习、读书的重要性,幼儿在学习这些儿歌时将能对学习产生初步的认识,为他们在后续的成长中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打下基础。教师在开展儿歌教学时需要寻找到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段音乐,或者是一个物品,基于这些幼儿兴趣所在的元素开展儿歌教学,并引导幼儿记忆,养成习惯,往往事半功倍。
四、以点带面,借助儿歌教学将中华文明的瑰宝代代相传
在《纲要》中指出,需要为幼儿提供接触优秀文化,参与艺术活动的机会,让幼儿能够感受各种优秀文化和艺术的美,获得情感体验,建立情感共鸣,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从纵向上看,中国历史悠久并诞生诸多优秀文化,这些都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养分”。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华文明的接班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通过德育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在小班幼儿的儿歌教学中,可以渗透简单的经典阅读内容,如从某一主题入手,将五言古诗和儿歌教学相结合,从中培养幼儿的品德与学习习惯,也可以在儿歌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横向上看,幼儿是一个家庭的关键角色,幼儿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家庭整体起到带动和促进的作用。发挥儿歌教学的思想育人作用不仅仅是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更是家庭和幼儿园应共同推进的教育工作,将儿歌向家庭延伸,有利于家长与幼儿共读共学,共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五、结束语
儿歌教学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灵活载体,培养了幼儿思想品德,陶冶了幼儿道德情操,也推动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更能通过培养幼儿成为优秀文化的接班人并发挥幼儿作用辐射家庭。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重视儿歌教学,深挖德育元素,发挥儿歌情感作用,优化儿歌的教学过程。要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的不同层次,逐步形成层级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去选择合适的诵读内容。其次,老师需要做好优秀文化和儿歌的结合,可以结合时代特征进行改编,摈弃糟粕、弘扬优秀文化,并以利于幼儿记忆、感知、领会和诵读的形式进行教学,并适当组织一些比赛、展示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后,也需要加强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力度,让儿歌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幼儿园走向家庭,形成共同育人合理,从而推进德育工作的深化。
参考文献:
[1]张芳.幼儿园开展儿歌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改善策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20,(1):14-16.
[2]王艺霏,翟曼宁.儿童歌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J].当代音乐.2019,(11):77-78.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幼儿园)